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微博客,Micro - blog(微型博客),又称“微博”“迷博”(迷你博客)、“一句话博客”等.它是一种引入了社交网络关系结构,集即时书写、记录、信息传播与分享、社会交往等功能于一体的新型网络应用形式.微博在信息的爆发力和传播速度上,拥有突出的优势,“转发”和“跟随”功能使得微博信息很容易在短时间内跨群体传播,让微博信息通过几何级的传播而形成广泛的影响力.为了衡量和考察微博影响力的发生过程,探寻高频次转发微博的类型特征及用户转发行为的动机,笔者通过新浪微博“转发排行榜”的内容分析和网络追踪观察,对以上问题展开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2.
主持人语:美国传播学教授曼纽尔·卡斯特表示,网络是“能够称得上具有结构的组织里最不具结构性的组织”。作为一种柔性组织,网络准入机制低,灵活性大,群体参与性高,主动性强,是信息发布与信息获取的新型组织。在各类信息互动与交流的网络传播当中,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对人际关系的影响较大。作为网络化组织形态的微博,具有草根性与平民化的特点,成员间的网络社交与政治参与体现了其鲜明的社会性。网络人际传播中的活跃分子--意见领袖,在微博传播中扮演了组织者与领导者的角色。意见领袖可以称作是亚当斯(J.S. Adams)研究中的“组织界限沟通者”,它能协调与平衡组织与传播环境的信息交换,在社会传播中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互联网的发展有利于人际互动,同时给大众打通了政治参与的通道,使大众的舆情及意见得以充分表达,这极大地促进了民主进步和社会发展。本期“组织传播”栏目紧扣网络传播的时代背景,探讨信息交流过程中互联网、微博、微信等在信息传播过程中的传播作用与传播价值,以“意见领袖”、“微博公益”、“政务微博”、“网络政治参与”等热词为研究主题,刊载文章四篇,旨在和读者分享、探讨传媒新动态下的学术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3.
何奉华 《新闻世界》2013,(6):178-179
微博已成为重要的网络信息传播平台,然而微博新闻传播却面一临诸多问题,如现存的新闻信息无法证明其真实性、对于同一新闻事件有着众多的说法而人们无法判断事实是什么,类似“罗生门”现象。本文以新浪微博热点话题“袁厉害事件”为例,分析微博新闻传播的“罗生门”现象产生的原因、影响及反思。  相似文献   

4.
龚捷  秦赛一 《青年记者》2016,(21):18-19
随着移动通信设备不断升级,以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平台为代表,以“短平快”为基本特征的即时信息传播时代——“微媒体”时代正在全面到来.“微媒体”时代,数以亿计的微博、微信用户参与其中,评论、点赞、转发、分享,网络热点事件频频出现. 时效性:网络热点事件信息传播的基本要求 无论是“微媒体”中信息的传播特性还是网络热点事件的基本特征,都共同指向一个核心要素:时间.信息即时传播,热点瞬时爆发,决定了“微媒体”时代网络热点事件报道对时效性的要求标准相较于以往更加严格.具体来说包括两个方面:即时性和全时性.  相似文献   

5.
董朝 《东南传播》2014,(1):104-106
基于在网络新闻传播过程中受众对新闻意义塑造的重要作用,本文借助语言学中的评价理论,以“黄浦江死猪漂浮事件”在微博的传播为例,研究微博受众对危机事件的话语态度.总结发现,微博话语注重情感发泄,虽然有与媒体的互动信息,但微博依靠高语境信息表达负面消极态度,消解权威话语.同时,受众表现出丰富的创造力,迅速集聚的情绪推动了新闻热词的传播,犹如集结的“乡民”,使微博舆论场既表现出公共领域的特性,又无时无刻不具有流动群体作为“乌合之众”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一种新型的交流式信息传播平台——“微博客”,自2010年以来在国内实现了爆发式增长,标志着国内大众传播进入一个“即时信息共享传播”的微博时代.而纸媒微博即“报纸官方微博”正顺应这一趋势壮大成为报纸新的传播渠道,成为近年传媒领域重要的创新性变革之一.那么,纸媒微博如何成长为报纸新的传播平台,如何重构报纸新闻生产机制,打造纸媒在数字阅读时代的竞争力,超越同质竞争达到“创异”竞争,是值得我们探讨和研究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7.
以自律解决微博传谣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8月3日,CCTV新闻频道《朝闻天下》就郭瑶假冒高铁遇难者家属散布微博谣言提出“微博的伦理底线在哪里”的质问,引发传媒业界的各种猜测.其实,应该问“造谣者的伦理底线在哪里?”因为,按照这个逻辑,央视编导赵安被捕了,我们就可以提出“CCTV的法律底线在哪里?”逻辑上显然不通.没有微博之前,很多虚假信息已长期存在于网络中,谣言并非微博特有的现象.只是微博平台具有更大的开放性,点击即可转发,使得虚假信息传播更为便捷,亦让人感觉数量多了,其实未必.比起微博传播谣言的能量,微博的纠错能力和自净化能力更为强大.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不宜再犯过去的错误,一出现某种传播新技术,就把它视为洪水猛兽,以“堵”为主,结果费力不讨好.  相似文献   

8.
微博作为全球首家上市的中文社交媒体,是我国当前活跃度最高的一家社交网络新闻媒体."微博改变世界,围观改变中国"不只是一句口号,更是传递了一种传播和服务的价值理念、营销理念.微博平台对所有人开放,使得民众可以随时将所见、所闻发布到微博上,微博的时效性是任何新闻媒体所无法比拟的.新闻媒体也意识到,微博是传播和营销的良好平台,另一方面,微博作为一个社会化、公开化的媒体平台,对于记者来说有着更重要的意义,透过微博可以发布即时新闻信息、评论观点;此外,通过互动能够及时了解到民众的观点、需求,使新闻信息能够更符合大众的需求,拉近公众与新闻媒体之间的距离.本文基于传播学中的5W模式对记者微博现象进行评述,指出记者微博传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就记者微博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的微博信息传播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信息在微博中的传播特征,对新浪微博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利用复杂网络理论方法,对构建的微博信息传播网络,进行基于度、路径统计指标的分析,发现该网络具有集群性、小世界、高度中心化等特征。这些特征表明,信息在微博网络中的传播效率比其他在线社会网络更高;网络中介数中心点对信息传播效率的贡献显著,但网络并不脆弱;节点在信息传播中的作用差异很大,易于形成意见领袖。按行业属性对网络进行群落划分后,发现各群落在微博中表现出的信息传播特性与在现实社会中相似。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陕西师范大学毛笔通知书走红网络这一现象为研究对象,从传播主体、受众、传播技巧、传播时机四个方面,对传播效果进行分析,得出该微博走红网络的主观和客观原因,概括出微博走红的重要原因还包括微博传播信息的内容是否真正是人们所需要,进而总结出微博领域“微内容为王”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在web2.0时代,人们通过网络不仅可以方便的浏览信息,而且可以快捷并低门槛的发布信息,表达自己的观点。微博作为web2.0的典型形态,在当下互联网时代的用户数量十分庞大,许多网民聚集在微博上,参与微博“热门话题”互动,新浪微博的“热门话题”的形成机制有两种,一是基于网友参与度的计算机制排序,二是由管理微博的后台工作人员操控;一旦信息成为“热门话题”在网络上传播,将会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力,成为大多数网民津津乐道的谈资。因此,借助网络传播平台的快速反应能力,从海量信息中择取群众喜闻乐见的亦或有社会意义的话题加以推广,使其成为“热门话题”,便可以利用好新浪微博“热门话题”对网民的影响力,充分发挥其议程设置功能。  相似文献   

12.
康菊霜 《青年记者》2012,(12):86-87
微博在信息传播海量、迅速的现代网络传播大环境下,其公共性很多时候被娱乐化所遮蔽和覆盖.与此同时,微博传播中所凸显出来的舆论监督功能逐渐为人们所认可. 微博娱乐化传播现状 微博在信息传播迅速、海量的现代网络传播大环境下,具有表达碎片化、开放化、实时性、跟随性等鲜明特点,但整体上具有娱乐化的传播特性.  相似文献   

13.
文章针对微博信息建模过程中影响因素众多、过程复杂现状,梳理模型构建的依据及其演化脉络。文章对现有微博信息模型进行功能解析和演化分析,从节点自身属性、链接关系到整体拓扑结构演化的视角,解析微博信息传播模型中的社会网络特征;从传播模式、传播影响因素和传播规律演化的角度,阐释微博信息传播模型的复杂网络特性;从传播预测和传播控制的视角,揭示微博信息传播模型的双重网络特质。文章提出微博信息传播模型的演化方向,即微博信息传播中节点、节点链接与信息内容的融合,复杂网络与多重网络的融合,微博信息传播与大数据的融合。  相似文献   

14.
罗东凤 《传媒》2015,(1):77-78
随着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出现,人类进入“微传播时代” 微传播环境可以使人快捷地获取信息、表达自我意见、宣泄个人情感,但同时也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信息碎片化并使信息窄化;信息过载导致信息混杂;网络狂欢化促使网络亚文化的出现;OTO营销盛行,病毒式营销泛滥.  相似文献   

15.
丁丽琼 《新闻世界》2012,(6):116-117
随着微博的影响力越来越火,引发了一系列的负面问题,如谣言的传播、虚假信息的发布、“粉丝”买卖、言论侵权、以及利用微博进行欺诈等。为了减少上述问题的不良影响,微博实名制在今年3月中旬开始实施。本文认为微博实名制实施后,一方面可以利用隐私制衡微博这一公共领域中个人的不理性行为,并限制消费、买卖隐私的行为;另一方面在言论自由方面提醒诸人警惕“网络暴民”。  相似文献   

16.
汪平 《报刊之友》2011,(9):98-100
微博的出现和发展历时不长,但迅速成为大众进行信息传播、意见表达的重要工具。微博传播的即时性、互动性、传播网络的巨大性、内容的简洁性,使之成为一种新颖的传播渠道。传统的以门户网站为主体的“中心式”传播模式,正在各种新技术的影响下逐渐转型,代之以“分裂式”的信息消费模式。探讨微博传播力,把握这种新传播机制,进而更好地发挥其积极的传播效应。  相似文献   

17.
王萌 《今传媒》2013,(4):106-107
近几年来,互联网发展快速,许多新型的网络媒体以及网络营销工具都应运而生.如今“微博热”,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和潮流.这一种新兴的信息传播方式,由于其在信息传播上的优势和特点,打破了传统传播局限,随时随地的与他人来分享生活中的各种内容,可以增加人们发布和接受信息的时效性.使人们随时随地发布信息.但同时微博也会使得信息的真实性遭到质疑,带来了强大的负面影响.本文通过对微博的发展现状,对其在新媒体环境下出现的传播优势和劣势进行分析,探讨“微博”在信息传播的特征和意义,并利用“微博”看其在新闻信息传播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启示.  相似文献   

18.
韩孟洁 《新闻传播》2023,(18):41-43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以及微博的普及,更多的人通过网络平台如微博等来获取感兴趣的信息、表达立场和观点,社会现实能被微博舆情有力地展现出来。本篇论文主要基于新浪微博平台,以“江歌案”的一审这起突发的有影响的公共事件为研究实例,人工收集新浪微博中关于此事件的300个用户之间的转发关系,以0-1矩阵的形式输入Excel表格中,再导入Ucinet软件中,生成微博舆情传播的网络图,根据节点以及节点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微博舆情传播网络结构的整体分析,再通过使用社会网络分析法(SNA)来研究以“江歌案”的一审为代表的微博舆情传播的特点以及其对微博舆情传播的影响,比如运用小团体、K-核、网络密度等指标综合分析数据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媒体、当事人、名人、法律用户等在整个微博舆情传播过程中具有较强的传播能力,传播速度控制,可以通过影响这些关键节点来实现。  相似文献   

19.
张莉 《青年记者》2017,(14):12-13
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网络论坛、博客、交友网站、微博、微信和自媒体平台渐次出现,网民数量大增.截至2016年底,仅新浪微博的活跃用户就达到了3亿个.与此同时,网络信息的真实性备受质疑.近年来的重大舆情中,绝大多数的不实信息都源于网络传播.报纸、广播和电视等传统媒体,受制于信息传播方式,无法与网络抢速度,在舆情引导中处于被动地位.加强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提高“把关人”在舆情引导中的主导作用,是实现信息质量和速度齐头并进的重要保障,也是政府有关部门和传统媒体应当担负起的传播责任.  相似文献   

20.
作为网络信息传播的一个代表平台,微博除具有网络信息传播的共同特点外,还具有二次传播、病毒营销、意见领袖等个性化的传播特色。论文以"冰桶挑战"公益微博为例,对基于微博的信息传播模式进行理论分析,尝试通过"爬虫程序"进行微博数据的挖掘和分析,以实验方法验证基于微博的信息传播模式和特点,以期为网络舆情引导和监控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