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黎饶萍 《围棋天地》2005,(20):64-64
私下斗胆认为,《围棋天地》应改名为《天地》。  相似文献   

2.
常崇宜 《围棋天地》2007,(10):95-96
围棋是中华祖先智慧的结晶,传说肇始于唐尧时期,“尧造围棋,丹朱善之”(战国佚名《世本》)。到了汉魏时代围棋已经十分普及,成为上白宫廷,下及百姓,文武百官,三教九流的共同爱好。围棋之所以朝野流行,主要是它具有三个方面的特殊功能:其一是围棋“易学”,使之有了很强的娱乐功能。在缺乏大众文娱活动的古代,瓜田斗室都可以摆上副围棋,“纹枰对坐”,从容谈兵。其二是围棋棋艺又极深,从纯理论上讲,宋人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曾计算过,围棋的变化无穷,“尽三百六十一路,大约连书万字五十二”。班固《弈旨》称围棋“上有天地之象,次有帝王之治,中有五霸之权,下有战国之事,鉴其得失,古今略务”。  相似文献   

3.
彭宝瑞 《围棋天地》2006,(12):74-74
2006年第10期《围棋天地》上登载了张燕先生的文章《青海藏族围棋》,读之颇感兴趣。从文章的描述可知,藏族围棋与中国古代围棋有亲缘关系,“密芒”应当是研究古代围棋的活化石。因此对青海藏族围棋的发掘整理应该是十分必要的,不管是围棋工作者还是文化艺术研究学者、专家都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4.
郭平 《围棋天地》2011,(9):107-107
很多棋迷可能知道,曾经有过一本《围棋》月刊,她的历史比《围棋天地》还长。机缘凑巧,我一直精心珍藏着六册《围棋》月刊:1963年第1期、1965年第1期、1966年第5、7、8、10期。  相似文献   

5.
品“弈”     
弈,造字者专为围棋造的字,妙极! 专为围棋造的?有根据吗?有。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弈,围棋也。”《新华字典》说,弈只有两个解释:1,古代称围棋;2,下棋。意思就是,作为名词,弈指围棋;作为动词,弈指下围棋,都只与围棋有关,除此以外,没有别的意思。当然,你有无穷大的权利嘲笑,这样的理解“不会举一反三,很不与时俱进”,然而,我有近乎零的义务替造字者说一句“可爱的实话”:问那个年代,象棋、军棋、跳棋——“是何东东”?  相似文献   

6.
读后编后     
《围棋天地》2006,(24):95-95
天地相伴 平生遂愿 纯粹是机缘巧合,我与围棋结缘,始于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中期,恰好与《围棋天地》创刊同步,屈指算来,不经意间,我的棋龄竟同天地的历史一样,已长达二十年之久。  相似文献   

7.
周荃 《围棋天地》2005,(7):67-67
大约在1987年的春天,第一次见到《围棋天地》是在青海围棋高手刘新房的家里。当时自己跟着女儿学围棋半年多,瘾头正大,正不知如何迅速提高棋艺水平,见到《围棋天地》,如获至宝,当时就将杂志借回家里。从第二个月起,自己就开始买《围棋天地》,至今已18年,期期不落。  相似文献   

8.
乔光辉 《围棋天地》2011,(16):104-107
《镜花缘》作者李汝珍博学多才,除音韵学著作《李氏音鉴》外,尚著有《受子谱》。前者学界有专著研究,后者《受子谱》一书却鲜见提及(惟李洪甫《二百年前的围棋公赛——李汝珍围棋著述的发现》(《中国图书评论》1991年第5期)一文作了简要介绍)。《受子谱》虽是一部围棋棋谱,但该书渗透了李汝珍的弈棋思想,与《镜花缘》关系重大。学界罕有论及,故撰文申述。  相似文献   

9.
《围棋天地》2006,(23):94-94
《围棋快乐背定式》;《围棋级位测试6000题》;《围棋基础训练与段位测试Ⅱ》  相似文献   

10.
鄢宇 《围棋天地》2006,(12):75-75
今年《围棋天地》第5、第7和第9期上,先后发表了江志鑫先生和陈祖源先生关于围棋起源尤其是“黑先白先”的争论文章,形成了《天地》创刊以来少见的争鸣,十分有趣。对此我有些个人愚见,也想一吐为快。  相似文献   

11.
疑惑     
《围棋天地》2011,(18):23-23
《围棋天地》编辑们你们好!我是《围棋天地》的一名忠实读者,自从2005年开始学习围棋至今,每期《围棋天地》必看,认为《围棋天地》是一本围棋爱好者必须拥有的杂志。  相似文献   

12.
二十年弹指一挥间。捧起2004年最后一期《围棋天地》,《行过知苍桑》这篇特别报道深深地触动了我。从书架上翻出厚厚一摞《围棋天地》,那些过去的日子,那些激动人心的场面仿佛又出现在眼前。  相似文献   

13.
张如安 《围棋天地》2007,(13):92-93
大约在两年前,陈祖源说起他在收集中国古代围棋规则的资料,并约我讨论《敦煌棋经》,我畏其艰难而不敢应承。想不到去夏他来宁波即把一部图文并茂的《围棋规则演变史》书稿送到了我面前。我是探索过中国古代围棋规则的,在拙著《中国围棋史》中,对每一个时期的围棋的棋制棋规也都有介绍。  相似文献   

14.
怀念岁月     
燕来 《围棋天地》2005,(14):67-67
认识围棋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聂卫平和曹大元在宁夏银川进行“新体育杯”比赛的现场。那时不懂围棋,看围棋是想看看聂卫平长什么样。这一看,不仅认识了围棋,也知道了还有《围棋天地》这本杂志。我手上的第一本《围棋天地》是在大学图书馆得到的,准确的说是偷的。人生有很多缘,这可能也是一种缘吧。  相似文献   

15.
张大勇 《围棋天地》2004,(24):31-33
围棋界是一个不大的江湖,20年不过一箭之远,这片不大的江湖与不长的岁月连在一起,就串成了一段充实的围棋史。20年来,《围棋天地》是默默谱写这段胜负春秋的一支笔。从1985年围棋爱好者案头陌生的创刊号,到刚刚出版的本期杂志,20年斗转星移,《围棋天地》成为千百万棋迷的挚友。通过这个窗口,看我们所面对的世界,看为围棋倾倒的众生,一切似隔世,一切又似在眼前。在本刊迈上20年的最后一个台阶之际,我们有一种行过之后追忆往昔的冲动。谨以此文从《围棋天地》的窗口眺望历史,重读过去曾经的头条、沧桑的光影以及那些朴实抑或激扬的文字……  相似文献   

16.
周影 《围棋天地》2001,(6):40-41
六集电视传记片《围棋人生》在央视播出之后,受到好评如潮,很多观众反映《围棋人生》拍出了老聂的“神韵”、老聂的内心世界,片中很多资料非常珍贵,很多镜头十分耐人寻味,堪称传记片中的精品。  相似文献   

17.
新刊速览     
《围棋天地》2011,(19):106-106
《围棋》2011年第10期诚文堂新光社9月5日发行 本期诚文堂新光社《围棋》杂志最大的亮点之一无疑是在《名人名局选·秀策新谱》连载的重开。  相似文献   

18.
忘忧会教仙     
互联网正在迅速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其触角已经延伸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当然也包括艺术创作。从《东北人都是活雷锋》到《老鼠爱大米》,从《第一次亲密接触》到《沙僧日记》,在音乐与文学领域,网络率先使艺术创作平民化,走入寻常百姓家。借助于这一方看似虚幻的时空,很多人的梦想正在变为现实。古老的围棋艺术似乎与标志着现代文明的互联网具有某种天然的默契。众多的围棋网站已经成为棋迷们不可或缺的精神家园,他们在这里纵情黑白世界,鼠标和键盘敲出的,既有十九路烽烟弥漫,也有如清泉般闪光的文字。《忘忧会散仙》是近年来网络围棋文学中难得一见的佳作,它所记录的,不仅仅是一些下棋的人和他们的生活点滴,还有在这些棋人棋事背后所蕴含的对于生命的思考。那些或哭、或笑、或执著、或迷惘的故事,无一不发人深省,正所谓笑中也有泪,乐中也有悲。在征得原作者(现居美国的董先生)同意之后,本文得以刊发。因篇幅所限,我们只能对原作进行节选,如有遗珠之憾,敬请作者谅解。希望通过刊载这部优秀的网络围棋作品,表达我们的两个心愿:在网络围棋越来越发达的今天,有更多更好的围棋文学作品问世;同时,但愿围棋能够带给我们更多的快乐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19.
《围棋天地》2006,(14):48-48
《围棋天地)2006年增刊《龙图腾》已于上月底与读者见面了,最近,不少读者朋友来信来电询间增刊内容,现就此简要说明。  相似文献   

20.
陈兆峰 《围棋天地》2014,(12):109-109
由黑龙江省围棋协会主办,黑龙江省中广信通信工程有限公司承办.哈尔滨电视台、《新晚报》、国家体育总局棋牌运动管理中心官网、《围棋天地》、围棋TV网、黑龙江省棋牌运动管理中心官网、黑龙江围棋网协办的首届中广信杯围棋大奖赛于5月31日、6月1日在黑龙江省招生考试大厦隆重举行并完美落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