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馆藏档案分级管理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9年修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明确规定,各级国家档案馆馆藏的永久保管档案应实行分级管理.  相似文献   

2.
1999年6月7日国家档案局第5号令重新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规定:"各级国家档案馆馆藏的永久保管档案分一、二、三级管理",这是我国档案法规中第一次提出将永久保管档案划分三个等级管理.  相似文献   

3.
本文所讲的档案鉴定与传统意义上的档案鉴定工作内容不尽相同,其目的不是确定档案的存毁,也不是对档案确定保管期限,而是对档案馆所存永久保管的档案进行价值鉴定,划分级次,以便更加合理地管理、开发和利用档案资源。1999年5月5日,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明确规定:“各级国家档案馆馆藏永久保管档案分一、二、三级管理,分级的具体标准和管理办法由国家档案局制定”,  相似文献   

4.
档案特藏室环境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国家档案局召开的全国档案局馆长工作会议提出:“各级国家档案馆,尤其是副省级市以上档案馆可以尝试建立‘档案特藏室’,将特别珍贵、重要档案集中保管,采用先进的设施、设备,对重点档案实施特殊保管和提供利用。”建立特藏档案室是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中对永久保管档案实行分级保管的具体落实,更是加强馆藏珍贵档案保护工作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5.
1999年5月5日,国务院批准修订、同年6月7日,国家档案局令第5号重新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第三条规定:"各级国家档案馆馆藏的永久保管档案分一、二、三级管理,分级的具体标准和管理办法由国家档案局制定."但十几年过去了,馆藏档案分级管理并未取得实质性的进展.究其原因,可能主要是国家档案局制定的分级的具体标准和管理办法至今尚未正式出台.因此,各级国家档案馆大多处于等待观望的状态.2012年,河南省档案局将濮阳市档案局馆列为馆藏档案大清库试点单位,而馆藏档案大清库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馆藏永久档案定级"问题,笔者有幸参与了这项工作,并牵头制定了《濮阳市档案馆馆藏永久档案分级鉴定标准》.笔者对地市级档案馆馆藏永久档案分级管理问题产生些粗浅认识与思考,求教于档案界诸同志.  相似文献   

6.
林莉 《山西档案》2004,(6):29-30
2001年召开的全国档案局馆长工作会议提出:各级国家档案馆,尤其是副省级市以上档案馆可以尝试建立“档案特藏室”,将特别珍贵、重要档案集中保管,采用先进的设施、设备,对重点档案实施特殊保管和提供利用。建立特藏档案室是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第三条“各级国家档案馆馆藏的永久保管档案分一、二、三级管理”要求的具体落实,  相似文献   

7.
李丽云 《天津档案》2006,(4):24-24,25
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各级国家档案馆按照《档案法》、《档案法实施办法》以及《各级国家档案馆开放档案办法》法规的规定,实行开放方针,陆续将馆藏档案对社会开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作为部门档案馆和事业单位档案馆实行对外开放档案的单位还不多,  相似文献   

8.
民国档案的鉴定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它不同于建国后档案的鉴定,不宜采取传统的划分档案保管期限的方式,不能按现行档案保管期限表的模式制定民国档案保管期限表,应以特殊鉴定方式,用区分等级的方法深化鉴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第三条“各级国家档案馆馆藏的永久保管档案分一,二,三级管理,分绵的具体标准和管理办法由国家局制定”的规定,与该办法第19条的原则精神,笔主张民国档案价值鉴定的模式,可区分为四级,一级为具有特别重要价值 的代表性档案;二是为具有重要价值的档案;三级为具有一定价值的档案,四级(或称等外)为无继续保存价值的档案。  相似文献   

9.
(本刊讯)1999年6月7日,国家档案局局长王刚发布了国家档案局第5号今,发布施行已经国务院批准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这是继《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修改后,国家加强档案法制建设,档案管理进一步走向法制化的又一重要举措。修改后的《档案法实施办法》主要修改了以下内客:由国家档案局和省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分别确定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档案的具体范围;增加了对各级国家档案馆馆藏永久保管档案实行分级管理的规定;进一步明确规定了档案的移交期限;对公布档案的行为作了更加明确的界定;对《档案…  相似文献   

10.
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各级国家档案馆按照《档案法》、《档案法实施办法》以及《各级国家档案馆开放档案办法》法规的规定,实行开放方针,陆续将馆藏档案对社会开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作为部门档案馆和事业单位档案馆实行对外开放档案的单位还不多,在大力开发档案信息资源,创新服务工作机制的今天,部门档案馆和事业单位档案馆是否应该开放档案?开放档案的意义何在?本将借鉴各级国家档案馆开放档案的经验,对实现部门档案馆和事业单位档案馆开放档案的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王建姣 《浙江档案》2000,(12):27-27
档案接收是档案馆的一项基本任务.《档案法》第十一条和《档案馆工作通则》第五章对档案移交和接收作了明确规定.各级国家档案馆历来重视档案接收工作,制定接收计划,建立科学的进馆序列,依靠当地党委、政府下发接收文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通过接收,档案馆全宗和案卷逐增加,馆藏不断丰富,档案馆作为全社会永久档案保管基地和档案史料利用中心的功能进一步显示出来.  相似文献   

12.
冯蓉 《陕西档案》2002,(5):18-20
民国档案鉴定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它包含等级鉴定、划控鉴定、复份鉴定、特藏鉴定、真伪鉴定以及存毁鉴定等方面的内容。依据《档案法实施办法》规定,对于永久保存的档案实行分级保管,民国档案属于永久性保存的档案,理当实施分级保管,于是等级鉴定便顺理成章。  相似文献   

13.
开展馆藏档案开放鉴定工作,划分档案开放与控制使用范围,是档案馆的一项基础性的业务工作。《档案法》、《各级国家档案馆馆藏档案解密和划分控制使用范围的暂行规定》(国家档案局、国家保密局,1999)、《各级国家档案馆开放档案办法》(国家档案局,1991)等对档案鉴定开放工作做了相应  相似文献   

14.
一."数字化档案馆"的构建思想 1.国家档案局于1999年6月7日重新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第二十条规定,各级国家档案馆保管的档案应当按照《档案法》的有关规定,分期分批地向社会开放,并同时公布开放档案的目录.  相似文献   

15.
《北京档案》2007,(1):42-42
吴绪成、刘晓春在2006年第11期《湖北档案》上撰,分析了馆藏档案在档案分级鉴定中应遵循原始原则、高龄原则、价值原则、稀有原则。作指出,依据各级国家档案馆馆藏永久档案的特点.可将馆藏永久档案划分为一级档案、二级档案、三级档案。一级档案为珍品档案,主要指那些珍贵稀少、年代久远,或在全国具有代表性、首创性,不可替代性及重要物价值的档案,其数量应控制在馆藏永久档案总数的5%以内,由国家级认定机构负责认定,并报国家档案局审批。二级档案为重要档案.[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办法》和有关国家档案馆定期向社会开放馆藏档案的规定,北京市档案馆继1996年、1997年和2001年向社会集中开放档案之后,于2009年5月20日再次向社会开放档案21568卷.  相似文献   

17.
馆藏档案开放不仅是国家综合档案馆开展档案利用服务的主要手段,更是社会开放进步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而馆藏档案在开放前,则必须进行划控鉴定。为此,各级各类国家档案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以下简称《档案法》)的有关规定及中央、所在省市相关政策,积极开展  相似文献   

18.
《上海档案》2007,(9):31-32
陈永生在《浙江档案》2007年第7期撰文认为,政务信息公开带来的现行文件及未到进馆年限档案的开放,冲破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规定的实施档案开放的领域,即各级国家档案馆所保存的按法定年限接收的档案。  相似文献   

19.
《北京档案》2006,(12):38-38
《国档案》2006年第10期姚志成的文章,分析了现有档案立法的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开、放档案的范围定义不科学。我国档案法规定开放档案的范围或者对象是国“家档案馆保管的档案,这”一范围的限定仅仅指向了已“经在国家档案馆保管的那部分档案,并”没有从档案的所有权  相似文献   

20.
修改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提出了“馆藏档案分级管理”的新概念,它是传统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与创新,是强化档案管理的一项新举,对馆藏国民档案分级管理,必须首先对民国档案进行分级鉴定。该从国民档案分级鉴定运作的角度出发,指出许多国外先进的档案鉴定理论和实践经验对于国民档案分级鉴定有借鉴作用。并提出了国民档案分级鉴定的内容和操作程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