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通过对随机抽取的2088则征婚启事的分类分析讨论,对初婚与再婚男性的择偶标准和初婚与再婚女性的择偶标准从自述条件和择偶要求二方面进行比较探讨,找出其中的共同之处与差异所在,并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相关的心理分析,进而得出初婚男性、女性及再婚男性、女性择偶的主要标准倾向.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随机抽取20余家报刊上刊载的1328则当代初婚男女青年的征婚启事的分析讨论,分别得出了当代初婚男女青年在择偶时强调的自身条件和要求,并且认为年龄、身高相貌等自然条件与传统修养、现代修养是当代中国初婚青年择偶的重要标准.  相似文献   

3.
鄂伦春族猎民体质与心理健康现状及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直至20世纪50年代初期,鄂伦春族还保持着几乎原始的迁徙游猎的社会形态,定居和"禁猎"后,鄂伦春族实现了彻底的文化转型,跨越式的社会发展给他们带来了极大的不适应,这一系列的问题直接影响到他们的身心健康状况.我们运用测量法、数理统计法、问卷法、逻辑分析法和文献资料法对172位鄂伦春族猎民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健康以及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鄂伦春族成年猎民的身高随年龄的增长而降低,体重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女子的体重偏重.男性上肢力量和女性的腰腹力量较差.鄂伦春族成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其中女性的心理健康水平要低于男性的心理健康水平,尤其是在躯体化、强迫症、焦虑和敌对4个维度上具有显著的差异;低年龄组鄂伦春族成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好于高年龄组的心理健康水平;高学历群体的心理健康水平高于低学历群体的心理健康水平.通过相关分析发现鄂伦春族成年人的体质健康与心理健康具有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婚姻缔结的过程并非机械的一种男女性别配对,而是具体而复杂的社会文化过程。在经济与文化趋于多元的当代中国社会,择偶困境往往是受宏观现实的多种影响所造成的。因此,择偶难问题不仅是农村男性的个人的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的问题,而为了保障农村男性青年健康发展和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需要对农村男性择偶问题加以关注,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帮助他们找到合适的婚恋对象,解决择偶困境。  相似文献   

5.
廊坊市成年人体质机能状况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取廊坊市部分居民进行体质机能状况测试 ,测试结果表明 :廊坊市成年男性身高有缓慢增长的趋势 ,后代身高略高于上一代 ;成年男女体重随年龄增长而增加 ;成年男女身体机能总趋势随年龄增长而下降 ,男性、女性的衰减趋势有所不同 ;身体机能状况总的衰减幅度 ,男性大于女性 ,衰减出现的年龄段 ,男性早于女性。  相似文献   

6.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方法,对湖北省实施"体教结合"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教练员现状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湖北省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教练员年龄、职称结构合理,但绝大多数教练员为男性、高学历比例偏低、学缘结构单一;大部分教练员没有从事运动训练经历和专职化,直接影响到教练员的执教经验和水平;近半数的教练员没有参加过岗位培训...  相似文献   

7.
随着健身跑者越来越多,由于跑步引发的运动损伤事故也随之俱增,提高健身跑者的跑步风险认知水平迫在眉睫。基于扎根理论,运用“Nvivo 11.0”构建健身跑风险因素理论模型,通过因子分析构建并验证健身跑者跑步风险认知评价模型,并发放调查问卷进行实证调查。结果表明:健身跑者跑步风险认知评价模型包括个人身心状况、跑步环境因素、跑步技术程序、个人参赛管理、跑步中物的因素5个因子,个人身心状况和跑步环境因素最为关键;健身跑者整体风险认知水平较低,跑步环境因素和物的因素得分较高,个人身心状况和跑步技术程序得分较低;女性健身跑者对跑步风险的认知水平显著高于男性,不同年龄、跑龄、学历和职业的健身跑者之间对于跑步风险的认知水平存在不同程度的显著差异。建议建立以学校体育为主导的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跑步风险认知教育模式,提升健身跑者的跑步风险认知水平,同时建立基于体医融合的跑步风险监测与应对体系,为健身跑者科学地坚持跑步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8.
王卫东 《职大学报》2015,(3):1-6,110
"女性文学"为人类了解自身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视角,推进了人类的自我认知和发展,"男性文学"与"女性文学"相对应,是一种互补关系。"男性文学"和"女性文学"研究必须立足于文学,从文学作品出发,在细读作品的基础上,在两个层面上展开:第一个层面是研究作为性别的男性女性之异同,第二个层面是研究作为个体的男女之异同。共同推进文学研究,也共同推进性别研究,共同推进人类对自身的认识、理解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女性形象在现代广告中占有极高的比例,这种现象恰恰表明了社会处于男性文化的象征秩序,以男性话语作为尺度和标准,偏执地体现着男性话语的霸权地位,反映出男人对女性形象的价值取向和审美追求,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女性的现实社会和文化状况的某些侧面。  相似文献   

10.
陈玉慧的《海神家族》和张洁的《无字》,两部长篇小说皆通过对女性家族历史的记忆书写,将女性浮出历史地表,呈现出女性真实的生活场景和情感心理;两部作品虽然都书写了家族中男性形象的缺席。而在描写途径上有着明显的不同。对上述创作差异的比较,可以窥见海峡两岸女作家在家族历史书写中所凸显的女性生命悲剧、人格内涵及精神历程变迁。  相似文献   

11.
对体育与非与专业大学生的课余体育锻炼态度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体育专业学生较非体育专业学生有更好的行为习惯、行为态度、行为意向和行为控制感,但是行为认知得分低于非体育专业学生;男性较女性有更好的行为习惯、行为态度和行为控制感,但主观标准低于女性.研究提示要充分重视性别差异在体育锻炼中的作用,体育专业学生应提高其锻炼的认知能力.  相似文献   

12.
了解湘西地区中学教师肥胖状况,探讨相关影响因素,增进经济不发达地区中学教师的健康。方法:随机抽取湘西地区中学教师203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实验法和问卷调查法获取数据进行分析。结果:①男、女性的体脂百分比(%BF)均随年龄增长而增长(男性50-59岁年龄段除外),且男性在40-49岁、女性在40-49岁、50-59岁年龄段达到峰值,呈"中年肥胖"现象;②男性的皮下脂肪主要堆积在腹部,女性的皮下脂肪主要堆积在腹部和上臂。内脏脂肪指数男女性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各年龄段相比男性均高于女性,呈"向心性肥胖"现象;③采用%BF法的肥胖检出率最高,体质指数(BMI)法检出率最低;④男女肥胖率分别为72.58%、32.35%,其中隐形肥胖者分别为48.39%、24.68%;⑤影响肥胖发生的因素有年龄、性别、健康意识、饮食习惯、饭后是否久坐或躺下、睡眠情况。结论:湘西地区中学教师的肥胖状况不容乐观,应引起高度重视,增强健康意识,坚持合理的饮食和运动,预防肥胖和超重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冷冉先生的提出并推行的"情.知教学"教育理念,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到今天,在教育改革与实践中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情.知教学"主张教学目标应当是认知目标和情感目标的统一,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知心理和情感心理和谐共进,从而实现学生的素质培养。冷冉先生所提出的"课堂立体  相似文献   

14.
利用2010年武陵山区侗族与苗族20-59岁成年人体质监测所获得的数据,对侗族与苗族成年人的体质状况进行比较分析,为提高武陵山区少数民族成年人体质健康水平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侗族和苗族成年男性体重在35-39岁年龄组均达到最大值;苗族特别是女性体型比侗族显得高大,且最大值出现年龄段晚于侗族。侗族和苗族成年男性血压在35岁后均出现升高趋势;侗族男女血压、肺活量均高于苗族,且台阶指数出现最高值的年龄段晚于苗族。侗族成年男女柔韧素质好于苗族,且衰退时间晚于苗族;侗族和苗族成年男性手臂力量50岁后均出现明显下降,苗族男性大于侗族,侗族女性大于苗族;苗族成年男女平衡能力强于侗族,侗族和苗族女性均在40岁后出现明显下降;侗族和苗族成年男性反应能力均随年龄增长逐年上升;侗族和苗族成年男女纵跳能力均随年龄增长逐年递减,苗族男女好于侗族;苗族成年男性俯卧撑次数整体变化幅度大于侗族,苗族女性1分钟仰卧起坐次数与侗族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15.
以60~69岁的7 542名老年人为研究对象,并采用问卷调查法和测试法等相结合的方法获得老年人体力活动情况和体质状况.对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段老年人体质状况进行差异比较,并探讨不同体力活动对老年人体质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1)男、女老年人随年龄增加体质状况的变化存在共性,表现为收缩压和选择反应时的增加(P<0.01),以及肺活量、握力、坐位体前屈、闭眼单脚站立的降低(P<0.01).其中,随着年龄的增加女性老年人收缩压升高更快,选择反应时的反应时间延长更明显,而男性老年人握力下降速度更快.2)对老年人体质健康总分有显著影响并呈正相关的体力活动有散步、体育锻炼、骑自行车,呈负相关的体力活动有重体力工作.得出结论:老年人随年龄的增加,心肺功能会逐渐减弱,肌力、柔韧性、平衡能力及反应能力等也会明显降低.同时,随着年龄增加,女性老年人患高血压的风险较男性老年人更高、反应能力更弱,而男性老年人肌力下降速度较女性老年人更快;不同强度体育锻炼及骑自行车等体力活动对维持和提高老年人的体质健康水平具有积极的作用,但过重的体力工作会影响其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6.
在男性化的语境中,足球是一种刚性场域,且是一种锻造硬汉的工厂。女性观众介入之后,足球的本体产生质变,足球从此充满了高度情色化的元素。女球迷在男性高强度竞斗的刺激下,荷尔蒙分泌超量,女性由此将性选择的能量投射到男性竞技者身上,并缔造出一种充满野性感的择偶标准,足球的领地内也显现出一种香艳化元素。女球迷的介入几乎剥夺了男性对足球的解释权,而其背后则是另类的女权主义思想。女球迷癫狂的性展示现象不仅深刻地触动了男性精神中的敏感地带,还改写了足球的定义,足球从此递进为一种大众化、表演化、宣展化的类史前的文化形态,足球的原始意义和现代意义在此得到了新的妥协。  相似文献   

17.
女性主义传播理论认为女性所生活的文化条件会产生一种特殊的与男性不同的经验和伦理,从而导致一种迥然不同的叙事传播模式。论文以李少红电视剧为例,分别从主体"言说"与"双声话语";"关怀伦理"与情感化叙事;女性立场与"邀请式传播"三个方面论述了女性电视剧基于平等、理解、包容、注重情感、关系、沟通的传播叙事方式。而这种女性主义传播观对促进和推动性别平等、双性和谐、社会进步无疑将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体育舞蹈中舞伴关系的优劣,对其舞台表演和运动成绩有着显著影响。采用问卷法和因素分析统计技术,对192名体育舞蹈运动员进行调查,探讨影响体育舞蹈舞伴关系的因素结构,并对舞伴关系的现状进行描述。结论表明:1)影响舞伴关系的因素包括6个维度,即技术水平、刻苦程度、合作能力、外形条件、基本功和比赛状况。其中,技术水平是影响舞伴关系最重要的因素。2)对于舞伴的技术水平,男性比女性更满意;在舞伴的比赛状况方面,女性比男性更满意。3)年龄越大的运动员对舞伴的合作能力越满意。4)训练年限越长的运动员对舞伴的刻苦程度和比赛状况越满意。  相似文献   

19.
政治仪式在青年国家认同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承担重大使命。政治仪式作为一整套稳定性、象征性、规范性、重复性与教育性的复合系统,从行为习惯、思想认识等层面深刻影响青年国家认同。以政治仪式构建青年国家认同,呈现出仪式符号、仪式角色、仪式情境、仪式行为的基本样态,为青年国家认同提供价值导向、身份塑造、情感激发、规范行为等特殊功能。新时代推进政治仪式对青年国家认同的建构,亟需挖掘仪式时空资源,刻画青年的集体认知记忆;精心设计仪式情景,激发青年对国家情感认同;科学推进仪式操演,强化青年对国家行为认同;搭建仪式传播平台,为青年提供国家认同载体。  相似文献   

20.
采用EyelinkH眼动记录仪,探讨聋生和正常学生在心理旋转中的眼动特征。实验结果表明:聋生和正常学生在心理旋转中,完成相同任务时,聋生心理加工投入的心理能量更多;学生类型与性别间交互作用显著,在眼动总指标上,女性聋生的成绩优于男性聋生,男性正常学生的成绩优于女性正常学生;听觉通道受损伤对视觉心理旋转的影响小于性别差异所产生的影响;聋生和正常学生在不同的角度、不同方向上的心理旋转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