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语文的含意,主要有两种解释,一是指语言和文字,二是指语言和文学。掌握祖国的语言文字,学习祖国的语言,提高汉语文学素养,这是"语文"学科的主要任务。《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语文课程应特别关注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学生识字书写、  相似文献   

2.
语段往往是一篇文章中的经典文字,是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的文字场,是阅读教学的重点所在。导图式语段阅读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识"图"学文、提炼主题、形成变式等教学策略,使学生逐步掌握导图式语段学习的基本方法,形成基本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一、培养语感,打好"双基"。语文的核心是语言,语言的核心则是语感。何谓语感?即"对于语言文字""敏锐的感觉"。它是个综合概念,离不开对语音、文字、词汇、句子等语文基础知识的了解与掌握。因此,学习语文基础知识,是培养语感的基本条件。从教学的角度来说,训练语感的有效途径便是加强诵读,进行语言和思维训练。  相似文献   

4.
小学高年级"群文阅读"教学活动的开设,主要是通过大量的文章阅读更好地感知文章中蕴含的内容。高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文字,仅需要在文字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调动学生的语文思维,深化学生的语文能力,升华学生的语文素养等,这样学生才能通过阅读更好地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5.
汉字是中国语言之根,是中华民族之魂,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课标指出:"要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培育热爱祖国文字的情感,增强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科学识字就是充分发掘汉字的文化基因,让学生感受汉字的魅力,进而提升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6.
"语文素养"的内涵,众说纷纭,有偏于理论角度的"素质说",有偏于实践角度的"能力说",也有两者兼之的"综合说"。《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从这段阐述语文"课程性质"的文字看,我以为"语文素养"应是指一个人在语文方面养成的基本的学识、能力、情感态度、审美情趣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7.
马丽 《教书育人》2000,(5):18-19
一、语文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目标中的核心目标  要研究语文能力 ,首先应明确语文教学目标中的基本结构 ,语文教学目标体系由两个分系统构成的。1 .特殊教育目标系统 :这是语文教育独立承担的教育目标所形成的系统 ,它是由掌握语文所必须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构成 ,具体包括 :正确处理和运用祖国语文文字所必需的语文、文章、文学的概念性知识和形成听说读写能力所必需的操作性、技术性知识 ,以及现代语文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听说能力、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2 .一般教育目标系统 :在学习掌握语言这一工具的同时 ,语文学科与其它学科…  相似文献   

8.
<正>中国语文教材的内容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长期以白话文为主,当然这是适应现代社会文化普及的需要,不是没有道理的。因为西方语言学"文字记录语言"的理念占据统治地位,所以,以白话文为主的语文教材内容就具有充分的理论依据。遗憾的是,百年语文教育实践证明,现代汉语和中文能力与古代诗词文言和汉字文化的掌握水准不成正比。这就不能不引起我们的  相似文献   

9.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要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具有独立阅读能力。"由此可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这就意味着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重视学生的阅读习惯、阅读兴趣的养成,要通过多种方式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学承担着培养学生掌握运用文字的能力和文学素养、陶冶情操、健全人格的基本任务。语文教学中学生情感的激发需要以教师之情引导、文中之情引发、学生之情激发。  相似文献   

11.
作为基础性学科,语文具有重要的功能性作用,而这一学科的基石,"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尤为重要。在掌握"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的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只有这样,学生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有所获。学会倾听,学会表达与交流,掌握阅读的要义,提高文字表达的能力,这些就是语文教学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12.
<正>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语文素养"的解读为: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同时还指出:"语文课程应特别关注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学生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语感是指人们对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是一个人语言素养的直接反映。它是一种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语言文字  相似文献   

13.
袁敏 《现代语文》2013,(7):135-136
语文教学要落实素质教育,其实质就是要促使学生整体语文能力全面提高。根据《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是"掌握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培养学生具有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和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写"能力的塑造培养主要体现在作文训练上,但是综观中学作文教学  相似文献   

14.
《考试周刊》2016,(3):32-33
<正>《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从此段文字中可以看出,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的重要性。可是高中语文教  相似文献   

15.
当今社会对受教育者的要求,不仅是要学到丰富的知识,更要掌握学习的方法,成为一个"会学习"的人。"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是语文课程的总目标之一,也是语文教育的一项基本任务。它在整个语文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为此,我们开展了小学中高年级语文"五会"学习法的实践研究。  相似文献   

16.
当今社会对受教育者的要求,不仅是要学到丰富的知识,更要掌握学习的方法,成为一个"会学习"的人。"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是语文课程的总目标之一,也是语文教育的一项基本任务。它在整个语文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为此,我们开展了小学中高年级语文"五会"学习法的实践研究。  相似文献   

17.
当今社会对受教育者的要求,不仅是要学到丰富的知识,更要掌握学习的方法,成为一个"会学习"的人。"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是语文课程的总目标之一,也是语文教育的一项基本任务。它在整个语文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为此,我们开展了小学中高年级语文"五会"学习法的实践研究。  相似文献   

18.
当今社会对受教育者的要求,不仅是要学到丰富的知识,更要掌握学习的方法,成为一个"会学习"的人。"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是语文课程的总目标之一,也是语文教育的一项基本任务。它在整个语文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为此,我们开展了小学中高年级语文"五会"学习法的实践研究。  相似文献   

19.
张虹 《华章》2008,(18)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有这样几段文字:"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重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因此,应当让学生更多地、直接地接触语文材料……"这些基本理念清晰地告诉我们:语文具有很强的"体验性",语文教学要从学生体验出发.  相似文献   

20.
一、培养语感,打好“双基”。 语文的核心是语言,语言的核心则是语感。何谓语感?即“对于语言文字”“敏锐的感觉”。它是个综合概念,离不开对语音、文字、词汇、句子等语文基础知识的了解与掌握。因此,学习语文基础知识,是培养语感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