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周朔 《科教文汇》2023,(8):124-126
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蓬勃开展,深刻反思课程思政理论和实践的相关问题,总结课程思政建设的系列经验,明确课程思政建设的内涵,是课程思政建设进一步深化的迫切需要。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路径主要有:课程思政建设的载体是课程,课程思政建设的灵魂是思政,课程思政建设的主导是教师,课程思政建设的主体是院系。  相似文献   

2.
校本网络课程开发简单说就是综合运用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网络课程开发理论,在发挥校本课程开发和网络课程开发的各自优势的基础上,有意识促使叠加优势产生的以网络为媒介的校本课程开发。这是信息时代校本课程开发的一种新形态,存在于教育实践中,传统学校已开发的大量网络课程属于校本课程开发,但很少有自觉以校本课程开发理论来指导的,这或多或少的制约了传统学校层面的网络课程开发。借坚校本课程与网络课程基本特征,结合笔者开发校本网络课程的经验,总结出校本网络课程开发具有得七大特征,为以校为本的网络课程开发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3.
课程思政是由课程与思政组合而成的新概念,它的提出在新时代高校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须从实践本体论来理解课程思政。课程思政的前提基础在于实现课程思政学理化,形成课程思政理念与概念的普遍共识;保障举措在于实现课程思政制度化,建立健全课程思政实施制度体系;目标追求在于全面并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全面培育并不断提升高校教师课程思政能力,以期最终实现课程思政常态化。课程思政活动、高校、教师全面助力课程思政学理化、制度化与常态化的实现,课程思政学理化、制度化与常态化“三位一体”、相互促进,共同推动课程思政实践、实施与建设,系统推进高校课程思政走深走实。  相似文献   

4.
车树国 《科教文汇》2008,(31):60-60
校本网络课程开发简单说就是综合运用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网络课程开发理论,在发挥校本课程开发和网络课程开发的各自优势的基础上,有意识促使叠加优势产生的以网络为媒介的校本课程开发。这是信息时代校本课程开发的一种新形态,存在于教育实践中,传统学校已开发的大量网络课程属于校本课程开发,但很少有自觉以校本课程开发理论来指导的,这或多或少的制约了传统学校层面的网络课程开发。借坚校本课程与网络课程基本特征,结合笔者开发校本网络课程的经验,总结出校本网络课程开发具有得七大特征,为以校为本的网络课程开发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5.
车树国 《科教文汇》2008,(11):60-60
校本网络课程开发简单说就是综合运用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网络课程开发理论,在发挥校本课程开发和网络课程开发的各自优势的基础上,有意识促使叠加优势产生的以网络为媒介的校本课程开发。这是信息时代校本课程开发的一种新形态,存在于教育实践中,传统学校已开发的大量网络课程属于校本课程开发,但很少有自觉以校本课程开发理论来指导的,这或多或少的制约了传统学校层面的网络课程开发。借鉴校本课程与网络课程基本特征,结合笔者开发校本网络课程的经验,总结出校本网络课程开发具有得七大特征,为以校为本的网络课程开发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6.
陆海  张雯艳 《大众科技》2015,(2):179-181,197
人文、社会、自然三大学科三足鼎立,是生成现代大学三大课程系统的基础,在大学教育中人文课程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大学课程应该是大课程观,显性教育课程与隐性教育课程相辅相成。在今日大学教育格局中,课程应课程设计应下沉到基层教学单位,突破专业的限制。文章探讨了大学人文课程应该成为享受课程,体验课程,人文课程更应该重视隐性课程所具有的育人作用。泛人文课程涵盖多个子课程分类,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给予基层教学单位更多的课程设置自主权。  相似文献   

7.
西方课程理论经历了教学管理、课程管理到课程领导的发展历程,现今西方流行的课程领导需要高校教学服务体系的支撑,而我国以行政管理体系为课程运行基础的高校可能更适合承接国家治理、教育治理延伸而下的课程治理理念。课程治理的内涵可以从管理模式、管理重心、课程自由度和管理理念四个方面进行解读,在课程治理视域下构建的基于课程模块、学科系、行政系和课程群的课程分类原则可以有效提高我国高校课程治理水平。  相似文献   

8.
郑梦丹 《科教文汇》2012,(1):13-14,18
赋予教师课程权力,是新课改在课程管理层面上的理念之一。教师课程权力是指在现有的教育法规和国家课程政策所允许的范围内,教师对课程进行研究、开发和实施的过程中所拥有的可支配的能动力量。教师课程权力来源于课程理念的发展、教育法规和课程政策的规定以及教师专业能力的要求,它包括课程决策权、课程开发权、课程实施权。  相似文献   

9.
目前大多数中职校正在开发机械制图项目课程,从中职机械制图项目课程开发分析,中职机械制图项目课程开发,机械制图项目课程的特色三个角度分析机械制图项目课程开发的方法与体会.认为积极开发适合本校的项目课程是中等职业教育中培养技能型人才行之有效的课程模式.  相似文献   

10.
该文主要从课程思政理念融入高等代数课程教学的必要性、高等代数课程的教学内容与课程特点适合课程思政、在高等代数课程中实施课程思政的思路等方面,探讨在高等代数课程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的可能性及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周君  周凌云 《科教文汇》2013,(10):84-84,86
双语教学是目前教学改革的热点,随着交通工程的飞速发展,交通工程学的双语教学改革也势在必行。本论文从学生实际英语水平出发,结合交通工程学课程特点,并总结我校目前交通工程学双语教学方法的现状和效果,找出目前教学方法中的不足,研究并提出更合理的教学方法——基于浸泡式的双语教学方法。最后论文提出实现浸泡式双语教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李璀玉 《科教文汇》2012,(21):63-64
CorelDRAW课程的教学要有效,教师需要进行教学的探究,制定并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措施,包括: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针对学生差异实行分层教学;采取直接教学、探究——发现和合作教学等策略,才能克服学生的畏难情绪,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传感器技术应用”在传统教学中存在的教学内容老化,教学方法单一的问题,并对现有的问题做了尝试性的改进,教学内容上教材为参考,自己编写讲义;教学方法上课件辅助、市场调研和考核方式的改革等。  相似文献   

14.
黄春琳  陆珉  唐涛  李禹 《科教文汇》2014,(19):21-23
文中分析了大学教师评估体制不完善所引发的矛盾,突出教师主动教学的重要性,并通过揭示大学教师教学技能的问题,说明主动提高教学水平和主动接受培训的必要性。文中还就如何实现主动教学和提高教学水平,详细分析和比较了几种教学方法,介绍了多种寻求教学反馈的途径,提出了教师要通过“知己”和“知彼”来选择合适的授课方法,通过不断反馈来改进教学方法,最终达到高水平教学的层次。  相似文献   

15.
海洋生态学是一门涵盖范围广泛、发展迅速的学科。随着云时代的到来,各种智慧教学工具逐步被推出,能够极大地改变我们的教学方式,但完全的数字化学习因缺乏教师的深度参与,也并不可取。据此,本课题拟基于智慧教学工具——雨课堂,引入智慧教学手段,并通过教学内容的精选、案例式和专题式教学方式的实践以及成绩考核制度的完善,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探索,研究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数字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的新型混合式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6.
自主性学习在高校生化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覃拥灵  何海燕 《科教文汇》2011,(24):117-118
本文针对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以及学生的被动学习,对普通高校生物化学教学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了激发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几点有效教学方法和教学途径。  相似文献   

17.
李寅 《科教文汇》2014,(18):30-30,38
本文通过对高等院校教学方式方法的现状研究,总结对比国内外教学方式方法的差异,在学校开展“财经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大环境下,对教学方式方法中的考核评价方式、教学管理制度、课程建设、实践实验教学方面介绍并且提出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18.
刘琦 《中国科技信息》2011,(18):155-156
针对操作系统的课程特点及传统教学方式,本文对操作系统的教学改革进行思考与研究,提出了采用体系化的教学模式、采用启发式教学模式、采用拓展学生知识的教学方式及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模式等教学方法等内容。  相似文献   

19.
李蕊 《科教文汇》2011,(15):93-94
教育教学工作应充分体现"学生观",即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不同需求,在教材的选择、学习内容的侧重和教学方法上采取差异化的教学方式。本文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三方面提出了针对经管专业学生开设的管理数学课程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行之有效、反应良好的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20.
文礼波 《科教文汇》2012,(21):143-144
随着高校体育课程的改革,更多的课程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方法,使用新的教学方法,不但让学生学起来更加地容易,同时也吸引了更多的学生学习本课程。在高校体育课网球教学中,无论是从教学的理念上还是教学方法上都存在一些问题,严重影响网球运动在高校的普及。自此一种新型的具有先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并且适合初学者的网球培训体系——"快易网球"的出现,使得高校网球的教学有了可以不断地借鉴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