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大规模对农村中小教师进行全免费培训,这是近年来党和政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素质的重要举措。承办这项工程的主体——高等学校,如何提高对农村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将好事办好,将党和政府对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关爱落到实处,笔者在实践中深切感受到,作为培训者转变培训理念,提高培训实效是关键。  相似文献   

2.
教育部农村校长助力工程是我国中小学农村校长培训中最高层次的培训项目。2013年农村校长助力工程正式启动,引起了国内各界高度关注,国内学者对其相关问题的研究由此开始,2015年以后研究呈现突飞猛进态势。从文献分析视角呈现了该项目研究的主要特点,主要聚焦于农村校长助力工程培训的政策与层次地位、培训对象专业能力的分析、适切的培训模式、培训实效性评价等方面,在此基础上对新时代如何有效开展此项目进行了深入思考。这为深入推进新时代农村校长助力工程校长培训工作、增强培训实效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3.
影响教师培训有效性的因素与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于瑮  李红 《继续教育》2008,(7):47-48
本文通过对影响中小学教师培训实效性的效能、效率和参与三个方面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措施,为提高中小学教师培训实效和教师自身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4.
远程培训已经成为包括"国培计划"在内的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的主要模式之一,远程培训在扩大了农村中小学教师参训的量的同时,也让培训机构开始关注质的提升和培训的实效性。构建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研修文化则是提升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实效性的路径之一,远程培训研修文化的构建需要各级教师培训机构的管理引领和班级管理员与学科辅导员的专业引领以及教师在网络研修和校本研修中的构建。  相似文献   

5.
因地制宜地推行"分层实施,骨干引领"的培训策略是提升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分层实施"是指人员分层、目标分层和过程与方法分层,旨在提高培训的实效性;"骨干引领"是指通过优化培训内容和更新培训方法对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进行培养,以骨干教师的辐射作用带动整体教师素质的提升。  相似文献   

6.
地方师范院校作为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的重要阵地,有着自身的优势。而在落实教师培训这一"使命"的过程中也不同程度上出现了认识不到位、内容脱离实际等问题,需要及时的反思和改进,以提升地方师范院校在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中的实效,进而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最终促进农村中小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骨干教师培训是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的重要内容,如何提高农村骨干教师培训的实效性,适应新形势发展,已成为当务之急。为此,滋溪市教师培训机构以行动学习理念为指导,对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进行了实践探索,并初步形成了“问题——研讨——行动”的农村骨干教师培训模式。  相似文献   

8.
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素质水平直接影响到农村基础教育的质量,影响到农村学生的成长成才。为了更好地把握普洱农村中小学教师发展的状况,探索教师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促进农村教育的持续发展,通过对普洱市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基本现状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结果分析,从建立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持系统、加强教师继续教育和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建设相对稳定的、有一定能力培训人员队伍、进行教师教育一体化的设计规划等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以往的教师培训存在培训针对性与实效性不强的问题,为切实增强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打造优秀的农村骨干教师队伍,全面提高农村地区的教育教学水平,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就必须优化固有的培训模式,摒弃"千人一面"的培训内容,尊重参训教师的个性化培训需求,根据参训教师不同的特点及需求提供不同的培训模式。  相似文献   

10.
有效的培训模式能够提升教师培训工作的质量。基于天津农村骨干教师的实际,"265工程"创造了农村骨干教师四环节层级递进培训模式:"专业引领—自主研修—实践跟进—交流提升",并厘清了其四大特点。同时,在培训过程中,通过合理制订培训目标、精心设计培训内容、严格规范培训过程和全面保障培训效果等优化策略,有效提高了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模式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1.
校长新课程培训是课改实验区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一环 ,转变理念的通识培训是关键。选择何种途径、形式施训 ,以提高培训效果 ,是培训者直接面对的重要课题。为此 ,在培训实践中 ,着力引导校长主动参与培训过程 ,尝试“参与式培训” ,试图探索从内容设计到过程形式的统一。以实现培训者与校长、校长与校长在互动中共成长 ,取得了较好的培训效果。  相似文献   

12.
广东省高中英语教师网络培训的有效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调研的基础上,通过定性和定量的研究方法对广东省高中英语教师网络培训的有效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网上培训具有规模大、资源共享、互动、自主等优点,但也存在着忽视不同层次学员最近发展区,内容不切合学员的实际需求,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学员对教学资源的互动远远多于与培训者的互动,对学员的评价更多的是关注量而非质,培训者的素质有待提高等问题。在网络培训中应关注学员的最近发展区,及时反馈,注重知识的内化和建构,激发学员的参与热情,加强对培训者的培训,从而提高培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参与式教师培训效果的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参与式教师培训是当前国际上普遍认可的教师培训模式,自2001年我国启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也运用该模式开展了大规模的教师培训。本研究对2所小学54名教师进行了以“合作学习”为主题的参与式教师培训并评价了培训效果,结果表明:(1)培训提高了教师对合作学习有关知识的掌握水平;(2)教师组织合作学习的教学行为有了显著的改善;(3)教师对培训的整体感受比较好,乐于在教学中尝试运用培训中学到方法、理念等。  相似文献   

14.
培训师资队伍数量不足、质量偏低、比例失调、培训者培训不到位,是“十一五”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中暴露出来的非常突出的矛盾,它直接影响培训的质量和校长参与培训的积极性。问题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从事培训教学工作的专职教师青黄不接、一些兼职教师的工作岗位的变换、缺乏对从事培训教学的师资的继续教育和教学的理论性要求不断提高,等其中缺乏对从事培训教学的师资的继续教育是诸多原因中的主要原因。要想有效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从加强培训者培训和加强制度建设两个方面入手,在省域区位内统筹解决。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中小学校长培训中存在的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强调借助“外力”去营造培训氛围、培训内容多为拼盘、理论讲授和技能训练相脱节、培训忽略受训者思维方式的变化、培训者的引领不够以及忽视无形资源的利用等。这些问题应引起培训者的重视和反思。  相似文献   

16.
普通话测前培训是大力宣传推普方针、推普政策的重要渠道。可以激发应试人认真学习和努力说好普通话的热情,从而掌握测试内容、了解应试技巧、熟悉测试系统的操作及流程,大大提高过级率。现今普通话测试全部采用口试,重点进行语音检测。其培训主要向学生介绍测试标准、测试等级要求及测试的内容与形式。在培训过程中存在考生应试色彩明显、忽视学生个别差异、培训教师素质参差不齐、宣传工作不到位等诸多问题。所以,加强培训员队伍建设、搞好应试人员考前培训的宣传工作、做好培训后的再训练工作及改善培训方式、注重培训细节、提高培训效率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知识经济时代,为提高企业员工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必须建立一支属于企业自身的、专业的内部培训师队伍。要充分发挥企业内部培训师的优势,进一步明确企业内部培训师的角色定位,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强培训师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8.
以上海市新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培训项目中培训活动实效性评估为例,从方法角度阐述如何考察培训活动的实效性。培训活动实效性可以从培训活动开展过程、培训活动的承受客体和实施主体三个角度去考察;反映培训活动实效性的数据可通过组织网络问卷调查、召开不同类型群体座谈会、奔赴培训活动现场实地考察、个别访谈等形式收集;对于数据的解读可使用整体思维关注所有样本的共通问题、使用求异思维寻找不同群体表现出的独特问题、使用联系思维从看似没有关系的结果中发现问题、使用对比思维反映相同问题在不同层面的差距等。  相似文献   

19.
体育教学论是高师体育教育专业的教师教育课程,其实践性教学的实施对教与学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针对体育教学论课程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阐述了体育教学论课程实践性教学的必要性,分析体育教学论课堂实践性教学面临的困境,探讨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具体措施,意在使体育教学论体现出师范性、实践性、理论性三者的融合与统一,提高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缩短学生毕业后对基础体育教育的适应期,高质量实现高师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20.
Abstract

Purpose: This paper assesses the effectiveness of volunteer farmer trainers in promoting adoption of agricultural technologies in western Kenya. Specifically, the purpose was to assess the type of information they disseminated, farmer trainers' characteristics desirable to farmer trainees, and how trainees evaluate farmer trainers.

Design/methodology/approach: Data were collected through focused group and open discussions, and interviews with 44 farmer trainers (32% women) and 91 trainees (63% women). Effectiveness of training was assessed based on level of learner satisfaction and attributes pertaining to knowledge, skill, attitude and application of the learning on farms. Other topics examined included selection of farmer trainers, organization of training, type, how and to whom information is disseminated, and farmer trainers' constraints and opportunities.

Findings: Farmer trainers played important roles such as mobilizing and training fellow farmers, hosting demonstration plots, bulking and distributing planting materials. They were, however, rated slightly lower in follow-ups and seed bulking. Farmer trainers disseminate on average two to four different types of technology. Crop-based technologies were disseminated more than livestock-based ones because of their simplicity. Technical backstopping from extension workers remains a challenge, which may compromise quality of information disseminated. The survey showed that the approach is sustainable, with farmer trainers continuing their work several years after project support had ended.

Practical implications: The results from this study are of use to development programmes keen on using low-cost, community-based dissemination approaches. Recommendations are also given on selecting farmer trainers, organizing training, types of technologies to disseminate incentives, and sustainability.

Originality/value: The added value lies in filling information gaps in the use and effectiveness of the farmer trainer approach in promoting technology dissemin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