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们这儿动物不多,在开展《可爱的动物》主题活动时,我就注意充分发挥环境布置的作用,在墙上布置了一个“动物园”。“动物园”里的“小动物”是幼儿收集、制作的。我先向幼儿介绍某种动物,然后让他们去寻找这种动物的图片。他们有的从图书或画片上剪下小动物,有的用废旧材料制作。我和孩子们共同将这些“小  相似文献   

2.
室内活动时,在孩子们的建议下,我拿起了图书《动物争霸》。我问孩子们:“‘动物争霸’是什么意思?”有人说:“是把爸爸争过来的意思。”有人说:“是‘蒸爸爸’的意思。”有人说:“是把爸爸抢过来的意思。”看到孩子们为此争执不下,我没有急于把答案告诉他们,而是建议孩子们:“让我们听听故事里是怎么说的吧。”翻开故事目录页,我先念了几个故事题目让他们选  相似文献   

3.
孩子们听说老师要带他们到动物园去看老虎、狮子、大象、猴子,“哄”地叫起来,不停地拍着小手,急切地等待着这个时刻的到来。可是,当听老师说要带他们到公园去看含苞待放的花,看发芽的杨柳,看从泥土中钻出来的小草时,孩子们就显得没精打采。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孩子们生性好动,欢喜蹦蹦跳跳的动物,而不大喜爱静止的植物。那么,怎样提高幼儿对认识植物的兴趣呢?关  相似文献   

4.
《科学课》2004,(3)
看一眼,再找来一个这是个让孩子们对岩石、植物、动物产生兴趣的好游戏。在孩子们集合之前,悄悄地在附近收集10种常见的自然物,如石头、种子、松果、枝条以及某些动物活动留下的“证据”等等。把这些东西放在一块手帕上,用另一条手帕把他们盖上。这时让孩子们集合,然后告诉他们:“手帕下面有10样东西,你们都能在周围找到。我只把手帕掀开25秒,你们要仔细看,认真记住你们看到的东西。”看完后,让孩子们分头去找。5分钟之后,叫他们回来。然后每次从手帕里拿出一样东西,讲述有关的知识和故事,讲完就问孩子们是否找到了相同的东西。孩子们对你将…  相似文献   

5.
教幼儿观察动物时,老师一般有几怕:一怕麻烦,二怕孩子乱,三怕动物“不听话”。因此,常常用标本、图片或幻灯代替活物。结果孩子获得的知识往往是片面的、不完全的,甚至会产生错觉。为了使幼儿获得真知,丰富幼儿的感性认识,我们曾经带幼儿去饲养场观察猪牛羊,去动物园观察飞禽走兽,去孵坊看小鸡,还设法把小鸡、小鸭和小兔请到幼儿园作客,让孩子们尽情地观察,并组织他们饲养这些小动物。实践证明,观察活物要比观察死的东西真实、生动、形象。  相似文献   

6.
子涵 《家教指南》2004,(8):41-42
爱护小动物是许多德国幼童接受的“善良教育”的第一课。在孩子刚刚学会走路时,不少德国家庭就特意为孩子喂养了小狗、小猫、兔、小金鱼等小动物,并让孩子在亲自照料小动物的过程中,学会体贴入微地照顾弱小的生命。幼儿园也饲养了各种小动物,由孩子们轮流负责喂养,还要求孩子们注意观察小动物的成长、发育和游戏,有条件的还须做好“饲养记录”。孩子们正式入学后,他们的作文中常常会出现有关小动物的生动描绘,其中优秀的篇章会被教师推荐为范文在壁报发表。此外,利用自己积蓄的零用钱来“领养”动物园里的动物,或捐款拯救濒临灭绝动物家教指…  相似文献   

7.
刚知事的幼儿面对花筒般的世界,感到百般的好奇,他们想知道许多许多。这时作为幼儿教师应该引导他们学会观察。春天到了,我带孩子找春天,看小草发芽,柳丝吐絮,桃花争艳,春笋破土。请孩子介绍春天,孩子们用他们的慧眼收集来的信息,向大家倾说“小草发芽、桃树开花啦!冬眠的动物醒来了!爬山虎穿上了绿衣裳、塘里的水涨高了、小芭蕉长叶了、人们脱下了厚厚的棉袄”。他们还情不自禁的念起了儿歌:“春天来了,下小雨了,种子说下吧,下吧,我要发芽”,他们问我什么是种子,为了帮助孩子们弄清什么是种子,在幼儿园开辟了一块自然角,栽下了大豆、青菜、…  相似文献   

8.
教学思路:本节课重点抓住以听为主,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让孩子们通过聆听—感受—表现—创编展开活动。引发孩子们对动物的兴趣和关爱。让孩子们在“玩”中学、“乐”中创。使他们真正体会到他们才是音乐课的主人。(本节课是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感受:感受歌曲活泼、优美的情绪,能初步演唱歌曲。激发孩子们对羊群、大自然及劳动的热爱之情。表现:培养孩子们用肢体语言表现“剪羊毛”的乐趣,使其自然而然地体会掌握歌中速度标记“慢”与“快”。创编:培养学生在发声练习中联系实际生活大胆创编;自制打击乐器、自编节奏、自由表现。教学重点、难…  相似文献   

9.
儿童喜欢与小动物相伴是特有的天性。他们会把动物当作亲密的朋友甚至是自己的兄弟姐妹一样看待。他们会同小动物一起嬉戏,向它倾诉心声,摆脱孤独,获得慰藉。心理学家们将这种伴侣动物与儿童之间的亲密关系归功于伴侣动物的“非歧视性”。不论孩子们受到了什么样的挫折,伴侣动物都会给  相似文献   

10.
“狼外婆”故事是一个著名的民间童话,它在我国和世界上的许多地方都有流传。我国的“狼外婆”型故事的主要情节如下: 一、 〔母亲和孩子们〕 (a)母亲离家时嘱咐孩子们(通常是两个或三个孩子)看家,在她回家以前不要随便开门。 (b)母亲在路上遇到妖怪,并且被它吃了。 二、 〔女妖进门〕 (a)女妖通常是狼或老虎,来到这一家,自称是他们的母亲、外祖母或其他亲戚,叫孩子们开门。 (b)有时,孩子们问问题,女妖使用诡计骗了他们。通常都是他们并不多疑,就打开了门。或其他的发展。 (c)孩子们去看他们的外婆,在路上遇到了女妖,女妖假说是他们的外婆,他们就跟着它到它的家里去了。 (d)孩子们在家里感到孤单,寻找或大声叫唤外婆,女妖扮成外婆来了。  相似文献   

11.
我主张小学阶段进行一些说明文、议论文的训练。生活实践告诉我们,当孩子们到了四五岁时,他们已不再是牙牙学语,而是能跟大人一道判断电影里谁是“好人”谁是“坏人”,提出“为什么月亮老是挂在天上”、“为什么夏天不下雪”等等“怪”问题;在做一些动脑筋的游戏时,他们也会提一些“为什么”和“怎么办”。这时候,孩子的家长或教师如果能逐步引导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怎样搭积木”、“怎样过马路”,议一议“为啥要识字”、“为啥要刷牙”,孩子们一定会很乐意的。到小学高年级,孩子们接触说明、议论一类文章的机会就更多了。  相似文献   

12.
我们幼儿园有花,有草。李节转换,园内的自然景色也随之变化。因此,我坚持晨间活动在户外进行。这样,既可以让幼儿晒到阳光,呼吸到新鲜空气,感到精神愉快,还能学到不少知识。秋天到了,我让孩子们找找“秋天”,于是孩子们看到树叶黄了,草枯了,菊花开了。冬天,我带孩子们观察雪花在风中飞舞,大地银白,孩子们高兴地跑着、跳着,用双手接着雪花,打雪仗。我还常带他们认识园里的树,观察种植角里的秧苗成长情况,和他们一起喂小鸡、小鹅、小兔,比较这些动物的形态和生活习性,教他们要爱护花草和动物。在幼儿浇  相似文献   

13.
今天的话题是“我们教室里的小动物”。孩子们的热情出乎我的意料之外。 我的话题刚开了个头,他们的话匣子就收不住了。他们对饲养角里的两条“娃娃鱼”充满了兴趣,纷纷讲起自己观察过的“娃娃鱼”:它的头是半个椭圆形的;它的身子长长细细  相似文献   

14.
《父母必读》2013,(9):150-151
《从头动到脚》 推荐理由:大象会跺脚、大猩猩会捶胸、野牛会耸肩膀等12种不同动物的招牌动作,并以“我会……,你会吗?”和“这个我会”的重复句型,请小小孩一起来和这些动物玩起来。当孩子们通过一次次的大声重复“你会吗?”“这个我会!”的句子时,他们也建立了起自信心。  相似文献   

15.
当大家拿到这期刊物的时候,孩子们最喜欢的节日——“六一”儿童节就要到了。每年,老师都会带着孩子们搞活动,父母也会给孩子买礼物、带着孩子外出游玩。那么,如果给孩子们一个机会,让他们为自己安排活动选择自己过“六一”的方式,他们会怎么想呢?我们对北京万寿寺小学和其他学校的部分孩子进行了调查和询问,孩子们的想法可能有的出乎大人的意料。因此,老师或是父母,在这个儿童节来临的时候,不妨问问孩子们,听听他们的愿望,也许,孩子们会由此过一个不同以往的给他们留下很深印象的节日。  相似文献   

16.
孩子们爱学解放军,但常常为道具不足而遗憾。望着孩子们在操场上跳绳的身影,我们突发奇想:何不用跳绳来“武装”孩子们呢?于是,我们召集小朋友们过来,让他们将跳绳一前一后从肩上垂挂下来,前面的绳柄垂到腰际,后面的在腰间绕上两圈后将绳柄别进去。打扮完毕,孩子们相互瞧瞧,都兴奋地欢呼“我是解放军”,开心极了。可不!乍一看,他们就像准备野营训练的解放军战士。看着他们开心的样子,我们提醒他们思考:“怎样让自己真正像解放军呢?”短暂的思考之后,孩子们纷纷表示要“遵守纪律”、“机智勇敢”、“认真学习”、“乐于助人”……这一天,孩子们  相似文献   

17.
黄静 《贵州教育》2009,(8):25-26
一、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确定探索方向 实录:午间散步时,幼儿园的草坪上飞来了几只小鸟唧唧喳喳叫得正欢。小朋友们立即对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它们为什么要叫?”“它们在找东西吃。”“它们在找朋友。”“它们的羽毛多漂亮呀”……听着孩子们的议沦。我立刻意识到进行鸟类问题的探索研究,是符合孩子们学习兴趣的,是能让他们获得有关保护动物、保护环境以及相应的动物知识的,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话题。  相似文献   

18.
小班的孩子们刚刚从家庭走进幼儿园,“家”是他们生活经验的全部内容。爸爸、妈妈对他们无微不至的照顾,让他们感受到了人间的幸福;爸爸和妈妈的相亲相爱,让他们认识了人与人之间的真情;爸爸、妈妈与邻居及亲朋好友的交往,让他们领悟到人们需要交往与合作。孩子们天性好模仿,我们每每开展角色游戏,孩子们最感兴趣的就是到“娃娃家”里来做“爸爸”或“妈妈”,而且做起来既投入又逼真,煞是风趣。瞧:我们的小“爸爸”小“妈妈”们── 李仪琳最喜欢唱着摇篮曲哄着床上的小宝宝睡觉,当孩子醒来时,赶忙给孩子穿衣、洗脸、梳头,忙…  相似文献   

19.
一、活动意图我们班的孩子对音符和节奏型有一定的认识,对五线谱也有一定的了解。在进行“有趣的动物”主题活动时,孩子们创编了一首儿歌——《动物的家》,他们用各种不同的节奏来进行朗诵,很有趣。我尝试着  相似文献   

20.
引导的作用     
在父亲节来临之际,我们决定组织孩子们开展一次调查爸爸的活动,让他们在父母帮助下将爸爸的近期照片、爸爸的姓名、爸爸的生日、爸爸的生肖等内容填写或粘贴在调查表中相应的位置上。那天,孩子们拿着调查表兴奋地走进了活动室,我们结合调查表开展了一次集体教学活动,主要目的是引导幼儿对爸爸的外貌特征、生日月份、生肖等作简单的分类和统计。其中,为了引导幼儿观察爸爸是否戴眼镜这一特征,教师提问:“你们的爸爸都一样吗?哪些地方不一样?”孩子们有的说“他们长得不一样”,有的说“他们的名字不一样”,有的说“他们的本领不一样”,可就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