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冬 《新疆教育》2013,(3):19-19
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有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意识,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学生的创新思维一定能激活,创新作文能力一定能提高,学生独特个性一定能得到发展。松和谐的评述氛围随着新世纪知识经济、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社会需要的是有个性、有特长、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培养学生个性发展应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2.
覃慧  ;谌永平 《中国教师》2009,(Z1):357-358
新课标要求学生写出个性与创意,但目前学生作文或者总是千篇一律,模式化情况严重,或者盲目求新却缺少基本技巧。在信息化时代,网络语言就是个性与创新的象征,笔者认为可以充分借鉴网络语言在个性与创新方面的优点,为激发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创新思维提供参考。本文分别阐述作文个性与网络语言的特征,提出培养学生作文个性能够借鉴网络语言,进而分析可借鉴之处在于用语和兴趣激发上,并提出一定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创新的实质是人的"个性"的张扬,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调动其创新的勇气,最根本的是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和想像力.我们应当牢记陶行知先生的教诲: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教师再也不能以自己"个性"的喜好来影响、讽刺、限制学生的"个性",使学生受到很大伤害,甚至影响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新思维的形成.老师一定要备加爱护、尊重有"个性"的学生.  相似文献   

4.
课外作业是英语课堂的延续,是英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传统的英语课外作业会给学生造成一定的压力,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做作业也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富有个性、创造性的英语课外作业则深受学生的喜爱,能够为学生提供较为广阔的展示空间。因此,有必要对英语课外作业的改革与创新进行一定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中学美术教学侧重于学生能否掌握一定的美术基本知识、技术能力,使之在生活中能够有独特的个性、创新的眼光、对生活中美的感受与欣赏。因此,中学的美术教育必须与学生的爱好、个性特点相结合,努力培养学生健康的、向上的审美心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有所收获。  相似文献   

6.
罗才泉 《时代教育》2012,(8):149-150
具备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最为显著的特征就是拥有着自己独特的个性。人的个性在当今的心理学当中指的是个人稳定心理特征的综合,个性心理学涉及到一些人的先天心理特征,并且还与后天所处的社会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尊重个性的倾向性也就意味着将人独特的个性因素借助于自我教育以及外部教育方法来加以培养,使人的个性能够得到充分的升华和提高,甚至能够将一些潜意识因素也逐渐地整合到更为稳定以及更为自觉的理性活动当中。当今的美术教育在强化学生的创新品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以及发展学生独特个性方面有着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在初中美术教学过程当中实施个性化教学,能够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和个生的培养发挥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根本特征,创新是支撑一个民族的脊梁和灵魂。作文是语文学科中最富有个性的学习和创新活动,通过作文能够反映出学生对生活的真实感受,是他们内心世界的真实反映。而要让同学们能够写出有个性的文章,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够在作文中有创意,本文提出了四个方面的策略:1、选材有个性,2、立意高远出新,3、形式多样,4、语言有特色。只要让学生掌握作文创新的策略并形成创新的思维习惯,就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9.
在因发明电话而闻名的贝尔的实验室的门厅里,那尊贝尔的半身塑像下面镌刻着这样一句话:“假如你能偶尔偏离正规钻进丛林,你一定能够发现从未见过的东西。”小学数学课堂上,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观察、猜测、操作、交流、探究,由此而产生的“好奇心”、“异想天开”、“别出心裁”、“标新立异”等都是学生创新的“火种”。教师应当允许学生偏离正规,而且必须满腔热情地爱护、保护每一个学生创新的“火种”。那么,如何爱护、保护学生的创新火种呢?一、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点燃学生创新的火花“个性是创新的前提”,富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往…  相似文献   

10.
心理学认为,个性是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是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个性是创新的基础。为此,作文教学必须从小学低年级阶段开始,创造条件,努力培养学生习作的个性化,为培养创新人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王爱香 《科学教育》2003,9(5):29-30
顺利实施创新教育首先要明确创新教育的涵义。创新教育是指根据创新原理,以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以及创新个性为主要目标的教育。创新教育与知识教育、创造教育、素质教育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相似文献   

12.
常海英 《考试周刊》2014,(54):46-46
学生作文常常没有新意,很少有创新之作,不能体现学生个性。"自主"、"真实"、"创新"是作文个性化的基本内涵。培养学生感悟生活的能力是关键所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必要手段;培养学生的个性是最终目的。文章从三方面入手,努力使学生作文展现个性,写出有内容、有文采、有个性、有生气的"华章"。  相似文献   

13.
张琳 《甘肃教育》2011,(2):47-47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促使学生的智能、情感、意志和个性品质得到发展的一种教学理论与方法。情境教学能够陶冶人的情感,净化人的心灵,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创造思维,培养学生适应生活、适应社会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强化课堂教学的个性化,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4.
向良平 《考试周刊》2009,(49):114-115
探究式乒乓球教学模式的建立符合乒乓球教学的特点和规律,能够引导学生质疑、探究,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乒乓球知识,进而发展学生的智能、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能力。  相似文献   

15.
王芳 《快乐阅读》2011,(8):122-123
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以及创新的个性已成为当前教育理念和方法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16.
教师的教学个性是培养学生个性的前提。教师要正确认识自己,扬长补短,形成鲜明的教学个性,并在教学上表现出来,从而培养出个性鲜明、富有创新精神和一定创新能力的学生。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够在作文中有创意,本文提出了四个方面的策略:(1)选材有个性,(2)立意高远出新,(3)形式多样,(4)语言有特色。只要让学生掌握作文创新的策略并形成创新的思维习惯,就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18.
小学美术教学承担着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审美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责任,对于小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重视美术教学的学科功能,将教学与能力培养进行结合,为学生营造有利于发展的美术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绘画能力、审美能力、创新能力的基础是进行个性培养,个性能够体现一个人对事物有独特的见解,这也是绘画、审美、创新中不可缺少的。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对于学生的个性培养不够重视,过多的关注课本上的知识,学生所进行的绘画是根据教师的引导以及规定进行创作的,学生所进行的绘画创作缺少创新性,过于简单和雷同,这体现出了教学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  相似文献   

19.
对于农村小学教学来说,作文成了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习作成了学生望而生畏的科目。作文教学不是件容易的事,教师必须在教学理论中不断探索,在教学实践中获得启发,不断总结经验,才能于学生有所裨益。只要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有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意识,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学生的创新思维一定能激活,创新作文能力一定能提高,学生独特个性一定能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20.
王娟 《时代教育》2013,(16):178
个性化语文教学是为适应新时代课程改革的要求所提出的,教师一定尊重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及时引导他们拓展思维、展示个性。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