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郭沫若是以其诗歌和历史剧创作的巨大成就,确立了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的。但他的小说也写得很有特色。本文对郭沫若小说的开创之功和独特的认识价值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诗的本职专在抒情”是郭沫若早期诗歌美学的核心思想。在此基础上,郭沫若形成了他诗歌形式论、审美目的论以及审美风格论等美学思想,从而建构起了他的浪漫主义诗歌美学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3.
郭沫若是一个充满矛盾和悖论的文化巨人。这种矛盾和悖论表现在他的诗歌、戏剧、小说、散文创作上,同时也表现在他的学术研究和政治活动及为人处世上。必须把郭沫若的矛盾和悖论放在中国特定的历史背景中考察,才能得出比较科学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人们对郭沫若所处的历史地位,大都从诗歌和历史剧两个方面予以评述,说他是新诗的奠基人、历史剧的开创者,而很少评述他在小说和散文两个方面的贡献。特别是他在散文方面的创作情况,几乎见不到什么评述文字。显然,这是郭沫若研究工作中的缺漏,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著述中不够全面的一个例证。  相似文献   

5.
一郭沫若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的、影响最大的杰出诗人。邓小平同志在郭沫若同志追悼会上的悼词中指出:“早在‘五四’时期,他就以充满革命激情的诗歌创作,歌颂人民革命,歌颂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开一代诗风,成为我国诗歌运动的奠基者。”邓小平同志所指的就是郭沫若的《女神》。  相似文献   

6.
郭沫若翻译思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沫若从小受中西文化浸染,一生著述和译著丰富,对中国的翻译事业有特殊的贡献。郭沫若作为翻译家,就翻译者的素质、译者的动机、诗歌翻译、以及翻译创作论等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他的译著和翻译理论都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7.
郭沫若小说创作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卓越的无产阶级文化战士郭沫若,在中国革命的思想文化建设上的建树是多方面的。他是杰出的思想家、历史学家,伟大的诗人、小说家和戏剧家。他和伟大的鲁迅都是我国“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杰出代表,我国新文学的奠基者。在文学创作方面,他的诗歌和戏剧的成就最大,但小说创作的成就也不可忽视。他的小说丰富了我国“五四”以来的文学宝库,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着重要地位。本文试就郭沫若小说创作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郭沫若早期诗歌与日本佛教意识的相关性进行了比较分析,认为日本佛教的涅榘意识、怜悯众生、以和为贵、内心自悟等意念对郭沫若早期诗歌创作影响很大.郭沫若诗歌中的日本佛教意识与他留学日本并以日本文化为诗歌创作的观照相关,也与他自幼喜爱唐诗相关.  相似文献   

9.
郭沫若自云:“自从《女神》以后,我已经不再是‘诗人’了.自然,我还出过好几个诗集”.尽管郭沫若后来的诗歌技巧较高,但他仍认为《女神》是“最够味的”,因为那是感情高潮时候的产品.《女神》之前,中国诗坛上已有胡适、周作人、沈尹默、刘半农、俞平伯等人的诗作,但《女神》却后来居上.《女神》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影响很大,评论界、诗歌界交口赞誉.周扬曾赞扬道:“郭沫若在中国新文学史上,是第一个可称得起伟大的诗人.他是伟大的‘五四’启蒙时代的诗歌方面的代表者,新中国的预言诗人”《女神》“是号角,是  相似文献   

10.
郭沫若以崭新的诗歌形式——白话诗歌唱破旧立新的时代精神,成为中国现代文坛上第一位当之无愧的新诗人。儿时厚实的旧学功底,留日后视野的开阔,为郭沫若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往往能借历史、神话、传说、异域生活的改写,传达出时代的精神。郭沫若的  相似文献   

11.
印度诗歌及泰戈尔对我国新诗诗体建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界通常认为新诗是西洋诗歌的横的移植,忽视东方诗歌,特别是印度诗歌对中国新诗的影响。事实上以泰戈尔为代表的印度诗歌对中国新诗的影响较大。它不仅是新诗革命的潜在动力,还较大地影响了新诗革命的态度、新诗的形态及新诗的诗体方式,小诗体正是泰戈尔诗歌直接影响的结果。泰戈尔的做人方式和作诗方式对郭沫若、冰心等人的影响较大。他的影响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他的强调诗的哲理性的诗现和散化式的诗体方式,对中国新诗诗体的建设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由于时代潮流和诗歌翻译等原因,中国新诗人也误读了泰戈尔,以为他写的都是无韵诗。  相似文献   

12.
本文简述了郭沫若的翻译标准"风韵译"并对其意义进行解释,其在郭的英语诗歌翻译中的体现,更好地阐明了"风韵译"的三个主要原则,由此可见郭沫若的翻译原则和特点奠定了他在中国翻译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我国现代杰出的诗人郭沫若,在“五四”以后的诗坛上开一代诗风,成为新诗运动的奠基者,阅读郭沫若早期诗歌,往往会被它那种狂飚突进的英雄格调所激动,郭老诗歌中充满着的革命激情、浪漫主义遐想以及多样化的表现手法,都给我们巨大的震憾。 郭沫若前期诗歌的创作方法,基本上是属于浪漫主义范畴。 首先,他强调诗歌的主观精神。“真正的艺术作品应当是充实了的主观的产品。”文艺作品是客观世界在作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凡是文艺作品,包括诗歌在内,必然是有作家主观的因素包含在其中。这是没有什么异议的。问题是郭沫若认为诗歌作为“主观的产品”,特别强调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郭沫若是中国新诗的奠基人,是继鲁迅之后新文学的又一面旗帜。他在诗歌,小说、戏剧历史研究,甲骨文研究等领域,有过多方面的突出贡献,然而当代的郭沫若,经历了曲折而复杂的心路历程,他的“歌德观”也出现了多次反复和变异,本文试图对他与歌德的关系史作较为全面的社会学的考察,以期重新走进他充满矛盾的精神世界,反思一代文学大师所走过的历史道路。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文化史上,郭沫若是一位大家公认的博学多才的名家和大家,他不仅在文学、诗歌、戏剧方面有卓越的成就,而且还是一位书法家、艺术鉴赏家和历史学家,至今很少有人具有他那样渊博的学识、敏捷的才思和杰出的成就。由此我们推断,郭沫若在少年时代,一定是位爱好文学...  相似文献   

16.
郭沫若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夕到“十年浩劫”结束,持续写了六十多年读歌,为我们奉献了十六本诗集.坚持这么多年创作实践,写出这么多本诗歌作品,这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是罕见的,而且在世界文学史上也是屈指可数的.那么我们从他这样长的创作实践和这样多的诗歌作品中得到了什么启示呢?一、创作道路的启示从郭沫若六十多年的诗歌创作实践看,他的创作道路大体可以分为三个历史时期,即:“五四”时期、三次国内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在这三个历史时期,郭沫若的诗歌创作呈现着三种不同的状态.在“五四”时期,郭沫若先后写了《女神》、《星空》、《前茅》和《瓶》等四本诗集,以及《汐集》和《集外》两个诗集中的部分诗作.由于郭沫若正处年少气壮阶段,又借留学日本之便,他比国内的青年学子受到西方科学民主思想的哺育更多,受到外国优秀诗人  相似文献   

17.
一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郭沫若同志可以称得起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诗人。当一九一九年“五四”风暴席卷中国大地的时候,他的《女神》象火炬照亮了诗坛,开一代诗风,奠定了我国新诗歌运动的基础。从此以后,将近六十年来,在各个历史阶段,他从没有仃歇战斗的脚步。伴随他的光辉的革命实践,他一直高举着革命诗歌  相似文献   

18.
论艾青诗歌创作艺术的独特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这里论述了艾青的诗以充满个性化的歌唱而卓然成家 ,并认为他的诗 ,是将深沉与奔放 ,雄伟与细腻 ,抒情与哲理 ,朴实与绮丽熔铸为一体 ,形成了他诗歌独特的艺术美 ,使他的诗作能与徐志摩、戴望舒、郭沫若等诗人相媲美于中国诗坛  相似文献   

19.
浪漫主义诗人出身的郭沫若在他的历史剧中仍然追求浪漫主义风格的格调,这便使他的历史剧呈现出浪漫主义诗情.诗歌的直接运用,剧中诗意般的正面人物形象,抒情诗般的独白和舞台说明的抒情意境是郭沫若历史剧浪漫主义诗情的四个突出表现.  相似文献   

20.
郭沫若,原名郭开贞,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社会活动家。诗歌是郭沫若文学创作的一大成就,诗集《女神》、《星空》、《前茅》、《恢复》等很好地体现了他的诗歌创作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