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论点摘要     
字形教学的一点思考江苏射阳县明达双语小学石鹏飞儿童分析概括和辨认汉字字形能力的发展,有一个摸索过程。到了二年级,由于积累了一定的量,所以从熟字到生字的辨认能力得到了“迁移”,对字形的精细辨认、确认和重视能力大大提高。这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这时是过字形关的一个比较重要的关键。研究表明,儿童由习惯了的笔画分析法向新的熟部件分析法过度,往往产生干扰性困难。这就要求教师从方法上  相似文献   

2.
现行汉字的楷体和宋体字形存在一些不一致之处,小学基础教育近3000字中约有40%的字形存在宋体和楷体字形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笔形、笔画交接关系.这些差异随着学习的深入提高,对阅读基本不造成障碍,但对初学者而言,要经过从楷体到宋体字形的过渡阶段.本文在梳理宋体楷体字形差异的基础上对语文教师和对外汉语教师的识字教学提出一些参考建议,也希望能对当前的汉字字形整理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慧眼识汉字     
正字义决定着汉字的正确使用。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汉字往往形成特定的意义,因而识记字形与理解字义关系密切。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字的意义来辨析字的书写是否正确。推敲字义进而辨析识记字形的方法具体如下:一、比形法即从偏旁的异同来推敲字义,从而辨析识记字形。我国汉字中,形声字占80%以上,形旁表示汉字  相似文献   

4.
从文字字形学、俗文字学与书法文字学的角度出发,在对比符篆文字与正体文字字形差异的基础上。横向描述符篆文字笔画的曲直、断连、增减、实虚、顺逆、交叉、拆合、装饰、夸张等形式方面的变化。为研究书法文字、变形文字等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在许慎《说文解字》中以“从某,象某形”来分析字形的现象共有93处,其中11个字是甲骨文、金文与小篆字形基本相同的,且许慎分析合理。其余82个字由于时代的发展,字形到了小篆发生了变化,许慎据此来分析字形说解字义不甚合理。据甲金文字形,可将这82个字重新归入独体象形字、合体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和形声字五大类,其中独体象形字占绝大多数。从造字角度重新解释这些字的字形结构,有助于释读本义。  相似文献   

6.
汉字是据意构形的,在造字之初,理据是清楚的。但在汉字发展和使用过程中,字形、词义、语音、字用都在发生变化,汉字的理据逐渐模糊。对理据的追寻是汉字使用者的普遍心理,面对理据缺失的字形,人们会采取一定的方式使理据重新获得,这些方式包括造新字、对变异字形和假借字形通过重新分析进行改造等。理据的追寻直接影响了汉字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海峡两岸字形存在较大的差异,前人的研究集中于字形本身存在的差异而忽视了字体不同会导致字形产生差异。本文从笔形、笔画、部件、结构四个方面去探讨海峡两岸因宋体与楷体的不同而产生的字形差异,并且找出特点和规律,强调统一规范。  相似文献   

8.
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字形本身就包含着一定的意义因素.因此,我们可以从字的构造入手进行分析、推测,进而把握其在一定语言环境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徐向阳 《广西教育》2011,(31):49+61-49,61
汉字的形体是由式样不同的基本笔画按一定的数量、一定的度量、一定的空间配置、一定的布局组合搭配而成的。小学生对事物轮廓的感知能力较强,但要准确掌握汉字的字形,对他们来说却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许多老师运用顺思维和逆思维的方法引导他们掌握汉字的字形。  相似文献   

10.
理据性是汉语的一个显著特性,是汉语语言符号发生、发展的动因。汉字是形音义的统一体,通过字形与字音、字义相联系,而汉字字形与客观事物之间往往具有一定的联系,从汉字字形能够直接获得其所表达的意义的相关信息。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如果将这些隐藏在汉字背后的造字理据与汉字文化揭示出来,不仅能增加汉字教学的形象性和趣味性,加深留学生对汉字的进一步认识,同时还有助于他们理解、掌握汉字并了解中华文化。  相似文献   

11.
丁明  郑瑶瑶 《唐山学院学报》2023,36(4):61-66,79
长期以来,汉字简化方法一直是繁简字研究领域的重点内容之一,但目前仍存在名称各异、层次混乱、界限不严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不利于繁简字的研究,对字书字料库字段的设置以及繁简关系属性的标注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文章在遵循分类依据及分类原则的基础上,构建了一套适用于字书字料库的汉字简化方法分类体系,以弥补简化方法理论的不足,并为字书字料库的建设及繁简字的标注等后续工作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第11届全国政协会上,有些人联名建言要恢复繁体字。对"此"现提出不能"弃简复繁"的三大理由:①汉字发展的历史是沿着一条逐步简化的道路前进的;②现代的简化字是汉字发展中一个新的里程碑;③书写便捷是汉字向前发展的动因。从而说明"弃简复繁"的提案是不可取的,汉字自身的演变是遵循着一条"避繁趋简"规律的。  相似文献   

13.
宋元明时期,关于转注的研究主要有形转说、声转说、义转说、文字组合说。清代有的学者继承了宋元明时期的声转说或义转说,有的学者提出了新的观点,如互训说、引申说、义转音近说、省文说、多义字加注偏旁说等。现代学者关于转注的解释,从体用的角度上来看可以分为两大派,即用字法说与造字法说。无论是用字法说还是造字法说,基本上没有超出宋代至清代关于转注的研究范围,只有章太炎先生的转注说可谓独树一帜,但不少学者认为这种学说实际上讲的是语言学上的问题,而不属于六书的范畴。在认为转注是造字之法的学者当中,有的对转注字的产生方式及其类型作了比较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在当前的汉字研究中,出现了一些随意解说汉字的现象.汉字研究是一门科学,必须尊重汉字研究的历史、尊重汉字发展的事实、尊重汉字发展的科学规律.只有这样,才能有汉字学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汉字是汉语教学的难点。文章通过对预科生汉字书写偏误的分析,归纳预科生汉字书写偏误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关汉字教学的设想,进一步推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习得的理论建构。  相似文献   

16.
国内外汉语教学界的专家学者几乎一致认为,第二语言汉语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主要集中在汉字的学习上.本文通过对中亚留学生汉字学习的偏误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其汉字教学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7.
《汉字听写大会》、《汉字英雄》等汉字节目的热播,激发了更多民众汉字学习的热情,也引发对汉字教学的一些反思。现立足汉字教学的现状,结合汉字节目中一些汉字书写现象,主张汉字教学要有层级目标,并提出将汉语教学与汉字教学相联系、字形教学与字理教学相联系、个体教学与系统教学相联系的统筹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8.
汉字形体因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而受到人们重视。央视"百家讲坛"栏目曾推出两期"探秘中国汉字"节目,探秘者对汉字的探秘虽有精彩之论,但是也有许多观点、看法值得商榷。现在依据汉字学及古文字学领域研究成果,对其值得商榷的看法、观点略作评述。  相似文献   

19.
《淮南子》高诱注是现存最早的《淮南子》注本,是研究《淮南子》的重要资料。高诱注的训诂成就无疑是巨大的,但其中也存在一些失误,比如,不通文例,不明词义,不辨通假等。  相似文献   

20.
独体字在汉字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其本身形体简单,多为常用字,且大多可参与合体字的组合,因此,对外汉字教学中的独体字应该得到充分重视。文章对《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汉语教学大纲(长期进修)》中的独体字进行了封闭性统计,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独体字的类型、作为意符、音符、记号时的构字情况等,同时也提出了有关的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