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中国农村水贫困和经济贫困的时空耦合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才志  陈琳  赵良仕  邹玮 《资源科学》2013,35(10):1991-2002
构建适于中国农村的水贫困与经济贫困评价体系,经过主客观综合权重法赋权后,对1995-2011年间31省(自治区、直辖市)农村地区的水贫困与经济贫困水平进行评价.通过非线性回归拟合,验证了31省(自治区、直辖市)农村水贫困与经济贫困之间存在共生关系.通过构建农村水贫困与农村经济贫困的耦合度模型,测算出两者的历年耦合程度;在此基础上,分4个时间阶段观察与分析17年间农村水贫困和农村经济贫困时空耦合关系.计算结果表明,全国范围内各阶段水贫困与经济贫困处于极度耦合的农村地区占一半以上;呈极度耦合的农村地区在增加,低度耦合的地区数在减少;各地区的耦合状态波动幅度和波动趋势多样性显著.据此,提出治理农村经济贫困和水贫困的相关对策建议,以期为中国“三农”问题均衡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2.
中国农村水贫困与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协调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通过构建我国农村水贫困评价指标体系、城市化与工业化进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水贫困指数模型(WPI)、城市化与工业化进程系数模型,对我国2000年至2009年31个省份农村地区水贫困测度及各省城市化与工业化进程系数进行计算,结果基本显示了我国农村地区近年来水贫困程度分布范围及城市化与工业化发展程度.运用水贫困与城市化、工业化协调度模型对我国各省份水贫困与城市化、工业化的协调关系进行研究,并基于测算的协调度结果对我国农村水贫困与城市化及工业化水平的空间差异进行分析.最后,提出缓解农村水贫困、促进城市化与工业化发展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基于WPI模型的赣江流域水资源贫困评价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曹茜  刘锐 《资源科学》2012,34(7):1306-1311
以流域为单元对水资源贫困水平进行评价,可以为流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本文以水贫困理论为基础,在调查和分析赣江流域水资源现状的基础上,应用WPI方法,从水资源状况、供水设施状况、资源利用能力、资源使用效率及资源利用对环境状况的影响五个方面选择16个指标,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构建综合指数模型,建立一套流域水资源贫困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对赣江流域水资源贫困水平进行评估。评估结果表明,赣江流域水资源贫困状况有所改善,水环境质量呈逐年变好趋势,从水资源管理角度来看,环保投资指数成为影响水资源贫困水平的主要控制因子。  相似文献   

4.
基于WPI-ESDA模型的中国水贫困评价及空间关联格局分析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孙才志  王雪妮 《资源科学》2011,33(6):1072-1082
水贫困评价是当今水科学的新领域。本文介绍了水贫困的研究概况,界定了水贫困概念,将水贫困分为自然水贫困和经济社会水贫困两个层面。依据牛津大学水贫困指标框架,适当添加反映社会适应性能力的指标,建立了由资源、设施、能力、使用和环境5个子系统综合而成的水贫困评价体系,利用综合赋权法对各子系统内部进行加权,并用动态层次分析法赋予各子系统不同时期的权值,体现了利用社会资源对水资源稀缺的适应性逐渐提高的现实。对1997年-2008年中国31个省(市)的水贫困水平进行计算和评价,并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北方地区自然水资源贫乏但是使用效率较高,东部地区的使用能力和设施水平普遍较高,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能更多关注环境保护,西部地区在各个子系统得分普遍较低;无论是自然水贫困还是经济社会水贫困都存在高度的全局空间自相关现象,水贫困分布没有从根本上摆脱自然资源稀缺的束缚,依然呈现南北分划的态势。  相似文献   

5.
干旱区内陆河流域水贫困时空分异研究——以石羊河为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莉  石培基  魏伟  张胜武  刘海猛 《资源科学》2013,35(7):1373-1379
通过建立石羊河流域水贫困评价指标体系,采用WPI模型计算2001-2010年流域内5县(区)的水贫困水平,并以资源、设施、能力、使用、环境系统贡献率为基础,运用LSE判定5县(区)的水贫困空间驱动类型.结果表明:时间序列上,石羊河流域水贫困程度以不规则的“h”型减弱,按降幅快慢,可划分为波动下降(2001-2005年)和快速下降(2006-2010年)两个阶段;5系统的贫困指数亦以不同形式趋于减小,内部稳定性差异明显.空间格局上,各县(区)水贫困程度以不同形态减弱,空间驱动类型以四因素协同型为主,并细分为4个子类:资源-能力-使用-环境驱动型(民勤县、古浪县)、资源-设施-使用-环境驱动型(永昌县)、资源-设施-能力-环境驱动型(凉州区)和资源-设施-能力-使用驱动型(金川区).  相似文献   

6.
《软科学》2019,(10):131-138
基于2014~2017年原始数据,从动态三支决策视角下,构建包括社会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生产生活水平和生态环境水平4个维度的多维贫困评价指标体系,分别从时序和截面两个方向对连片特困地区多维贫困进行评价,以此为依据进行动态三支决策分析,并运用Arc GIS软件刻画出片区多维贫困时空分布及演变,为片区有效治理多维贫困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认为:总体上,连片特困地区多维贫困现象仍然存在,但呈现出明显的减缓趋势;各片区多维贫困程度存在较大差异,贫困治理有效性不同;片区经济发展水平提高较快,而生态环境水平提升趋势不明显;片区多维贫困分布呈现出"由东南地区向西北地区逐渐加深"的空间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7.
中国绿色增长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实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中国经济增长绿色化程度的综合评价问题,精选国内外27套环境经济相关指标体系合成评价指标库,通过5轮筛选确定39个末级指标构成中国绿色增长评价指标库;结合初级指标筛选结果、OECD最新的绿色增长概念框架关键因子、中国经济资源环境问题和绿色增长转型要求,从自然资产基础、绿色经济投入水平、污染物排放强度、资源能源效率、资源环境质量5个维度设计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指标权重,提出综合评价模型,并对2004-2018年中国31个省份绿色增长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显示:研究期间中国31个省份绿色增长呈现由稳定增长期、调整增长期到快速增长期的逐渐增强趋势,国家宏观层面调整能源产业结构、开发新能源以及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等政策对缓解经济资源环境问题、提高绿色增长程度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王选选 《预测》2002,21(5):25-30
本文以山西城镇居民住户设计资料为依据建立了一套指标体系,在测定了山西城镇居民贫困线的基础上,计算山西城镇居民的贫困面、贫困深度指数与贫困相对程度指数,深入分析了上述各贫困指标对山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影响程度。为山西省政府制定城镇居民收入分配政策、缩小收入差距、解决城镇居民的贫困问题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通过构建社会性公共服务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和聚类分析法对1997-2008年中国省域间社会性公共服务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并通过LSD检验和Theil指数测度了梯队间与梯队内差异程度;在此基础上最后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对省域社会性公共服务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进而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为评估《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国家知识产权发展指数,基于层次分析法模型构建的方法,从RCEP国家专利水平、研发实力、知识产权的商业化程度、法律制度环境、执法环境、经济社会环境及投资贸易紧密度7个维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衡量各个国家的知识产权(专利)制度完善程度和运行情况、知识产权(专利)保护环境发展的差异以及其他国家与我国的贸易紧密度,并运用指数化评价方法进行量化分析,综合评价RCEP国家的知识产权综合发展水平。因此,RCEP国家的知识产权发展情况可能包含多个维度,商业化水平差异很大,梯队之间的差距也较大。  相似文献   

11.
我国农村贫困人口的现状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程瑶 《软科学》2005,19(4):59-62
农村贫困人口在我国数量较多、分布较广,这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导致农村贫困人口群体产生的原因有很多,要彻底解决我国农村贫困人口问题,实现稳定脱贫,必须建立完善的农民脱贫支持体系,从科技、教育、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采取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贫困问题与NGO扶贫的发展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本文认为,中国旧的贫困问题已经获得缓解,但新的贫困问题依然严重。政府的扶贫运动已经取得了很大成效,但也存在着财力不足、效率偏低、强化官僚系统及容易滋生腐败等不足,从而需要重视NGO(非政府组织的英文缩写)在扶贫中的作用,主张走官民结合的扶贫道路。  相似文献   

13.
中国农村贫困化地域分异特征及其精准扶贫策略   总被引:48,自引:0,他引:4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长期以来,中国坚持政府主导推动减贫事业,在实践中不断推进扶贫开发的理论创新、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扶贫开发道路,为全球减贫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目前中国仍有7 017万农村贫困人口,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大短板。文章深入剖析了新时期中国农村贫困化基本特征,揭示了农村贫困化地域分异规律,探明了农村贫困化的主导因素,提出了科学推进精准扶贫的战略与对策。研究结果表明:贫困人口规模大、分布广、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逐渐加大,是当前中国农村贫困状况的基本特征,因病、因残、因学、因灾致贫或返贫现象突出;农村贫困人口逐渐向我国中西部深石山区、高寒区、民族地区和边境地区集聚,具有贫困户、贫困村、贫困县、贫困区(片)等多级并存的组织结构和空间分布格局;"胡焕庸线"西北部、东南部贫困人口的比重分别占16.4%、83.6%;自然环境恶劣、区位条件差、基础设施落后、区域发展不均衡及前期扶贫开发政策精准性不够等,是中国农村持续贫困的主要症结。如期实现2020年全面消除贫困,亟需扶贫工作体制机制的创新,科学推进精准扶贫战略。  相似文献   

14.
实施精准扶贫与区域协调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精准扶贫和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区域扶贫攻坚计划是当前我国扶贫攻坚的两大主要模式。2011年国家大幅提高贫困标准,贫困人口规模、分布特征、贫困内涵等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文章在分析新贫困标准下我国农村贫困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全面解析了当前扶贫开发中面临的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区域精准扶贫的理念,包括:建立多维贫困区域识别指标体系,开展精准化贫困区域识别;采取多元化扶贫方式;以及实施基于不同地理空间尺度和贫困地区类型的差异化的分类扶贫政策。文章最后针对当前两大扶贫模式中存在的缺陷,提出了拓展精准扶贫内涵、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途径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产业扶贫为教育扶贫奠定经济基础,教育扶贫为产业扶贫提供人才支持,坚持扶志、扶智、扶技相结合,协同推进罗霄山片区精准扶贫工作。针对目前产教融合扶贫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应筑牢实施教育扶贫的产业基础、加大教育扶贫力度、提升“互联网+产业扶贫”意识和完善各项基础设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