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梁靓 《考试周刊》2009,(18):225-225
杨荫浏先生的《中国古代音乐史稿》描述了各个历史时期中国人民创造音乐文化的累累成果,无论是在广度方面和深度方面都超过以往中国古代音乐通史著作的成绩。本文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音乐史稿》在古代音乐史研究上的一些成就。  相似文献   

2.
我国早在20世纪初,自叶伯和先生发表了一部《中国音乐史》开始,有关中国音乐史的教学与研究等方面的著述便源源不断地呈现在世人面前,有学术专著类,如杨荫浏所著述的研究中国古代音乐特点的《中国古代音乐史稿》等;有普及性较强的社科类读物,如田青执笔编撰的介绍中国古代音乐作品的《中国古代音乐史话》等;还有针对性较强的在教学实践基础上产生的音乐史教材类型的作品,如夏野主编的讲述中国古代音乐史的通识类教材《中国古代音乐史简编》等。这些种类繁多、风格各异的著作丰富了中国音乐史的教学和课堂,也牵引出一系列让人深思的问题。面对中国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文献史料,如何使史料和音乐作品进行有效对接,如何“拉近”枯燥的文字叙述与“活态”音乐的距离等,这些都被研究者和教学者进行过探究。由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出版的《中国音乐史与名作欣赏普修教程》一书便是其中的优秀成果。该书立足当前音乐教学目标与人才培养方略,以历史沿革为纲,将音乐史料、音乐文化和音乐作品进行有效结合,不仅丰富了音乐史的课堂教学,而且使无声的音乐史课堂转变成视听盛宴的舞台。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音乐史与音乐美学是同属音乐学的两个学科,中国古代音乐史有"淡和"的音乐美学观,中国传统音乐有其自身的音乐美学价值,古代音乐史和音乐美学是可以相互促进的两个学科。  相似文献   

4.
杨荫浏先生是中国现代著名的音乐史学家、民族音乐学家、音乐教育家,一生著述丰厚,所著《中国古代音乐史稿》是其平生最重要的代表作,此书在思想上、内容上、方法上、资料上和治学态度上等都有突出成就,被誉为“生命不老,历久弥新、常读常新的好书”。  相似文献   

5.
针对中国古代音乐史的教学中近年来在授课方法和教学理念等方面存在的弊端,笔者提出要用多学科的知识以及先进的教学模式来从事这门音乐文化史的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6.
1981年2月,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了杨荫浏先生的《中国古代音乐史稿》上、下两册。《史稿》的出版填补了建国以来音乐通史类书籍的空白,更是被刘再生称为"杨荫浏时代的到来"。该书出版至今已有三十多年,但仍然历久弥新,始终作为音乐史专业入门的必读书目,杨荫浏先生以及这部著作的巨大影响力不言而喻。因此本文通过综合学术界的综合看法来阐述对《史稿》体例编排、史料整理搜集、和治学态度等方面进行深度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王进 《华章》2012,(23)
进入21世纪,中国近现代音乐史这门学科的研究,是当今音乐史研究中的一个热点话题,其中,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就有不少的学者参与到对《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研究范畴以及“重写音乐《的讨论,学者们对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的学科建设与发展提出了不少建议.本文主要对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学科的研究范畴问题进行简述.  相似文献   

8.
《国语》和《左传》是中国古代史学名著,史家多据此两书考察先秦历史。然而,在中国音乐史的视野中,这两部著作同样重要,它给我们呈现了春秋时期大国争霸以外的别一番面貌,这就是崇尚音乐、热爱音乐,上层人士具有高度的音乐修养。正是在这个音乐的时代,产生了关于中国音乐的一系列重要思想和概念,其影响至今犹存。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古代音乐史中,辽、金、元三朝的宫廷音乐始终没有见到系统而深入的研究著作。由此导致了大量的音乐通史著作在谈到这三朝的音乐状况时,往往十分简单粗疏,甚至略而未及。更为遗憾的是,对详细记载这三朝音乐概况的《辽史·乐志》、《金史·乐志》和《元史·礼乐志》一直未受到学界的关注。之所以这样,主要是因为研究难度较大,再加上相关史料散佚严重,研究基础薄弱,可资借鉴的成果太少。[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中国音乐史》这一课程为我国普通高等教育院校音乐学(音乐教育)专业本、专科生的一门专业必修课,该课程在完善学生知识结构、全面提高学生音乐素养、培养学生科学地分析研究并解决本专业学习中的问题的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从"中国音乐史"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中国音乐史"课堂教学改革、"中国音乐史"课改的意义三个方面探究"中国音乐史"课堂教学改革的途径与必要性。  相似文献   

11.
在音乐史研究中历史朝代或国家的历时呈递关系和共时存在的时段固然重要,但对于国家所在的地理位置及覆盖面也应该有足够的关注;比如较少被注意的前秦,其疆域远比东晋大,是一个大国;辽的覆盖面很大,音乐文化也发达;金不仅疆域大,其发达的戏剧可能是元初戏剧繁荣的原因之一;在我国音乐史的研究与教学中对此重视不足;西夏音乐的研究已经有成果,但未进入一般音乐史教学。  相似文献   

12.
纵览中国音乐史的发展。从古代到近现代。前辈们不断的研究与探索,取得了许多的成果和经验。到现在,它已经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随着音乐史学家们对研究问题的进一步深入和研究领域的进一步拓展。使他们更加意识到了中国传统音乐的博大精深和与中国传统化的密切联系。学习研究中国音乐史既是认识中国传统化必不可少的。也是认识中华民族自身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西方音乐史编纂学的研究对象是西方音乐艺术发展的过程。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关涉中国西方音乐史学的理论建设和编纂实践问题。每一个成熟的音乐史编纂者都必定有着自己的音乐史观。本文以笔者所著《西方音乐史》为分析对象,探讨了音乐史本体与音乐史写作的关系;西方音乐史编纂的空间和时间的范畴;音乐史编纂中实证主义与历史主义倾向;重写西方音乐史的意义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贝多芬是西方音乐的巨人,也是每部西方音乐史著作中着力用墨之处。随着西方音乐史学科在中国的发展,我们可见到很多优秀的西方音乐史著作,常见并普遍被用作教材的就有沈旋、谷文娴、陶辛合著的《西方音乐史简编》(下文简称《简编》),于润洋主编的《西方音乐通史》(下称《通史》),  相似文献   

15.
在我的朋辈学者中,谭家健教授是50年来发表散文著述最多的一位,已先后出版《先秦散文艺术新粥、伏朝文章新论》等4部专著,主编、合撰《先秦文学史》、《水经注选注》等9部著作。最近,谭氏又推出力作《中国古代散文史稿》,特写上我的读后感,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6.
《中国音乐史与名作赏析》课是伴随着高校课程改革在《中国音乐史》与《音乐名著欣赏》等课程的基础上整合而成的一门新课程。由于该课程的课程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促使任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及时改进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并灵活调整教学评价制度和考核方式等,以保证课堂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7.
近十年来,音乐考古学主要围绕学科的规范、资料的收集、方法论的探讨以及新的表现形式的发展,学科建设进入稳定的"深研"期,朝着更加成熟、更加完善的学科建设方向,进行着各方面的深入研究。通过对我国古代音乐史的发展轨迹和近十年取得的主要成就等方面分析,对本学科在文献学、考古学、乐律学等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梳理,提出了在这些领域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是中国音乐史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的研究中存在若干问题,阻碍了中国近现代史的研究步伐。本文现讨论近现代音乐史的研究进行概述,分析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并找出香瓜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9.
纵览中国音乐史的发展,从古代到近现代,前辈们不断的研究与探索,取得了许多的成果和经验。到现在,它已经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随着音乐史学家们对研究问题的进一步深入和研究领域的进一步拓展,使他们更加意识到了中国传统音乐的博大精深和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密切联系。学习研究中国音乐史既是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必不可少的,也是认识中华民族自身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我国音乐教育信息化仍处于摸索阶段,而建设一个完善的多媒体数据库则能有效推进信息化进程.本文介绍了现在国内高校中国音乐史教学研究现状及不足,分析了中国音乐史多媒体数据库建设需求,探究了中国音乐史数据库建设的主要内容和建设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