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文章以“学科思政”目标为引领,分别从“课程思政”与日本文字、“课程思政”与日本文化、“课程思政”与翻译课程资源的关系分析了“课程思政”与高校日语课堂教学融合的可行性,突出了“课程思政”理念在日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地位。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外语教学承载着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双重作用,日语课堂教学以知识传授为载体,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提升了学生的文化自觉与自信,促进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谢燕 《海外英语》2023,(4):111-113
综合英语课程作为英语专业核心基础课程,不仅训练学生的五项语言基本技能,也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英语专业教师充分利用好核心基础课程来开展有效的课程思政实践,可以保障对学生开展“育人铸魂”。文章首先阐述综合英语课开展课程思政的必要性;然后论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元素融入综合英语教学来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必要性;最后举例说明如何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思想智慧融入课程教材的单元教学中以达到思想育人的实践思路。  相似文献   

3.
将黄河文化有机融入课程思政有助于提高“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地域特色和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然而,现有课程思政在顶层设计、教材编写和教学实践中都缺少对包括黄河文化在内的地域文化的引入和重视。基于当前“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现状和困境,以一所地处黄河流域的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为依托,探讨将以黄河文化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思政育人价值和途径,旨在加快黄河流域高等院校将黄河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实践的步伐,提高“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教学效能,进而坚定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相似文献   

4.
经济思想史是经济学科中极富文化价值与传承意义的学科,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号召下,文章结合经济思想史在教学中的实际情况,提出要加大课程建设,重视中国经济思想史的学科发展。文章以“中国古代经济思想史”课程为例,探讨其中蕴含的思政元素,提出实现课程思政育人的路径和方式,以期为经济学专业的课程思政提供借鉴,从而培养出高质量的“经世济民”人才。  相似文献   

5.
高校思政课是一门主要对大学生思想政治进行引导以及教学的学科,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不应该只重视学科知识,对于社会来说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才是真正需要的人才,思政课的教学目标便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属于中华民族的灵魂根基,在高校思政课堂融入中华传统文化可以引导大学生建立文化自信,了解中华文化精妙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对于祖国的热爱以及建设祖国的责任感。本文主要阐述了在高校思政课堂融入中华优秀传统的必要性,提出一些将两者有机融合的方法,期望为今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堂提供科学的理论参考和支撑。  相似文献   

6.
中国政治思想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富含丰富的道德资源和理论资源,内涵经世致用的价值取向,因此,“中国政治思想史”课程的培养目标与课程思政目标具有一致性。教师精心设计课程教学内容,不断挖掘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时代价值和意义,有助于增强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国家政治认同感,使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课程思政"教学理念反复强调落实"立德树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对教师的教书育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要探讨高校英语专业"综合英语"课堂中融入思政教育的重要性、教育策略以及教学中的注意事项。高校"综合英语"课程思政在重视大学生语言能力培养的同时,挖掘中国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思辨力,坚定理想信念,培养文化自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8.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职思政课教学,有助于增强思政课的趣味性、有效性,增强中职学生的文化自信和爱国意识,使中职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就业观,更好地为新时代培养社会所需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通过调研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中职思政课存在的问题及融合的必要性、可行性,提出在理念上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坚持与德育有机结合;在实践做法上,通过融入式教学更好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度融入课程、教学和校园文化,为中职思政课有效教学探索了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9.
秦瑛  秦鹏 《林区教学》2023,(5):24-27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命脉、立德树人教育观的思想源泉。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过程中,存在教师主体缺乏学术意识和创新思维、课程设置缺少系统性和持续性以及网络文化冲击等现实困境。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应提升教师主体的传统文化素养,提升思政课程的吸引力,打造“互联网+传统文化+思政”模式。  相似文献   

10.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入小学数学课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教师以“剪窗花”的教学为例,通过实施“欣赏剪窗花艺术,感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趣味性”“实操剪窗花过程,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性”“追溯剪窗花历史,升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人文性”等教学策略,探索小学数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的育人策略。  相似文献   

11.
思政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不仅可以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还有助于大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意蕴丰富,将其融入民族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有助于增强高校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的传承,提升文化自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政教育内涵出发,分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程思政教学的必要性,并基于民族类院校的实践探索提出了五条可行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育人是推动思政课程改革的重要举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课育人的融合互补,既是当下树立文化自信,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提升当代大学生品德素质,厚植其精神力量的主要渠道。文章论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育人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具体的融入路径,对提高思政课立德树人成效,以及在新时代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以载道”的育人使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欧阳前春 《海外英语》2023,(22):234-237
高职英语课程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理应肩负起传播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寓课程思政于语言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然而,高职英语教学却一直侧重语言能力的训练,中国文化失语现象仍较严重,文化自信融入课程思政目标泛化;教材内容追求原汁原味,文化自信融入课程思政内容固化;文化自信融入课程思政的方法僵化,教学方法较为单一;外来文化资源的输入与融入冲击着中国传统文化,结合文化自信的课程思政资源积累滞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并改变了一些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建立。为了尽快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可从四个方面与文化自信相结合创新教学:明确思政教育目标,凸显中国精神的理解与传播;深耕课文内容,厚植中国精神与家国情怀;创新教学方法,润物无声地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化课程资源,引导学生讲好中国故事,提升学生文化鉴赏力,自觉传播中国优秀文化。  相似文献   

14.
李察 《英语广场》2023,(9):93-96
文化自信的内涵与课程思政教育理念、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需要以及高职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高度契合。在分析目前高职英语课程文化育人意识淡薄、课程内容中国文化缺失、课程实施者与学习主体中国文化根基薄弱等困境的基础上,提出高职英语课程在文化自信视域下的思政育人路径:建立以文化为导向的教学理念,提升中国文化素养;坚守课堂教学主阵地,隐性融入中国文化;增进学生的中国文化认同,提升中国文化传播力,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强化文化育人实践。  相似文献   

15.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挖掘“生药学”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建立生药学思政元素素材库。将专业知识与中医发展历程、传统诗词文化、匠人精神、经典名方及新药创制等有机结合,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生药学”教学全过程,培养药学专业学生的家国情怀、文化自信、职业精神、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是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三全育人”的有益探索,也是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新时代药学专业型人才的具体实践。  相似文献   

16.
朱泳 《成才之路》2024,(11):125-128
新时代下,思政教育是对大学生进行理想、道德、纪律、法治、国防和民族团结教育,使其树立正确的“三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有效途径。而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中,能丰富思政教育的内涵,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使学生成为德技双修的优秀人才。文章在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及现状的基础上,探究创新策略,以期为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陈影  李树民 《江苏教育》2023,(50):49-52
新课标要求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挖掘数学学科的育人价值,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堂教学是落实新课标要求的重要途径之一。中国古代数学家在勾股定理、圆周率计算、数列求和等方面做出了很多有价值的探索,教师在教学时可带领学生从数学家的视角出发,帮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和方法,体会数学思想,积累数学探究经验的同时,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8.
在高校思政教育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可以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同时还有助于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章首先分析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意义,然后阐述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原则,指出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路径:利用思政课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结合实践及传统节日等多种形式,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的校园文化建设中。  相似文献   

19.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是最深厚的国家文化软实力,其中蕴涵的深厚育人资源需要立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结合高校思政教育的具体情况予以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此,我校文学院将书法艺术作为衔接高校思政教育与传统文化育人的重要支点,构建了“思政+书法”协同育人模式,将大学生的专业学习实践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实践有机结合,在培养学生坚定文化自信、筑牢爱国主义情怀的同时,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三字”基本功等专业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20.
坚定文化自信、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战略为地方优秀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创造了条件。基于新文科的学科交叉和技术融合理念,在大学英语教学体系中采用“五个融合”即地方文化+英语、线上+线下、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课程+思政的有机融合,实现地方文化英语教材建设、教学模式和手段的优化及教学评价的完善,将地方文化有效地融入大学英语教学体系中,旨在培养了解和热爱地方文化、具有文化自觉和自信、在跨文化交流中能够对外传播地方文化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以服务地方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