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日语中,关于某个动作或状态,在过去、现在、未来等不同的时间,该怎么表示呢?一般能够以动词的词形变化为重点来观察。针对日语动词的时态,以"る形"和"た形"为中心,来考虑中文相应的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2.
现代中文的动态助词"了"和日语的「た」能作为完成相,置于动词之后表示动作的过去、完成,二者的文法意义同样,有着对应关系。但是在实际运用中"V+了"和日语的完成相不是简单地对应,而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了"和日语完成相在不同的文法系统中,有着各自的文法意义。所谓完成相在日语中用作为体标记「した」来表示,而汉语中则用动态助词"了"表示,汉语中的"了"有着更复杂的意义。通过误用例子探求"了"的文法意义及日汉体态习惯误用的形成原因,对日汉互译及汉语圈的日语教学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中日两国学者对特殊助动词"た"的研究兴趣一直很浓厚,但对作为定语修饰词的"た"的汉译表达的研究,则大多局限于"た"和 "了"的对照方面.研究中,发现将"た"翻译成中文时,往往被意译,而且除"了"" 着"外,还可以用其他的形式表达.  相似文献   

4.
在日语中,助动词“タ”通常都是和一些表示过去的时间状语连用,表示过去的动作、情形或状态.但是“タ”不表示过去而表示语气的用法在日语中也并不少见.文章从十个方面对“タ”的这种用法进行了分析总结,试图找出其中的规律,以期能有助于大家更好地理解、掌握这一特殊的语法现象.  相似文献   

5.
《聊斋志异》中的"再""又""复""还"用法已经相当成熟,既有对先秦汉语的继承,又有很多的新发展。新发展或与现代汉语相同,或为现代汉语用法之肇端。四者都关涉两个动作,"再""复""还"关涉的两个动作主体相同,第二个动作为过去或将来时态,"又"关涉的两个动作主体可同可异,第二个动作为过去或现在时态。四者所关涉的两个动作间的关系分为相同、相反、顺承三种。  相似文献   

6.
日语中也有过去和非过去的时态对立。英语中表达过去发生的事是用「V+ed」的形式来表达,日语则是用「た」形来表示过去时。这是大家都清楚的。但日语中的「た」形并非单单表示过去,对日本语的「た」形时间点的理解我们应该理解为它可能是与现在有关联的那一瞬间的现在这一时间点,也可能是完全与现在分割开的过去这一时间点。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从报刊杂志上收集的实例,对日语的助数词"回"和"度"进行了比较.发现这两个词虽然意义很相似.相当汉语的"次""届"等,但在用法上并非完全一样,有些情况下可以互换,有些情况下是不可以互换的.对比分析发现,下列情况下,一般不用"度":当和接头词"第"、"全"一起使用时:数词有小数点或数词为零时;在规定的时间或期间内有规律地反复或持续的行为动作的频度;表示行为动作的连续、合计和比例时;下次的行为动作可预测时.  相似文献   

8.
在以往的二语习得研究中,表示"结果状态"的"テイル"仅限于变化动词的"テイル"形,动作动词"テイル"表示"结果状态"的习得情况尚不明确。采用测试调查的方法,对200名中高级中国日语学习者在动作动词的"テイル"表示"结果状态"的习得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分析,明确了学习者在该习得上主要有"タ""ル""テイタ"的误用倾向。其主要原因分别是:"タ"的误用是由于汉语"了"的负迁移;"ル"的误用是由于学习者受英语一般现在时用法的影响;"テイタ"的误用是由于过度训练造成的。  相似文献   

9.
"テイル"在日语中有十分丰富的内涵和用法,它不仅是日语中动词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还可表示"动作持续""单纯状态"以及经验和习惯,等等。本文主要从日语"テイル"形表示经验时成立的条件,以及实际应用的几个方面探讨"テイル"形在日语中的内涵及其用法。  相似文献   

10.
在日语中与「来た」对应的、表示"将来"的场合,我们自然会用「来る」来表示.如在「田中をんは来る」中,无论田中什么时候来,即便用「今来る」也不表示现在时,表示的依然是「すぐ来る」将来时.但如果就此说日语中的「来る」的「る」表示将来时的话,那么在「山が見える」中则一般表示现在时,而在「もぅすぐ山が見える」中,又变成了表示将来时.由此可以看出,我们是不能以「る」(包括其它活用动词)来区别日语的现在时和将来时,因为日语中没有如英语"过去一现在一将来"的表达形式,即日语中没有将来时.本文在这种情况下分析日语为何没有将来时.  相似文献   

11.
过去完成时表示在过去某一时刻以前已经完成了的动作。强调"过去的过去"。过去完成时由"had 过去分词"构成,助动词had不受人称数的限制。1.过去完成时的基本用法:(1)表示在过去某一时刻或动作以前完成了的动作,即"过去的过去",  相似文献   

12.
针对日语中表示"动作正在进行"的"V+ている"结构进行分析,同汉语的翻译进行比较,对该结构的汉译结构进行了分类。在句子中,"V+ている"结构对应的汉语译文可以分为"译为‘正在+V’""译为‘正在+V’或‘(正)在+V+着(呢)’""译为‘V+了’及其他"这三个类别。本文还对"正在+V""V+着""V+了"结构之间的异同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3.
[第一步]掌握过去完成时的确切含义过去完成时由“助动词had 过去分词”构成,它表示在过去某一时间或动作之前已经发生或完成了的动作,它表示动作发生的时间是“过去的过去”。请看下图:更早的动过去某一时现在将来时间作(过去间或过去另完成时)一动作[第二步]掌握过去完成时的  相似文献   

14.
中日两国的语言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在浩瀚的词汇中,无论是日语还是汉语,都有很多表人的名词。比如,日语中有"歌手""経営者""持ち主""登山客"等,汉语中有"科学家""记者""胖子""烟民"等。随着时代的变化,语言也在默默地变化,中日两国每年都会出现了大量新的词汇,特别是在新媒体中流传的语言,比如日语中的"プロい",汉语中的"粉丝"等。汉语学界对于汉语指人名词的研究比较多,日本学界对于日语指人名词的研究也不少,指人名词进行对比研究的论文却不多,从国内学术网站上搜查发现,对指人名词进行对比研究的大都集中在汉韩对比、汉俄对比,从日本学术网站搜查发现,对指人名词的研究集中在日英对比上,其代表是日本学者影山太郎的《形態論と意味》《名詞の意味と構文》著作中提及了指人名词、动作主名词的语义。笔者试图通过"—者"的指人名词的日汉对比,来丰富动作主名词的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15.
日语动词的"ル"形和"夕"形,不只表示"时",也表示"体".特别是在复句中,有时"夕"形不单纯表示"时"的"过去",还表示在某时间"体"的"已然"(说话时某事已经实现).在日语复句中,从句的"ル"形和"夕"形的使用,是以主句的"时"为基础来决定的.关于"时"和"体"的研究,近来受到日语界的广泛关注.在日语教学中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拟就日语复句中的"时"和"体"的几个问题,做一初步考察.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对四川大学海外教育学院16位留学生学习助动词"可以""能""会"的随机调查统计出发,吸收前人在助动词肯否是否对称、助动词语义指向及隐喻对比方面研究的成果,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探求留学生在学习助动词"可以""能""会"时所产生的难点以及陷入的误区.  相似文献   

17.
彭燕 《林区教学》2008,(2):71-72
助动词"だろう"在日语中使用频率很高。从使用场合,意义等方面分别来探讨"だろう"的用法。并认为其基本用法为推量,即表示主观的推测或基于某些信息及状况所作的推测。并对它的要求确认的用法及"ことだろう""のだろう"等用法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18.
韩国语补助动词"()"和"()"都表示一个动作或状态的进行,在文章中使用频率高,用法多样,发生时态变化.从而对以汉语为母语的中国学生学习韩国语,造成了一定的理解与应用上的障碍.文章通过韩国语补助动词"()"和"()"的语义与时态分析,阐述了两者之间的区别及其不同基准点时的时态变化,以便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并掌握.  相似文献   

19.
姜岩 《时代教育》2013,(3):99+102
"ている"是日语中使用频率非常高的一个补助动词,根据其前面所接的动词性质的不同,所表达的含义也有很大的差别。在不同的语境中,"ている"通过与其前面所接的动词相配合,可以表达"动作的持续","动作结果的保留","状态的持续","动作的性质"",动作的完了"等语义。在具体的汉译过程中,根据"ている"所表达的含义,多译为"正在~"",~着"",~了"等。本文主要从汉语的"了"与日语的"ている"所表达的时体意义的视角,通过现存的例句来考察二者的互译性。  相似文献   

20.
论述了《左传》中的否定词“未”的语法功能和袁义功能,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未”的表义问题。“未”不是只能对过去表示否定,而是对过去以至现在表示否定,对将来表愿望或可能,强调动作行为的可变性;而且“未”没有“不”的含义,当“未”后跟助动词,没有动态变化的动词或形容词时,“未”袁静态否定,但仍有动态意味.表示“还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