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档案馆文化问题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档案是人类的宝贵资源,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对社会文化事业的建设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作为档案"栖息之所"的档案馆则是档案发挥作用、实现其特有价值的主渠道.认识档案馆的文化属性,探索增强档案馆文化功能的有效途径,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档案是人类宝贵的资源,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对社会文化事业的建设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作为档案"栖息之所"的档案馆,更应成为档案发挥自身作用、实现特有价值的主渠道。我们应充分认识档案馆的文化功能,积极探索提高档案馆文化功能的途径,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3.
何屹 《湖南档案》2014,(2):15-17
近年来,全国档案系统从社会大众的需求中寻找档案文化的活力,加大档案资源建设,推进档案文化建设,推进文化强省。档案馆作为地方公共文化机构之一,是地方历史文化资源的重要储地,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打造文化“好产品”,提供“好服务”,提高社会文化服务力,这才是档案事业发展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4.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使命的提出,为档案馆文化建设描绘了蓝图。档案与文化同源共生,档案事业本质属于文化事业,决定了综合档案馆具有积累文化和传播文化的角色功能,在时空维度分别作为文化的存储器和展示器的角色存在。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时代命题下,综合档案馆作为文化的富矿,应秉承文化建设“守正创新”的基本要求,在“守正”上擦亮为党管档、文化自信、以人民为中心的档案文化底色,在“创新”上挖掘档案文化治理、档案休闲体验、档案文化产业等档案文化资源,推进档案文化助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大的召开,为历来"详于政事而略于文化"的档案事业带来了文化建设的新契机。档案作为传承文化的载体和传播文明的使者,如何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发挥应有的功能,是摆在我们面前一项艰巨的历史任务。一、档案文化建设势在必行《档案法》明确规定:中央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各类档案馆是集中管理档案的文化事业机构,  相似文献   

6.
宋琦 《山西档案》2007,(4):46-48
狭义的档案文化指作为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记录与反映的档案信息及其载体,即档案实体文化。广义的档案文化除包括档案实体文化外,还包括人类有效管理和利用实体文化成果而采取的活动方式及其创造出来的档案事业文化。我国的档案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的精华,是社会和谐文化中的一只奇葩,要把档案文化融入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建设中来,[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秦蓉  张药 《档案》2012,(2):52-54
档案记录历史、传承文化,是民族文化遗产、人类文化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档案工作通过有意识地积累、保存和开发利用档案文化资源,在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促进人类文化与文明的发展与进步.档案文化建设在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陈宝媛 《北京档案》2013,(4):23-24,33
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背景下,国家综合档案馆要在文化建设中找准位置,突出特色,首先要从资源建设着手,突破馆藏资源现状制约,加强前端控制,拓展接收、征集和主动记录工作思路,实现档案资源整合和共建共享,以此为基础来开发档案文化精品,提供优质档案文化服务。  相似文献   

9.
浅谈如何开展新时期馆藏档案利用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红 《贵州档案》2002,(2):23-25
档案是人类历史的真实记录,其巨大的价值要靠人们的充分利用才能体现出来。档案馆保管着的档案文献,是档案工作者眼中的无价之宝。我们尽心尽力地以优良的设备、精良的技术和忘我的精神保护着这些宝藏。但这些只是手段,不是最终目的。档案工作的根本目的是为党和国家各项工作提供档案利用,为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服务。因此,档案利用工作是档案工作联系社会的一个窗口,也是档案工作中最富有活力的一个环节。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亟需档案信息资源。但目前,我国档案的“藏”与“用”还存在着巨大…  相似文献   

10.
《档案天地》2003,(6):1-1
党的十六大确立了建设高度发达的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其中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加快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发展 ,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精神需要 ,给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和智力支持是建设高度发达的文明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 ,这就为文化事业部门提出了严峻的政治任务。档案馆作为档案信息资源的保管和利用中心 ,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强化档案馆文化功能的发挥 ,为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供积极有效的服务 ,既是时代提出的要求 ,也是我们责无旁贷的义务。档案馆是文化事业单位 ,其文…  相似文献   

11.
编研工作,是档案开发利用的较高形式,是开发档案信息资源的重要手段。档案馆作为"党和国家科学文化事业机构",编研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档案信息资源为社会服务的能力,影响到档案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的能力。如何有效推动档案编研工作,是档案部门共同探讨的热门话题。  相似文献   

12.
档案馆是先进文化建设的生力军,是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资源.文章基于档案馆文化产品建设的实际,指出档案馆应从树立文化服务意识、调研用户服务需求、打造档案文化产品以及提升文化服务水平等路径来参与地区文化建设,以此推进地区文化事业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3.
夏露 《西安档案》2002,(1):21-22
档案,做为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真实记录,是一笔巨大的财富。为了保管好这笔财富,党和国家设立了各级各类档案馆,做为永久保管档案的化事业机构,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时期。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五”计划中提出:大力开发档案信息资源,加快档案开放的步伐,开展深层次的档案编研工作,发挥档案馆在文化建设中的作用。这一要求阐明了档案工作管理是基础,提供利用是目的的正确论断。而档案编研工作,正是开发档案信息资源的途径之一。因此,档案编研被提到了档案工作的较高层次上。那么,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应该如何更新观念,增强创新意识,提高档案编研水平,挖掘档案文化内涵呢?档案编研工作就是档案部门以馆藏档案为主要对象,以满足社会利用和需要为主要目的,在研究的基础上,编辑史料,编写参考资料,参加编史修志以及…  相似文献   

15.
正档案是文化的产物,是文化发展的基石。档案馆作为面向社会的文化事业单位,馆藏档案作为重要的文化资源,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具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档案馆应淡化机关色彩,增强文化和"亲民"氛围,提升档案馆的文化品位,扩大档案馆的社会影响,让档案文化和图书文化、博物文化一样进入寻常百姓的生活。一、加强档案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第一,档案是文化延续的阶梯。中华民族有5 000年的文明史,有着悠久灿烂的文化。档案在继承、保持  相似文献   

16.
上虞市档案馆新馆的建成使用,是上虞市档案事业发展史上一件具有标志意义的大事,也是上虞市“文化强市”建设中的一件大事,为我们做好新时期档案工作提供了更新更好的舞台。我们从新馆立项开始,就以打造现代化档案馆为目标,拓展新馆功能,创新管理体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相似文献   

17.
档案文化建设是随着档案事业发展衍生的一项创新工作,利用档案承载历史文化的优势,依托馆藏资源,重新整理历史文化发展脉络,充分挖掘档案背后的文化内涵。档案文化建设是档案编研工作的延伸和升华,既从档案的视角解读文化,又以文化发展的要求来规范和利用档案。本文以保山市档案馆为例,通过强调档案文化建设的意义、介绍档案文化建设的成果和实施的举措,浅析在档案文化建设中如何将"死档案"变成"活文化"。  相似文献   

18.
《档案与建设》2007,(6):13-14
构建和谐社会,是我们党适应时代要求而做出的新决策,是做好各项工作的根本指导原则和终极目标。档案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伟大实践活动的真实记录,它具有文化存贮、资政参考、文化传播、社会教育等作用。常州市档案局积极围绕和谐社会建设和经济发展大局,明确提出今年争创特级档案馆,切实加强档案馆自身建设,真正把档案馆建成具备“四位一体”功能的档案安全保管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现行文件利用中心和档案信息服务中心,确保档案事业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同步。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同志强调指出:“因为我们党是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所以全党同志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努力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一切优秀文化传统”。江总书记的讲话,确定了文化建设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战略地位。省委书记张德江也指出:“如何进一步发挥档案馆在文化大省建设中的作用,值得研究”。档案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个层面,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是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被誉为人类文明发展的记忆器。充分挖掘档案的文化底蕴,发挥档案文化在文化建设中的功能和作用,是当前摆在我们档案馆面前值得认真…  相似文献   

20.
档案馆的文化属性是由档案馆的性质决定的.也是档案法律法规早有规定的。1983年颁布的《档案馆工作通则》明确指出:“档案馆是党和国家的科学文化事业机构,是永久保管档案的基地,是各方面工作利用档案史料的中心。”1987年颁布的我国第一部档案法,用法律的形式规定:“中央和县级以上各级各类档案馆,是集中管理档案的文化事业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