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巧用假设法例1 两个质量都是1 kg的木块叠放在水平地面如图1,m1、m2间的最大静摩擦力是7N,m2与地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是3N,m1、m2间的动摩擦因数μ1=0.5,m2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2=O.1.当作用在m1上的水平作用力F=1ON,试求m1、m2的加速度分别是多大? 解析:一种典型错解是:因作用在m1上的牵引力F大于m1、m2间的最大静摩擦力,故m1、m2  相似文献   

2.
碰撞问题是高中物理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的重要应用之一 .教学中 ,笔者发现一些问题虽然不是碰撞问题 ,但运用碰撞规律去分析却比较容易解决 .图 1一、碰撞的几种类型1 .完全弹性碰撞如图 1所示 ,在碰撞过程中无动能损失 ,且动量守恒 ,于是可得m1v1 m2 v2 =m1v1′ m2 v2 ′,12 m1v12 12 m2 v2 2 =12 m1v1′2 12 m2 v2 ′2 .解方程组 ,得v1′=(m1- m2 ) v1 2 m2 v2m1 m2 ,v2 ′=(m2 - m1) v2 2 m1v1m1 m2 .说明 :如果 v2 =0 ,即 m2 原来静止 ,则v1′=(m1- m2 ) v1m1 m2 ,v2 ′=2 m1v1m1 m2 .(1 )若 m1>m2 ,m1撞击 m2 后的速…  相似文献   

3.
定理 2~k m(k、m∈N,1≤m≤2~k)枚棋子围成一个圆圈,按顺时针方向依次编上号码1、2、3、…、2~k m,每隔一枚拿掉一枚,直到剩下一枚棋子为止。 (1)如果第一个被拿掉的是1号棋子,那么最后剩下的一枚棋子的编号是2m。 (2)如果第一个被拿掉的是n(1≤n≤2~k m)号棋子,那么最后剩下的一枚棋子的编号是2m (n—1)(当m≤2~k (n-1)时)或m (n-1)—2~k(当m>2~k—(n-1)时)。  相似文献   

4.
本刊 2 0 0 2年第 6期刊登了《是“m12 -m2 2 ”还是“m1-m2 ”》的讨论文章 (以下简称《是》文 ) ,对一道力学复习题的解答提出质疑 ,并给出了自己的解答 .研读之后 ,发现《是》文中疑点颇多 .本文将就此问题再进行讨论 .原题 :如图 1所示 ,一条细绳跨过相同高度的两个定滑轮 ,两端分别拴上质量为m1和m2 (m1>m2 )的物体A和B、在滑轮之间一段绳上的某点O ,系一质量为m的物块P ,设悬挂A、B的绳足够长、不计摩擦和绳重 ,欲使系统保持平衡状态 ,试求m应满足的条件 .原解 :m12 -m2 2 相似文献   

5.
如何准确迅速地求出两个物体发生弹性碰撞后的速度 ,在高中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 .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探索出了三种方法 ,简介如下 :一、利用韦达定理法题目 两物体 m1、m2 分别以速度 v10 、v2 0 在光滑水平面上发生对心弹性碰撞 ,求碰撞后两物体的速度v1t、v2 t?分析与解 按照弹性碰撞的规律 ,即动量守恒和机械能守恒得12 m1v10 2 + 12 m2 v2 0 2 =12 m1v1t2 + 12 m2 v2 t2 ,m1v10 + m2 v2 0 =m1v1t+ m2 v2 t.为了处理问题方便 ,重新构造如下方程组 ,即12 m1v12 + 12 m2 v2 2 =E,m1v1+ m2 v2 =p .12(其中 E、p为该系统的总机械能和…  相似文献   

6.
本刊 2 0 0 2年第 6期《是“m12 -m2 2 ”还是“m1-m2 ”》一文 (以下简称原文 ) ,讨论了一本新近出版的高考复习资料中的一道题 .[原题 ]如图 1所示 ,一条细绳跨过相同高度的两个定滑轮 ,两端分别拴上质量为m1和m2 (m1>m2 )的物体A和B .在滑轮之间一段绳上的某点O系一质量为m的物块P ,设悬挂A、B的绳足够长、不计摩擦和绳重 ,欲使系统保持平衡状态 ,试求m应满足的条件 .原文作者认为 :“当m很小时 ,θ1、θ2 均较大 ,且都趋于 90°(但不等于 90°) ,在这里θ1、θ2 应是同时趋于90°,而不是θ2 先趋于 90°,只不过θ2 较θ1略大而已” .…  相似文献   

7.
一、选择题1.竖直向上抛出一个物体,物体所受的空气阻力与物体运动的速度大小成正比,阻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反,物体运动时加速度的大小(设空气阻力小于重力)A.上升时减小,下落时增大B.上升时增大,下落时也增大C.上升时减小,下落时也减小2D..上质升量时为增m大,下落时也减小1、m2的两物体紧挨着放在水平面上,两物体与水平面的动摩擦因数皆为μ,用恒力F推m1,使两物体一起向右做加速运动,则m1对m2的推力N为3A..如F图B所.示m1,m+在1m一2粗FC.0D.m1m+2m2F糙水平面上有两个质量分别为m1和m2的木块1和2,中间有一原长为l、劲度系数为k…  相似文献   

8.
例1如图1,一水平放置的圆环形刚性套槽固定在桌面上.槽内嵌着三个大小相同的刚性小球,它们的质量分别为m1、m2、m3,其中m2=m3=2m1,  相似文献   

9.
例1如图1,对于同一高度(足够高)的两个定滑轮A、B,用一根足够长的绳子跨过它们,并在两端分别挂有质量为m1和m2的物体W1和W2(m1≠m2),另在两  相似文献   

10.
数列求和问题 ,往往与函数、方程、不等式、参数讨论等诸多知识联系在一起 ,它以复杂多变、综合性强、解法灵活等特征而成为高考的重点 .下面针对高考数列求和问题的常见题型 ,结合实例 ,介绍其求解策略 .一、等差、等比数列求和综合题例 1  ( 1998年全国考题 )一个数列 {an};当 n为奇数时 ,an=5n +1;当 n为偶数时 ,an =2 n2 .求这个数列的前 2 m项的和 .解 :数列的前 2 m项中 ,共含有 m个奇数项和 m个偶数项 ,故S2 m =( 2 +2 2 +… +2 m) +[6 +11+… +( 10 m- 4) ]=2 ( 1- 2 m)1- 2 +( 6 +10 m - 4) m2=5m 2 +m +2 m+ 1- 2 .评析 :求解此…  相似文献   

11.
利用数学来解物理题是我们经常用到的方法.但物理问题往往有其特殊的物理情景,如果不理解物理过程,盲目计算,有时也会弄巧成拙.例题有一密度分别为ρ1和ρ2的溶液各m千克,只用这两种液体最多可配成密度为ρ混=12(ρ1+ρ2)的溶液多少千克?(已知ρ1>ρ2,混合后溶液体积等于混合前各溶液体积之和).下面我们来看其中的一种解法:1.设配制要求密度的混和液需密度为ρ1的溶液m1千克,密度为ρ2的溶液m2千克,则质量为m1的溶液的体积为V1=m1ρ1,质量为m2的溶液的体积为V2=m2ρ2.混合液密度ρ=m1+m2V1+V2=m1+m2m1/ρ1+m2/ρ2=m1+m2m1ρ2+m2ρ1ρ1ρ2.…  相似文献   

12.
一、弹簧连物体、水平放置的一类问题(不考虑重力势能) 例1如图1所示,在一粗糙水平面上有两个质量分别为m1和m2的木块1和2,中间用一原长为L,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连结起来,  相似文献   

13.
一、选择题1 .如图所示 ,质量分别为m1 和m2 的两个物体 ,m1 W2   B .W1 相似文献   

14.
题目:一质量不计的均匀杠杆,如图1所示,左右两端分别挂上质量和密度分别为m1、ρ1、m2、ρ2的固体,杠杆处于平衡状态.问:当把m1、m2同时浸没在密度分别为ρ1'、ρ2’的液体中时,其杠杆平衡状态有何变化?(设固体不溶于液体)  相似文献   

15.
若某一系统内有几个物体,其质量分别为m1、m2、m3……mn, 加速度分别为a1、a2、a3……an,系统所受合外力为F外,则此系统的牛顿第二定律的整体形式为:F外 =m1a1 m2a2 …… mnan此式与其它矢量式一样可以进行正交分解,其形式为:Fx外 =m1a1x m2a2x …… mnanxFy外 =m1a1y  相似文献   

16.
一、连接体问题几个物体连接在一起,在外力作用下以相同的加速度运动,称为简单连接体运动·解简单连接体问题,求外力用整体法,求内力用隔离法;求加速度可用整体,也可以用隔离法·例1如图1(a)所示,在光滑水平桌面上有一长方形物体被锯割成m1、m2两部分·剖面倾角成为60°,已知m2=2m1=2m·今用水平力F推着m1使两物体一起作加速运动·求:(1)m1对m2的作用力;(2)为了使m1与m2之间不发生滑动,F的最大值是多少?析与解:(1)先求整体运动的加速度a=F/(m1 m2)=F/(3m)·再将m2隔离出来,如图(b),设m1对m2的压力为N12,它跟水平面夹角为30°,根据牛顿第二…  相似文献   

17.
创新是新世纪的一个主旋律 .在物理教学中 ,教师应尽可能在每节课中渗透这种思想 ,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和创新的舞台 ,而创新思维的培养是中学生智力发展的一个核心问题 ,其思维的独创性、变通性、流畅性可作为创新思维的三个基本指标[1] .本文就系统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教学环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做以探讨 .一、通过定律的推导过程和守恒条件的分析 ,培养思维的独创性 .如图 1所示 ,物体 m1和物体 m2 由不可伸长的轻绳跨过定滑轮连接 ,物体 m1置于光滑图 1的斜面上 ,不计摩擦和阻力 .设物体 m1距离地面高为 h1时 ,速度为 v1,物体 m2 距离地面高度则为 h2 ,其速度为 v2 (实质上 v1= v2 ) ;当物体 m1距离地面高度为 h1′时 ,其速度为 v1′,物体 m2 距离地面高度为 h2 ′,其速度为 v2 ′(实质上有 v1′=v2 ′) .物体 m1受重力、支持力和轻绳的弹力 T,而支持力不做功 .由动能定理 ,得Ts- m1g(h1′- h1) =12 m1v1′2 - 12 m1v12 ,物体 m2 受重力和绳的弹力 ,由动能定理 ,得m2 g(h2 - h2 ′) - T...  相似文献   

18.
设系统内有两个质量分别为m1和m2的物体,它们受到的外力分别为F1、F2,m2对m1及m1对m2的作用力分别为F21和F12,两物体的加速度分别为a1、a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相似文献   

19.
一、求几何体某个视图的面积例1 (2010年湖南省怀化市)长方体的主视图、俯视图如图1所示(单位:m),则其左视图面积是( )。A.4m2 B.12m2 C.1m2 D.3m2 解析由主视图可知,这个长方体的长  相似文献   

20.
一、选择题1.对于万有引力定律表达式F=Gmr12m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公式中的G为万有引力常量,它是由实验测得的,而不是人为规定的B.当r趋近于零时,万有引力趋近于无穷大C.m1与m2受到的引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是一对平衡力D.m1与m2受到的引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而与m1与m2是否相等无关2.甲、乙两个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卫星,角速度和线速度分别为ω1、ω2和v1、v2,如果他们的轨道半径之比R1:R2=1:2,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ω1∶ω2=22∶1B.ω1∶ω2=2∶1C.v1∶v2=2∶1D.v1∶v2=1∶23.关于第一宇宙速度,下面说法中正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