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主要分析了小说《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夸张修辞格的特点及翻译,重点结合小说中的实例详细分析夸张辞格的特点及直译和意译这两种翻译方法的运用.旨在对小说《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夸张修辞格的翻译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成长主题为框架,以马克·吐温的代表作《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为文本研究对象,对小说主人公哈克贝利·费恩的出走、困惑、顿悟进行阐述,揭示哈克的心路成长历程。  相似文献   

3.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水的原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荣格的原型批评理论解读《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的水的原型,阐述小说中水的女性意义、水的生命意义和水的道的意义。作为原型文化密码,水的影响力渗透于整个作品,撑起了《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博大深邃的隐喻世界。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分析了《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黑人英语的语言特点。文章分为三部分,分别为引言、《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黑人英语的语言特点和结论。重点结合小说中的实例详细分析了黑奴杰姆语言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特点。本文旨在对小说中这一特殊语言的正确和深入理解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封面画简介     
马克·吐温是19世纪美国大作家。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作品风格诙谐幽默,大家耳熟能详的小说有《汤姆·索耶历险记》《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等。绘本《生死之谜》以大画家米勒复活的故事,提示现实与人性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6.
马克·吐温(1835—1910)的传世佳作《啥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是一部脍炙人口的世界文学名著,出版于1884年,是马克·吐温最有代表性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然而在评论这部小说的结尾部分时,观点却大相径庭,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于《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结局,  相似文献   

7.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是马克·吐温的代表作。小说通过社会环境的铺设,独特的景物描写,儿童语言,对比和衬托,心理描写,成功塑造了哈克贝利·费恩的形象。  相似文献   

8.
马克·吐温的《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作为美国文学中的一部经典著作,在语言艺术上具有其独特性,即口语化语言的运用。这种口语化语言的特征是:一、主人公叙述者的语言常常打破语法常规、与叙述者的儿童式思维契合、动词时态随意转换;二、其他人物语言多为土语方言,甚至俚语。《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口语化语言开创了美国小说语言的新风,对美国后世作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马克·吐温所著《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等不仅仅是儿童文学作品,也是马克·吐温小说从幽默文学向严肃文学转型的开始。这种转变既有作家人生中悲剧性的部分对其创作的影响,也是美国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作家民主思想从萌芽到成熟的过程的体现。  相似文献   

10.
马克·吐温的小说《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自1884年出版以来就一直广受欢迎。该小说讲述了小哈克在密西西比河上的逃亡旅程,已经成为美国文学的经典之一,而哈克也成为美国文学史中一个经典的青少年形象。本文主要从原型主义批评理论的角度分析哈克的"英雄"形象,从"追寻"和"替罪羊"两个方面着重阐述哈克的英雄原型。  相似文献   

11.
《汤姆·索亚历险记》和《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两部小说成功塑造了汤姆和哈克两个形象.二人都被贴上了“坏孩子”的标签,这也开启了他们的成长之旅.所不同的是,在两位主人公的成长道路上,汤姆从与社会的格格不入到成长为社会栋梁,他经历了入世的过程;而哈克一直游离于社会之外,在认清社会本质后,他选择了出世的道路.  相似文献   

12.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是19-20世纪西方流浪汉小说的典范之作,这部小说既突出体现了西方传统流浪汉小说的艺术特征,又具有鲜明的时代印记,丰富、深化了流浪汉小说的思想内涵,对后世欧美文学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从《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产生的社会背景,主人公哈克行为与传统英雄表现的差异和小说的艺术表现手法三个角度分析,《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中的主人公哈克是美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具有反英雄色彩的人物。马克.吐温不仅仅是美国现代文学的鼻祖,他也是创造反英雄形象的先驱。  相似文献   

14.
马克·吐温是美国19世纪杰出的现实主义批评作家,同时又是幽默大师及儿童心理学家.本文着重探索其小说《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主人公小哈克通过对黑奴吉姆看法及态度的转变引起的道德和心理成长过程,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哈克形成了自己的道德观并变得成熟起来.  相似文献   

15.
以认知语用学中的关联理论为框架,以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的代表作之一《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为文本,从宏观(全文叙述的情节所体现的主旨)和微观(小说言语的词句细节)的角度对《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特色语言——反讽分析,结果表明关联理论运用于文学批评不仅可行,而且突破了结构语言学的框架,把语言学阐释和文化批评、心理学批评连接了起来,实现文学文本的整体性认知——既有文本内部的细致探究,又有外部历史文化背景的宏观考量,可谓内外兼顾。因此可以说,关联理论为文学批评提供了在认识论和方法论上创新的可能。  相似文献   

16.
李洪辉 《考试周刊》2009,(1):195-196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是马克·吐温的名著,讲述了主人公哈克和黑奴吉姆乘木筏子沿着密西西比河顺流而下的历险经历。本文通过哈克的冒险经历分析了哈克的内心冲突、思想的变化及其成长历程。  相似文献   

17.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是马克.吐温1884年发表的长篇小说,本文从历史背景、主题内容、人物刻画和语言描写等方面探析了文章的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18.
杨磊  辛磊 《大学时代》2006,(9):36-37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是英国著名现实主义小说家马克·吐温的代表作。小说通过哈克帮助黑奴吉姆摆脱被奴役,被出卖的命运的故事,塑造了哈克这样一个与当时社会离经叛道的艺术形象。在哈克身上,我们可以看到既他软弱的一面,也有叛逆的一面。这部小说在美国文学史上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具有杰出的成就。  相似文献   

19.
《考试周刊》2016,(77):16-17
美国小说《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被誉为美国现代文学的源头。这一评价,不仅是基于小说幽默的文字和巧妙的创作技巧,更重要的是小说真实反映了美国的本土特色和本土文化,标志着美国现代文学本身个性的形成和成熟。小说人物哈克贝利·费恩虽然年纪小,却是美国人的真实写照,而他所体现的价值观和文化属性却是美国价值观的代表。小哈克贝利·费恩所表现出来的追求民主和自由、热爱历险、务实、追求真善美的品质,恰恰是美国文化的精髓。因此,小哈克贝利确实是美国文化的小代言人,读懂这一点,对透彻理解这部名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0.
马克·吐温,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一文学的奠基人,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和短篇小说《竞选州长》《百万英镑》等,他擅长用讽刺,和幽默的笔法来针砭时世,对后来的美国文学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