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金刚石和石墨是天然的碳同素异形体,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科学家陆续制备了富勒烯、碳纳米管、石墨烯三类非天然碳同素异形体,其中富勒烯和石墨烯的发现分别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和物理学奖。化学所的科研团队从表面化学反应结合固态生长合成化学的新视角出发,首次在铜表面上合成了具有本征带隙sp杂化的二维碳的新同素异形体——石墨炔,开辟了人工化学合成碳同素异形体的先例。石墨炔(Graphdiyne)是  相似文献   

2.
《科技风》2015,(14)
新型的碳元素材料石墨烯,由于其特殊的结构和优秀的物理性质,已经成为了材料科学和凝聚态物理学领域的热门研究对象。随着研究的深入,研究人员正在对石墨烯的衍生物越来越产生兴趣。本文除了介绍了石墨烯的基本特性和应用研究外,还介绍了两种具有应用潜力的石墨烯衍生物——石墨烷和石墨炔的物理性质,以及其可能超越石墨烯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以0.074 mm天然鳞片石墨为原料制备膨胀石墨,采用超声波辅助机械搅拌法对加入分散剂的膨胀石墨分别处理15min、30min、45min、1h、1.5h、3h进行石墨片的制备,利用SEM及拉曼光谱对制备出的石墨片进行表征,分析时间对超声波辅助机械搅拌法制备纳米石墨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超声辅助机械搅拌1 h时就可制备出石墨片,通过拉曼光谱分析,制备出的石墨片属于纳米级的,当超声波辅助机械搅拌超过1h,随着时间的延长,石墨片又会出现团聚现象。  相似文献   

4.
以天然鳞片石墨为原料,高锰酸钾为氧化剂,制备可膨胀石墨,经微波膨胀得膨胀石墨。研究了不同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配比对膨胀容积的影响。用所制备的膨胀石墨为原料,采用氧化还原法制备石墨烯,然后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聚苯胺/石墨烯复合材料。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对所制备样品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膨胀石墨经过氧化还原处理后得到纯度较高的石墨烯,并且石墨烯与聚苯胺之间的分散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现代航空发动机普遍采用可磨耗封严涂层技术来提高整机效率、降低能耗和延长整机使用寿命。镍石墨涂层就是一种硬度较低、广泛应用在发动机上的中温段的可磨耗封严涂层。本文采用火焰喷涂的方法制备了镍石墨(Metco 307NS-2)封严涂层,通过喷涂工艺参数摸索及涂层性能测试确定了火焰喷涂镍石墨涂层的满足使用条件的喷涂参数,制定了镍石墨涂层质量检测方法和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我国石墨产业转型升级需重点解决清洁高效开发、突破深加工技术瓶颈等问题,并从基础研究、前沿技术和应用技术三个方面提出了石墨产业科技部署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正大家都知道,现在使用的电池,无论是手机电池还是普通电池,其寿命都会随着使用时间而越来越短。那么,未来会不会出现能阻止电池老化的技术?目前,可充电的锂离子电池阳极主要是利用合成石墨制造而成的,由于合成石墨提炼步骤繁琐冗长,制备工艺还会对环境造成伤害,所以其成本很高。专家预测,到2020年,预计需要90万吨的石墨阳极才能满足600万辆的电动汽车的使用。因此,寻找环保的电池能源材料就很有必要了。  相似文献   

8.
田金星,副教授,1954年生于河北省新乐市。1973—1976年9月在原武汉理工大学即湖北建筑工业学院学习选矿工程专业,1976年至今先后任武汉理工大学资环学院助教、讲师、副教授。其主要研究方向:石墨材料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应用研究,复杂难选非金属矿的浮选分离研究,尤其是天然鳞片石墨的选矿、提纯、深加工以及新型柔性石墨材料的研究、开发与应用方面的各种问题。  相似文献   

9.
周萍  何燕和  蓝奇 《大众科技》2012,(12):36-38
量子态远程制备是人们普遍关注的量子通信的热门研究内容之一,它是量子信息的重要分支,在未来分布式量子计算网络中有十分重要的应用。文章简单介绍了量子态远程制备以及量子态多方联合制备当前的理论、实验研究进展以及量子态多方联合制备实例。  相似文献   

10.
用本法制备高纯石墨固形碳含量可达到99.2%上;在整个制备过程中没有使用硫酸和氢氟酸,减少了对反应容器的腐蚀,消除了氟对操作人员的伤害,是一种新的高效环保型的高纯石墨制备方法.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速度的快速发展与经济基础性设施的建设力度不断加大,我国对于非金属性产业资源需求也越来越大,石墨是非金属资源中的重要资源。我国的石墨储量占全球储量的三之一,所以我国石墨资源的利用与生产工艺对于国民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的石墨新型技术开发与利用已进入一个高速发展阶段。许多新型的石墨产品与新型技术得到了较高的利用与发展。目前,在我国石墨开发利用中出口价格相对较低、高端石墨产品几乎空白、石墨矿区的保护不利。本文主要是从石墨的分类及应用入手,着重分析了我国石墨行业发展主要途径及石墨行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石墨资源的前景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新型锂电池正极材料多硫化碳炔具有较高的充放电效率与良好的循环性能,200次循环容量保持率为60.21%,效率接近100%。应用XRD、RAMAN等方法对其充放电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充放电过程中,多硫化碳炔中无Li2S生成,有可逆的新相生成,碳基体也发生了可逆的变化,这些变化的高度可逆性是多硫化碳炔循环性能优良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3.
《科技风》2020,(21)
文章介绍了多种功能化石墨烯复合型材料修饰电极,制备高灵敏度的电化学传感器的应用。主要概述了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修饰电极和石墨烯基电化学传感器,尤其是在药物分析和重金属离子检测中的优势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4.
正专家简介:高磊,陕西省现代理化科技服务中心负责人。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分析测试技术及相关仪器的研究;主持了省级科技攻关项目《直接进样石墨炉原子吸收技术》、合作项目《原子吸收光谱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等;发表了"固定化技术应用于火棘果醋的研究""微波消解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黑米中汞的研究"等多篇论文;主编出版了《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的基础知识与分析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的分析应用》《仪器分析技术》等多部著作;担任科技信息导航网站、实验室中心网站主编,陕西省新商业联盟高级顾问,陕西长安经济与技术研究院常务院长。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HNO,和H3PO。混酸作为插层试剂,以鳞片石墨为原料制备无硫膨胀石墨。研究了混酸中磷酸,硝酸体积比、氧化剂高锰酸钾与石墨质量比、混酸体积与石墨质量比对膨胀体积的影响。分别采用XRD、SEM分析鳞片石墨膨胀前后物相变化和微观形貌的变化,并结合EDS分析样品元素组成。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磷酸傍肖酸体积比3:1,高锰酸钾/石墨质量比0.1:1,混酸体积/石墨质量5:1(m垤),其膨胀体积最大可达220m垤。氧化插层后,层间距发生变化’可能有大量层间化合物的生成。膨胀后可以观察到生长良好的膨胀石墨蠕虫状缠绕空间,结合-EDS分析得出结论,本方法可以制备出高膨胀倍率石墨,并避免了硫元素的引入。  相似文献   

16.
论述了网络信息技术挖掘的概念、实现以及类型,概述了网络信息挖掘技术的应用领域,并重点阐明了网络信息挖掘技术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最后指出了网络信息挖掘应用现状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4,(6):765-765
<正>中科院过程工程所王丹研究组在二维碳材料在光转换领域应用方面的研究取得进展。石墨烯材料,由于其特异的C原子六方排列的网状结构,拥有其他材料无法比拟的大比表面积,高的导电性和载流子流动性。基于此,石墨烯及其衍生物材料被广泛应用于提取和传导由吸收光子的半导体及高分子材料产生的载荷,从而大幅度提高光电及光催化器件的效率。石墨炔材料,类似于石墨烯,却含有以C原子三键结合为主的网络结构,被认为  相似文献   

18.
600多位专家对我国信息、生物和新材料领域进行预测,提出了未来10年我国可能实现产业跨越式发展的重大核心技术共8项:系统芯片(SOC)技术,下一代移动通信技术,OLED显示技术和数字传输、压缩、编解码技术,医药生物技术和疫苗,生物催化和生物转化技术,农业生物技术,高性能低成本钢铁材料以及材料的制备和检测技术等。  相似文献   

19.
中国天然石墨未来需求与发展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天明  陈其慎  于汶加  沈镭 《资源科学》2015,37(5):1059-1067
天然石墨是传统工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所必须的矿物原料,成为支撑高新技术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本文从天然石墨消费的主要部门,核算各产业石墨的需求量及未来发展方向。对耐火材料、钢铁铸造、密封材料、制动材料、润滑剂、吸附剂、电池电极等产业的未来需求预测,结论为:到2020年中国石墨需求量将达到100万t,是2010年的1.42倍;耐火材料行业需求量将减少,而密封、制动材料,润滑、吸附剂及电池电极等行业需求将翻番。石墨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2020年前石墨烯产业难以改变天然石墨的消费格局。未来石墨的消费格局决定了中国石墨产业将从材料级产品向专业级产品深加工方向发展,重点培育电碳石墨材料产业链和新兴材料产业链,开发石墨红外电热材料、石墨高分子材料添加剂、氟化石墨、各向同性石墨等产品。  相似文献   

20.
《内江科技》2015,(7):54-55
本文从研发技术和应用技术两个方面对缝纫线的研究现状做了介绍,总结了常用缝纫线的分类及其应用特点,提出了缝纫线技术的提高可从缝纫线材料研究、制备工艺研发以及应用技术创新等方面进行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