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德国实行12年义务教育,而在第二级教育层次(相当于我国的高中阶段教育)大约有70%的学生接受双元制职业培训。双元制职业培训属于职业一级培训,在德国的教育体系中处于第二级教育层次。在德国,高等学校没有入学考试,上理中学(相当于我国的普通完中)的学生只要取得理中学高级阶段的毕业证书,即取得上大学的资格。对于已取得“中等教育毕业”证书的双元制职业培训的学生,可以通过再上学制为1—2年的专科高中(处于中等教育阶段中的第11至12年级,在教育层次上与双元制职业培训并行,在教学目标上是专科大学与双元制职业培训之间的一种过渡性质的中间学校),通过由州教育主管部统一命题的毕业考试,获得专科高中毕业证书,也即取得了上专科大学的资格。  相似文献   

2.
德国实行12年义务教育,而在第二级教育层次(相当于我国的高中阶段教育)大约有70%的学生接受双元制职业培训。双元制职业培训属于职业一级培训,在德国的教育体系中处于第二级教育层次。在德国,高等学校没有入学考试,上文理中学(相当于我国的普通完中)的学生只要取得文理中学高级阶段的毕业证书,即取得上大学的资格。对于已取得“中等教育毕业”证书的双元制职业培训的学生,可以通过再上学制为1-2年的专科高中(处于中等教育阶段中的第11至12年级,在教育层次上与双元制职业培训并行,在教学目标上是专科大学与双元制职…  相似文献   

3.
德国职业教育发展之社会结构及文化传统探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德国社会结构的分析和关于职业的文化传统的论述,试图剖析德国年轻人选择双元制职业培训的深层原因。初步发现,德国的许多年轻人之所以选择双元制职业培训,一方面由于其进入大学学习的可能性不高,而双元制所带来的教育回报属于中等水平;另一方面是因为双元制的培训能够帮助年轻人较好地融入社会,并培养人们对于相关职业的认同感。  相似文献   

4.
德国的跨企业职业培训中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德国的跨企业职业培训中心辽宁职教所徐涵一、跨企业职业培训中心在双元制中的地位德国的职业技术教育是由两个各自独立的教育承担者─—具有相应培训机构的企业和职业学校,采取分工协作的方式实施的。1964年联邦德国议会把这种方式定义为“双元制”。在双无制中,企...  相似文献   

5.
双元制是源于德国的一种职业培训模式,所谓双元,是指职业院校要求学生必须经过两个场所的培训,一元是指职业学校,其主要职能是传授与职业有关的专业知识;另一元是企业或公共事业单位等校外实训场所,其主要职能是让学生在企业里接受职业技能方面的专业培训。这种模式在德国的企业中应用很广,近几年也被我国的一些企业借鉴或采用,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上升到理论制度的层面即为“双元制”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6.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一般指的是中等职业教育,但近几年来,德国高等教育领域也出现了双元制的教育形式。这两种层次上的双元制职业教育除了层次上的差别外,它们在教学与实训管理、证书与质量等方面还是有诸多的差别。但无论在中等职业还是在高等职业教育层次上,双元制的实践效果的关键还是在学生身上。  相似文献   

7.
浅析德国职业教育的"双元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德国职业教育在国际上素负盛名,其“双元制”更独具特色,被誉为德国战后发展经济的“秘密武器”。所谓“双元制”(Doubie System),其核心是徒工培训的双重职业培训制度,基本含义是私营企业与公立职业学校共同负担培训徒工的合作制度。在“双元制”下,每一个接受训练的青少年具有双重身份:既是企业内接受培训的学徒,  相似文献   

8.
20世纪90年代以来,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遇到了一系列困难,其中之一是培训成本太高。为此,德国各界都努力寻求变革出路。本文简要地介绍了德国这种变革中出现的一种新的双元制职教体系中的协调机制,它是近年来试点并刚刚确立的一种民间协调机构———职业培训网络站,是德国为解决双元制职教体系中培训成本过高问题而寻找到的一条有效途径。一、德国双元制职教体系中协调机制产生的背景德国的职业教育实行双元制体制。所谓“双元制”,是指对徒工的培训全过程由“双元”办学主体承担,其中首要办学主体是企业这一“元”,其…  相似文献   

9.
论德国高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国高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19世纪才开始的。“双元制”起源于19世纪初的德国普鲁士时代。现代的德国“双元制”教育制度已成为世界各国争相仿效的成功的样板。“双元制”职业培训学校多达1500所,覆盖了50万家企业。“双元制”职业技术学院进行职业技术教育的全过程都认真贯彻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原则。巴符州职业技术学院是“双元制”职业技术教育的典型。德国的高等专科学校也特别重视高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德国的一些大企业建立了独具有特色的企业办学进行职业技术内岗位培训制度。德国创造了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成功经验,这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10.
双元制培训和全日制职业学校 双元制职业培训又称初级职业培训和徒工培训。德国职业教育虽然包括转业培训、各种全日制职业学校的教育和职业继续教育,但主要是指双元制徒工培训。 所谓双元制徒工培训就是对已完成9年义务教育的主体中学、实科中学毕业生和一部分放弃升学机会的完全中学毕业生进行就业前的职业教育。这是德国培养技术工人的基本形式。  相似文献   

11.
德国“双元制”何去何从钟岩德国“双元制”是该国经济成功的主因之一,无论是在经济起飞时期,还是在经济发达时期,都是这样.因为“双元制”把教育与职业牢牢地连结在一起。所谓“双元制”,又称“职业培训”、‘“徒工培训”.这是法国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的基本...  相似文献   

12.
德国双元制模式是享誉世界的一种职教模式,这种双元制职教模式对德国劳动者的高素质、产品高质量,以及德国国民经济在国际上的持久竞争力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双元制职业教育是一种以培养高素质的技术工人、技术农民为目标,以实践为核心,以企业为重点的职业培训模式。其中,一元是学校,一元是企业,双元有机结合,共同完成对学生的培训。  相似文献   

13.
顾俊(GUDJONS)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和以前的经历。在德国双元制模式下的职业培训过程中,更加注重学生的兴趣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到企业真正面对客户,在实践中学习。在工作中进步。企业在双元制职业培训中具有决定性作用,而职业学校则处在从属或配合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德国职业学院—双元制模式的高等职业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德国职业学院的发展过程德国的职业学院首先于1974年在德国南部科学技术和工业发达的巴登—符腾堡州建立,它最早不是由政府举办,而是由企业发起,由企业在双元制职业培训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教育机构。由于企业单单进行技术工人的双元制培训不能满足  相似文献   

15.
“双元制”是德国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一种先进的办学体制。“双元”一词源于拉丁语,意为“双向”,“双元制”中的“双元”是指理论—实践、学校—企业、思维—动手。“双元制”是德国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职业教育制度,它确保了各个行业及各个地区职业培训较高的质量标准。 在德国,职业教育主要由企业承担,并与部分时间制的职业学校配合,即学员有两个学习地点:培训企业、职业学校。学生通常每周有3—4天在企业培训,1—2天在学校学习。在某些州或在某些职业中,也有将部分时间制的职业学校课程集中进行,即学生三周在企业接受培训,二  相似文献   

16.
考试制度是检验教育体制是否发达的重要方面,“双元制”职业教育也不例外。在德国《职业教育法》中正式规定的考试中就有中间考试和结业考试。对于“双元制”职业培训来说,中间考试和结业考试同样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我院啤酒工程系(原湖北啤酒学校)引进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近十五年,按德国《职业教育法》规定,对三年制啤酒酿造专业中专班学员在院职业培训期间除了平时对每科的测验,期未对每科的考  相似文献   

17.
德国在培养技术人才方面的成就不仅仅归功于著名的双元制职业培训,还归功于基础教育中的劳动技术教育。文章探讨了德国中小学的劳动技术教育的课程目标与内容、教学方法与评估.对我国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具有较大借鉴意义,有助于帮助当前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走出困境.提高学生的素质。  相似文献   

18.
一、入学条件德国各州对于进入大学的学生要求必须文理高中毕业。此外,接受“双元制“职业培训的毕业生,通过补习文理高中课程,达到高中毕业水平,也可以申请进入大学的相关专业继续深造。德国没有统一的高考。原则上讲,学生只要具备大学的入学资格,  相似文献   

19.
德国“双元制”职业培训世界闻名,其成功的关键是企业主动参与职业教育与培训.而我国正面临“如果调动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的重大课题.文章从德国企业参与职业培训的动因、企业资格、企业培训条例、培训程序四个方面对“双元制”职业教育展开论述,以提供部分借鉴.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山东省平度市坚定不移、坚持不懈地实施“经科教结合”战略,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上。特别是在农业职业教育方面,注意吸收外来先进经验,试行“双元制”,实现了农业职业教育的新突破,提高了农村劳动者的素质,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一、引进“双元制” 鉴于“双元制”教育的诸多优点,1991年平度市农业职业培训中心引进了德国巴伐利亚州“双元制”教育模式,开设了农机电、农学、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