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本文是基于2016年8月在北京召开的世界比较教育大会的主题发言而撰写的.围绕"'中心的中国'对全球教育有何蕴意"这一主题从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阐述.第一部分主要讲述国际社会在中国改革开放后的十几年间给予的援助.十年"文化大革命"给中国造成重创,国际社会纷纷伸出援手.现在中国有责任回馈世界,向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教育援助.第二部分通过梳理文献,挖掘并呈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精华.着重分析了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教育遗产将如何为教育理论和实践注入新的活力.第三部分,比较全面地呈现了中国主动与非洲和东南亚国家的教育机构建立的发展合作关系并给予的教育援助.  相似文献   

2.
陈嘉庚在中国现代教育史上占有一个特殊的地位。这不仅由于他毕生致力于教育事业,在国内和南洋兴办几十所大、中、小学,树立了捐资兴学的典范,更是由于他具有现代中国特色的教育思想和办学实践,对发展中国教育事业有其深邃意义。总结陈嘉庚的教育思想与实践研究,并分析出各阶段的研究特点,提出研究的前景。  相似文献   

3.
中国和西方都有历史悠久的传统教育,两者都围绕着古典著作而存在,有着十分相似的属性和呈现形式。在19世纪之前,传统教育一直作为中国和西方教育的主流模式存在,西方由于工业革命引发了对传统教育的反思,并在传统教育的基础上发展出了现代教育;而中国则受到外部力量的刺激形成了现代新学制,成为世界教育思潮的一部分。这一转变过程是新时期国学教育价值和定位的基础。国学教育在教育理念的属性上是一种居于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之间的教育形式或教育理念;在时间上,国学教育处于现代社会之中,属于现代教育的一部分;在教育理念上,国学教育除了在教育内容上以古典化的内容为基本取向之外,也应拥有独立的教育目的和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4.
王蔚 《安康学院学报》2007,19(5):99-100
从明末清初,即有洋人来华传教,而传教的最佳途径就是办学校.清末,列强们的枪炮打开了国门,大批传教士也随即而来,并在华大规模办学传教,体系亦日益完善,形成了小学、中学、大学的完整的教育体系.这在客观上为中国近代培养了一批具有西方现代科技理念的人才.但由于我们受到一些传统观点的影响,并没有对它给予充分的重视.因此,重新认识教会教育对中国近代教育发展的影响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当世界进入到21世纪,伴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发展,许多新的思潮涌入中国,中国的教育思想也在不断地革新。蒙台梭利教育理论正是在这一时期流入中国,并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和长足的发展。旨在研究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理论下的游戏教育研究。  相似文献   

6.
西部民族地区教育技术学学科的发展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教育技术学在宁夏大学二十余年发展历程的回顾和总结 ,揭示这一学科在西部民族地区的发展特征 ,从而显示中国本土的教育技术学是如何传承老一辈学者开创的中国电化教育的基本理念和在此基础上与时俱进的发展历程 ,并对日后的发展进程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刻,国务院审议并批转发布了《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这是教育界的一件大事,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决心。[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教育科学”这一概念,既受中国五四时期“科学”观念和教育学多元化趋势的影响,又受“科玄论战”和“教育崩溃”论争的波及,并与国内教育科学化运动的兴衰密切相关。教育科学概念在中国具有独特的形成过程,受美国实验教育学思潮的影响,在20世纪20年代中国出现“教育科学”概念。此后欧美各国关于“教育科学”的论争被陆续引介到中国。在此过程中,“教育科学”与“教育学”“教育哲学”等相剥离,进入教育学分类,并成为大学的系科建制名称。20世纪上半叶教育学者对“教育科学”概念的认识对中国现代的教育科学概念形态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国教育学者对“教育科学”的认识深受“唯科学主义”的影响,在认识过程中受欧美多国熏染,“一名多实”的现象影响了中国教育学的分类,同时这些认识特征也反映了教育学在中国成为独立学科的急切呼唤。  相似文献   

9.
二战后,在新技术革命、经济发展和教育需求等因素驱动下,发达国家职业技术教育获得了快速发展。在这种背景下,20世纪80年代中国产生了以短期职业大学为代表的高职院校。经过试点、扩大办学规模和教育教学改革,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职教育发展新模式逐步清晰,这就是高职教育的“中国模式”。它既是一种教育教学模式,又是一种动态的发展模式。文章对其形成过程进行了梳理,并分析总结了其发展规律和特点。  相似文献   

10.
清末基督教教会教育是中国近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中国教育近代化产生了较大影响。在这一过程中,“中华教育会”有着其他宗教机构或教育机构无法替代的作用,“中华教育会”加速了近代中国基督教教会教育制度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在长期的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生涯中,提出了许多教育创新的思想。他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既重视人的全面发展,也注重人的个性解放和个性发展,并以此为基础,探讨了教育方法、教育途径、教育内容的创新。他的这一思想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对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创新教育理论体系也具有较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论生活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 2 0年以来 ,中国的职业教育在培养人们的职业意识和职业能力、在为经济和社会发展输送大量急需有用的现代化建设人才方面 ,在推动中国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和学习化社会的发展及实现方面 ,发挥了重要的积极的作用 ,可谓成就辉煌。然而 ,职业教育的成效远未达到人们所期望的水平 ,其自身发展中存在着不少令人深思的问题 ,这也是不争的事实。对生活世界的隔离和对生活教育的淡化即是其中较为突出的一个问题。这已经严重制约并影响了中国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对此问题作一理性反思并在此基础上确认生活教育的职业教育意义 ,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  相似文献   

13.
一、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均衡,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 早在两千四百多年前,大教育家孔子对人才培养就有其独到的见解。孔子的教育分为两大部分:道德教育和知识技能教育。以前者为重心,主张“文、行、忠、信”四教,其具体内容为“诗、书、礼、乐、易、春秋”,即后世所称的“六经”,并有“札、乐、射、御、书、数”六艺,包括了当时重要的历史、文学、艺术、科技等方面内容。这是中国最早的科学与人文并举的教育,但它的重心是在人文教育。此后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对人的教育和培养,基本遵循了这一思路,并在实践中改造了孔子的思想,使其更加偏重人文道德教育,而逐渐忽视了科学教育。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比较教育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的指导下,取得了蓬勃发展。在此期间,我国比较教育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这一时期我国比较教育的学科建设刚刚起步,比较教育研究处于对外国教育的描述和介绍阶段;第二个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这一时期比较教育的学科建设取得突破,比较教育研究已经进入了国别研究和专题研究阶段;第三个阶段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这时我国比较教育的学科建设得到进一步发展,比较教育研究也更为广泛和深入。通过对各个时期学科建设情况的回顾和对所发表著作、论文以及承担的课题情况的整理和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改革开放30年中国比较教育的发展脉络,从而认识并了解中国比较教育对中国乃至世界教育的发展所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中日两国女子教育近代化过程中客观存在的势差出发,论述了中日教育交流对中国女子教育近代化过程所产生的促进作用,包括促进了女子教育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影响了中国女子教育制度的建立。对中国女子教育实践产生了影响这三个方面。论文指出,清末民初中日两国教育交流的全方位展开对中国女子教育思想的确立、学制体系的建立、女子教育模式的形成均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6.
孙中山提出的教育立国、革命教育、教学改革、职业教育等教育思想,对中国近现代私立高等教育发展有较大的影响。在这一思想引领下,民国初期中国的私立高等教育迎来了第一波大发展,并率先发起了对旧教育的改造和对新教育的创建。在今天,中山先生的教育思想和中国近代私立大学的办学传统,依然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和借鉴、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一.中国一直是重教育的大国 在中国的历史上,教育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比较完备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包括有着楷模意义的教育实践,其实早在两三千年前的周公、孔子那里,就已经出现.直至今日,中国也还是世界各国中最重教育的国家之一,尽管当下的一些教育体制已经扭曲,但在国人心中,教育仍然是每个家庭中的头等大事.钱穆说,"中国教育,实亦可谓是一种宗教事业."这并不是夸大之词.因为在中国的文化体系中,并没有创立起一个有全民影响力的宗教,直到魏晋南北朝后,才有佛教从印度传入,而在世俗生活中,扮演教化人心之职责的,就是教育.  相似文献   

18.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为适应抗战需要制定了"教育为抗战服务"的教育政策。在这一政策指导下,陕甘宁边区大力开展干部在职教育和学校教育并取得了巨大成就。干部教育在根据地教育中居于首要位置,它是战争环境下的产物,具有明显的中国革命特色,既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又或多或少地存在着时代局限性。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是中国全面引进、吸收和消化西方教育理论的世纪。在吸收西方教育理论的过程中,中国教育理论自身的主体性却在很大程度上丧失了。教育理论的交往和对话应该以承认并促进各自主体性的存在和发展为前提。中国教育理论获得新生的关键是重塑其自身的主体性,这离不开吸收现代西方教育理论的长处并激活中国传统教育理论中的精华部分。  相似文献   

20.
杜威教育思想在中国传播过程中是中国教育界不断向杜威教育思想之精华部分学习的过程。杜威的教育思想精华不仅对当时中国教育界产生重大影响,而且可供当今中国教育界学习和借鉴。本文阐述了杜威的教育哲学思想的内涵及其在中国的传播,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鉴别取舍,阐述其对我国中小学教育的影响及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