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物流产业处于拉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态势是实现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物流产业对区域经济的拉动作用体现于:可降低企业交易成本,提升企业竞争力;可实现企业和产业间的链条式合作;可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区域市场的形成;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相生共赢。  相似文献   

2.
陈建伟  卢诗 《科教文汇》2008,(30):211-211
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之间存在着非常紧密的联系,二者之间呈现出协同效应的关系。本文论述了区域物流对区域经济的拉动作用,及区域经济的发展对区域物流的反哺作用,并给出了促进区域物流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在经济竞争更加激烈的今天,物流业已经成为提高地区竞争力的基础产业.目前对物流的研究,主要在全国范围内对物流业如何规划方面,而对物流业促进经济发展的辐射能力具体的度量方面的研究却很少.本文以江苏省为例,具体研究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区域物流竞争力与当地经济互动关系,建立三大区域的物流竞争力与区域经济关系的数理模型,并根据模型解释形成这种关系的原因,从本质上认清三大区域的物流与经济关系现状,从而为进一步协调发展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4.
长三角区域物流发展战略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潜 《科学中国人》2007,(9):118-119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近年来经济发展迅猛的新兴地区,其地理位置优势、经济环境优势和政策扶持优势都是促进其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随着长江三角洲经济一体化程度越来越高,长三角的区域物流业随之迅速发展,本文揭示了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与区域物流发展之间的必然联系,并对长三角地区区域物流发展情况作了详细的阐述,系统地解释了该地区实施区域物流战略的必要性,并且根据现实已有的条件和其发展目标以及潜力,从绿色物流、政府政策、基础设施建设、物流信息系统建设和人才吸引方面,提出了合理的规划和发展战略。本文共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长三角区域物流发展状况;第二部分对长三角的区域物流发展提出了合理的规划和战略。  相似文献   

5.
从物流基础设施、物流经济产出、物流产业规模等方面的指标体系入手,构建包含区域经济产出、社会物资需求、基础设施投资等方面的区域经济指标体系。基于2003~2008年中国3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利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对区域物流能力与区域经济发展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区域物流能力与区域经济发展高度相关,并结合其他统计分析结果数据提出了促进区域物流能力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区域物流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探讨了经济与物流的关系,并根据区域经济有关理论重点阐述了区域物流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呼包鄂区域发展铁路物流业的优势及发展战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认为,随着呼包鄂区域经济向着资源经济与产业集群化发展,该区域对物流业的要求呈现出规模化运输与货物的特定化运输的显著特点,为发展铁路物流业提供了良好契机。并且,随着铁路机构的改革,为发挥传统运输优势,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指出:发展现代物流业要巩固铁路运输主体地位,加快铁路物流园区建设,加强横向和对外合作,形成"大物流运输模式",借以促进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同时建立与完善法律和政策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8.
都市圈物流网络定位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分析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的关系,探讨区域物流网络的空间结构形态及整体功能。认为区域物流网络的构建是在区域内形成更牢固、更平衡空间结构,增加凝取力的基本要求。城市节点作为区域物流网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能囿于传统理论中行政领土的连续性,而应建构在经济中心城市或节点间的轴线上。区域物流网络对区域经济具有从属性和引导性双重功能。以南京都市圈为例对区域物流网络的空间结构和节点功能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9.
广西区域文化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联性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平 《大众科技》2007,23(7):191-194
本文从经济与文化渊源入手,从哲学的角度分析经济与文化互为同一体的关系,并根据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阐述经济与文化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分别以历史和现代的视角探析广西桂文化,总结广西桂文化的特点,以社会运转中心为逻辑起点探讨广西桂文化与广西经济发展的关系.最后对有关发展广西区域文化、促进广西区域经济发展等给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区域物流中心的形成会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物流业的需求与规模在现在与未来几年的发展是构成一个地区投资环境的重要因素.其物流市场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南昌市作为江西省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随着工业企业、商品市场、制造业、农产品、外贸等物流需求的不断增加,必然成为中部地区区域经济物流中心.  相似文献   

11.
物流通道是保证物流业服务于区域内外经济流通的命脉和实现一体化物流的重要依托,也是区域经济空间系统的子系统,从承担单一功能的运输服务到综合运输服务,再到一体化的物流服务中,在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的演变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基于此,文章在理论层面研究物流通道空间形成过程的基础上,以相关理论为依据,分析了物流通道在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演变中的地位及其作用机制,并总结了物流通道作用于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2.
基本形成区域协调互动发展机制和主体功能区布局,是十七大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为了促进区域经济协调互动,必须清除当前我国生产要素跨区域流动存在的障碍,加快形成有利于生产要素跨区域流动的市场、合作、互助、扶持等机制和途径.  相似文献   

13.
区域经济增长的物流能力支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健 《预测》2011,30(5)
本文选择9个表征物流能力的指标,采用模糊物元的方法计算出全国31个省份近11年的物流能力,同时结合GDP增长率数据,形成面板数据,研究31个省份经济增长和物流能力支持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31个省份近11年的物流能力发展存在一定差异;物流能力对经济增长的整体贡献力度较大,但地区间存在差距,呈现东中西部递减的趋势.因此,要实现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必须保持区域物流能力的协调发展,构建区域物流大系统.  相似文献   

14.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是一定区域范围内的经济活动。统筹区域发展,促进地区协调发展,缩小区域间的发展差距,它的现实意义就在于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能缩小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差距。如何认识中国经济空间结构的特点,找出符合国情与客观规律的区域经济战略思路,是当前中国经济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分析了区域经济增长的相关理论,研究了区域经济增长的机制以及经济区划和区域经济综合体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重庆市物流行业发展对重庆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作用,以及区域综合经济实力的推动作用,通过证实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来说明发展物流行业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邓蕾  王旭  谢心灵  肖燕 《科学文化评论》2007,(1):236-237,244
从区域物流发展的需要出发,针对我国物流的统计现实,利用灰色理论,建立以铁路、公路、水路、航空四种运输方式的货运量和货运周转量对区域物流规模量的灰关联模型,并对比武汉、上海和重庆的分析结果,探讨影响重庆区域物流发展的主要因素,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经济与文化渊源入手,从哲学的角度分析经济与文化互为同一体的关系,并根据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阐述经济与文化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分别以历史和现代的视角探析广西桂文化,总结广西桂文化的特点,以社会运转中心为逻辑起点探讨广西桂文化与广西经济发展的关系。最后对有关发展广西区域文化、促进广西区域经济发展等给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温州市产业结构水平仍然落后,并且其经济发展的特点为两头在外(采购、销售在外)的问题,以温州市为例,研究区域物流对区域经济影响。采用计量经济分析方法,选取物流发展和经济增长的时间序列指标,利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来分析物流发展水平和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以验证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之间的辩证关系。结果表明,区域物流对区域经济有很强的推动作用。要想更有力地推动温州市的经济发展,必须大力发展其物流业,重点发挥其已有优势,加大投入,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培养专业人才,为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一个积极稳定的投资环境。  相似文献   

19.
现代物流过程是企业采购、生产制造、流通等环节的主要组成部分,被称为“降低成本的最后边界”,排在降低原材料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之后的“第三利润源泉”。英国工业革命后“世界工厂”的形成,日本经济奇迹及其工业化进程都得益于先进的物流系统。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现代物流已经成为发达国家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产业升级和企业重组的关键推动力、区域创新和经济发展的主要环境支撑因素之一。加快推进和发展区域中心城市的现代物流业,对于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区域中心城市综合竞争力和增创地缘优势等,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20.
孙鹏  罗新星 《软科学》2010,24(4):79-82
运用四维空间分析方法对区域物流协同要素进行分析,指出现代区域物流协同依赖于时间、成本、效率、可持续发展等多个约束因素的协调,从而为现代区域物流管理理论与实践提供了一个系统的战略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