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角度,泛指客观事物的出发点。新闻角度指记者以新闻敏感,挖掘、表现事物的新闻价值时所取的角度,是记者采访报道的着眼点和侧重点。一个新闻事件,可以有多种报道角度,有人从工作角度报道,有人从生活角度报道;有人从经济角度报道,有人从社会角度报道。选取报道的角度不同,体现的新闻价值、表达的思想意义自然不同。而"选择最佳报道角度,就是选择新闻事实的最好观察点,是选择表达主题思想的最佳集合点,是实现新闻的社会价值最好切入点",这是许多记者苦苦  相似文献   

2.
胡雪岩选人     
史源  宗蕾 《出版参考》2004,(10):36-36
如果有人疑问:什么是世界上最大的财富?不同的人根据不同的需要,会选择财富、荣誉、自由、爱情、权位……但是归根结底,最聪明的人会选择一个词——人。  相似文献   

3.
村官突围     
他们对农村的理解与现实之间尚存在很多错位之处。对此,有人选择了适应.有人选择了突围  相似文献   

4.
多年来,业界围绕电视收视率问题有很多争论,一个观点是将当前某些电视节目的庸俗低俗之风归咎于收视率,甚至有人称“收视率是万恶之源”。这种观点未免过于偏激,对于收视率我们应该用一种理性的态度去解析。收视率不是一个简单的数据,它是节目、观众和时段选择的组合结果。选择意味着差异化,不同的人的选择倾向不同,老年人看这类节目看得多,年轻人看另外一类节目看得多,而同质的节目在不同时段的收视情况也有明显差异。因此,在一个节目收视率的背后有三个很重要的属性:自身属性,观众属性和时段属性。不同的属性会影响观众的选择,影响节目被…  相似文献   

5.
一些媒体之所以愿意选择血腥内容,应系基于这样一种判断:这种东西有人爱看。因为有人爱看而传播。等于将受众当成了看客。而事实却是:他们不是看客,而是有尊严的被传播对象。  相似文献   

6.
一位农民造飞机,如果试飞,他会选择谁坐在他的身边一起上天,共同经历这一光荣时刻?——这是中央电视台一个访谈节目采访这位农民时的提问。在他回答之前,主持人把话筒递给观众,让大家先猜猜看。有人说他会选择支持他的妻子,有人说他会选  相似文献   

7.
地市党报是高校新闻专业毕业生就业的重要阵地.以仙桃日报社为例,近年来,陆续从不同高校招聘应届本科新闻毕业生20多人.从学生到记者,年轻人在角色转换中,不同程度地出现迷茫和彷徨.有人很快进入角色,挑起重担;有人一年半载甚至历经多年依然业绩平平;有人甚至不能胜任工作.年轻记者如何脱颖而出,尽快成才?  相似文献   

8.
策划就是谋划,筹划.新闻宣传策划是通过对新闻资源的开发与配置,实现最佳传播效果的创造性活动.“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同样一件事情、一组数据,在不同人的眼里,可能会产生不同的感觉、“生”成不同的新闻,关键是怎么判断事件的新闻价值.做人,有人先知先觉,有人后知后觉,有人不知不觉.新闻策划就是一项需要先知先觉的工作.  相似文献   

9.
社会不断在进步,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就是我们的选择越来越多。以创业为例,最开始的时候我们都是自主创业,通俗来讲就是摸着石头过河;后来开始有加盟创业,好处在于有人教、有人带,风险小了很多;最近几年又开始流行网  相似文献   

10.
一个人很难选择了阳光,却不要随之而来的阴影。选择本身难以完美,正如同任何一种社会亦都难以完美。不完美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有人善于图画乌托邦式的完美,我们居然还相信  相似文献   

11.
从来没有哪一顿晚饭会让中国的超级富豪们如此矛盾。9月29日下午举办于北京的一个原本单纯的聚会,因为巴菲特和盖茨的慈善行为变得越来越复杂和沉重。有人郑重其事地“裸捐”,有人低调地婉拒推辞,但更多的中国富豪,则选择了沉默。  相似文献   

12.
谈会议文献     
《河北科技图苑》2005,18(5):1-1,15
对在图书馆学期刊上刊载会议文献,历来有不同看法.有人积极主张刊载,认为这样能从中了解些学科进展和动态;有人不大积极,觉得除了论文以外没有多大意思;有人主张应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13.
《新闻世界》2008,(2):34-34
假期怎么过?有人呼朋唤友吃喝玩乐,有人回家看碟睡大觉,还有的人则选择“禅修旅行”这种据说是时下最新兴的旅游方式。即利用长假到寺庙里打禅静坐、领悟佛法。把修心养性和休闲度假结合起来的“禅修旅行”,近来成为时尚旅游的新宠儿。  相似文献   

14.
沉默是金?     
《新闻世界》2007,(12):41
沉默是金,是我们传统的处世哲学。习惯上,沉默往往被智者认为是有智慧的表现。可是,我们也会发现,沉默是一种纵容,是一种冷漠,是一种胆怯。当我们的利益受到侵害时,我们选择了沉默;当有人需要帮助时,我们选择了沉默;当有人非法攫取国家和他人利益时,我们还是选择了沉默。沉默也许是一种冷静的哲学,沉默也许是一种隐忍的哲学,沉默也许是一种冷漠的哲学。  相似文献   

15.
杨彪 《军事记者》2003,(8):49-49
问题的提出在我们的采写活动中,常听到这样一个使用频率非常高的词———“新闻富矿”。有人说京城是“新闻富矿”;有人说改革开放前沿是“新闻富矿”;也有人说,边远艰苦地区是“新闻富矿”……正如什么是新闻一样,看问题不同的视角、不同的方法、不同的标准,会得出不同的结论。本文只是想从记者感知这个层面提出:新闻的富矿就在“司空见惯”中。其一,记者是常人,是生活在普通人群中的普通人。有人会说,不对,记者是“无冕之王”,是特殊的族群。其实,这只是对记者工作极而言之的一面,说的并不是记者的全部。那么,说记者是生活在普通人群中的…  相似文献   

16.
杨军 《新闻爱好者》2010,(12):73-74
有人说,文艺作品的产生靠塑造,摄影作品的产生靠选择。大艺术家罗丹也曾说:"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足见选择在新闻摄影中的重要地位。选择所包括的内容千姿百态的生活画面,稍纵即逝的典型瞬间,千差万别的摄影位置,  相似文献   

17.
电视片解说词的质朴性,似乎是老生常谈了,但实际上是一个未曾真正解决的问题。尤其是近年来,随着电视片样式、风格的不断创新,随着广大观众欣赏水平的不断提高,不同看法也日趋明显。有人主张不同风格的电视片要采取不同的语言——可以是质朴的,也可以是华丽的;有人十分强调解  相似文献   

18.
曾有人做过调查:近年来中国消费热点难以确定! 也许是市场多元化,选择余地宽了;也许是消费心理成熟,不会再出现消费者趋之若鹜的现象。  相似文献   

19.
中国有足球彩票,但有人认为它“不好玩”,而选择“赌波”。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彩票管理中心综合处副处长谢鸣说,今后足彩会更好玩起来  相似文献   

20.
编辑本质研究的主要视角与观点 现有编辑本质的论说,有人称为编辑劳动的本质,有人称为编辑活动的本质,有人认为是编辑工作的本质,这种分歧的出现是由于论者研究视角的不同而引起的。就目前编辑本质研究的主要视角与观点来看,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