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敏树  李斌 《当代学生》2011,(18):34-35
秋月泛湖,游之上者,未有若·周君山①游者之上也。不知古人曾有是事否,而余平生以为胜期,尝以著之诗歌,今丁卯②七月望夜,始得一为之。初发棹,自龙口③向香炉④,月升树端,舟入金碧,偕者二僧一客,及费甥坡孙也。南崖下渔火数十星,相接续而西,次第过之,小船捞虾者也。开上人指·危崖一树曰:  相似文献   

2.
〔原文〕君山月夜泛舟记〔1〕(清)吴敏树秋月泛湖,游之上者,未有若周君山游者之上也。不知古人曾有是事否,而余平生以为胜期,尝以著之诗歌。今丁卯七月望夜,始得一为之。  相似文献   

3.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选入了苏轼的《赤壁赋》一文。在课堂教学中,“苏子答客”一段的议论(“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是难点,尤其是“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一句,  相似文献   

4.
永远的碎片     
我笑着望着世界 夜恬静似水,苍穹之上的是那轮圆月,我在键盘上敲打,记下了我所想说的东西。“所谓回忆者,虽说可以使人欢欣,有时也不免使人寂寞。”周先生说的。“所谓回忆者,就是讲一些散碎的东西。”这是我说的。我喜欢回忆,把往事拆开。  相似文献   

5.
一、夜半“夜半”又称子夜、夜分、中夜、未旦、宵分。“夜半”见《左传·哀公十六年》:“醉而送之,夜半而遣之。”“夜半”所指的时间是前日夜11时至当日凌晨1时。这个时段用地支命名,称作子时。孔颖达在为《春秋·庄公七年》中“夏四月辛卯夜,恒星不见”一句作疏云:“夜者,自昏至旦之总名。”  相似文献   

6.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流,良有以也。况阳春召以烟影,大块假我以文章。会桃李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群季俊  相似文献   

7.
我国古代常用"专心致志"来说明注意及其作用.例如,孟子、朱熹都说: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孟子·告子上》) 今日学者不长进,只是心不在焉.尝记少年时在同安,夜闻钟声,听其一声未绝,而此心已自走作.因此警惧,乃知为学须是专心致志.(《朱子语类》卷一.四)除"专心致志"外,尚有"聚精会神"、"专心一志"、"专心一意"、"正心一坚"等来说明注意问题."聚精会神"语出汉代王褒《圣主得贤臣颂》.其实,早在《庄子·达生篇》中就描绘过这种"聚精会神"的注意状态: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见痀瘘者承蜩,犹掇之也.仲尼曰:"子巧乎!有道邪?"曰:"我有道也.五六月,累垸二而不坠,则失之者镏铢;累三而不坠,则失之者十一;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吾执臂若槁木之枝.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  相似文献   

8.
美人鱼     
(一)传说东方海礁上常常有美人鱼出没。在每个月圆之夜,美人鱼便出来唱优美的歌,引诱过往的船只触礁。虽然这个传说在每个月圆之夜都会变成悲剧,但是也挡不住利欲熏心的航海者对黄金珍珠的向往。威尔的父亲,是位出色的船长。他刚毅、干练,一直是威尔心中的英雄。当父亲触礁而亡的消息传到威斯镇时,小家伙哭得昏了过去。"都是美  相似文献   

9.
孟德者,神勇之退卒也。少而好山林,既为兵,不获如志。嘉祜中,戊秦州,秦中多名山,德出其妻,以其子与人,而逃至华山下,以其衣易一刀十饼,携以入山。自念吾禁军也,今至此,擒亦死,无食亦死,遇虎狼毒蛇亦死,此三死者吾不复恤矣。唯山之深者往焉,食其饼既尽,取草根木实食之。一日十病十愈,吐利胀懑无所不至。既数月,  相似文献   

10.
一、阅读下面文言语段,把画线处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今人于榜下择婿,号脔婿,其语盖本诸袁崧,尤无义理。其间或有意不愿而为贵势豪族拥逼不得辞者。有一新后辈少年有姿,为贵族之有势力者所慕,命十数仆拥至其第。少年欣然而行,略不辞避。既至,观者如堵。须臾有衣金紫者出曰:“某惟一女,亦不至丑陋,愿配君子,可乎?”少年鞠躬谢曰:“寒微得托迹高门,固幸。将更归家与妻子商量,看如何?”众皆大笑而散。译文:2.邑西白家主居民某,盗邻鸭烹之。至夜,觉肤痒;天明视之,鸭毛茸生,触之则痛,大惧,无术可医。夜梦一人告之…  相似文献   

11.
林语堂说过:“或在暮春之夕,与你们的爱人,携手同行,共到野外读离骚经;或在风雪之夜,靠炉围坐,佳茗一壶,淡巴菰一盒,哲学经济诗文,史籍十数本狼藉横陈于沙发之上,然后随意所之,取而读之,这才得了读书的兴味。”林语堂先生曾著有《苏东坡传》,对东坡先生之放达乐观深有所会,噫,岂非五四之东坡居士也哉。  相似文献   

12.
元宵节     
闹元宵 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正月为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相似文献   

13.
苏轼 《学语文》2012,(5):1-1
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自蜩腹蛇蚹以至于剑拨十寻者,生而有之也。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  相似文献   

14.
(一)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提出绘画品评标准是:失于自然而后神,失于神而后妙,失于妙而后精,精之为病也而成谨细。自然者为上品之上,神者为上品之中,妙者为上品之下,精者为中品之上,谨而细者为中品之中。为使这段话一目了然,可分列于下:一等品:自然之品——上上之品;  相似文献   

15.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题。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其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教授王君盛恐其不彰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又告于巩曰:“愿有记”。推王君之…  相似文献   

16.
墨池记     
临川 ① 之城东 ,有地隐然而高 ,以临于溪 ,曰新城。新城之上 ,有池洼然而方以长 ,曰王羲之之墨池者 ,荀伯子 ②《临川记》云也。羲之尝慕张芝③ ,临池学书 ,池水尽黑 ,此为其故迹 ,岂信然邪 ?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 ④ ,而尝极东方 ,出沧海 ,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 ;岂其徜徉肆恣 ,而又尝自休于此邪 ?羲之之书晚乃善 ,则其所能 ,盖亦以精力自致 ⑤者 ,非天成也。然后世未有能及者 ,岂其学不如彼邪 ?则学固岂可以少哉 ,况欲深造道德 ⑥ 者邪 ?墨池之上 ,今为州学舍。教授 ⑦王君盛恐其不章⑧ 也 ,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 ⑨ 之。又告…  相似文献   

17.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相似文献   

18.
自然与人为     
姜红 《现代语文》2004,(12):13-13
宋人有为其君以象为楮叶者,三年而咸丰杀茎柯,毫芒繁泽,乱之楮叶之中,而不可别也,此人遂以功食禄于宋邦、列子闻之日:“使天地三年而成一叶,则物之有叶者寡矣”故不乘天地之资,而栽一人之身;不随道理之数而学一人之智;此皆一叶之行也  相似文献   

19.
我常想,要是编一本咏物抒怀的诗歌总集,恐怕最厚的一册当数咏月卷。古往今来,因月赋诗、以月入诗的作品数量之多,难以计数;而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咏月诗,则见于《诗经》。当年大文豪苏东坡于月明之夜,邀三五好友,泛舟赤壁,在万顷碧波之上,把酒临风,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是怎样的飘然若仙!这里所说的“明月”之诗,便是《诗经》中收录的《月出》一诗。千百年来,诗中有月月生诗,成为中国文坛一道奇特而美丽的风景。  相似文献   

20.
说明本科之重要,家庭也者,乃社会国家之基本组织也。未有一国之内,家事紊乱,而其国可臻郅治者,曾子曰:‘欲治其国,先(?)其家’,则家政由来久矣。我国自秦汉而後,男有教而女无学,茫茫数千年,女界论於黑暗,士夫竞趋荣利,家事之学,反致废弃,流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