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作为一部史诗性巨著,《日瓦戈医生》以相对较短的篇幅涵盖了近半个世纪的历史风云波荡,描述了以日瓦戈为代表的一代俄国精英知识分子的命运,奏响了一曲人道主义悲歌,表现了深刻的人道主义思想和反战争思想。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小说在叙事时间方面的技巧。技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从时序方面而言,作品在以顺时序为主体方式的基础上,充分地利用倒叙方式,使得小说在紧扣主人公个人经历的同时,有效地拓展了小说的叙事规模,使小说大大超出了个体传记范畴,而成为社会史诗;从时距方面而言,作品将注意力集中于国内战争的几年,通过红军、白军手足相残的描写,充分反映了作者的反战思想和人道主义精神;此外,从叙述频率来看,作家还多次使用了重复叙述的手法,对具有特殊意义的重要事件反复描写,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深化了作品主旨。  相似文献   

2.
作品是作者思想的表达,印证了文学即"人学"的道理。长篇小说《将军和他的部队》是弗拉基莫夫生活在西德期间创作完成的,小说的创作与作家的自由思想和个人生活经历密不可分。在这部作品中,弗拉基莫夫表达了他的人道主义思想,尤其体现在他对战争的反思、对个生命价值的思考和对良心的拷问。弗拉基莫笔下的人道主义是对以往战争文学中人道主义的一次新发展。小说中所触及到人的尊严、个体的生命价值、是否可以用"俄罗斯价值来拯救俄罗斯"尖锐而又敏感的问题被弗拉基莫夫提升到了人道主义层面,作家反思战争的悲剧,关注战争下的人物命运和心理状态,深层思考个体生命价值是作家对战争深刻而有力的反思。  相似文献   

3.
林芙美子是日本最具知名度的女作家之一,她的长篇小说《浮云》以反战争和爱情为主题,通过林芙美子细腻的描写,深刻地反映了日本战后颓废混乱的社会状况和男女不同的爱情观念。基于此,以小说曲折复杂的爱情故事为突破口,对林芙美子的爱情观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4.
战争小说承载着民族历史、文化记忆、人文关怀、和平愿望等历史传播责任,与情感认同、心灵见证及价值判断等个人理性诉求。井伏鳟二战争小说作为日本战时文学和战后文学结合体的代表,从《花之城》到《遥拜队长》再到《黑雨》,看似在渴望和平、谴责战争,实则假借人道主义的立场,为日本的侵略行为进行"宣抚"、为日本战败不断诉苦、为遭遇原爆的日本民族呼喊,经历了"共建(大东亚共荣)——(战争)毁坏——(原爆)毁坏与(家园)共建"这样的毁坏与反毁坏、撕裂与反撕裂的价值判断过程,表达了对日本集体主义民族精神的渴望和诉求。正确认识到井伏鳟二战争小说的这种精神诉求,有利于撕掉日本战争小说"受害论"的虚假面目,有利于挖掘日本"新历史教科书"问题形成的原因,并全面理性地认识日本战争小说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台湾青少年在"二战"中被"志愿"到南太平洋参战是一段苦难的历史,台湾抗日小说中的《猎女犯》和《少年上战场》等见证了这段历史。作者以当事人的身份见证叙事了战争对台湾人民肉体和精神的无辜伤害、战争给殖民地人民带来的苦难,并由此生发了对战争的人道主义思考。  相似文献   

6.
二月河在其"皇帝系列"小说中创作了许多以"凄艳"、"残缺"为美的悲剧爱情故事,形成了"才子佳人"和"风尘知己"等多种悲剧爱情模式。它们既与作者的人生经历和对爱情的体验、认知有着密切关系,又深受《红楼梦》中宝玉、黛玉的爱情悲剧的影响。对此进行严谨的分析,能使读者更加深刻地领略"皇帝系列"小说及其爱情悲剧的浓郁魅力和强烈感染力。  相似文献   

7.
在十七年宏大叙事的小说中,茹志鹃的《百合花》堪称别开生面。作家巧妙借助战争题材,不仅反映了解放军与人民的"鱼水之情",而且包含了更多的内蕴,即深刻地揭示了战争中的人、人情和人性,谱写了一曲"没有爱情的爱情牧歌"。  相似文献   

8.
《五号屠场》与反战争叙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当代小说家库尔特·冯内古特的《五号屠场》以反战小说著称于世。这部作品的反战性不仅在于其鲜明的反战主题,更在于冯内古特对传统战争小说的叙事模式所作的颠覆性尝试。如果我们可以把传统战争作品的叙事方式称为传统战争叙事的话,那么冯内古特在《五号屠场》中所采用的模式则可称为反战争叙事。《五号屠场》叙事的特点是它从"战争场面"、"英雄人物"、"敌我界限"、"情节与高潮"等战争叙事的基本要素出发,对传统战争作品进行全面的颠覆和解构,以碎片式情节、非线性叙述、跳跃剪辑、嘲弄性模仿、作者自述、虚构与历史及虚构与事实的混淆重叠等反传统手法来表现战争的荒诞与残酷。反战的主题和反战争叙事模式的匹配使作品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高度的统一:反战主题的确立为反战争叙事模式的形成打下基础,而这一模式的运用又反过来深化了反战主题。  相似文献   

9.
与爱情、死亡一起,战争成了文学又一个永恒的母题。在薛忆沩的"战争"系列小说中,既没有大笔抒写慷慨激昂的爱国情怀,也没有刻意展示保家卫国的英雄气概,而是专注于对个人内心世界的探索。不仅关怀个人在战争中的命运,而且把洒向牺牲者的笔墨,倾注到战争创伤者的心理开掘上,在表明历史荒诞和生命虚无的同时体现了作者人道主义的悲悯情怀。  相似文献   

10.
方方以1926年武昌战役为小说背景,描写了惨烈的战斗场面以及双方将士的心理活动,注重表现普通百姓在苦难中挣扎的生活。从敌我双方双重视角透视战争,展示战争中现实生活的人性状态。在人道主义视野中,展开对理想、人性、生存三者之间的关系的思考,反思革命的沉重与悲壮,体现了作者对被战争伤害与侮辱的人性的关怀。  相似文献   

11.
熊霞 《考试周刊》2014,(12):12-13
海明威这位诺贝尔文学奖和普利策奖获得者作为美国小说和短片故事作家,因文笔简练而陈述有力备受称赞,他的创作体现真实生活。文章通过对《永别了,武器》进行故事情节、角色和环境描写技巧的分析,剖析小说作者以亲身经历揭露战争主题,真实描述残酷战争,揭示人道主义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12.
《宜宾学院学报》2015,(11):90-94
张爱玲散文《爱》具有极大的爱情迷惑性。作者虽试图以"爱"阐释爱情的内涵,事实却给读者提供了一个女子单向的爱情臆想故事。小说从爱之建立基础的空缺、"回忆-梦"的爱情重构方式以及女性叙述视角三个方面体现了女子爱情自我言说的单向情感故事。无爱的人生和孤独的女性爱情境况依然是张爱玲笔下女性真实的存在方式。  相似文献   

13.
孙兆龙 《考试周刊》2011,(71):27-28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是德国著名作家海因里希.伯尔的短篇小说,被选入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这篇小说内涵丰富,对战争根源的反思尤为深刻。作者结合小说的描述重点,力图从战争背后的民族心理和性格、纳粹文化对人性的扭曲等方面来探究这篇小说对战争根源的反思。  相似文献   

14.
《伤逝》是描写知识分子的作品,也是鲁迅小说中唯—描写男女爱情的作品。它通过涓生和子君的爱情悲剧故事,一方面歌颂了他们争取婚姻自主,要求个性自由的反封建精神,一方面又批判了他们没有远大理想,反以“出走”为最终目的的短浅目光;深刻地揭示了青年男女要获得自由解放,首先  相似文献   

15.
2011年3月,美英法等国为首的北约以保护平民、制止人道灾难作为发动战争的主要理由发动了利比亚战争。因此,利比亚战争涉及"人道主义干预"这项课题。从西方正义战争道德理论视野去考量利比亚战争,利比亚战争称不上是"人道主义干预",其在"正义战争目的"这一层面上存在道德短缺。即使按西方人道主义干预原则,唯有当极其严重的人道灾难发生时,人道主义干预才能成为正义的战争目的,但这并不适用于战争前夕的利比亚。  相似文献   

16.
《飘》是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于1936年所著的一部反映美国南北战争题材的小说。小说以斯嘉丽为主线展开,刻画了主人公斯嘉丽从16岁到28岁这12年间的生活经历。本文从爱情、经济、思想这三方面来分析斯嘉丽的独立意识。  相似文献   

17.
在十七年宏大叙事的小说中,茹志鹃的《百合花》堪称别开生面。作家巧妙借助战争题材,不仅反映了解放军与人民的"鱼水之情",而且包含了更多的内蕴,即深刻地揭示了战争中的人、人情和人性,谱写了一曲"没有爱情的爱情牧歌"。  相似文献   

18.
周杏莉 《考试周刊》2007,(44):149-150
《呼啸山庄》是一部伟大的作品,也被誉之为"最奇特的小说"。作者以想象的艺术形式描述了爱情的痛苦、迷恋、残酷、执着。本文从结构、叙述方式和阶级刻画等方面分析并评论这部巨著的"奇特"之处。  相似文献   

19.
海明威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参加者,战争的欺骗性和残酷性强烈地震撼了他的心灵,使他对这次战争作了深刻的反思。他通过小说艺术地表达了他的厌战情绪和反战思想。本文试图以海明威的小说《在另一个国家》为主线,将他的其他战争小说贯穿起来加以分析:海明威的反战、厌战情绪是通过对环境的渲染、描写参战者的反常心态和表现他们的精神毁灭而流露出来的;海明威的反战思想是他世界观在战争问题上的反映,相当复杂  相似文献   

20.
王奕 《文教资料》2011,(35):21-23
《士兵之家》是美国作家海明威以战争为背景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该小说寓深刻的道理于简朴的描述中,作者采用了平实的语言、多变的句式和丰富的修辞手法揭示了战争对人们精神造成的巨大影响。本文从文体特征这一层面对杨九声和郭栖庆的译文进行了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