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卡夫卡的作品素以其独特的叙事手段来表现世界的荒诞性而著称,文章从古希腊诡辩家芝诺的物体运动的著名论断入手,通过分析这一论断在卡夫卡作品中的运用,以及因此所形成的目的对过程的"逃离",和因这种"逃离"意识引发的遗忘与重复的存在,得出了生活本身就是对人的异化这一结论,从而在某一方面阐释了构筑卡夫卡世界荒诞性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卡夫卡被誉为“现代主义小说之父”,其作品亦被称为“寓言小说”,具有强烈的象征性。卡夫卡作品中所传达的弧独、异己、焦虎、绝望、非理性等情绪以及与时代连成一片的阴沉的气氛正体现了现代人的精神危机。卡夫卡笔下主人公的悲剧,就是现代人的悲剧。  相似文献   

3.
卡夫卡被誉为“现代主义小说之父” ,其作品亦被称为“寓言小说” ,具有强烈的象征性。卡夫卡作品中所传达的孤独、异己、焦虑、绝望、非理性等情绪以及与时代连成一片的阴沉的气氛正体现了现代人的精神危机。卡夫卡笔下主人公的悲剧 ,就是现代人的悲剧  相似文献   

4.
卡夫卡作品中大都深藏着一个追寻母题,但是,不同于传统的追寻小说,在卡夫卡笔下,"追寻"意味着注定达不到目的、却又不能放弃的执着。而这与他自身的追寻意识又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本文从时代、民族、家庭、个体等角度论述卡夫卡追寻意识的形成原因,以期对卡夫卡作品中出现的追寻母题做一根源上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卡夫卡的《变形记》一直被国内外的许多学者视为是一部揭示异化的现代主义杰作,但事实上用作为哲学术语的"异化"概念对卡夫卡作品本身的强行分析是对卡夫卡作品的一个极大误解,因此也给卡夫卡的研究造成了种种不适和偏差,本文从读者接受和专业研究的角度出发,并用人学的观点进行审慎分析,以期得出最符合我们自身体验的解读可能.即探讨人生和人性的可能才是卡夫卡作品与创作的主旨所在.  相似文献   

6.
荒诞与真实、绝望与抗争、偶然与必然、可能与不可能,这些对立面共同构成了卡夫卡作品的两重性。而在这些两重性之间又出现了巨大的分裂,从而形成了卡夫卡作品的悖谬特色。《变形记》更是以典型的悖谬特色,全面展示了现代人内心的矛盾与冲突。  相似文献   

7.
作为西方现代派的重要作家,卡夫卡的作品被一种深深的孤独感所笼罩。本想要阐明的是,卡夫卡作品中的孤独意识,只是他摆脱现实孤独的一种策略。通过作品,他在精神领域与各种思想展开对话,并把自己从现实的孤独中解脱出来。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心理分析角度 ,论述了卡夫卡忧郁性格形成的原因 ,描述了卡夫卡在传统意识与个体觉醒的碰撞中 ,寻求精神出路、希冀解脱痛苦的心灵历程 ,并由此探讨了卡夫卡作品中忧患意识的内在根源  相似文献   

9.
弗朗茨·卡夫卡是西方现代文学的鼻祖,他生前默默无闻不被世人关注,他的作品是在他死后才引起世界的轰动,并以"卡夫卡热"席卷全世界,经久不衰。卡夫卡小说的显著特点是隐藏作者思想的真实内涵,将荒诞作为一种特殊体验。荒诞,构成了卡夫卡小说的核心思想。一、卡夫卡作品中"荒诞"意识的表现荒诞(absurd)的起源是拉丁文的(adsurdus),意为"难听的",它起源于悲剧美学,有悲剧和喜剧的审美效果。  相似文献   

10.
奥地利小说家弗兰茨?卡夫卡被誉为西方现代派文学大师.卡夫卡的作品内涵丰富、深刻、复杂而深奥,所有这些特点又反射出作者性格的矛盾性和人格的多重性.在阅读中我们不难发现,为数不多的女性形象在卡夫卡作品中却发挥着重要的叙事功能.尤其是"母亲形象"反映出卡夫卡对女性的多层面的想象.  相似文献   

11.
通过比较《地洞》和《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的空间设置、对话关系体现以及寓言与象征的选择,论析卡夫卡与海明威在大相径庭的叙事表达之下掩藏的暗合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12.
艺术上、美学上的卡夫卡是丰富多彩的。作为现代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已有的对卡夫卡的研究多集中于他的作品的"异化"主题上,本文拟从艺术形式的创新上,把卡夫卡与传统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作比较,从而分析卡夫卡小说中显示出的巨大创新:其一,在叙事重心和艺术视野上的转向,由公众化转向私人性;其二,叙事艺术手段的革新,多用隐喻和象征;其三,具体到操作层面,人物是非典型和反主角的,情节是细节真实和整体荒诞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叙事的角度来解读赵树理、孙犁小说中革命话语的现代性危机,并着重从话语形态与革命图景、赵与孙小说叙述者的文化身份及革命话语危机的显现三个方面展开论证,旨在说明两位作家话语形态的差异及与时代意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全面进入国家公关时代,国家形象宣传片是一种非常好的形式和手段。以框架分析理论为依据,着重分析了国家形象片《角度篇》叙事的3层次框架要素,认为《角度篇》是以"立足于真实,积极开展公共外交"作为叙事主题,在结构上着重突出文化软实力,淡化硬实力,在表达上采用西方世界容易形成优先式解读的符号和话语方式。真正做到中国故事,国际叙述;中国立场,国际表达。  相似文献   

15.
以"五行"文化特性建构人物形象,这是中国古代部分小说人物形象叙事的一种特殊方式。"五行"之特性影响着人物思想、性格的特性生成,使其成为人物形象叙事的重要原型密码。其中猪八戒与林黛玉属"木",其思想、性格具有"木"的文化特性,揭示出"五行"作为文化密码对两个人物形象塑造的深层影响;但两个形象的文化意义、美学意义有所不同:猪八戒是感性的厚重,林黛玉是灵性的升华;猪八戒是喜剧,林黛玉是悲剧。这不仅反映出两部作品思想意蕴的差异,也体现了两部作品美学旨趣的不同。  相似文献   

16.
建构良好的国家形象对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对外新闻报道中的叙事建构是建构国家形象的重要途径。基于蒙娜·贝克的叙事理论,对最近两年来中国面向东盟的英文新闻报道及相对应的中文报道进行对比分析,发现译者在新闻编译中多采用时空建构、文本素材选择性采用与标示性建构等策略来对原文进行翻译叙事重构,突显能彰显良好国家形象的叙事,弱化与国家形象建构关系不大的叙事,在国际语境中建构与传播良好的中国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17.
法官诉讼行为在刑事庭审活动中的实施直接关系到司法正义的实现及其程度。本文以中国现实的司法环境为基点,从权利告知、证据调查及程序引导等三个方面对法官诉讼行为作出了反思性评述,并对引起法官诉讼行为偏差的制约因素进行了尝试性的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8.
卡夫卡的小说往往通过荒诞的故事来表现人类的生存困境,揭示现代社会对人性的戕害。他擅长于通过梦幻般的奇特想象,运用譬喻、象征、怪诞、佯谬等手段建构一个个奇异而荒谬的世界。其表现方式或许是荒诞的,但所揭示的生话本质却是真实的。本文将着重分析卡夫卡小说的主要表现方式及其艺术魁力。  相似文献   

19.
《变形记》是卡夫卡的代表作之一,其主人公格里高尔·萨姆沙正是卡夫卡本人内心情感的外化,两人之间存在着诸多相似之处:如对自己的工作都是既排斥又无从选择,都有着冷漠的家庭关系和一个专横霸道的父亲,卡夫卡的“患病情结”在格里高尔身上也有明显的体现。对两者之间现实与象征关系的论析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卡夫卡的创作心理及动机  相似文献   

20.
彭其芳散文的意境具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诗意美,对自然景物和人的身心交融的诗意观照;第二层次;理性美,透过自然景物进行哲理的思考和表达;第三层次:气质美,在自然景物、现实人生和乡土民情中发掘文化的潜质和内含。彭其芳的散文有着其生存的现实的和文学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