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在早年和晚年分别对东方社会发展道路问题进行了深层研究,并提出了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天才预言。从世界历史体系看,人类社会是按照五种社会形态依次演进的,而个别东方国家可能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直接进入社会主义,这是对五大社会形态理论认识的深化。  相似文献   

2.
东方社会理论是马克思晚年的研究转向和新探索。马克思在深入研究史前社会、亚细亚生产方式、资本主义世界历史并进一步丰富唯物史观的社会形态发展理论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的东方社会理论,根据时代变化与东方国家实际提出了"跨越理论"。东方的俄国、中国实现了跨越,进入了社会主义。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独具深刻的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系统跳跃转型的思想对于深化认识东方落后国家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道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列宁和毛泽东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这一思想。他们敏锐地把握了社会主义跳跃转型时代条件的变化,创造性地开拓了东方落后国家的社会主义革命道路,并展开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历程。  相似文献   

4.
后工业社会主义在后工业社会理论和知识经济理论的基础上构建了自己的社会形态理论,认为未来的社会主义的社会生产方式的基础是知识经济,社会形态观念是价值论和有机论.这一区别于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形态理论,既有其合理之处也存在严重的缺陷.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马克思社会发展规律理论的再认识,可以对其中两大误解进行正本清源:一是通过对"五种社会形态"教条公式对马克思社会发展规律理论的误解的剖析,还原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的规律性和发展道路的特殊性的辩证统一的本来面目;二是直面在马克思东方社会发展道路问题上存在的争论,弄清马克思晚年关注东方问题的动因.  相似文献   

6.
中国社会形态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制度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制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没有经历资本主义社会,这是否违背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有关社会形态发展的一般理论,社会主义制度有没有存在的基础?本文首先概要地从理论逻辑方面和近代世界历史发展方面说明了要全面地、科学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有关社会形态发展的一般理论,然后重点结合中国社会客观历史发展进程,分析中国社会形态发展的特殊性并不是对社会形态发展一般性的否认,而是有其历史根源的,是内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在马克思一生的理论探讨中,交织着两条不同的线索:一条是对资本主义社会及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另一条是对前资本主义社会及人类学的研究。正是在人类学研究的基础上,马克思创立了社会形态理论。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包含着两个不同的维度:一个是欧洲社会形态演化的维度:氏族公社、亚细亚所有制、奴隶制、封建制、资本主义所有制、未来共产主义所有制;另一个是东方社会形态演化的维度:氏族公社、亚细亚所有制、社会主义所有制(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未来共产主义所有制。马克思东方社会形态演化的理论是中国发展道路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恩格斯跳跃“卡夫丁峡谷”设想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晚年关于俄国等落后国家跳跃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设想是唯物史观社会形态跳跃转型思想的现实展开,具有深刻的逻辑基础。坚持与发展这一重要思想的着力点在于,深化对社会形态跳跃转型思想的认识,从"被动跳跃"走向"主动跳跃",从"特征论"走向"本质论"。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是一个科学的体系,随着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对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理论——社会形态理论也有深入探讨的必要,因为这一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认真研究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社会形态是对一定历史时期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体系的总称。马克思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的“亚细亚生产方式”概念经历了一个历史演变过程。就社会形态的演进过程来说,它最初是被马克思用来表述社会形态演进的起点,尔后由于原始社会的科学发现而放弃了这一概念;就东方社会发展的特殊道路而言,马克思并未放弃这一概念,而是借助于它的特定内涵,得出了东方社会具有独特发展道路的结论,使唯物史观关于社会形态的理论获得了新的生长点。  相似文献   

11.
在介绍近年有关社会主义历史方位的研究之后,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有关论述进行了再认识,进而根据人类社会生成(发展)规律对既有庞杂的社会形态理论进行了整合,提出了"三大社会形态"与"四小社会形态"的构想,最后得到结论: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半封闭的社会形态,是由封闭的社会形态(包括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与资本主义社会)向开放的社会形态(共产主义社会)过渡的社会形态。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东方社会理论不能与马克思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思想、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马克思主义东方学等同。马克思主义东方社会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东方社会发展的理论。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初步确立后,又提出了“社会形态”这个概念,并对社会形态理论作了经典表述,最后在《资本论》中得到实际运用和深化。  相似文献   

14.
以研究社会历史分期、社会历史演进和社会结构为主要内容的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是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它凸显了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它是探明社会历史现象的钥匙。一、社会形态理论是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马克思一生有两大发现,一是剩余价值学说,二是唯物史观,而唯物史观的核心内容是社会形态理论。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我们仅仅知道一门唯一  相似文献   

15.
和谐社会是进入共产主义社会的必经阶段。实现和谐社会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并经历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社会有机体理论、实现共产主义道路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作为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理论,是一个开放的和不断发展的理论系统。中国马克思主义者们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自觉运用和创造性地发展了这一理论。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思想理论指导,有利于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有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作为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理论,历史地解答了社会主义代替或跨越资本主义的问题.但如何把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有机统一起来,仍是当今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所面临的时代课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对这个难题的实践解答和理论发展,它确认了社会和谐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由和谐经济、和谐政治、和谐文化与和谐人所构成的有机体.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恩格斯系统研究东方社会的动机与历史使命,决定了其东方社会理论中必然包含着丰富的现代化思想。列宁继承并创造性地运用这一理论指导十月革命,开创了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的现代化新模式,成为东方社会理论的第一个实践者并使其发展到新阶段。十月革命的示范,使先进中国人选择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并开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就是中国现代化的主导过程,这一过程一方面展示着马克思主义东方社会理论的逻辑,一方面将中国以完全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方式纳入到了世界现代化潮流之中。  相似文献   

19.
晚年马克思理论研究的重心从西方转向东方。他在《民族笔记》、《历史学笔记》和其它笔记中,明确界定东方社会特殊的社会形态,用“非资本主义生产”、“非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概念来表述东方社会的特殊形态、结构和发展道路。毛泽东继承发展马克思东方社会非资本主义发展理论,创立了新民主主义理论即具有中国特色的非资本主义发展理论。邓小平在新的条件下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创建了初级阶段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20.
亚细亚生产方式若干问题再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形态、社会经济形态、生产方式三呈层级包容关系,亚细亚生产方式从属于社会经济形态、社会形态;逻辑上独立的亚细亚生产方式,在历史存在上附着于其他主宰性生产方式;源于亚细亚生产方式的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对于当今社会实践具有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