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殷洁 《电子出版》2005,(1):53-55
以Internet为代表的互联网络兴起子20世纪90年代,被称为继报纸、广播和电视之后的第四大传媒。互联网络集报刊、广播、电视的优势于一体:它既有报刊的时效性、可存储性,又有广播电视的形象性、生动性。此外,它还具有报刊、广播、电视所不具备的优点:  相似文献   

2.
联合国新闻委员会1998年会议曾把互联网络看作继报刊、广播、电视之后出现的第四媒介。这一说法已被国内外传播界广为引用。但是认真推敲起来.这一说法既不准确也不科学。互联网络是一种媒介.但它决不是能同报刊、广播、电视相提并论的大众传播媒介。它是集书信、电话、书籍、报刊、广播、电视、电影、光盘于一体的综合性媒介体系.它是既能承载大众传播,又能承载组织传播、人际传播的全新传播平台。这就是说.人类社会迄今为止有过的各种形式、  相似文献   

3.
以Internet为代表的互联网络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被称为继报纸、广播和电视之后的第四大传媒。互联网络集报刊、广播、电视的优势于一体:它既有报刊的时效性、可存储性,又有广播电视的形象性、生动性。此外,它还具有报刊、广播、电视所不具备的优点:媒体形式的多样性、信息内容的广泛性,使用过程的交互性以及网络本身的自由性等。正是因为这些特点,网络在世界上得到了飞跃的发展。网络出版是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的出版形式。  相似文献   

4.
朱向东 《视听界》2000,(4):15-16
正当报纸、广播、电视三大媒介鼎足之势已成之时,一种基于数字技术的新媒介——Internet诞生了。它兼容了各家之长,以前所未有的开放与自由向社会各层面施加着越来越深刻的影响。有学者提出,互联网络出现之后,传统的报刊、广播和电视已称不上大众传播,互联网络才是真正的大众传播。传统大  相似文献   

5.
孙晓蕾 《记者摇篮》2007,(5):70-71,67
如今,国际计算机互联网络已成为继报刊、广播、电视这三大传统新闻传媒之后的第四大众传媒,由于其不同于传统媒体的独特传播方  相似文献   

6.
在人类跨入新世纪的时候,全球传媒一体化时代迎面向我们走来。传媒一体化,聚报刊、广播、电视、通讯、书籍等的优势和长处,文声图并茂、绚丽多彩。越来越多的人涌向这传媒一体化的载体——互联网络,并把它称为第四媒体。同时把网上传播的文化叫网上文化。网上文化是互动文化,多边互动,能满足人们多方面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一、新媒体技术对学校环境的影响 新媒体是指相对于书信、电话、报刊、广播、电影、电视等传统媒体而言的依托数字技术、互联网络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等新技术向受众提供信息服务的新兴媒体。  相似文献   

8.
我们先对世界传媒的发展作一简要审视:传统的报刊、广播、电视三足鼎立的局面已经受到了多媒体的挑战;信息高速公路已经离人们越来越近。世界首富盖茨创立的微软公司前不久已经和美国一家著名的广播电视公司互联网络,对拥有6500万户的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构成强大的压力。就电台广播而言,正由中波、短波、调频向卫星广播、可视广播发展。据了解,最大的广播网络(日本广播协会)已试播了电台可视广播。有人曾预言,可视广播会给广播带来生机,但就目前而言,这种迹象尚未出现。就当今报刊、电台、电视台三者之间的竞争而言,电视对…  相似文献   

9.
当前,互联网络的全新视角与新的思维方式,巨大的信息量与先进的高技术传递手段,形成了信息传递的新模式:全球广播、含量丰富、形态多样、迅速及时、自由和交互,有人称Intemet是人类社会继报刊、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大众传媒".  相似文献   

10.
网络新闻传播对传统新闻编辑理念的突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媒体这一新型媒体,被人们称为继报刊、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它的出现给传播领域带来全方位的深刻变革。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调查发布的第2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8年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2.98亿,较2007年增长41.9%,互联网普及率达到22.6%,略高于全球平均水平(21.9%)。  相似文献   

11.
杨嫚 《新闻知识》2005,(5):21-24
加入WTO后,我国的传媒业,包括电视、广播、报纸、期刊、网络、图书、音像电子出版、出版物分销业等领域,正在成为拥有较高效益和最具投资前景的朝阳产业之一。虽然中国传媒市场是有限制的开放,但外资却几乎涉及到所有它可以达到的传媒领域:包括电影、电视、广播、报刊、图书、网络等。在电视方面,目前已经有三十多个境外电视频道获准在中国有限落地:报刊方面:IDG集团的计算机系列报刊、  相似文献   

12.
众所周知,广播只能听,不用看,这是它与电视、网络、报刊的最大区别,因此,也是它的最大特点。笔曾反复将广播与电视进行比较,看看听电视的效果究竟如何。比较的结果说明。电视因为有画面的优势。只是听电视不足以全面把握其信息,而且.就目前各电视台的情况而言,音响效果不如广播悦耳。但是。在现代大众传播发展史上,虽然广播占据着较为重要的篇章。可是。电视崛起后,广播的地位明显下降。不过,在中国。近年随着汽车进入城市的千家万户,广播的发展又出现了良好的势头。  相似文献   

13.
李力 《新闻前哨》2004,(10):71-72
作为继传统的报刊、广播、电视三类新闻传播媒介之后的第四传播渠道,因特网已经成为新闻与传播学的重要研究对象。互联网络的出现,正在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世界,改变着我们的经济与文化,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与此同时,传统的大  相似文献   

14.
信息技术的进步和新媒体的兴起,对新闻的报道速度和传播方式开始带来了变革性的冲击和影响。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 新媒体对报道速度的冲击 当前信息社会的特点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介的高度普及和以多频道有线电视、卫星广播电视、计算机互联网络、多功能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的不断涌现。 计算机“互联网络”的兴起、个人计算机的日益增多和报纸电子化的出现,正在突破传统的时效概念和现有的新闻传播模式。  相似文献   

15.
(续上期)瑞典的《报刊、广播和电视道德准则》瑞典是世界上最早实行新闻自律的国家。新闻职业道德规范在瑞典形成得甚早。早在1923年,瑞典时事评论家俱乐部即已正式采用《报业伦理守则》作为报刊发表新闻与评论的规范、依据。1953年,该守则曾被修订。历经近80年的新闻职业道德规范建设的发展,瑞典目前已形成规范报刊、广播和电视这三大新闻媒介的新闻道德准则:由瑞典新闻合作理事会于1978年首次通过,1995年再次通过的瑞典《报刊、广播和电视道德准则》。该准则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公布信息的准则”,第二部…  相似文献   

16.
随着21世纪新媒介时代的到来.人类正在飞快地进入数字化时代、网络时代、光子时代、生命科学时代。新媒介是依托数字技术、互联网络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等新技术向受众提供信息技术服务,有别于书信、电话、报刊、广播、电影、电视等传统媒介的新型媒介。对于思想活跃、思维敏捷、易于接受新生事物的高校大学生来说,他们对流行和时尚充满兴趣.  相似文献   

17.
12月6日,中国广播影视集团正式挂牌成立。它整合了中央级广播电视,电影及广电网络公司的资源和力量,形成拥有广播、电视、电影,传输网络、互联网站,报刊出版,影视艺术、科技开发、广告经营,物业管理的综合性传媒集团。  相似文献   

18.
南京的新闻节目竞争一向颇为激烈,这次它又走在了改革的最前列。2010年7月。南京被国务院确认为首批12个“三网融合”试点城市之一,短短一年后,由“电视+广播+报刊+互联网”融合而产生的云媒体电视正式上线。它整合了电视、广播、报刊、互联网四大媒体,上网;中浪、电视读报、在线游戏、电视购物、视频通话等等都能在电视机上实现,为用户提供融合三网的全方位服务。另外,我们也看到,  相似文献   

19.
上海文广集团成立 据《文汇报》报道,经国家广电总局批准,包括报刊出版在内的以广播、电影、电视、传输网络、网站、报刊为主业,兼营其他相关产业的大型广播影视集团—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于4月19日成立。上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末,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时代。互联网成为继报刊、广播、电视之后人们接受信息和知识的新渠道,被称为“第四媒体”。2007年7月,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公布的第2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表明,随着高校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和校园内互联网接入条件的改善,大学生的网络行为越来越普遍,上网成为大学生学习、交往、娱乐等最重要、最普遍的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