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一代明君的君主论--唐太宗和《帝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君主因其特殊的政治地位与历史地位,历来受到学人的关注,并成为重要的研究对象。在唐太宗《帝范》以前,这种研究有不少真知灼见、精彩篇章,甚至也有系统著作问世,但大多是就某一君主而论,或是就某一君主同另一君主相比较而论,而非把君主作为一种政治现象作综合的理论阐述。唐太宗所撰《帝范》改变了以往认识上和撰述上的这种局面,鲜明地反映了一代明君的君主论。他从历史和现实的结合、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对君主现象作综合的分析,提出了在那个时代具有普遍意义的认识,成为中国古代历史理论和政治思想上的一篇宏文。  相似文献   

2.
韩非继承了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慎到的"势"的思想资源而加以综合发展,建立属于自己的一整套思想体系,适应了富国强兵统一天下并建立新的中央集权专制主义制度的需要,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韩非完全站在专制君主的立场上设计役民驭臣之术,将君主与臣民、法治与人治对立起来,这种极端专制主义又潜伏着走向反面的危险。  相似文献   

3.
《君主论》一书是马基雅维里在总结历史规律后,结合其自身丰富政治阅历而作,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具有深远影响。其中反映了马基雅维里的政治观,军事观和作为君主的道德观,并饱含了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怀。同时,《君主论》历来是一部颇受争议的作品,但其中部分观点和作为君主的行为准则为随后历史中许多掌权者所践行。  相似文献   

4.
十六国时期,少数民族纷纷内迁并在战乱中建立各自的政权。少数民族君主们不同称度地接触、接受和推行汉文化,大都具有一定的文化修养。他们重视汉文化教育,实行"学而优则仕"。少数民族君主的尚文体现了其对汉文化的情感及心理认同,是其建业立国和巩固统治的必要条件,对加速各少数民族封建化,加快民族融合有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5.
细看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代君主有不少是只能与臣民同享乐,却无法共患难。然而在三国时期,刘备作为君主,既能够礼贤下士、三顾茅庐与诸葛亮结成"鱼水之谊",又能放下身段与关羽、张飞结成异性兄弟,这种朋友而兄弟、兄弟而君臣的组合关系,与其人物意象的生成有着非常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本文针对我国落后地区中小学生在"攀壁而上"式的英语学习过程中面临的"瓶颈"困难,阐述了"强化语音实践,巧用母语优势,细化过程评价"等具体策略。文章既列举了验证可行的实践作法,又紧密结合语言学习的客观规律,论证说明了一条"盘山而上"的英语学习轨道,旨在引导中小学英语教师帮助学生更轻松更有效地学习英语。  相似文献   

7.
<墨子.七患篇>中,讲到"禹汤水旱"传说,这个传说在汉代得到了进一步展开.禹汤时代是在上世圣王治世的时期,但也有水旱这样的传说.墨子提及"禹汤水旱"传说,目的是要依据紧缩财政理论的"经济合理性"来制约君主.这一思想一直影响到汉初实务派的经济官僚.但武帝时期却有突破这一思想的情况,认为人类可以生产出庞大的衣食之财,从而实行积极性的经济政策.  相似文献   

8.
"君主"和"强国"的权力须受到一定程度制约,是春秋时期相对广泛通行的政治规范和观念.作为伟大的文化总结者的孔子,并未深刻认识和全面总结春秋时期这一最具价值的政治现实与政治思想,而是将政治的希望最终全部寄托在统治者的"自我约束"上,出现了从"过度批判政治现实"始、以"虚幻的政治理想"终的问题,孔子的政治思想也因之而产生了影响久远的局限.  相似文献   

9.
孟子的法律思想蕴涵了自然法的特质,尤其是社会契约论的基本理念,其中论及"民"乃平等与自由的民众的"有民才有国"、论证君主保护民之财产及发动正义战争和民为贵思想的"仁者无敌"、"世代相传"三大方面的理论体现了社会契约的签订、履行和有效的契约理念,呈现出孟子法律思想与社会契约论的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10.
"中巴经济走廊"是"一带一路"伟大构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疆作为"中巴经济走廊"中方对巴基斯坦开放的门户,其与巴基斯坦的贸易发展问题更应受到重视和关注。文章试图结合"中巴经济走廊"这一背景,利用规范分析法对当前新疆与巴基斯坦贸易现状进行分析,总结有利因素和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宋高宗绍兴九年(1139)正月,王伦出使金朝。《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宋史·王伦传》等书记载王伦此次出使使职为迎请梓宫、奉还两宫、交割地界使。《宋会要辑稿》《宋史·高宗本纪》等书所载王伦出使所带使职为迎请梓宫、皇太后、交割地界使。《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等书成书年代均早于《宋会要辑稿》及《宋史》。且当宋徽宗逝世后,宋人眼中的"两宫"意指宋钦宗及韦后。宋高宗为应对反对和议的呼声,曾多次在人前表态自己屈己议和是为迎回梓宫、宋钦宗、皇太后,为自己屈辱的和议披上道德的外衣,这不仅使南宋朝廷内部反对和议的呼声越来越小,还直接推动了南宋朝廷忙碌于迎接"两宫"的工作。故而《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等书记载的"两宫"贴近历史事实,它不仅反映出王伦出使时的真实使职,也反映出当时真实的社会背景。  相似文献   

12.
对雍正帝的看法历来说法不一,而电视剧《雍正王朝》则向人们展示了雍正帝坚毅、勤政的一面,在此引发下,笔者认为对其认识不可囿于成见,应正视他的长处和缺欠,雍正帝仍是一位雄才大略、勤政治国的杰出封建帝王。  相似文献   

13.
考察明朝万历皇帝时期党争的起源,应该从历史渊源和政治背景两个角度出发。一方面,中国政治传统里允许官员上书议政,此外,万历帝亲政之初也刻意开放言路,从而为党争提供了言论空间;另一方面,从明代中期就开始形成政治集团之间勾结言官的斗争,这种情况延续到万历朝,并且皇帝和内阁无力压制官员议政,皇帝怠政,不能及时解决争端,内阁拉拢分化言官,挑起党争。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古代社会,帝王作为一种公共权力主体和政治角色,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统治和政治关系。帝王被塑造为一切可以政治化的权力的化身。其称谓作为君权文化符号自然成为了研究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统治和政治关系及其文化的重要内容。这些称谓所承栽的文化意义。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思想与文化的基本特征和主流文化方向。  相似文献   

15.
试论李煜词的心境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煜乃南唐后主,同时亦是一位"误为人主"的纯情词人。尤其是其后期词高超卓绝,历来为人所称道。作为一个身世多变的词人,李煜词具有明显的心境化特征,主要表现在心理时空整合和意象变幻等方面。  相似文献   

16.
孟浩然“遇唐明皇”事,史料来源欠真实,发生的地点欠真实,同时也不符合孟浩然的思想性格,因此是不可信的。说孟浩然“好乐忘名”,也是不符合孟浩然的思想实际的,孟浩然之所以不赴韩朝宗约,主要是因为他对韩朝宗之荐缺乏信心。  相似文献   

17.
韩婴论忠     
西汉初年的儒家学者韩婴积极拓展原始儒家的为统治者服务的思想,他极为重视和强调并且片面地发展了原始儒家的忠君思想。他提倡臣对国君无比忠诚的精神,将臣之忠分出等级,对忠君之臣大加赞扬,而对“国贼”们则痛加斥责和鞭挞。他同时特别地强调了臣对国君应无条件地忠诚和服从,甚至达到了非常残忍的地步,抹煞了作为臣下的应有权利,中国历史上的“愚忠”思想在此已见端倪。  相似文献   

18.
天水地名的源起 ,大致有白龙出湖、湖水不变、石臼恒水、神雨成湖、天河注水、汉水之源等六种说法。据《汉书·地理志》记载 ,天水地名的正式命定 ,是在汉武帝元鼎三年。探究当时的历史资料发现 ,天水这一地名 ,既浓缩着秦始皇“水德之始”的五德政治理论 ,又包含着伏羲地六为水的河图之说 ,还与秦国历史的发展有着不可忽略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9.
北魏金陵是孝文帝迁都洛阳之前的皇陵。在史书记载中,北魏金陵有云中金陵、盛乐金陵和金陵三处。虽然这三处金陵至今尚未发现,但笔者认为,云中金陵应在今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一带,是北魏早期的皇陵;盛乐金陵应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和林格尔西北,是北魏定都盛乐时所建的皇陵;第三处没有冠以地名的金陵则应在今山西省左玉县的大南山一带。  相似文献   

20.
高力士具有突出的人格特点,即“谨、密”,并表现出一定的人格缺陷。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他在人格养成的重要阶段———青少年时期———遭遇多次重大打击,如被“藉家”、阉割、逐挞出宫;另一方面是因为他工作的职场是皇宫,服务的对象是皇帝及后宫妃嫔,加之伴随玄宗由藩王到皇帝,一路走来,历经多次宫廷政变的威胁,所有这些使他身心一直处于应激状态,得不到有益的调整和放松,最终导致人格缺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