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任琦 《新闻记者》2015,(5):66-69
伴随着数字媒体一起出生成长的"千禧一代",又被称为"数字世代"。他们的媒介消费习惯有哪些新的特点?他们的日常新闻消费行为呈现出怎样的图景?两项针对浙江当代青年和美国数字世代的新闻消费行为调查,展示了全球化数字化的今天,年轻人日渐相似的多情境、社交化、自我控制、自我表达的新闻消费特点。  相似文献   

2.
伴随媒体融合的不断推进,作为“阐释社群”的职业新闻工作者的边界工作发生了变化,部分职业新闻工作者从生产关于事实的报道,转向制作以参与性为主要特征的媒体融合创意产品,即从“做新闻”到“做产品”。制作内容、流程的变化带来了生产规范、标准的改变,专业主义话语受到参与性话语影响,新闻工作者出现边界扩张。扩张的目的是维系新闻机构与新闻工作者的专业权威,以及主流媒体在民众心中的“认知权威”。但权威的维系缺乏稳定性,过于追求技术形态创新的产品受到诸多影响,使得边界工作并不稳固。这也为未来新闻工作者“做产品”提出更多有待实践探索与理论思考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3.
陈实  余婷 《青年记者》2016,(13):25-27
2011年,Chris Altchek和Jake Horowitz成立了美国首个提出“只以‘千禧一代’(1984~1995年出生)为目标受众”的新闻网站Mic.com.经过5年的发展,Mic每月访问量最高达3000万次,并成为美国“千禧一代”关注时政新闻的首选入口. 截至2015年8月,Mic市值已达10亿美元.一些知名品牌如戴尔、惠普、联想都成为它的广告客户.①本文将Mic作为研究对象,考察其运营业绩、受众特点、内容架构和经营模式,探讨它如何针对“千禧一代”建立最大限度的黏性空间,其快速成长背景下的盈利路径,和为国内新媒体平台运营所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人们浏览报纸时,一见“会议”二字往往避之堆恐不及。而一些新闻从业人员也想当然地认为会议报道就是没人看,他们认为问题在于会议没意思,责任不在新闻。这种看法大错而特错了,会议是一种客观存在,会议报道是媒体制造的一种新闻产品,新闻产品没有市场,责任当然不在会议,而在媒体。  相似文献   

5.
当前,媒体转型如火如荼,将新闻产品思维融入到转型中,受到业界重视。本文主要研究新闻产品思维在媒体中的实际应用,以及新闻产品经理这一岗位的作用;同时以“每经北交所投资通”为案例探讨新闻产品思维在产品落地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生产新闻产品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在融媒体改革过程中,新闻的生产过程要考虑生产者和使用者利益的结构和功能关系,运用产品思维生产新闻、包装新闻,从“以生产者为导向”的传统新闻生产方式,向“以市场需要、社会需求为导向”的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方式转变,与受众产生互动,建立新型供需关系,提升新闻产品的市场价值。  相似文献   

7.
孟种 《传媒》2015,(12):27-29
美国新闻学会媒体中心于2003年7月发布了由谢因波曼与克里斯威理斯两位联合提出的“We Media(自媒体)”研究报告,对其严谨地定义为:“We Media是普通大众经由数字科技强化、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之后,一种开始理解普通大众如何提供与分享他们自身的事实、新闻的途径.”简言之,即公民用以发布自己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事件的载体.国内著名新闻传播学者喻国明也把自媒体形象的比喻成“全民DIY”,简单地说就是自己动手想做就做,没有专业的限制,每个人都可以DIY出表达自我的产品,开放性极强.  相似文献   

8.
随着泛媒体时代的到来,“媒体融合”在世界各地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最早进行“媒体融合”的是美国“媒体综合集团”,于2000年投资4000万美元在坦帕市建立“坦帕新闻中心”,将“媒体融合”做到极致。开创我国传媒业“媒体融合”先河的是2003年成立的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之后,成都、广州、重庆、辽宁等地新闻传媒集团相继成立,我国传媒业的跨媒体运作进入了发展阶段。其中牡丹江新闻传媒集团和佛山珠江传媒集团,以他们的生动实践和不凡业绩,为地市传媒走“融合”之路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相似文献   

9.
郑艳华 《今传媒》2015,(2):159-161
媒体融合发展,受众接受信息的习惯和方式与传统时代迥异,他们更看重即时化、可视化、个性化的信息。他们的阅读习惯、阅读方式、阅读兴趣必将影响信息传播的未来走向,必将影响信息的传播效果。受众在哪里,媒体的未来就在哪里。在媒介社会化和社会媒介化的今天,为适应这种变化,传统媒体纷纷转向网络。面对竞争和挑战,传统媒体融合互联网思维理念,加强创造性采集力建设,培养新闻记者采集信息的发现力、集合力和技术力三种能力,以优质的新闻报道吸引受众注意力,对新闻和舆论传播产生革命性影响。  相似文献   

10.
正编者按:上一期我们就新旧媒体的未来作了探讨,专家、学者们的观点各有侧重。近来,以"我们不生产新闻,我们是新闻的搬运工"为口号的"今日头条",作为一个媒体产品,又一次引起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未来关系的热论。传统媒体坚守、突围、转型、融合、消亡,仍各持己见;新旧媒体的同源性、相似性、对立  相似文献   

11.
朱小妮 《出版广角》2015,(17):17-21
2015年,国家从政策到行动十分重视互联网的发展和治理。年初,李克强提出“互联网+”国家计划;年底,中国政府主持召开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互联网+”政策的推动下,媒体生态呈加速融合状态,但也同时伴有传统媒体急剧下滑等媒体格局的变化。新的技术形态不断参与新闻生产,机器人写作新闻、无人机航拍新闻等,这些新的新闻生产方式都在昭示着未来新闻形态的更多改变。本文分别从国家的媒体政策、媒体格局以及媒体内部的新闻生产的角度,对2015年的媒体生态从宏观到微观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12.
张敏 《青年记者》2016,(23):27-28
以微信、微博等为代表的自媒体的快速发展,给传统媒体的发展带来了冲击.自媒体信息传播速度快与周期短的优势是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传统媒体会被自媒体取代吗? 什么是自媒体 2002年,美国学者丹·吉尔莫提出了自媒体(We Media,也译作“公民媒体)的概念.2003年7月,美国学者肖恩·鲍曼和克里斯·威尔斯发布了专题报告《自媒体:大众将如何塑造未来的新闻和信息》,提出:“自媒体是大众借助数字化、信息技术,与全球信息及知识系统连接后展现出来的大众如何提供、分享他们自身的信息、新闻的途径和方式.”  相似文献   

13.
传统媒体到底需要怎样的产品经理?这些产品经理都从哪里来?能干些啥或者改变些啥?是每个媒体经营者需要面对,并且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传统媒体曾经引以为豪的广告商业模式日益呈现崩溃的状态,基于持续性产品之上的广告售卖模式受到了严峻的挑战。现实告诉所有的媒体从业者一个冷酷的事实,继续依托固有的旧媒体产品,再也无法维持当下的媒体规模,也无法带来媒体转型的转机,更加难以赢得全新传媒生态体系下新的发展机会。  相似文献   

14.
《新闻三昧》2008,(1):47-48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副总编应金泉在2007年第11期《新闻实践》杂志发表《报网互动中的纸质媒体变革》一文,指出: 新闻生产方式从单一的制作版面转向打造内容生产链,受众直接参与新闻产品生产。报网互动的链条从“网民提供报料——记者采访求证——新闻产品见报——网民参与调查或跟贴——记者再采访——新闻产品再见报”这样一个循环往复多次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颐彬 《新闻三昧》2006,(1):82-83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兼媒体实验室创办人和主持人尼葛洛庞帝早在1995年就在其巨《数字化生存》中预言未来,在线新闻将使读能够自由地选择他们感兴趣的主题和信息来源。“个人日报”的理念使传统媒体的管理焦虑,因为自觉地允许读窄化其阅读范围,将可能动摇“传统媒体的哲学根基”。  相似文献   

16.
王海,中国青年网副总编辑,中国青年报新闻短视频品牌“青蜂侠”创始人与负责人。他带领“青蜂侠”从一个“三无”小组发展为新闻短视频“国家队”品牌产品。作为媒体转型与融合的一线实践者,王海及其“青蜂侠”团队如何生产新闻短视频?他们眼中“好”的短视频是怎样的?如何看待记者、网民素材、专业产品之间的关系?流量洪流中专业媒体人与新闻学子该如何锚定自己的位置?我们就这些问题对王海进行了深访。  相似文献   

17.
《青年记者》2012,(19):2-2
最近,光明网旗下四大新媒体产品:“光明云媒”、“云端读报”、“光明微博”、“光明论坛”,在北京市近50条线路500多辆公交车上向市民展示,供网友阅读和下载。人们可以通过手机输入媒体网址,或直接扫描二维码图示,快速获取媒体信息,体验手机看新闻带来的便捷。  相似文献   

18.
主题性报道是中国“宣传新闻学”独有的新闻形态。西方新闻学不承认“宣传新闻学”,他们认为只有异常、冲突、负面的新闻事件才值得报道,因此,他们对新闻的认识就是异常,凡正常的、正面的东西都不是新闻。在西方媒体上也就很少看到正常的、正面的非事件性的新闻报道。正因为如此,在其媒体上呈现的也就会是一个有病的、混乱的、被媒体扭曲了的世界,  相似文献   

19.
李峤 《传媒》2024,(7):43-45
在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的新时代背景下,新媒体直播、5G+8K直播、“直播+”等不同创新形式的新闻直播,逐渐发展成为主流媒体新闻传播开拓创新的有效路径。本文基于对第32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的分析,聚焦深融背景下主流媒体新闻直播的“蜕变”原因、创新形态,并对未来新闻直播的创新发展趋势做出预判并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20.
贺明华 《编辑之友》2015,(2):102-106
附属医院模式是美国新闻教育界提出的一种新闻教育新模式,其理论基础是“在做中学”.该理论认为:新闻学院应为社区服务;拓展以知识为基础的新闻课程,开展数字与媒介素养教学服务;媒体实验室应引领未来新闻教育改革.为提高我国新闻教育质量和水平,大学需要改革创新校园媒体,新闻院系需要与社会媒体共建;开展以知识为基础的课程改革,拓展数字素养课程教学范围;聚合全社会资源,设立文理交叉、跨学科、产学研相结合、面向未来创新的媒体实验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