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学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知识,还要使他们增长智慧。例如,在进行一年级“加减法口述应用题”的教学时,我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首先出示如下一幅图,引导学生观察。然后,提问学生:“你们看图上画的是什么动物?”学生:“图上画的是猴子。”老师:“这些猴子都呆在什么地方?”学生:“有的猴子在树上,有的猴子在地上。”老师:“树上有几只猴子?地上有几只猴子?”学生:“树上有4只猴子。地上有3只猴子。”老师:“你们比较一下,这些猴子都一样吗?”学生:“有大猴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52页至53页。教学目标:1.经历观察情景图,发现、交流图中数学信息的过程。2.会计算得数是8、9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3.能根据情景图中的信息提出简单问题,培养初步的问题意识。教学用具:情景图或课间、口算卡。一、创设情景1.谈话导入。通过师生之间游泳话题的谈论,引出教材情景图。2.师出示情景图或课件,让学生说一说在图中看到了什么?3.提出问题,解决问题。(1)提出问题:一共有多少人?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并计算。(2)交流想法及算法。鼓励学生大胆把自己不同的算法讲给大家听。初步体验解决问题思路…  相似文献   

3.
数学情景图把枯燥的数学问题融于生活情景中,使数学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接近数学,喜欢数学,从而探究数学.教师要从真实情景开始,激发学生质疑的情绪,产生求知的欲望;改变学生只回答老师的提问,不去质疑数学的习惯.引领学生质疑情景图,让数学思维充满课堂,是数学教师的执著追求.  相似文献   

4.
1.引导学生观察.捕捉数学信息,激发问题意识。师:同学们,今天吴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学数学。我们来看大屏幕,你看到了什么你就说。生:我看到树上有5个桃子,树下两只小猴各说了一句话。师:小猴在说什么?生:第一只小猴说:“我采了4个桃子。”第二只小猴说:“我采了7个桃子。”师:同学们不仅看到有树,有桃子,有猴子,而且发现了重要的数据信息。为了区分,我们把第一只猴子叫做弟弟,可以吗?弟弟采了几个桃子?  相似文献   

5.
陈云琴 《福建教育》2005,(3A):40-40
数学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让他们对日常生活中的数和运算有敏锐的感受力,能有意识地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理解和表示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数据特征和空间形式,善于捕捉一般问题中潜在的数学特征。在小学教学中,我们要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给学生一双数学的眼睛呢?  相似文献   

6.
[案例]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10页~12页主题图、例1。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师:同学们喜欢去公园吗?星期天许多小朋友也来到了公园(用课件显示情境图)。你们看他们在干什么? (一)观察情景1。 师:根据买气球的情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提出很多问题,用多媒体在屏幕上显示:还  相似文献   

7.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设情景,通过培养学生收集生活中各类数学信息的能力,提高青少年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他们在生活中主动体验与探索,联系生活,将生活问题带进课堂形成数学问题;充分表现自我,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去认识数学、学习数学、感悟与应用数学,提炼现实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到生活源于数学,使数学课堂充满生活气息。  相似文献   

8.
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是一种常见的计算方法。许多时候只需要了解大概的结果,这时就需要用估算的方法来帮我们解决问题。因此,估算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可见,增强学生的估算意识,让学生掌握一些简单的估算方法,对帮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数感及数学应用意识都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概念产生的规律,提出概念引入的策略,设计生动、直观、有效的问题情景,充分调动学生的热情,使之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经历观察、分析、类比、猜想、归纳、抽象、概括、推理等思维活动,通过思考得出并接受新的数学概念,从而加强初中数学教学,切实提高教学质量。1.用观察的情景引入概念。如几何体的认识,以球的概念为例,先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许多球状物体,如乒乓球、篮球、排球,然后让同学去掉那些诸如材料、大小、  相似文献   

10.
在运算教学中该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呢?下面结合北师大版教材五年级下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这节课的几个教学片段,谈谈自己是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发展学生的运算能力的。一、让学生"估"出数感课始,课件出示情境图(如图1),并提出问题:观察图1,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怎么列式呢?  相似文献   

11.
新的教育理念提出:人人都学有用的数学。它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信息,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解决生活问题。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重视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把数学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让数学教学走进生活,让生活经验演绎数学,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不再是演算纸上的智力游戏,它就在我们身边,是有用的,有趣的,精彩的,妙趣横生的。一、创设生活情景,激发探索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才能激发他们探索的欲望。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充满着数学,在平时教学活动中,应重视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体验,以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为基础,科学、有效地创造生活情景,把丰富多彩的数学形式展现给学生,让学生在熟悉的数学生活情景中愉快地探究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规律。如在教学“角”的概念时,我们可借助同学们都熟悉的钟表、尺子、课桌椅、书本、饮料吸管、剪刀、水管等生活题材,启发学生在熟悉的学习、生活情景中自主地提出数学问题:角有几个顶点?有几条边?角的大小跟什么有关系?有几种角……生活中的数学题材是学生熟悉的,他们会感到亲近,引发他们的探究兴趣。让学生...  相似文献   

12.
陶行知先生曾指出教育必须要做到"六个解放",即要解放学生的眼睛、头脑、嘴巴、双手、空间和时间,让学生自由地去探索知识,调动学习兴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教师应该充分全面地践行陶行知的"六个解放"思想,以此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本文将陶行知的"六个解放"思想与小学数学教学进行有效融合,从融合的意义、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策略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陶行知先生曾指出教育必须要做到“六个解放”,即要解放学生的眼睛、头脑、嘴巴、双手、空间和时间,让学生自由地去探索知识,调动学习兴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教师应该充分全面地践行陶行知的“六个解放”思想,以此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本文将陶行知的“六个解放”思想与小学数学教学进行有效融合,从融合的意义、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策略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你能提一个数学问题吗学生的思维是伴随着层出不穷的问题而展开的,教学的最终目标是教会学生学习。新教材特别注重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但数学问题对刚入学的孩子来说很抽象,很难理解。刚开始,我请学生看图提一个问题,有不少学生不问自答,如:图上有4棵树,树上有9只鸟。怎样才能让学生体验什么是问题呢?我采用“走出去”的方法,即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观察、提问。到校园里走一圈,让学生认真观察校园里有什么,有多少。回到教室后,我先问:“学校里有几个滑梯?”学生齐声回答有7个。我接着问:“你能向同学或老师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有了现实体验…  相似文献   

15.
一、提问彰显趣味性,使课堂活力四射 趣味性的提问设计,可以使学生在愉快中接受教育。教师在教学中要灵活使用教材,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体验数学学习,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商不变规律”时说:“有一天,一只老猴子让小猴子分桃,把100只桃子平均分给20只大猴子,把10只桃子平均分给2只小猴子。  相似文献   

16.
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六大解放”思想,对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使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兹结合教学实践与探索,谈几点看法。一、看一看——解放儿童的眼睛“解放儿童的眼睛”,就是让学生去观察周围的事物,开阔视野,拓宽求知渠道,扩大知识领域,引导和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学习数学的渠道不应仅仅是课堂或书本,日常生活也是重要的途径。如教学“认识图形”一课,我就让学生说说在  相似文献   

17.
著名数学家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内在的规律、性质和联系。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应当是最大限度地启发学生积极地进行数学实践活动的过程。”应让学生高高兴兴地进入数学世界,在探索中激起兴趣,从发现中寻求快乐,主动地获取知识,从而体会数学的使用价值及“做”数学的无穷乐趣。下面就如何在课堂中让学生自主获取知识来谈谈几点做法。1创设富有趣味性、探索性的情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使学生学好数学,首先要使学生喜欢数学。根据学生好动、好玩的特点,教学时适当采用游戏、操作活动、合作互动、竞赛、课外拓展等组织形式,把枯燥的数学知识学习与学生乐此不疲的活动有机结合,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好学、乐学的习惯。例如,在教学加法应用题时,我出示了一群小兔在野外采蘑菇的画面,问一共有几只兔子。看到这个有趣的画面,学生就极其自然地进入情景,加上他们细心地观察、饶有兴趣地讨论,有了多种结果:一种是左边的8只兔子加上右边的7只兔子,一共有15只兔子;另一种是10只白兔加上5只灰兔;学生还发现:看见眼睛的9只加上看不见眼睛的6只;弯耳朵的...  相似文献   

18.
著名数学家波利亚认为: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因此,在教学中要最大限度地启发学生极积参与数学实践活动的过程,注重问题的探索性,留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引导他们自己去观察、去思考、去探索,从而自行发现科学原理,学会探索知识的方,品尝到探索成功的喜悦,更加激发出渴望参与学习的内驱力。一、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心理学认为:教学时应设法为学生创设逼真的问题情境,唤起学生思考的欲望。让学生置身于逼真的问题情境中,体验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联系,品尝到用所学知识解  相似文献   

19.
对学习内容重新整合。从学生的数学现实出发,为学生学习提供具体的情境。对学生的发展大有益处。 一、创设生活情境。使学生感悟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一年级(上册)教材增加了许多与生活联系的内容,如“分类、位置与顺序、统计”等,这样编排旨在让学生体会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充分体会数学的价值,并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20.
【案例】山东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0以内数的加减法”,每一个窗口都有一幅动人的情景图。我先让学生通过看图来编故事,课堂气氛非常活跃。然后,我带领学生从这些画面中找出包含的数学信息。慢慢地渗透加法和减法的意义,让学生知道“来了加上去,走了、吃了或送给别人了用减法”。每一个信息窗学生学得都非常好,而且课后几个小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