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本文着重介绍了《通典》、《通志》和《文献通考》三部政书的成书、体例和所包含的内容,并对其进行中肯的评价。  相似文献   

2.
卢小薇 《图书馆学刊》2011,33(12):118-120
概述了我国古代政书——“三通”的编撰者、主要内容、编撰方法和编纂体例,并对各书的文献价值和史学价值进行了简要评价。  相似文献   

3.
对明末名将李成梁的卒年,学界有不同看法:万历三十四、四十三年说。《国榷》《明史纪事本末补遗》《明史·功臣世表》《续文献通考》均取前者,施和金《李成梁卒年考》指出该说法出自《明神宗实录》万历三十四年六月的记载,并进一步论证李氏卒于万历四十三年(《社会科学战线》1985年第2期)。万历四十六年说。园田一龟认可康熙壬寅年(1722)《李氏谱系》内李成梁"生于嘉靖丙戌年(1526)七月十四日卯时""卒于万历戊午年某月某日,享年九十三"的说法,但这与《明史》本传"卒年九十"不符,他认为当以族谱为准(《李成梁と其の一族に就て》,《东洋学报》第26卷第1号〈1938年〉)。  相似文献   

4.
张心激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辨伪学家,受顾颉刚《古史辨》的影响编纂《伪书通考》一书.该书主要是汇集宋濂、胡应麟、姚际恒等前人的辨伪成果,其编纂大致始于1926年,完稿于1937年,商务印书馆初版于1939年.《伪书通考》所辨之书共1,105部,以数量衡之,确实是规模很大的一部辨伪专书.郑良树因之作了一部《续伪书通考》,续编则起于1940年,止于20世纪80年代初.两书体例大致相同.郑氏还有一部辨伪学理论专著《古籍辨伪学》,很有新意,值得一读.  相似文献   

5.
《文献家通考》一书中郑伟章谈到了高世异,“高世异,字尚同,一字德启,号念陶,四川华阳县(今成都)人,一作蒲阳。生卒年,仕履不详。”  相似文献   

6.
以黑水域出土的4卷<文献通考>为资料来源,在疏理<文献通考>版本的基础上,将黑水城<文献通考>与现藏于北京国家图书馆的泰定元年(1324年)初刻本、中国台北"国家"图书馆的至元五年(1339年)余谦修补本进行比较,考证出此本为元朝泰定元年(1324年)西湖书院刻本.此外,黑水城<文献通考>卷46中的一处手写改动,纠正了初刻本中的错误.<文献通考>在地处偏远的元代亦集乃路出现,为研究当地儒学教育的发展状况补充了新资料,在版本学、文献学、历史学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7.
20世纪以来,中国文献学的研究取得了极为丰硕的成果。先后有《文献学讲义》、《古今典籍聚散考》、《中国文献学概要》、《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历史文献学》、《目录学概论》、《广校雠略》、《校雠广义》、《中国古籍版本学》、《中国历代藏书家辞典》乃至《中国藏书通史》等通论性著作的结撰问世,但汇编清代以来文献家事迹于一编;却是长期以来文献学界的一个空白。日前,中华书局又出版了郑伟章先生撰著的《文献家通考》三大册,该书在一个极高的学术水准上填补了这个令人遗憾的空白,对于全面总结清以来文献家对中国学术文化所…  相似文献   

8.
宋代史学家郑樵就更献收集、编目、典藏与利用等问题有一系列精辟论述,对图书馆采编实践有许多可资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9.
马端临所著《文献通考》是中国古代典章制度方面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鸿篇巨著,是一部公认的史学典范之作,在中国史学史上享有崇高的声誉.马端临著述《文献通考》时因种种条件的限制,书中讹误之处难免.本文对其中帝系考部分内容略作分析,以期为研读和运用《文献通考》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文献通考》是研究制度史的必读之书.中华书局点校本虽详加校勘,但依然存在史事记载失实问题,今仅就《文献通考·职官考》所见十二则失误,略作辨析.  相似文献   

11.
马端临及其文献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分析元代马端临所著《文献通考》的编纂目的及所提出的文献概念入手,对马端临的文献观做了初步的讨论,认为马端临的文献观已蕴含了现代文献观的一些萌芽。  相似文献   

12.
作为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专门记载历代典章制度的通史性质的政书,杜佑编纂的联通典》不仅反映了唐天宝以前历代政治、经济、礼法、兵刑等典章制度的演变规律,而且还充分体现了杜佑为政治服务,以民为本、礼乐治国的独特而丰富的思想。  相似文献   

13.
从辑录体提要的编辑体例方面探讨了《文献通考·经籍考》在目录学上的创新及价值。  相似文献   

14.
刘圆圆 《兰台世界》2013,(20):150-151
《玉海》与《文献通考》在著录实录时著录方式多有不同。本文从类目设置、著录条目、条目组织形式等方面对两者进行了详细的对比分析,认为造成两书差异的原因,在于两者对实录的认识和编撰理念不同。  相似文献   

15.
元符二年提举学事设立后,提举学事司即已存在。而宣和三年罢置的是提举学事管勾文字官,而非提举学事司。提举学事司自大观元年复置后,尽管有部分区域罢置的记载,但从全国范围内看,提举学事司并未罢置,且一直存在到南宋灭亡。  相似文献   

16.
元马端临《文献通考》(中华书局影印本)卷六二《职官考&#183;提举市舶》:“绍兴十九年,张闽言:福建、广南各置务于一州,两浙舶务乃分建于五所。”  相似文献   

17.
中国书店出版的《四书五经(宋元人注)》是世界书局本的影印本。刘家和先生研究其中《春秋》部分的内容,认为它是国学整理社根据清朝《钦定春秋汇纂》编撰的。本文进一步探讨世界书局本的底本, 指出其《四书》部分是用璜川吴氏刊本,《五经》部分是用扬州鲍氏刊本,并非国学整理社所编撰。中华书局出版的校点本《通典》以殿本系统的书局本为底本,点校者王文锦先生等认为殿本主要根据王吴本校刻,但清人对文本颇多妄改。本文探讨殿本《通典》的底本,指出殿本主要依据李元阳本,校点本认为清人妄改的内容,实际上不过是因袭李元阳本而已,并非清人所校改。通过这两个例子,本文认为人们对传统文献的认识因时代而变,其中既有有意识的变化,又有不可避免的误解。  相似文献   

18.
<卍续藏经>是近代日本编纂的一部汉文佛教大藏经,主要收录在中国久已失传的中国佛教著作.它的编纂得到清末著名佛学家杨文会等人的大力协助,在文献编纂领域开中外交流合作之先声.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就马端临<文献通考·经籍考>分类状况进行新探,以探讨其与前人著作的关系,其将四分法引入政书在目录学史中的意义,其具体分类时对参照底本的取舍,其采用四分法的背景与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20.
在厘定"互见"概念和源流的基础上,通过对《文献通考·经籍考》和《玉海·艺文》两部文献的梳理,进而对两书的"互见"法做了剖析和比较。得出的结论是:前者是典型的目录学上的互见方法;而后者是类书的互著,它充分发挥着分类和主题相结合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