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何文喜 《少年体育训练》2009,(6):96-96,F0003
一、女子肌肉的特点 谈到女子摔跤选手的训练时,必须先了解男女在体力上的差异。首先,由于荷尔蒙的不同,导致了肌纤维的不同。女子肌肉的体积小于男子,这在摔跤中有很多不利之处。一般男子肌肉占其体重的40%左右,而女子只占30—35%。另外,女子体重轻于男子,体力也差于男子。女子骨骼肌小,相反,脂肪组织多。  相似文献   

2.
男子和女子在生理解剖结构上有许多不同,为了取得好成绩,必须考虑这些不同。男子体重的40%左右为肌肉,而女子只有27%。女子的身高明显低于男子,腿也比较短。一般女子比男子矮10厘米、轻10公斤、腿短25%。女子的臀部较低,宽度也不如男子,她们的体内有更多的脂肪,力量从比例上讲相当于男子的50%至80%。由于她们的支撑组织较弱,受伤率也比较高。另一方面,一个较坚强的女子她要比男子承受更大的艰辛。  相似文献   

3.
优秀体操运动员下肢力量素质特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CYBEX测力仪对国家队奥运会主力队员的下肢力量进行了测试,得出小腿三头肌力占股四头肌力的比例,男子右腿平均为53.55%,女子右腿平均为62.16%,屈膝肌力占伸膝肌力的比例,男子右腿平均为55%、59%,女子右腿平均为59.7%、70.6%。从而为有的放矢地进行力量训练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前,还没有几个女子举重教练确实认为男女身体对力量训练的承受力有本质的不同。大多数情况下区别对待的方法就是减小女子的负荷量。这就提出减少女子负荷量的训练是否是唯一有效的手段。 Tittel根据对272名女子和对253名男子的研究结果证明女子力量的最大极限比男子小近40%。Hettinger发现19~45岁这个年  相似文献   

5.
从世界近五十五年男女田径运动成绩的发展变化看,女子的成绩比男子提高得快,并有男女成绩越来越接近的趋势(见表一)。分析原因,故然有诸多方面。本文仅就雄性激素与运动成绩的关系作些探索。女子的肌肉特点:肌肉的重量男子占体重的40——50%,女子占32—35%,女子仅占男子肌肉重量的80—89%。可见,女子肌肉比男子轻。女子的下肢爆发力为男子的3/4。女子的短距离运动能力约为男子的50——80%。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肌肉的发展与雄性激素有关,与肌肉活动有关。睾酮对于代谢的怍用有二个方面:一方面睾酮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另一方面可减少肌酸尿,使肌酸与ATP作用合成磷酸肌酸。高水平的雄性激素可能来自三个方面的因素:运动训练带来的应激状态刺激体内肾上腺、性腺,致雄激素的分泌增多;  相似文献   

6.
目的:配合奥运科技攻关冬训备战任务(即提高优秀女子举重运动员腿部力量以及躯干支撑能力).方法:采用自制振动台对6名国家队优秀女子举重运动员实施振动负荷辅助训练,通过机体运动能力(即后深蹲、预蹲和膝、髋关节等速肌力矩)、身体形态指标测试记录并进行分析讨论.结果:优秀女子举重运动员通过振动负荷辅助训练后后深蹲和预蹲单位体重增加7%以上,膝、髋关节单位体重肌力矩增加10%~16%左右.身体形态指标显示出体重变化在1 kg之内,体脂没有变化,局部围度变化在1 cm左右,3项形态指标变化在正常范围,对比赛和训练没有影响.振动负荷是交变负荷的一种,振动负荷从属于交变负荷.研究认为,中等强度的振动负荷辅助训练可以提高局部关节周围肌腱及深层次肌肉功能,导致关节以及肌肉力量和张力发展平衡,提高了相对较弱肌群力量水平,促进机体整体机能提高.振动负荷对身体形态影响的机制探讨中得出低频振动,提高肌肉的新陈代谢能力,促进血液循环.结论:优秀女子举重运动员通过振动负荷辅助训练后,身体局部及整体肌群协调性得到提高,腿部肌群力量有明显突破,躯干支撑能力明显加大.振动负荷辅助训练前后,实验对象的身体形态变化不大,不会影响比赛和训练.振动负荷辅助训练使得训练有素的机体整体能力突破的可能机制为振动刺激对机体中、深层次肌群产生由小到大的交变刺激效应,以及振动显著减少了流体的内摩擦系数,增加了其流动性.  相似文献   

7.
普遍认为形态和机能的差异限制了女子的运动水平,使之低于男子水平的20~25%。近几年来所取得的女子世界纪录表明,女子已开始重视挖掘自己的潜在力量,并有能力承受住大运动量的训练负荷。女子适应大运动量训练的能力已达到这样的水平——苏联一流的女子七项运动员与男子十项运动员的年训练计划安排的运动量现已不相上下(见表):  相似文献   

8.
目前世界范围内,女子排球训练“男子化”早已成为现代女子排球运动训练的发展趋势,学习和借鉴男子排球的先进经验也成为了女子排球制胜的关键。由于受生理特征的影响,女子排球运动员在训练或比赛中体能方面会略显不足,因此针对女子排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显得尤为重要。核心力量训练是区别于传统力量训练的新兴体能训练方法,本文尝试将核心力量训练引入到高水平女子排球队中,以便为核心力量训练在女子排球运动的应用提供客观有效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前世界范围内,女子排球训练“男子化”早已成为现代女子排球运动训练的发展趋势,学习和借鉴男子排球的先进经验也成为了女子排球制胜的关键。由于受生理特征的影响,女子排球运动员在训练或比赛中体能方面会略显不足,因此针对女子排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显得尤为重要。核心力量训练是区别于传统力量训练的新兴体能训练方法,本文尝试将核心力量训练引入到高水平女子排球队中,以便为核心力量训练在女子排球运动的应用提供客观有效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前世界范围内,女子排球训练“男子化”早已成为现代女子排球运动训练的发展趋势,学习和借鉴男子排球的先进经验也成为了女子排球制胜的关键。由于受生理特征的影响,女子排球运动员在训练或比赛中体能方面会略显不足,因此针对女子排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显得尤为重要。核心力量训练是区别于传统力量训练的新兴体能训练方法,本文尝试将核心力量训练引入到高水平女子排球队中,以便为核心力量训练在女子排球运动的应用提供客观有效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前世界范围内,女子排球训练“男子化”早已成为现代女子排球运动训练的发展趋势,学习和借鉴男子排球的先进经验也成为了女子排球制胜的关键。由于受生理特征的影响,女子排球运动员在训练或比赛中体能方面会略显不足,因此针对女子排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显得尤为重要。核心力量训练是区别于传统力量训练的新兴体能训练方法,本文尝试将核心力量训练引入到高水平女子排球队中,以便为核心力量训练在女子排球运动的应用提供客观有效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一) 女性身体素质方面的主要缺陷是社会及文化因素所造成,并不是生物学因素决定的。 男子与女子的差异在于解剖学、肌肉组织、新陈代谢率及激素。男子的平均身高比女子高4~5时,男子的平均体重较女子重25~40磅,男子的肌肉及  相似文献   

13.
一、关于身体构造1.体格①性别的差异:男子和女子按性别在构造上有明显的不同。与同年令男子的平均值相比妇女通常是矮和轻(在大学年令平均相差40磅);女子的骨骼比同等高度的男子轻而细长;全身肌肉量占非脂肪身体质量的比率也比男子为小,因此相应地脂肪的百分率  相似文献   

14.
男子四百米栏是我国长期以来田径运动中的落后项目,与世界水平距离很大。本文结合400米跨栏跑的特点,阐明了力量训练对400米栏成绩的提高的重要性以及建议如何训练,以供参考。一、四百米栏力量训练的重要性及身体各部分力量特点的分析首先,腿部力量的提高,对跨栏运动员十分关键。从动力学分析,后蹬(起跨)腿伸直到155°左右,后蹬的力量达到最大,因此起跨腿在跨起时,三关节也  相似文献   

15.
陈伟  袁鹏  许贻林  王然 《体育科研》2021,42(6):78-85
本文旨在研究青年篮球运动员变向能力与直线速度、力量和爆发力之间的相关性以及性别差异。方法:本研究对3 1.名青年篮球运动员(男子1 7.名,女子1 4.名)进行传统5-0- 5.变向测试和2 0.m冲刺、深蹲最大力量、垂直纵跳、助跑摸高等测试,并计算变向赤字。结果:男子篮球运动员变向赤字占比显著高于女子篮球运动员 ;男子、女子篮球运动员5-0- 5.测试时间与变向赤字均呈正相关 ;男子篮球运动员5-0- 5.测试时间、变向赤字与体重呈正相关,与深蹲体重比、垂直纵跳及助跑摸高净高度呈负相关 ;女子篮球运动员5-0- 5.左侧测试时间与垂直纵跳及助跑摸高净高度呈负相关,5-0- 5.左侧变向赤字与助跑摸高净高度呈负相关。结论:青年男子篮球运动员变向能力与体重呈正相关,与下肢相对力量、下肢爆发力呈负相关,而青年女子篮球运动员变向能力仅与下肢爆发力呈负相关,且呈现出左右侧肢体差异。此外,对于青年男子篮球运动员来说,仅用5-0- 5.测试可能无法准确评价其变向能力,推荐使用变向赤字作为其变向能力的评价方法 ;对青年女子篮球运动员来说,5-0- 5.测试与变向赤字均可以作为其变向能力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检验等轴手柄练习(ISK)EX)对男女痛感和血压的影响。方法:15名男子和16名女子完成最大和次最大等轴手柄练习包含用右手尽最大力挤压手式水力计和用40%~50%最大力挤压2分钟。用有害压力刺激右手食指2分钟时,等轴手柄练习前后分别估计痛阈(PT)、痛级(PR)、收缩压和扩张压(SBP和DBP)和心率(HR):用2(性别)&;#215;2(实验)ANOVA分析数据。结果:实验表明实验差异显著且性别差异也显著(P&;lt;005)。练习前女子痛阈比男子较低。另外,练习后女子痛阈显著增加,但男子变化不大。练习SBP有显著性别和实验差异最大训练女子SBP较低,训练后SBP增加。最大和次最大等轴训练前,女子DBP较低(P&;lt;0.05),次最大等轴训练后,男女DBP均增加。最大练习后男子和女子痛级降低,次最大练习后女子痛级降低。结论:(1)练习前女子和男子的痛级、血压均不同;(2)练习后在女子中观察到痛觉丧失现象。  相似文献   

17.
优秀举重运动员的理想体重及判别程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2004-2005年国家举重集训队(北京)的67名优秀举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调研、跟队观察和测试的研究方法,对优秀举重运动员的多项指标进行监测,力求对举重运动员理想体重的概念、判别依据和判定程序等问题有更好的认识.主要研究结论:我国优秀举重运动员的理想超标体重百分比为女子2%~6%,男子3%~7%;我国优秀举重运动员的理想体脂百分比为女子12%~18%,男子5%~14%;判断一名举重运动员的体重是否理想,还应注意观察其训练与身体机能状况;举重运动员理想体重的判别依据包括理想的体重变化范围、理想的体脂百分比、良好的训练情况和身体机能状态的正常变化.  相似文献   

18.
著名学者阿斯特朗特认为女子的力量要比男子小三分之一,维尔莫勒通过测试发现,女子在上肢和躯干力量方面明显低于男子,尤其是上肢力量要比男子低45%-65%。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我们发现女生普遍存在上肢和躯干力量较差的现象,这不但不利于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而且还极易造成伤害事故。如何有效地发展女生的上肢和躯干力量,是摆在我们高校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9.
研究目的从运动员选材角度探讨跳深实验中支撑时间与下肢形态等因素相关关系.研究对象:为上海市一、二线短跑和中长跑共84名运动员,其中男子短跑运动员34名,女子短跑运动员19名,男子中长跑运动员21名,女子中长跑10名.方法: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身高、体重、下肢形态、反应时、跳深实验测试,然后分组研究支撑时间与以上等因素相关关系.结果:男子比踝围指数小的组支撑时间快于比踝围指数大的组趋势;男子比跟腱指数大的组支撑时间都快于比跟腱指数小的组趋势;男子训练时间长的组支撑时间快于训练时间短的组;性别分组,男子支撑时间快于女子支撑时间趋势;男子反应时快组的支撑时间快于反应时慢组趋势;以上各项影响因素,女子结果与男子不尽一致.结论:下肢形态、性别、训练年限及反应时对跳深实验过程中的支撑时间都有一定的影响,但可能由于优秀样本量的较少原因,一些结果只出现一致性趋势,未出现显著性意义,男女结果也不尽一致,后续可以增加优秀运动员样本量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20.
脂类及其生强功能脂类是脂肪和类脂的总称。它广泛分布于人体的各组织器官中。脂肪主要分布在皮下组织,大网膜、肠系膜、内脏周围有及肌间等脂脂组织中。成年男子的脂肪含量,约占体重的10~20%,女子稍高。我国男运动员体脂的平均含量为12%左右,女运动员平均为16%左右。与国外运动员比较我国优秀女运动员的百分体脂相对较低,去脂体重相对较高,说明肌肉力量的训练和发展水平相对较高,对提高运动成绩有利,而男子则没有这种优势。脂肪是体内主要的储能物质,由于脂肪不溶于水,贮存时不伴有贮水,而贮存一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