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高淑莉 《新闻世界》2011,(6):143-144
在电视日益普及的今天,作为电视媒体经济支柱之一的电视广告也开始被大家关注。电视广告有着覆盖面广、传播速度快、视听结合、形象生动、注重广告内容、以"情"动人等特点。但是在一味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我国的电视广告业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无论在质量、数量还是播出形式上都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从数量上来说,目前电视广告数量庞杂,同类广告重复现象泛滥。从质量上来说,目前的电视广告缺乏新意,虚假广告乘虚而入。强制性播出方式令观众产生反感、抵触的心理。针对这些不足,我们一方面要从制度上去规范电视台播放合法的广告,另一方面要努力提高电视广告的质量。  相似文献   

2.
虚假广告的责任环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商品经济日益发达的今天,广告作为一种市场营销的工具,已成为商品生产者扩大销售、与其他商品生产者竞争市场的一种手段。然而目前虚假广告却大肆泛滥。虚假广告不仅损害了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竞争秩序,成为一种社会公害。一直以来我国不断加大打击力度,虚假广告仍然屡禁不止。一方面,我国立法对虚假广告的打击重在广告主,虽然广告经营者、  相似文献   

3.
当前虚假广告横行,屡禁不止,尤其是名人代言的虚假广告,对于广告的发展有很大的负面影响.剖析问题产生的原因,针对问题而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是目前纯净电视广告市场,推动电视广告向前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当前虚假广告横行,屡禁不止,尤其是名人代言的虚假广告,对于广告的发展有很大的负面影响。剖析问题产生的原因,针对问题而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是目前纯净电视广告市场,推动电视广告向前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通过媒体发布的虚假广告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和市场的合法竞争秩序,对虚假广告的整治,需要明确媒体在虚假广告中的法律责任。当前我国广告媒体法律责任规定中存在不承认个人作为广告发布者的资格,媒体承担责任的过错责任原则和赔偿标准过低的问题,这不利于对虚假广告的遏制。  相似文献   

6.
樊传果 《新闻知识》2006,(12):43-44
中国广告协会秘书长时学志在西安第十二届广告节上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说到:“中国广告行业存在的最大问题是虚假广告太多”。虚假广告是问题广告的主要代表,除此以外问题广告还有其它多种表现形式,种类也在不断翻新。由于问题广告的总量呈逐年上升趋势,目前已到了泛滥的程度,严重干扰了正常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秩序,给消费者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精神损失,阻碍了中国广告业的健康发展。究其产生和泛滥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广告主和广告经营者法律观念淡薄,出于各自的利益驱动,没有把好广告创意制作关和审查关,是导致…  相似文献   

7.
广告是企业占领市场、参与竞争、争夺消费者的重要手段,也是广大消费者选购商品的重要参谋。但是我们也看到,当前有的企业不在产品质量上下功夫,却把主要力气用在广告宣传上,甚至利用虚假广告,为伪劣商品开路,欺骗广大消费者。因此,规范广告行为,杜绝虚假广告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8.
徐小兰 《新闻知识》2006,(10):48-49
一、我国虚假广告的现状及特征从今年8月1日起,国家工商总局和广电总局要求所有广播电视播出机构暂停播出介绍药品、医疗器械、丰胸、减肥、增高产品的电视购物节目。“禁播令”的出台,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目前我国虚假广告泛滥的程度,也表现出国家主管部门敦促媒体自律的决心。据统计,2005年全国共查处广告违法案件67676件,其中虚假广告16483件,占广告违法案件的24.36%,虚假广告比上年同期增加6.04个百分点。虚假广告侵害了消费者与合法经营者的权益,导致市场信任危机,严重时扰乱正常的市场秩序,最终阻碍市场经济的发展。一般来说虚假广告具…  相似文献   

9.
沈莉 《新闻传播》2010,(9):81-82
随着电视广告的发展,目前,在地方台出现了电视专题广告类的节目。与传统电视广告相比,电视专题广告节目凭借其宣传产品更全面、更透彻,广告价位更实惠,与百姓走得更加密切等优势受到了商家和老百姓的欢迎。作为电视专题广告节目的主持人,在广告中起到一个引导消费的作用,本文以江阴电视台电视专题广告节目《洋洋大观》为例,通过比较电视专题广告类节目主持人与电视广告演员的异同来分析专题广告主持人在做广告时为什么需要表演,又是如何进行表演的,并且通过阐述主持人在观众心目中的信誉度来分析主持人在电视专题广告表演时的伦理道德和分寸感.  相似文献   

10.
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虚假广告问题日益严重.大多数虚假广告有意弄虚作假以牟取暴利.虚假广告泛滥,主要有五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广告主只顾追逐利益;二是媒介未履行审查义务;三是广告商追求广告效果忽略真实性;四是法制建设不完善以及监管部门监督不严、打击不力;五是消费者的判断和辨别能力较差,不能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11.
黄松涛 《新闻界》2008,(2):128-129
虚假广告、广告形式媚俗、表现手法雷同与重复、创意单调与生硬等是人们对电视广告产生排斥的主要原因。观众排斥电视广告将使广告主投资失去效应,影响电视广告行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名人代言虚假广告泛滥,广大消费者权益受到损害。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以尽量减少虚假广告的出现,如加大对现有法律的执法力度、完善现有法律、建立担保救济制度、教育公众、加强舆论监督、提高创意水平等。  相似文献   

13.
王维平 《新闻窗》2006,(4):85-86
广告的生命在于真实,但是近几年来,广大消费者、生产企业却吃尽了一些虚假广告的苦头,特别是虚假医疗药品广告延误患者的病情,危及患者的生命;虚假技术转让广告使下岗职工雪上加霜;虚假农药广告使农民一年的辛苦付之东流;虚假美容、化妆品广告使消费者深受毁容、人生伤害之苦;虚假中介广告使满怀希望的求学、求职、求购的人钱财两空……。两三年来,每每在“两会”期间,虚假广告特别是虚假医疗广告更是代表委员们关注的话题。他们一再为民众呼吁:治理广告市场,打击虚假广告。  相似文献   

14.
张如成 《新闻界》2006,(6):112-112,91
近年来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商业利益的驱使.国内虚假违法广告问题日渐突出、屡禁不止。甚至达到了泛滥的地步。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与工商管理等行政部门监管不力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对大众媒体刊播广告的监管体制不健全、不规范分不开。大众媒体是广告信息传播的最佳平台。而虚假广告正是通过大众传播媒体才得以广泛传播,因此说大众媒体在虚假违法广告的传播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5.
电视与广告的结合,使电视广告成为媒体、广告主、观众各方利益纠结的一个“焦点市场”,广告收入也就成为各电视媒体生存和发展的动能。围绕广告经营,不但每天上演着媒体、广告与受众之间的博弈,各电视媒体之间的竞争也愈演愈烈,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广告时间段随意增长、虚假信息增多、目标市场不明确、定价混乱、高折扣等问题。因此,如何规范电视广告经营,使电视广告业务在符合市场化需求的同时,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是每家城市电视媒体所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樊传果 《新闻知识》2006,(11):42-43
现在,消费者对电视与报纸广告的“逃避”现象越来越严重,对广告的可信度也在不断下降。有些地区,很多商品比如药品、医疗服务、房地产、保健品等广告的可信度已不足10%。而造成广告可信度下降的最主要原因是虚假广告呈逐年上升趋势,“问题广告”的种类不断翻新,层出不穷,已到了泛滥的程度,成为一大社会公害。2005年1-7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181份报纸发布的10598次药品广告进行监测,发现违法率竟达91%;全国35家地市级电视台(频道)发布的20792次药品广告违法率达46%。现实中,问题广告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各类问题广告表现特征也不尽相…  相似文献   

17.
《新闻界》2014,(18):48-51
虚假广告侵害市场经济秩序,也侵害竞争对手和消费者利益。作为公共利益的维护者,行政机关可以对虚假广告进行规制;作为受害人,与虚假广告发布者有竞争关系的经营者、消费者和消费者协会也可对虚假广告进行规制。对特定主体(如其处于垄断地位没有竞争者)的虚假广告,政府管理是规制虚假广告的唯一手段。但在多数情况下,广告法应当借助私权主体力量,采用公私合作机制维护市场秩序和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18.
现代社会,广告充盈报纸版面及电台、电视节目,已成为经济生活、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与此同时,一些虚假广告也鱼目混珠,广告主以此为手段牟取不正当利益,侵犯了消费者的正当权益。《广告法》有关虚假广告责任认定的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24条  相似文献   

19.
自1995年《广告法》施行以来,广电总局、工商总局等有关部门为净化广告市场。对虚假广告、违法广告进行了多次重拳出击.但消费者投诉问题广告和虚假广告的案例仍呈上升趋势。纵观各种问题广告和虚假广告呈现出以下之怪现状。  相似文献   

20.
张洪红 《今传媒》2016,(8):27-29
移动互联时代,广告业正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高速发展。在它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直接影响了广告的伦理,这些问题为当代广告人敲响了警钟。真实、准确是广告法律与法规的最基本要求,然而这也是广告在伦理方面的最低要求。近几年各种虚假、失实的广告现象猖獗,严重伤害了消费者的情感与利益。本文通过对不良广告现象的分析,最终为社会提出了广告伦理问题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