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编辑同志: 新编统一教材初一课文《古代英雄的石像》到底是寓言还是童话? 课文“学习重点”之二明确要求我们重点理解“寓言的寓意”,由此,不容置疑,本文应是一则寓言。但是,一读课文,它又符合童话的特点,根据课后练习第五题,编者的意图又是把它当作童话来处理的。课文注解注明本文“避自《叶圣陶童话选》,1929年作”。把课文当作童话来处理,不仅是有道理的,而且是有根据的。对于一篇课文,竟有两种自相矛盾的提法,引起了同学中的混乱。大家说:“难道寓言和童话是同一种体裁,一码事吗?不会的”。“这是一篇童话,在这里作为寓言来处理,很不科学”。“难道在提法上有错吗?我  相似文献   

2.
《古代英雄的石像》是一篇童话。童话是一种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的文学体裁。它一般比寓言的内容丰富,故事曲折,寓意含蓄。因此在教学时,应当着力于挖掘其中所蕴含的寓意,以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为此,我们认为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引导学生弄懂下面的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3.
《古代英雄的石像》是叶圣陶先生1929年9月创作的一篇童话作品。我对这篇童话在结构和内容上存在以下五点疑惑。一、关于童话的结构布局《古代英雄的石像》有2800字左右。写雕刻家如何想像石像的容貌、性情和气概,如何精心构思、雕刻等,用了800余字。从文章的结构看,全文可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写雕刻家精心将一块山石雕成了受人尊敬的古代英雄的石像;第二部分写石像每日受到市民礼待,滋生了骄傲狂妄、目中无人的思想;第三部分写石像被摔成碎石,从此大家过上了平等而充实的生活。我们似乎可以这样认为,雕刻家的工作与石像…  相似文献   

4.
初中语文课本第二册第一单元共编排四篇课文:《〈伊索寓言〉二则》、《古代英雄的石像》、《美猴王》、《两棵奇树》,体裁分别为寓言、童话,神话、民间故事。这个单元虽不是重点单元(它和第三单元一起,对二、五、七二个重点记叙文单元起配合作用),但是它增加了记叙文体的多样性,通过这个单元的教学,可以启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学生这方面来说,初一这一阶段的  相似文献   

5.
赵刚 《现代语文》2002,(3):44-45
《古代英雄的石像》是叶圣陶先生1929年9月创作的一篇童话作品。作者通过这样一个故事,讽刺了那种骄傲自大、脱离群众的人,说明人们只有彼此平等地结合在一起,脚踏实地地做实事,生命才有意义。七十多年来,《古代英雄的石像》屡屡作为范文,被选入中学语文(国文)课本。2000年秋季,在停用数年后,重新作为实验教材,纳入初中第一册第四单元,作为描写“想象世界”单元的一篇课文。在这篇童话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对这篇童话在结构和内容上存有以下五点疑惑。一、关于童话的结构布局《古代英雄的石像》有2800字左右。写雕刻…  相似文献   

6.
童话和寓言虽然都用想象、夸张、比喻和拟人手法来反映生活,都有箴劝、歌颂或讽刺的作用,但二者亦有区别。①从篇幅上看,寓言一般较短小。如《蚊子和狮子》、《赫耳墨斯和雕像者》都只有二百字左右;而童话较长,例如《皇帝的新装》、《古代英雄的石像》则都上千或几千字。  相似文献   

7.
我父亲是在1929年9月写《古代英雄的石像》这篇童话的,写完以后先让我读,把我当作检验他的作品的第一读者。那年我十一岁,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读了以后,我跟父亲说了些什么,早已忘了,但是记得父亲对我的理解是满意的。而我呢,在我父亲的童话中最喜欢的就是这一篇《古代英雄的石像》,因为我第一次读就留下了极深的印象。还记得在解放前,有几种语文课本(那时叫“国文教科书”)也  相似文献   

8.
【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1.阅读理解联想、想像等在课文中的运用。2 .学习运用联想、想像描写事物 ,表情达意。二、课型设计读写结合课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过程1.导入 :第一册第四单元给我们展现的是童话、寓言、神话等想像世界的内容。我们已学习了《皇帝的新装》《古代英雄的石像》《〈伊索寓言〉两则》《盘古开天地》四篇课文 ,了解了有关的一些知识。今天让我们再随着著名女作家宗璞的笔 ,一同走进童话《花的话》,看看我们又见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 ?感受到了什么 ?2 .自读课文 (或分角色朗读课文 )。3.课堂讨论 ,分析概括文章的…  相似文献   

9.
以小说家著名的现实主义文学巨匠叶圣陶,还是中国最早的童话作家。他的童话大部分收在专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里。《稻草人》“是中国有新的健康的儿童读物的开始”(王瑶《中国新文学史稿上》八十九页),收一九二一年至一九二二年间的童话二十三篇。初版于一九二三年十一月,到一九三二年,共出六版。叶圣陶自己很喜欢这本童话  相似文献   

10.
二十多年的教学生涯,我记不清教过多少堂课了,惟独教叶圣陶的童话《古代英雄的石像》那堂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难忘的印象。这篇童话讲述了这样的一个故  相似文献   

11.
《古代英雄的石像》是著名老作家叶圣陶的童话代表作.这是一篇深受少年儿童喜爱的文质兼美的典范作品.如何理解它的主题思想,了解童话这种体裁的一般特点和它所用的拟人化手法,是教学本课的主要目的要求. 文章第一段为故事的展开交代了背景.第二段交代了石像生活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这种环境正是石像产生骄傲自大情绪的根源.第三段文字含蓄丰富,幽默风趣,富于哲理,表达了作者的思想观点、爱憎感情.第四段写大小石头掀翻了压在自己身上的偶象,取得了胜利,揭示了文章的主题思想.  相似文献   

12.
《古代英雄的石像》是叶圣陶先生所写的一篇寓言童话,老师教我们时便是告诉我们要提倡人人平等,服务于社会。反对骄傲自大和个人英雄主义。而我却不这么认为,我认为石像的倒下并不是什么明智的选择,而确切来说倒更像是一种失败。一、石像是雕刻家费尽心思,努力修刻才雕出来的,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即使那尊雕像念在主人精心的雕刻和费尽心思上也应该站下去。二、雕像的倒下原因可能有两点,一是足下小石子的话,二是自己的“领悟”。最大的原因,则是足下“石子”的嫉妒,一块石头说雕像可能不信,多块说呢?众口铄金……三、雕像代表的是人们的崇拜…  相似文献   

13.
叶圣陶爷爷的童话《古代英雄的石像》是很吸引人的。当我读到“石像忽然倒下来”“离地高,摔得重,碎成千块万块”几句时,不由得微笑起来,心想:这多好啊? 一尊美丽、雄伟的石像,我为什么喜欢它的倒掉呢?这是因为它是表里不一的。它所代表的英雄,“也许是个很平常的人,甚至是个坏蛋,或者本来没有这个人,明明是空的,经人一写,也就成了英雄了”。虽然雕刻家呕心沥血地为它创造了一  相似文献   

14.
《古代英雄的石像》是叶圣陶的童话代表作之一.它描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为了纪念古代的一位英雄,雕刻家把一块大石雕成了英雄的石像,并把凿下的石块垒成安放石像的台基。石像在受到市民们的顶礼膜拜后,自以为荣耀尊贵,不可一世,瞧不起昔日的伙伴——那些构成台基的大小石块。在受到伙伴们激烈的批评以后,石像终于醒悟了,倒下来变成碎石,回到自己原先的伙伴之间,并和它们一起铺成了一条真实的路,高高兴兴地让人们行走。石像开始的时候是那样的傲慢,那样的目空一切,后来却“碎成千块万块”,变得  相似文献   

15.
初中语文课本第二册(修订本)是根据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行草案)中关于初中一年级的读写训练要求编写的。现在将这一册的单元教学要求作个大体介绍。第一单元编排了《伊索寓言二则》(《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古代英雄的石像》、《美猴王》、《两棵奇树》四篇课文。第一课的第一则寓言,通过记叙天神赫耳墨斯自命不凡、主观臆断而在事实面前碰壁的故事,讽剂和批评了那些爱慕虚荣、妄自尊大的人。第二则寓言,通过记叙蚊子因战胜狮子而骄傲自大、得意忘形、终为蜘蛛消灭的故事,揭示了即便取得大的胜利也不可目空一切、忘乎所以,否则必遭失败的道理。《古代英雄的石像》通过大石块被雕成英雄像后,因骄傲脱离群众终于垮台的故事,说明了人们只有平等地结合在一起,脚踏实地、甘心做铺路石子,一齐让人民踏着前进、生命才有意义。这篇课文的故事情节主要是靠对话展开的,人物的思想性格也主要用对话来表现。  相似文献   

16.
叶圣陶是我国最早从事童话创作的作家。从一九二一年起,十几年内,他写了近四十篇童话,出版了《稻草人》和《古代英雄的石像》两本童话集。他早年曾任小学教师,重视儿童教育,重视改革儿童读物,他用自己创作的童话引导孩子们认识悲惨的旧世界,帮助孩子们辨别美和丑,思考怎样做人。因此,他的童话有很强的教育意义,故  相似文献   

17.
一、单元提示这一单元由五篇童话和寓言组成.童话和寓言有一个最重要的特点,即幻想和夸张.另外,还有拟人化的手法,这也是童话和寓言在写作上的主要特点之一.下面对这一单元课文的内容略作说明:《小溪流的歌》,通过小溪由活泼愉快的小溪到精神旺盛的小河,到精力无比巨大的大江,到无边无际的海洋的成长过程,歌颂了小溪永不停顿、一往直前的进取精神.《古代寓言·故事四则》:《黔之驴》,是柳宗元所写  相似文献   

18.
叶圣陶先生的童话《古代英雄的石像》曾收入中学语文课本 ,后来被抽掉了。据叶至善先生说 ,是因为常有教师、学生写信请教这篇童话的主题、写作背景等方面的问题 ,叶老无法一一回复 ,只好请求教材的编者将其抽下来。其实这是一篇不难理解的文章 ,它的读者对象首先是少年儿童。作者写作这篇童话 ,首先得让少年儿童能读懂 ,所以 ,从语言到故事情节到主题 ,它都应是易于理解的。这篇童话的意思 ,主要是反对空虚、反对骄傲 ,提倡踏实、提倡谦虚。这在《叶圣陶童话选》的《后记》里可以得到印证。《后记》里有这样的一些内容 :“我当时认为主要的…  相似文献   

19.
骄傲的石像     
我父亲写童话,总共写了五十几篇。如果有谁问我最喜欢的是哪一篇。我会夺口而出:数《古代英雄的石像》。因为喜欢,我看过不知多少遍,积攒了许多有趣的遐想。  相似文献   

20.
叶圣陶先生的童话《古代英雄的石像》已被选入初中语文课本第三册。我们语文教师执教时,因各人体会不同,教起来也真是五花八门。有的人看到这篇童话写于一九二九年,于是在时代背景的介绍中,大谈一九二七年“四·一二”蒋介石叛变后,中国革命处于十分艰难的阶段,许多人觉得革命前途渺茫得很,甚至怀疑红旗到底能打多久;有的人硬说那个石像就是指某某。这种脱离课文的特点、脱离作者当时的思想认识去强求作品的思想性和政治意义的教法,是无助于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的。《语文学习》一九八0年第二期,孙越舫同志的文章回忆一九三五年春天叶圣陶先生在上海开明书店给练习生导读《古代英雄的石像》时说: “叶老在课堂上并没有多讲话,象往常见到时一样,笑容可掬地先问了一下有没有预习过,是怎样预习的,然后指名叫一位同学试读一遍。这位同学在我们中算是学历最高的,他读得有声有色,我们都被课文的内容和他的声调吸引住了。叶先生自然感到很满意,先表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