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文写作前的指导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作为一线语文教师就要不断探索、研究、寻找行之有效的作文教学方法,可以,引导学生研习模本,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积累写作素材;鼓励学生在作文实践中不断创新,使作文写作真正成为学生的一种乐趣,不断提高学生的作文创新水平。  相似文献   

2.
王春样 《成才之路》2010,(19):49-49
现实生活是多样化的,学生作文也应该真实地反映生活。然而,由于缺少生活的积累和感悟,很难写出个性化的作文来。因此,指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是个性化作文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缺少生活,对生活的感受不真切,描述细节不生动,是不少学生作文的瓶颈。写作指导在课堂的时空中纠缠,写作评价效果不明显,是不少教师写作教学难以走出的藩篱。笔者以家长和教育工作者的身份,与一线语文教师有一次比较深入的写作指导对话,从中可以窥探家长在学生写作指导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开发家长资源。  相似文献   

4.
作文是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习作很容易成为学生沉重的精神负担。农村小学语文教师要指导学生注重平时的积累;根据农村学生的生活特点,引领学生积极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积累写作素材;注重学以致用,结合实际及时指导;注重作文的评语。  相似文献   

5.
黄国强 《考试周刊》2014,(42):53-53
正一、注重观察,积累素材学生发愁作文难,首先就难在内容上,也就是缺少写作材料,没话可说。我认为要解决学生材料贫乏、无话可写这个问题,一是要引导学生多观察,二是要让学生多读书。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书本是写作的细流,教师要引导学生开源拓流。开源可以直接取材,拓流可以间接取材,把开源和拓流二者结合起来,写作的材料便会源源不断,取之不竭,用之不完。陶行知先生说:"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它离不开生活的。"学生对自然环境缺乏观察,对人更缺少观察,甚至对他们  相似文献   

6.
<正>成功的作文教学,需要教师指导学生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并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其中,"指导学生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是基础。同时,《语文课程标准》也强调"作文是真人真事真情流露""作文教学要重视生活的积累"。所以,作文教学中指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的重点,应该是观察生活,感悟生活,丰富写作的源泉。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要从以下三方面着手进行引导。  相似文献   

7.
从写第一篇作文起,到高中毕业,一个学生所写习作粗粗算来也有千篇之多。平心而论,在这场"持久战"中,有多少学生过了作文关?究其原因,制约学生作文的瓶颈主要是缺少阅读积累,缺少生活积累。如何切实有效地改变这一作文教学现状?在近年的小学作文教学实践中,我一直坚持阅读书籍与写作结合,将感悟生活与写作结合,丰富了学生作文素材的积累,提高了作文教学效果。一、阅读与写作结合阅读永远是写作的基础,是思想意识的源头活水。如果不阅读,写作便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相似文献   

8.
学生对作文产生恐惧心理原因,从学生方面说一是读书少,二是对生活缺少观察;从教师方面说则是指导过偏、要求过高、批评过多。要克服学生的作文恐惧心理,首先是让学生多读书看报,注意观察生活,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通过多种途径不断丰富学生的积累;其次是让学生在积累的基础上多写多练,以量变促质变;再次就是教师对学生作文多鼓励,在写作上多诱导。  相似文献   

9.
小学基础教育能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打基础,促进学生的发展。培养小学生的写作兴趣,帮助其对社会现象进行写作具有重要意义。写作的源泉来自生活,广撷博采、重视积累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关键。教师可以从激发兴趣、指导写作、批改作文等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厚积薄发,促进其写作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正>作文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最能激发儿童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培养学生写作兴趣和自信心,提高写作能力。要转变教学观念,树立大语文教学观,关注生活,激活学生习作,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一、关注生活,找准源头生活是习作的源泉,每一个学生的生活都是一部丰富的大书。作文指导不只是写作方法、写作技巧的指导,更应该指导学生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积累习作素材。作文教学要向生活"开放",回归到丰富生动、令人向往、其乐无穷的生活。这是作文教学获得解放  相似文献   

11.
语言是一门艺术,写作是突破语言范畴的一种方式,这就需要不断积累素材。高中作文写作就是需要学生不断从生活中积累点滴的感受,只有做到读万卷书,才能够下笔如神。新课程标准强调高中作文写作需要教师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指导,学生只有有了各种写作素材,作文的质量才能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2.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怕写作文,教师怕教作文、怕改作文是普遍存在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有2方面:首先,学生缺乏生活体验,缺少素材,怕写;其次,教师的指导空泛,不得法.语文新课标提出: "要让学生在广阔的生活,卒间里学习语文……为学生自主习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的空间,丰富多彩的生活是自由表达、创意表达的土壤;观察与积累是学生的根."这为指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3.
要改革传统作文教学封闭的、静止的教学程式"教师命题-教师指导-学生写作-教师批改",实施开放式作文教学的策略,就要着眼于"命题、指导、写作、评价"四方面的开放。一、命题开放命题是写作的指挥棒,只有命题的开放,才有写作的开放。命题的开放是内容的开放。开放写作内容,启发学生从生活中、大自然中去寻找自己熟悉的、想表达的素材,从自己的体验、感受出发去表达自己的情感,才是真正地"我手写我心",才是富有个性和活力的作文。开放写作内容,也要鼓励学生写想像作文,孩子的想像力是最丰富的,所以想像作文的内容是最开放的。  相似文献   

14.
从学生写作情况看,目前学生写作过程中有四个突出的问题:内容虚拟化,缺少对生活的体验和感受;语言贫乏化,缺少童真童趣;思维固定化,缺少自由与个性;过程被动化,缺少自主选择和表达的欲望。这些问题反映了作文教学的四个相关问题:写作指导重技巧,轻积累;写作指导模式化,缺少情境与活动的多样化;写作要求统一化,缺少应有的选择性和自由度;写作评价单一化,缺少多元互动的评价。  相似文献   

15.
戴召平 《现代语文》2004,(10):46-46
作文难,难作文。这已是老师和学生的普遍共识。缺少写作的热情和生活的素材已成为当今写作课中毋庸置疑的事实。这种怪现象的形成和存在,其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有一点是不容回避的,那就是语文教师在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引导学生广泛积累素材方面做得远远不够。  相似文献   

16.
在小学作文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写作素材匮乏,缺乏创新,对于事物的发展不能够准确表达出自己的观点,这些都是缺少素材积累,缺少写作方法积累和写作经验积累造成的。因此只有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加强作文积累的指导,才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7.
丁峰 《语文天地》2015,(5):57-58
当下很多中学生写出的作文既没有个性化思想的展示,也没有真实情感的表达,素材也尽是些老掉牙的“陈芝麻、乱谷子”。究其原因,关健是学生的写作素材积累太少。古人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写作素材积累少一直是困扰他们作文创作的一个难题,也是教师想方设法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本文就此问题进行简要讨论。一、写作素材积累方面存在的问题1.生活局限小,缺少写作素材积累  相似文献   

18.
一、教会学生感悟生活,激发写作欲望。 作文言之无物,内容空洞,或脱离生活,或对生活理解肤浅、片面,甚至偏激,这是当前学生作文的共性。其根本原因是学生远离了作文的源泉——生活。“新课标”中的写作教学为此明确指出:“学生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教会学生观察生活,是对学生最好的写作指导,也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基础。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只是我们对美的发现。因此,教师要在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9.
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采取多样、灵活、富有趣味的指导手段,从激发学生热爱作文的欲望着手,树立他们写好作文的信心,增强他们作文的情趣。 一、引导观察,注重积累,让学生作文成为“有米之炊” 学生最苦恼的常常是没有材料可写。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采的,写作找不到作文素材主要是他们不会观察、不善于积累,因此我们首先引导学生“找米下锅”,让他们观察周围的事物、耐心指导让他们学会观察方法,积累写作素材。  相似文献   

20.
蒋可菡 《生活教育》2014,(23):119-121
正体验式作文教学的基本思路,就是以激发情感和抒发生活体验为基础,通过创设一定的写作情境,引导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融入感受生活、体验自主创作,让作文回归生活,成为学生生命体验的激情表达。一、鼓励学生体验真实的生活1.每日一记,积累素材。作文,是学生描写生活的过程,五彩缤纷的生活是作文教学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材。学生对生活体验得越深,描绘的生活就越精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