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如果向已经做了父母的人问上一句:您爱自己的孩子吗?或许大家都认为这是多此一问。但是在笔者看来,“爱孩子”和“会爱孩子”是完全不同的概念——“爱孩子”是一种连老母鸡都会的本能,而“会爱孩子”则是时代对现代父母提出的更高要求。特别是现在,家里只有一个孩子,既要让他成人又得让他成才。所以,作为孩子成长道路上的第一任老师,父母不应该只是给予孩子爱,更应该给予孩子正确的爱。一、爱孩子,要给他一个好的家庭环境。美国的教育家黛安·E·帕普利和萨利·W·奥尔兹有这样一段话:“如果儿童生活在批评的环境中,他就学会指责;如果生活…  相似文献   

2.
没有一个父母不爱孩子,没有一个父母不愿把最好的礼物送给孩子,但成长中的孩子究竟希望父母送给他们什么样的礼物呢? 自己的事情让我做一做 要知道,生活习惯的养成过程,就是独立性发展的过程。无论吃饭穿衣,还是叠棉被、洗手帕,一开始,孩子都可能做不好:吃饭时饭粒洒了一地,穿衣不是穿反就是穿倒……可是,孩子就是这样一步一步通过自己的体验、实践、思考成长起来  相似文献   

3.
<正>曾经以为我们老师只要每天爱自己的孩子,告诉自己的孩子要爱别人,告诉他们要爱班级、爱小伙伴、爱父母……他们就会懂得什么是爱。可是有一件事却让我明白,原来爱不仅仅是告诉,还要真正用心去交流,让他们知道如何去感受爱,如何去表达爱。班上的毛毛属于那种调皮捣蛋的孩子,整天闯出这样那样的祸。在刚入园的时候,每天都会有一个孩子跑到我这里来"告状",说毛毛打人。我尝试了不同的方法与毛毛沟通,希望能了解他行为背后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孩子的成长是一个很长的过程,家长和老师要耐心地不断地唤起孩子天性中美好的东西,对孩子的道德教育,归根结底就是教会他“爱”,从这个角度讲,儿童文学是最好的教材。孩子们在意味隽永的故事里得到共鸣,从中学会爱父母、爱长辈、爱同学、爱周围他应该去爱的人。阅读的孩子,他的潜力是不可估量的;不阅读的孩子,他的潜力是看得见的。——秦文君  相似文献   

5.
孩子的成长是一个很长的过程,家长和老师要耐心地不断地唤起孩子天性中美好的东西,对孩子的道德教育,归根结底就是教会他"爱",从这个角度讲,儿童文学是最好的教材。孩子们在意味隽永的故事里得到共鸣,从中学会爱父母、爱长辈、爱同学、爱周围他应该去爱的人。阅读的孩子,他的潜力是不可估量的;不阅读的孩子,他的潜力是看得见的。——秦文君  相似文献   

6.
未成年孩子特别需要父母爱的哺育。爱是快乐与信任组合产生的复合情绪,爱是施爱者积极主动地"给","给"不是为了"得",但"给"必然会带来"得"。父母爱孩子就要注意孩子需要的年龄特点与个性特点,合理满足孩子需要,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就要以身作则,获得孩子的信任,同时,坚定信念,无条件地信任孩子,让孩子具有生活的底气;父母还要积极主动地给予孩子富有生命力的东西,并使孩子具备"给"的意识、习惯与能力。  相似文献   

7.
我们希望孩子未来能乐在生活,乐在工作,就必须从小引导小孩子重视生活的过程,做一个懂生活、会生活的人;然而许多父母由于对孩子有相当的期望,所以在引导过程中,难免流露出期待,无形给予孩子不小的压力。如果你能让生活常规,变成一种有趣的游戏,如此一来,不仅能让家庭生活更加多姿多彩,而且还能增加亲子情感,同时让孩子的学习更加无拘无束。学习尊重孩子的想法孩子就像一块海绵,经由外界的人事物,他不断地吸收、学习;而在这个过程中,身为父母亲,除了要提醒孩子事该怎么做,话该怎么说以外,也要学习尊重孩子的内心感受。许多父母会骄傲地以懂…  相似文献   

8.
爱在每一天     
爱自己、爱父母、爱伙伴、爱学习、爱生活,是孩子做人的根本,也是其他素质的基础。让孩子——要在孩子心中播入爱的种子,这是每位父母都希望的。那么,如何有效地呵护、支持、培养孩子的“爱心”呢?最重要的是将爱的音符融入每一天的生活细节之中,让孩子从本身做起,爱自己、爱父母……1.爱自己。孩子怎样“爱自己”,需要父母关心吗?如果父母过早地、苛刻地要求孩子“让梨”,却没有细心指导“把关心留给自己”,孩子甚至会误认为“爱自己”是不光彩的、自私的。其实,爱自己是人的天性与真本,也是爱他人、爱人民所不可或缺的基础条件之一。父母…  相似文献   

9.
品读     
<正>我们要无条件地积极关注、接受孩子人格中的所有方面,在这种条件下,孩子就会觉得不需要去隐藏那部分不被父母认可的自我,他们就可以自由地体验全部的自我,自由地把错误和弱点都纳入自己的自我概念中,自由地体验全部生活。——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多数人是在有条件的积极关注环境中长大的。孩子逐渐懂得,只有做父母想让他  相似文献   

10.
现在,父母在一起的话题离不开对孩子的教育,可言谈间发现,有的父母过分爱孩子而少了些威严,有的父母却又过分严厉而缺少了关爱。笔者认为要教育好孩子,就是要把握爱与权威的平衡。因为,孩子成长过程中需要的是安全感,而这种安全感不仅来自父母对孩子物质方面的满足,而且来自于父母的权威。所以,作为父母,用爱去引导,用权威去矫正。没有爱的权威是专制、专横;没有权威的爱是骄宠、溺爱。  相似文献   

11.
追逐塑料袋的快乐 也许从怀孕那天起,我就发誓要让孩子成为快乐的人。从他一出生,我就开始细细地观察他,发现他快乐的潜质。就是说,让他无论做什么都要快乐地去做,都要最终收获快乐。我觉得要想让孩子有快乐的心情,父母一定要在他平凡的生活中发现他的快乐。  相似文献   

12.
平常心     
对于孩子来说,成长过程中发生的一切的事情都是他未来的财富。 在每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都会或多或少遇到磕磕碰碰的事情,未必都是一帆风顺;让孩子尝试一下挫折,也是很有必要的;就像歌中唱道的:“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关键的是我们做父母的以什么样的心态去对待孩子成长中出现的问题。父母的态度直接影响孩子的成长。 我儿子在上小学二年级时,由于上课爱说话,爱做小动作,当了三个多学期的体育队长给撤了。这对于我家“小官迷”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大的打击。那时正值我出差在外地,待我回来后,发现他经常躲着我,上学让他戴…  相似文献   

13.
父母总是把孩子放在自己的掌心,孩子却渴望得到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关怀”别人,一直被认为是好的行为,家长爱孩子,才会去关心孩子,无微不至地照顾孩子,这还有错吗?对孩子所有的关心与爱护,有一个根本的目的,就是希望孩子幸福。你要爱孩子,就要让他将来生活得好。你要让他将来生活得好,就要让他有生活的能力,有足够的经验。要让他有足够的经验,你现在就不能剥夺他获得经验的机会。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关心。有个17岁男孩的家长说:“我的孩子特别傻,什么都不懂,所以我必须替他干。”孩子要是出去,不仅回来后必须汇报干了什么,而且家长还会跟…  相似文献   

14.
教师要善于做学生成长的领路人,在教学实践中就是要我们:“给孩子一些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自己去体验;给孩子一点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给孩子一片空间,让他自己向前走。”就小学阅读教学而言,怎样做才能促使学生自主发展呢? 一、挖掘教材,开发资源,拓展学生视野。在我们的语文教材中,有不少文章与孩子们的生活实际离得较远,所描述的内容思想性很强,凭着孩子的阅历,在理解上很难达到这样的高度。怎样使孩子们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去轻松愉快地阅读,并与作者产生共鸣?我们首先要做的不是一次又一次地机械朗读课文,更不是逐字…  相似文献   

15.
最好的礼物     
每一位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愿意为孩子付出一切、包揽一切。可孩子是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人,他用自己的童心去观察、理解和探索世界,他从小就有摆脱对父母的依赖、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事的冲动。初生儿要挣脱父母对其手脚的束缚,为的是自由伸展;婴儿要挣脱父母的搀扶,为的是想自己学会走路;幼儿要挣脱父母的管教,希望的是能够做自己想做的事。可以说,孩子从一出世起,就在  相似文献   

16.
健康是孩子成长的基石,守护孩子的心理健康需要父母的爱与智慧:在日常生活中见微知著,通过仔细观察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做出恰当评估;科学培养孩子的优秀心理品质,与孩子共同成长;把握心理教育的重点,有爱有序地陪伴孩子。家长在养育中需要不断地学习,用智慧正确传递自己的爱,让父母之爱对孩子的成长形成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正父母爱自己的孩子毋庸置疑,可是怎样智慧地爱孩子才能滋养孩子的心灵成长呢?首先要从接纳开始,接纳是指接纳儿童本人,接纳他的感受、个性、想法,并给予儿童尊重和关注。接纳是孩子成长和培养自信的最佳土壤,接纳使爱变得恒定。而接纳是从童年开始建立起来的,父母无条件地接纳孩子,孩子才会接纳自己,转而接纳他人。父母如何看待接纳,直接影响亲子互动模式,进而影响亲子关系。  相似文献   

18.
“独生子女容易走向无情、无能、无责任感。要让孩子自己付出爱,给孩子爱父母、爱他人的机会,而不是一味地爱他们,否则就会导致‘无情’。奉劝父母们要学会享受儿女,而不是伺候儿女,孩子的‘无能’是父母过度保护带来的。‘无责任感’是因为父母老是帮孩子承担责任,聪明的父母应该让孩子‘自作自受’。”——教育专家卢勤  相似文献   

19.
在现实生活中,年轻父母溺爱子女的事例很多,但外国人是如何爱自己孩子的呢?这里不妨略举一二。孩子跌一跤,让他自己爬起来,让他觉得一个人成长的道路是曲折的,决不会一帆风顺。让孩子在看到自己国家的国旗时,注目两分钟。让孩子们在听到奏国歌时,把手按在心口,心中唱国歌的歌词。带孩子去动物园,主要是为了获得知识。带孩子到公园、森林去,让他们喜欢绿色,让他们热爱生命。让孩子懂得,为人做好事,要成为每一个人生活中的好习惯。使孩子成为一个最热情,最有积极向上精神的人。即使你的经济状况很好,也可鼓励孩子用自己的双手去劳动挣钱,让孩…  相似文献   

20.
背景资料:生活证明,如果孩子们只是“享受”快乐,而不是经过劳动和精神上的努力去取得快乐,他的心就可能会变得冷漠无情,对一切都无动于衷。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节奏的加快,父母与孩子的交流越来越少,很多孩子“情感缺失”,他们缺少同情,不会感动。为了让孩子“懂得爱”,从爱父母开始,学会爱,感受爱,并将这种爱洒向需要它的地方。设计《爱的变奏曲》综合实践活动,就是希望在“爱”的感召下成长起来的孩子。能够用爱心去回报爱他们的人们,回报社会,回报祖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