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9 毫秒
1.
本文将从成长小说的角度解读当代美国黑人女作家波·马歇尔的长篇小说《褐姑娘,褐砖房》,重点分析女主人公赛琳娜从在各种空间中困惑迷茫到顿悟再到成熟和认识自我的成长历程,通过分析赛琳娜成长之路上的引导者对其带来的影响及其自我救赎,揭示了作品里蕴含的成长主题。  相似文献   

2.
人们通常认为脂肪是导致肥胖的“罪魁祸手”。但对于不同类型的脂肪不能一概而论。俄罗斯专家发现,棕色脂肪不但不会导致肥胖,相反还具有减肥的功效,俄专家介绍,人体内存在棕色和白色两种脂肪。棕色脂肪负责分解引发肥胖的白色脂盼,并将后者转化成二氧化碳、水和热量,可以说是“天生减肥专家”。不过,棕色脂肪组织仅在人类幼年时期发挥作用,之后便逐渐消失。(摘自《百科知识》)  相似文献   

3.
香香的棕色     
《幼儿教育》2010,(11):45-46
许多香香的好吃的食物都是棕色的,我们看到棕色就会联想到香味。  相似文献   

4.
《今日中学生》2005,(20):75
人们通常认为脂肪是导致肥胖的"罪魁祸手".但对于不同类型的脂肪不能一概而论.俄罗斯专家发现,棕色脂肪不但不会导致肥胖,相反还具有减肥的功效.  相似文献   

5.
实验中,往往由于硝酸盐、浓硫酸的量控制不当,难以形成稳定、较厚的棕色环。我从定量的角度进行了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当硝酸盐的浓度不大于1N,浓硫酸量少时,棕色环厚且稳  相似文献   

6.
通过研究棕色田鼠(Microtus mandarinus)在同性及异性尿液气味源刺激下的行为及尿标记数量差异,探讨了棕色田鼠尿液在个体性别识别中的作用.结果表明:棕色田鼠能够通过尿液进行性别辨识,雌雄棕色田鼠通过尿液进行性别识别中存在性二型.  相似文献   

7.
从太空上看下来,人类居住的地球一定是蓝色和绿色的,但是如果你靠近地面,所见到的土地可能只呈现棕色。那么这种棕色是从哪里来的呢?科学家最近发现,大地的棕色其实来自于绿色植物。植物枯萎和死亡后,叶子和枝干就会凋谢,继而将它们长期以来为生存而储存的碳元素带给了土壤。土  相似文献   

8.
采用乙醇溶剂浸渍法提取榛子壳棕色素,研究了提取温度、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对提取效果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确定棕色素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温度90℃,乙醇浓度50%,料液比1:22,提取时间100 min.在此最佳条件下,榛子壳中棕色素的最大提取量为15.85 mg/g.  相似文献   

9.
内容简介 “棕色的熊、棕色的熊.你在看什么?”“我看见一只红色的鸟在看我。”“红色的鸟、红色的鸟,你在看什么?”“我看见一只黄色的鸭子在看我。”……随着这样一问一答的句子、重复的韵律与节奏,一本充满各种动物与色彩的图画书在孩子面前慢慢展开。  相似文献   

10.
程刚 《少年月刊》2013,(Z4):56-57
非洲刚果河流域(yu)有一种野猪,这种野猪因为全身长有棕色的毛,因此得名棕色野猪。它身体较小,数量也不多,愚笨而懒惰(lan duo)刚果河是非洲中西部最六的河流,有世界上第二六热带雨林。每年,这里都会突发暴(bao)雨,然后河流迅速涨起漫过河岸。每到这个时候,大批的动物都要遭殃(zao yang)。由于常年出现险情,这里许多聪明的动物都积累了经验,它们会任暴雨来临前做好各种应急准备。  相似文献   

11.
恐怖的心理历程——简评《年轻的古德曼·布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霍桑是心理罗曼史的小说大师,他是一位高明的心理学家。我们可以通过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和心理人格理论来解读小说《年轻的古德曼·布朗》的主人公布朗的故事在心理学上隐晦的意义与作者霍桑从宗教层面上去探讨的人的内心世界的隐秘之“恶”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2.
从《紫色》的语言看艾莉丝·沃克的民族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当代黑人女作家艾莉丝·沃克的长篇书信体小说《紫色》运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语言 :茜莉所写的 70封信中 ,无论黑人和白人都说美国南方乡村黑人口语 ;茜莉的妹妹聂蒂的信中 ,黑人白人都说美国标准语。这种语言艺术使黑人和白人处在了平等的地位上。以茜莉为代表的黑人土语不因人物自身教育、地位的提高而改变 ,这里茜莉的语言实际上已成为一种民族的标志。作者还运用一些语言变异形式 ,如主语第一人称复数用Us,用大写的He或Pa指代茜莉的继父 ,用Mr.———称呼那些不配有姓名的男人等 ,揭示黑人男女、黑人家庭、黑人内部的弊病。这种与众不同的语言策略充分体现了作者的黑人意识和民族观念。  相似文献   

13.
WANG Qiong 《海外英语》2014,(7):201-202
The symbolism in Hawthorne's short stories is very typical.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use of symbolism in his Young Goodman Brown with a view to contributing to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whole story. Its title, the protagonist's name, color of brown, pink, and black, some images such as characters, surroundings and the plot of the whole story have abundant symbolic implication. By analyzing the story and the writing methods of symbolism, we can see the theme of Hawthorne's stories clearly. Hawthorne reveals that"Evil is the nature of mankind"by the use of these images.  相似文献   

14.
本通过对19世纪美国名浪漫主义小说家霍桑的短篇力作《小伙子布朗)的分析论述,向读介绍作家小说创作中反复出现的“原罪”主题。章指出,由于受加尔教清教意识的根深蒂固的影响,霍桑在其创作思想中深深打上了“人人皆有罪”的烙印,并向读展现了作家在此创作思想指导下如何去提示和刻画作品人物内心隐私的“恶”的写作技巧以及宣扬“罪恶是人的本性”的“原罪”主题。  相似文献   

15.
1928年美国共产党人根据共产国际的指示,把争取黑人群众参加革命运动作为工作的重点之一.随后美国爆发的经济大危机无疑为美共开展这一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然而,即便是在大萧条最严重的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共产党人的努力也未换来期待的成果。这一时期,美国共产党人虽然通过“斯考兹博罗男孩案件”赢得了许多黑人的赞誉,通过组织“分成制农民联合会”团结了一部分黑人小农,但却始终未能将广大黑人群众动员到自己的旗帜之下。  相似文献   

16.
1954年,美国最高法院在布朗诉托皮卡教育委员会案中判决,公共教育设施中的隔离但平等原则违反美国宪法。不久,蒙哥马利市爆发了抵制公共汽车种族隔离运动,拉开了民权运动的序幕。布朗案判决因此被视之为民权运动史上的分水岭,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始。然而,自1980年代以来,这种在美国占统治地位的学术观点不断遭到宪法史学家的质疑和挑战。  相似文献   

17.
约瑟夫·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是黑色幽默文学的典范之作,小说打破了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运用变形、夸张和滑稽讽喻的手法以及碎片化、集锦化的叙事结构揭示荒谬的时代和丑恶的社会本质,充分体现了黑色幽默的艺术表现特征。  相似文献   

18.
艾丽斯·沃克于1982年出版了小说《紫颜色》,该书当年就成了人们竞相争读的畅销书。小说非常理性地描述了黑人女性走出黑暗,挣脱枷锁从而走向新生的曲折过程。《紫颜色》的成功在于它为黑人妇女指出了走怎样一条解放之路并在现实面前应做何种选择的问题。本论文主要把西丽女性主体丧失的内外因分析作为前提,然后进一步分析西丽女性主体建立的内外途径,探讨西丽追寻真实自我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Herman Nothrop Frye was a famous Canadian literary critic and theorist. According to him, symbol was :"Any unit of any literary structure that can be isolated for critical attention." He partitioned literary symbolism into five levels or phases. Each phase independently possessed its own mythos, ethos, and dianoia. These phases were: Symbol as motif; Symbol as sign; Symbol as image; Symbol as archetype and symbol as monad. This paper tries to apply his theories of symbolism to the comment of Young Goodman Brown, one of the best short stories written by the American romantic writer Nathaniel Hawthorne.  相似文献   

20.
布朗诉教育委员会是美国教育法中里程碑式的案件。本文以弗吉尼亚州为例,分析了布朗案实施过程中抵制力量所使用的三个政策工具——学生派位制度、以"介入权"为标志的源于州权利的对抗、"选择的自由"。资料来自弗吉尼亚州议会和政府的史料、布朗及布朗案后一系列的法院判决、美国地方和国家媒体的报道以及相关的美国历史研究。分析表明,政策的执行并不是一个自上而下的简单过程,而是具有"纵横交错"的互动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