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正所谓寓言,就是采用拟人化的手法,以虚构的故事来寄寓事理的一种文学样式。它最初来自民间口头创作,后来随寓言故事的增多,到春秋末期被文人记载下来。"寓言"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寓言》"寓言十九,藉外论之"。意思是"意在此而言寄于彼",认为寓言是借一定的比喻寄托要表达的意思。这时的寓  相似文献   

2.
读好寓言     
严丽 《阅读》2011,(6):17-18
《揠苗助长》《鹬蚌相争》是两则寓言,《争论的故事》中“兄弟争雁”的故事也是一则寓言。寓言,一般篇幅短小,文字简洁,语言精炼,思想性强。怎样读好寓言呢?  相似文献   

3.
柳宗元“文以明道”的文学思想历来被学人看重,从诗词文赋各个方面来研究,但很少有从寓言角度研究的。而寓言这一文体也是到了柳宗元这里才真正成熟,从寓言的视角我们能看到不同的东西,首先,寓言本身是柳宗元“文以明道”思想的最好体现。其次,我们从寓言的丰富性和多样化中也可看到“文以明道”之“道”其实也可作“诗言志”之“志”来解。而且,我们在对《三戒》等寓言的解读中也能更好的理解“文以明道”。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分析的是俄汉寓言世界图景下的"旅行"概念所蕴含的行为规范之异同.  相似文献   

5.
卡夫卡《变形记》中寓言化倾向相当出色,为其他表现主义流派小说的创作提供了借鉴. 本文以小说中格里高尔这一寓言角色为切入点,着重分析了卡夫卡小说创作的寓言化特点,结合他自身的遭遇,进一步表现以格里高尔为代表的资本主义社会小人物的不幸. 以人的异化开展主题研究,深入挖掘《变形记》的价值,以期更加贴近卡夫卡这位现代文化大师深邃、崇高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6.
施娟芬 《阅读》2013,(12):46-48
寓言故事一般包含鲜明的人物形象、生动的故事情节和深刻的生活哲理,具有浓浓的"寓言味"。在教学寓言尤其是以对话为主的寓言故事时,教师如果能够引领学生有方法、有层次、有艺术地读寓言,从而进入王国维先生所说的"三种境界",那么课堂便会充满浓浓的寓言味。  相似文献   

7.
先秦寓言的成熟和繁荣不仅体现为作品数量众多,还表现在:一、寓言作品已成为独立的文学体裁,并广泛流传;二、出现了类型化的寓言人物;三、产生了寓言作品专集《说林》和《储说》;四、战国早期、中期和晚期分别出现了在寓言收集、改编、创作、运用上的代表性人物墨翟、庄周与韩非,其中韩非更是先秦寓言收集、改编、创作之集大成者。对于先秦寓言的认识,我们应该根据中国自己的文学实际来总结其历史实绩,从而作出恰如其分的理论概括。  相似文献   

8.
"寓言"是瓦尔特.本雅明文艺思想中最具有独创性的概念。威廉.福克纳的小说《喧哗与骚动》因其形式和内容上的碎片化、气质上的忧郁性和最后升华出的救赎意识,成为本雅明"寓言"理论在文学实践上的一个样本。作为那个时代的经历者和记录者,本雅明的文艺思想和福克纳的小说实质上都是对当时社会残破性的写照,也都反映了人们无所适从,普遍厌烦、绝望的社会心理。  相似文献   

9.
庄子的寓言在先秦文学作品中是独树一帜的,尤其他寓言的浪漫主义风格,朦胧的意境以及辛辣的讽刺,在当时达到令人无法企及的高度。  相似文献   

10.
众所周知,茅盾是我国现当代最著名的文学家之一,他的笔触涉及到了现代文学中的许多领域,其中也涉及到了寓言。他与“五四”以后的白话文寓言的兴起及中国现代寓言文学史的发展结下了不解之缘。但是,对茅公的这一方面的研究和认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批判了“粗陋的共产主义”女性观,扬弃了“无神论者”最初的博爱观,提出了他的“共产主义的博爱观”及“激情本体论”。而曹雪芹在《红楼梦》中通过“宝黛钗云”这些典型人物表征了他的自发的“人性论”和“博爱观”。以至虚构了一个“太虚幻境”创立了一个类似费尔巴哈的“爱教”,这对国人当有重大的博爱启蒙价值。  相似文献   

12.
大地史诗·人性画卷·文化寓言--评范稳《水乳大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稳的《水乳大地》以滇藏地区的世纪风云展现了宗教文化的冲突与融合以及人性的丰富瑰丽,他以诗性思维触摸边地的灵魂,书写了一则文化寓言。  相似文献   

13.
卡特时期人权成为美国外交的核心和灵魂,但它并没能实现美国外交的战略目标即扭转美苏较量的劣势。“卡特主义”的提出和里根上台后的第一任期则使美国外交转到现实主义轨道上来。里根第一任后期开始重新发动人权攻势。里根政府的“人权外交”不同于卡特时期,它是以军事优势为基础,且为美国外交增加了“道义”力量,是对卡特“人权外交”的继承和超越。  相似文献   

14.
沈从文一生坚持的对自己"乡下人"身份的强调,应该是作家本人理性的自我认知."乡下人"对于沈从文,代表的不是现实的社会身份,而是对自我存在本质和精神真实的把握."乡下人"视角使得他的作品呈现出不同于其他启蒙文学的异质特色.在他的湘西世界中,着力表现的是乡下人自然强健的生命活力和自由自在的生命精神,是"人与自然契合"的生命境界.凭借"乡下人"的文化立场和生命体验,沈从文的都市题材作品关注的是都市人作为个体生命的存在状态,是现代文明进程中人性异化的反思,而对生命本体的关注使沈从文的作品具有了厚重的现代性品格.  相似文献   

15.
职业联赛中裁判"黑哨"行为的经济学分析与制度防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运用经济学原理,对职业联赛中裁判"黑哨"行为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指出:"黑哨"是球队"寻租"与裁判的"政治创租"与"政治抽租"的结果;当裁判"黑哨"行为的MR=MC时,其实现利润最大化;裁判"黑哨"行为是代理人道德风险的一种表现,当MRm = MCm时,裁判实现道德风险净收益达到最大化;不同风险偏好类型的裁判有着不同的"黑哨"行为选择.为防范裁判"黑哨"行为,建议:推进裁判职业化;加大监督和查处力度;提高裁判执法津贴;促进竞争,末位淘汰;完善财务监督机制,建立、健全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等.  相似文献   

16.
当刘翔以12s91的最快速度取了2004年稚典奥运会的110m栏金牌后,“刘翔现象”就在神州大地轰然兴起。当刘翔及其教练“被迫”打算出国训练时,人们才开始意识到这种中国式的“后奥运虚耗”已经对金牌运动员的运动生涯产生了很多不利的影响。这种“后奥运虚耗”现象已到了需要有关方面加以规范、引导的地步。期望能为减轻中国“后奥运虚耗”的不良影响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自夏后启开创了家天下的夏王朝,有仍氏地便成了“所封国”。当太康失国后,生于外祖父有仍氏的少康中兴后,便“赐”其名“任国”。当夏桀面临亡国之时,还想借“有仍氏会”以保国。可见,史书把东夷族的“任国”,称之为“夏后氏之任国”,是顺理成章的事。  相似文献   

18.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秋,杜甫携眷来到秦州,三个月后,又移居同谷.对于杜甫西赴秦州、移居同谷的缘由,学界有不同看法.有的论者认为杜甫西行是有所投靠,其"满目悲生事,因人作远游"的所"因"之"人",当指杜佐和赞公.有的论者则认为"从杜甫秦州诗中看不出他有所投靠".从对杜甫秦州诗及其它相关作品的分析中可知杜甫西赴秦州、移居同谷是有所投靠,而所"因"之"人"不只是杜佐和赞公,主要是投靠同谷防御判官韦十六.  相似文献   

19.
博尔赫斯的"武士刀客"小说并非博尔赫斯"幻想美学"的代表性作品,而是一种另类之作博尔赫斯的现实主义作品.这类作品的写作贯穿了作家创作的始终,主要对生活于阿根廷一带的高乔人精神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云物”一词传承着中华上千年的文明礼俗。它的产生与上古社会君臣们在四时八节到来之时必筑高台“观云物”而预知人事的社会变迁密切相关。《全唐诗》中的“云物”反映了这一社会礼俗流传到唐代的情况。“云物”在《全唐诗》中使用达46次,有三个义项。不能简单地把《全唐诗》中的“云物”一词解释为“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