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五号屠场》是一部后现代主义小说。其作者为美国著名小说家库尔特.冯内古特。冯内古特为表达小说的反战主题,在《五号屠场》中运用了元小说,戏仿,拼贴等后现代主义叙事方法。正是这些后现代主义叙事方法在小说中的完美应用使得《五号屠场》成为了一部优秀小说。  相似文献   

2.
冯内古特是美国著名的后现代主义作家,他的代表作《五号屠场》是黑色幽默作品中的经典之作,作品采用拼贴式的元小说叙事话语,解构了传统小说的线性叙事模式,严肃、残酷的战争主题与戏仿手法的对比产生了荒诞、滑稽的艺术效果,表现出作者的反战思想和对科技发展的担忧。  相似文献   

3.
美国当代作家库尔特·冯内古特最有影响的后现代小说《五号屠场》,以其独特的风格展现出战争的永久亘古和荒谬残酷。小说突破传统的叙述模式,以荒诞不经的叙事手法叙述了主人公毕利·皮尔格里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以及战后的人生轨迹,揭露了战争的实质,深化了反战的主题。  相似文献   

4.
《五号屠场》是美国后现代派作家库尔特·冯内古特最有影响的小说,也是黑色幽默的代表作品之一。在这部作品中,冯内古特突破传统小说的叙述模式,运用黑色幽默的手法表达了对战争与死亡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五号屠场》是美国黑色幽默作家库尔特·冯内古特的小说,出版于1969年,是美国当代文学经典之作。在这部独特的反战小说中,作者让主人公在过去、现在、未来、幻觉等不同的时间和空间环境中穿梭往复,以后现代主义的叙事手法,展现了战争的荒谬残酷,反映了战争给人类造成的创伤。这部作品刻意模糊历史与虚构之间的关系,作为一部涉及历史题材的文学作品,它究竟是在还原历史还是虚构历史?对此,笔者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姚娜 《鸡西大学学报》2010,10(3):131-132
《五号屠场》是冯尼古特具有后现代主义元小说特征的反战小说。小说通过采用拼贴,跳跃的时空观,现实与虚构交替等多重元小说叙事技巧来实现反战的宏大叙事,同时实现了多重叙事话语之间的"对话"效应,开创了虚构文本和现实之间的"张力"。文本的多重终极意义也在"对话"效应和"张力"之中得以体现。  相似文献   

7.
冯内古特对小说世界的解构与重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冯内古特认为,传统小说遵循因果假设和僵化的时间与内容概念的表现手法,不适用于表现德累斯顿毁灭这样一个非逻辑性的题材。他需要一种既给读者提供可以理解的叙述,又不显得是以理性解释事件的小说形式。他尤其需要一种将持续时间视为第四维的小说形式。冯内古特在小说《五号屠场》的创作中,进行了大胆的艺术创新,解构了传统小说线性叙事模式,同时提出了一种非线性叙事模式,使历史与想像结合,现实与幻想结合、历时与共时结合,使作者成为小说文本的解释者,从而重建了一个后现代主义小说世界。  相似文献   

8.
何佳韦 《文教资料》2008,(26):36-38
冯内古特的后现代主义小说<五号屠场>没有简单地将历史游戏化,反而通过科幻情节和"空心人物",使历史叙述复杂化,从而赋予作品更深刻的意义.通过<五号屠场>的文本实验,小说的历史观凸现出来.  相似文献   

9.
《五号屠场》是美国小说家冯内古特的代表作。在作品中,作者娴熟地运用种种后现代小说技巧,向读者展示了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后现代世界和作者本人对人类生存困境和出路的深刻思考。本文以后现代主义作品主要审美特征一不确定性为切入点,对《五号屠场》主题的不确定性进行文本分析。  相似文献   

10.
美国作家库特·冯内古特以自己在二战中经历的德累斯顿大轰炸为题材,创作了代表作《五号屠场》。本文以小说中叙述者与主人公比利两条并行的寻求创伤康复线和比利在现实与虚幻两个世界中的不同表现为研究对象,从创伤的视角解读《五号屠场》,发现《五号屠场》载满了冯内古特对人道主义的呼唤。通过对叙事者与主人公寻求创伤疗愈过程的书写,冯内古特表明了他对战后美国主流价值观中缺乏人道主义的痛心以及他对重建人道主义的期待。  相似文献   

11.
芥川龙之介后期反战系列小说之首篇的<将军>,着力描写了日军敢死队精神上的盲目、无奈和疯狂,对照表现出中国抗日志士的镇定从容、大义凛然和视死如归,辛辣讽刺了侵华日军"持枪盗贼"的本质,矛头直刺日军偶像乃木希典,而这一切是在日本军国主义方兴未艾之时发出,是在日本本土中心发出,是由身为日本作家的芥川龙之介发出.其中的反战意识与被称为日本"近代思想之父"福泽谕吉之颂战思想针锋相对.仅此一篇足以评断,芥川龙之介可谓敏锐、真诚、勇于抗争军国主义的作家.他之被奉为日本现当代文学的偶像,从中国读者的立场观之也值得欣慰.  相似文献   

12.
海明威是西方文学史上最杰出的小说家之一。他的《永别了,武器》被认为是一部当代文学杰作,这部作品成功地描写了一战及其对青年人造成的精神上和肉体上的伤害,这种伤害是不可磨灭、不可愈合的。《永别了,武器》是一部反战题材小说,通篇都弥漫着反战思想,作品描述了战争的罪恶和残酷无情,它剥夺了人类的幸福。同时这也是一部自传体小说,作品中的主人公亨利就是海明威的真实写照。海明威以严峻的现实主义结合富有诗意的语言,对战争作了有力的抨击。  相似文献   

13.
大冈升平是日本战后派文学旗手之一。他的《俘虏记》与《野火》是反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记实性小说。作者以自己在战争中的亲身经历和深切体验 ,运用传统的写实和心理分析手法 ,借鉴西方现代派的表现技巧 ,描写了战争的残酷性与非人道 ,战争给日本民族和民众带来的苦难和心灵创伤 ,表现了人们强烈的反战情绪和渴求和平的愿望 ,对战争、死亡、人性、道德、人的命运及存在价值等问题作了深远的理性思考 ,体现了鲜明的时代感、强烈的反战意识和探索精神  相似文献   

14.
《国风》、《小雅》中的征战诗、思妇诗和饱受战乱之苦背井离乡的流浪者之歌鲜明地反映了当时人们的反战意识。战争有它的客观性、必然性,但它的负作用也昭然可见,周初到春秋这一时期有关战争的诗歌,吟唱出了人们反对不义战争、渴望和平生活的主流。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到70年代初美越战争所引发的声势浩大的和平反战运动影响了公众舆论的导向,唤起了民众的良知,并导致了美国对越政策的转变,昭示了和平的强大力量,增强了人们实现世界和平的信念。  相似文献   

16.
1931—1945年日本侵华时期,日本共产党积极领导日本人民进行反战斗争。日本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反战斗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斗争做出了一定贡献,成为20世纪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因日本共产党组织力量过于弱小、共产国际长期错误指导等原因,在日本政府的残酷镇压下,日本共产党领导的反战斗争影响极为有限。  相似文献   

17.
桂林文化城时期,桂北诗歌创作盛极一时,呈现的是新旧体诗杂糅其他诸多体并存的多元格局,与之相比,桂东抗战时期诗歌则呈现新诗旧体化的单一趋势,对于这一特殊的现象及原因,文章从广信时期(时间)、地理交通(空间)、文人南下(人事)等方面,结合县志史料、文物建筑记载展开探讨,以此阐释桂东地区独具特色的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8.
田宫虎彦是日本当代进步作家 ,他的作品蕴含着强烈的反战思想 ,具有鲜明的人民性。本文拟通过对他的借古讽今的历史小说和以社会现实生活为题材的小说的分析 ,探讨田宫文学的批评精神、社会历史意义 ,以及独特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9.
从《广岛之恋》题材的现代性、主题的多义性、表现手法的反传统性等方面,分析了影片所蕴涵的现代主义特点,从而阐释了它作为一部现代主义电影的经典之作在反映人“在世”的进退两难、人的情感的细腻丰富以及意识流叙事结构等方面的独特风格和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