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人为本的语文教育已经开始关注学生“语文生活”的质量与幸福度了。“语文生活”是一个非常丰富的概念,涉及课堂语文学习、课外阅读、人际交往、影视网络语言的接触等等语文实践活动。毫无疑问,阅读应该是“语文生活”的中心,因为阅读是学生人文精神成长和语文素养提升最主要的渠道,阅读的内容、方式、质量与幸福度甚至会影响一个人未来的生存态度和精神生活品位。  相似文献   

2.
曹秋红 《新疆教育》2012,(5):143-144
教学活动是人类生活中的一部分,离开生活的教学活动是不存在的,而语文教学更离不开生活,生活中无时无处不存在语文教学。识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都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使语文教学返璞归真,应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同时生活又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教学中,通过“观察生活,多访问”、“再现生活,巧演示”、“学一学、体验生活”等,从而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相似文献   

3.
正"大语文"教育观告诉我们:课外的阅读、写作、交谈各种活动,都离不开语言运用。因此,在语文教育教学中教师必须架起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的桥梁,架起课堂教学与社会生活的桥梁,组织形式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并与课堂教学相得益彰,提高学生语文能力。一、在课外阅读中拓宽学生的视野教师要尽力为学生提供课外阅读的条件,指导他们将课堂上学到的阅读知识和阅读方法灵活地迁移到课外阅读中,使课内外阅读有机地结合起来,扩大学生学习语文  相似文献   

4.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教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无时无处不存在语文教学。在语文课上,教师可以把生活之水引入课堂,以丰富教学内容;或者引导学生就某一内容生发开去,把语文学习从课堂延伸到课外。通过课内外相沟通,使小课堂连着大世界。  相似文献   

5.
《华章》2007,(Z1)
大语文教育是指在“大语文”教育思想指导下,拓展语文教学外延,深化语文教学内容,拓展语文教学渠道,优化语文教学合力。阅读教学应树立大语文教育观,突破传统语文教学的封闭型,创造开放型,把语文阅读教学纳入社会生活的广阔天地,以语文课堂教学为主体,以加强语文实践活动和拓宽自能阅读环境为“两翼”,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拓展、延伸,把学生的语文学习同其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把学生的学习与思考、学习与应用、学习与创造结合起来,得法于课堂,得益乃至成才于课外。  相似文献   

6.
陈萌 《江苏教育》2022,(20):51-55
实境阅读教学模式的有效实施应关注真实学习情境、集体共情研读这两个关键要素,做好多维主题构架,重视学生语文综合实践能力培养和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提升。在实境阅读背景下,探索五年制高职语文创新教学设计主题活动“行走的阅读”,按不同的阅读主题创设真实学习情境,让语文学习“走出课堂、走入实境、走进生活”,为学生提升“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体验与创造”“文化传承与参与”四方面语文核心素养创造了更多的可能。  相似文献   

7.
目前的语文课堂,出现了比较严重的“非生活化”倾向,语文课堂教学没有介入学生的生命活动。这样的课堂不利于学生潜能的开发和人格的完善与发展,这样的课堂也培养不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生。因此,语文课堂教学决不能局限于教材、课堂,必须和生活紧密相连,追求“语文教学生活化”和“学生生活语文化”的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8.
潘仪岚 《教师》2013,(9):52-53
为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着力于课程教学资源开发和课外语文学习资源的开拓。一方面开放语文课本,即把教材的背景资料、作家事迹等课外文本资源引入课堂为学生“补白”;推荐同题材或者同体裁的文章做到以精读带博读;培养学生掌握、运用一些阅读方法,发挥教材的“学习指导功能”。另一方面开放语文课堂,开展“生活语文小文库”语文实践活动,学习生活语文,拓展语文生活。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阅读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主要途径,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任务。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学生对阅读积极性不高,阅读课堂上师生交流少,老师是课堂的主体,学生成了教学附属品。“学为中心”的阅读课堂创建以学习为主体的教学课堂,形成师生共同参与的学习氛围,彰显学生个性化学习。本文就对如何有效开展“学为中心”的阅读教学进行详细的分析与阐述。  相似文献   

10.
语文新课程把“综合性学习”跟“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并列,成为语文教学的五种形态之一.是语文课程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我国当前语文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也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需要探索的新课题.作为一名站在新课改前沿的一线小学语文教师,应义不容辞地、认真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好此项语文活动.由于教材中安排的综合性学习的主题注重向学生的生活拓展并深入,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因此,在综合性学习的教学中,应重视课堂与生活相辅相成,以形式多样的活动与任务贯穿始终,使综合性学习活动有序地开展.  相似文献   

11.
前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指出:“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作为语言教学就离不开阅读教学,虽然当前存在着意识的误区,仍认为阅读教学只是语文和外语的事.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数字化已经慢慢进入了我们的生活,数学阅读也日益显现出它的重要性,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已成为我们数学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一、数学阅读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学离不开生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无论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还是发展智力,进行思想情感教育,都必须以“联系生活”为前提,让语文教学与生活紧密结合,使本来枯燥乏味的教学拥有丰富的内容,从而为课堂注入充实的活力。  相似文献   

13.
陈庆华 《教师》2013,(26):68-68
语言来源于生活,识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都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在语文教学中,应渗透学生的生活,使语文教学返璞归真,应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明确生活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学生学以致用的实战演练场所。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此话不无道理,教学活动是人类生活中的一部分,离开生活的教学活动是不存在的,而语文教学更离不开生活,生活中无时无处不存在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14.
“真学课堂”是我县2014年重点推进的教学工作,语文真学课堂的实现不仅仅只是教学观念的更新,更主要的是语文课堂教学行为的优化.笔者担任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在真学课堂推进活动的洗礼中,做到语文教学行为优化的不断探索和实践.本文将我的思考和实践拙于笔端,期求大家予以指正. 一、语文教学行为优化的前提是学生阅读的出彩 新教育积极倡导者朱永新教授曾说:“理想智育应该超越知识,走向智慧,激发创造,健全人格,为学生将来拥有终生幸福的精神生活打下坚实的知识能力基础.”  相似文献   

15.
<正>2022年版课标在“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中指出:“本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倾听、阅读、观察,获取、整合有价值的信息……有效传递信息,满足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交流沟通需要。”“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对不同学段的目标要求不同。笔者主要以第三学段的“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在课堂的实施谈谈自己的教学体会。  相似文献   

16.
孔祥跃 《现代语文》2004,(7):13-13,19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更科学、更高远的对学生的课堂实践活动提出了更为鲜明的教学要求,湖北教学专家余映潮老师说:“教学中没有学生充分地占有时间,就没有语文教学的改革。”“学生的活动是检验课堂教学是否改革的一根标尺。”语文教学要最大限度地贴近学生生活,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语文,把生活的课堂和语文的课堂结合起来。美国教育学家华特·B·科勒斯涅克说:“语文的外延几乎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大自然是我们生活的天地,语文教学要走出封闭课堂,就要尽可能多的走向多姿多彩的大自然,“事事洞明皆学问”,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活动在大自…  相似文献   

17.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些都表明学生是阅读的主体。“学本式”语文阅读课堂,就是以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本的语文阅读课堂。它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把学生的学习当作第一要务,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让学生兴趣盎然、生动活泼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那么,如何构建和谐的“学本式”语文阅读课堂呢?  相似文献   

18.
语文与生活联系密切。学校的课堂教学是语文学习的小课堂,而生活是学习语文的大课堂,阅读、口语交际、写作都离不开生活,把大小课堂有机地结合起来即把语文学习跟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这样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可以从中培养学生去热爱生活,陶冶情操,大胆的创造美好生活,同时也是进行语文基本训练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整本书阅读”是在新课标精神的引领下,奉行“课堂小舞台,语文大世界”的大语文教学理念,结合学校“书香行动”,做好课本之外的整本书阅读,引导学生与书为友,以丰赡他们的精神世界。本文基于实践,从“荐读好书”“诵读积累”“师生共读”“展示评价”四个方面实施任务驱动,阐述语文整本书阅读。走语文整本书阅读之路,将走向更广阔的语文世界,学生语文素养将得到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20.
张瑞红 《新疆教育》2012,(12):112-112
语文教学不应该仅仅拘泥于课堂,还应融入更广博的社会教学中,让学生在生活的大课堂中学语文、用语文。要让学生真正扎扎实实地掌握并得心应手地运用语文这一人生的工具,就必须打破语文与生活之间的“厚障壁”,让语文教学与学生心灵相沟通,让语文课堂与社会天地相接壤,使语文教学“生活化”,使学生生活“语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