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中国元素"是指在中华民族融合、演化与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由中国人创造、传承,反映中国人文精神和民俗心理,具有中国特质的文化成果,包括有形的物质符号和无形的精神内容。本文主要是指孕育着中国文化精神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语文教学,其核心强调的是语言教学。"1世界上每个国家对自己的母语都是非常重视的,因为民族的语言是民族文化的根基所在。于漪先生说:"母语是父母给的,母语是家给的。家给的语言,是一种有形无形、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育是关于民族母语的教育,而母语教育是一种‘民族文化的教化’。语文是为人的一生奠定精神底色的课程,语文以其饱含的情感、智慧和精神对人的生命进行潜移默化的诗意润泽和点染提升,全面开展人的  相似文献   

3.
<正>我们秉持着"让每一个孩子从小被传统文化所浸润,让每一个孩子受益终生"的朴素愿想,和每一个幼小的心灵一起用民族文化的经典充实自己,增长智慧,尝试着走出一条母语教育的民族化之路。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都会对祖国的语言文字情有独钟。因为汉语是世界上最古老、最简洁、最丰富、最优美的语言之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特别提到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央电视台在近两年,相继推出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谜语大会》《中国成语大会》,掀起了一股传统文化热。我们的中小学校不仅要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而且要着力加强这方面的教育。基于此,我们确立了以《中国风·母语美》为总课题的校本课程研发。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的母语教育,是继中学母语教育之后在高等教育层面进行的母语教育,也称之为母语高等教育。一、母语高等教育的必要性语言不只是工具,而且还是民族文化的结晶。失去一种语言,就是失去一个文化系统中最基础的部分。母语教育与民族文化的根本血脉相连,密不可分,除了语言技能的传授,母语更担负着塑造民族文化的心理认同和民族文化传承的功用。  相似文献   

5.
中学语文教育是以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为土壤和血脉的母语教育,中学语文教育,“不仅仅是民族母语的习得和民族文化的传承,而且是一种民族诗意的拯救、民族情感的激荡以及民族精神的厚植”。然而,半个世纪以来,我们的中学语文教育深受社会环境和时代思潮的影响,已经越来越偏离了这个方向,而滑向了技术主义、工具理性的深渊。在语文教育这条路上,我们失去了太多美好的元素。  相似文献   

6.
恩格斯曾经指出:‘一个民族如果要想站在高峰,就一刻也不能离开理论思维’。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国学习科学作为一门科学研究工作的出现和发展,正是我国民族理论思维上的一大突破。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优秀文化传统的民族,是一个注重教育酷爱学习的民族,关于教育和学习的正  相似文献   

7.
语文,对中国人而言就是作为母语的汉语教育,母语教育是人生开始的"根",每一个人精神成长的文化"母乳"都应该是母语!民族文化作为个体精神成长的"母乳"文化,起点是本民族的神话、传说、民间故事这些口耳相传的口语形  相似文献   

8.
鞠晨曦 《湖南教育》2013,(12):26-27
不管是英语还是汉语,都包含着两个层面,一个是作为人类交际的工具,另一个是作为民族文化的载体。反映在教育中,外语教育和母语教育是不可能等量齐观的。中小学生学外语,主要目的在于对语言工具的掌握;母语教育则不同,在读书识字的同时,了解、领会本民族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增强学生的文化自觉和自信,是母语教育的重要功能。而现实的情况是,母语教育与外语教育都发生了变异。随着试题越来越标准化,解题越来越技巧化,母语教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育是关于民族母语的教育,而母语教育是一种‘民族文化的教化’。”“语文是为人的一生奠定精神底色的课程,语文以其饱含的情感、智慧和精神对人的生命进行潜移默化的诗意润泽和点染提升,全面开展人的精神建构。”作为语文学习的方式之一的文本研习,当然理应以接受民族文化教化、接受诗意润泽和点染提升、全面构建人的精神为指归。但是,长期以来,在高考指挥棒这一功利主义评价形式导引下,人们难得静下心来,从提升人的素养的角度来对待文本。  相似文献   

10.
日语是日本的母语,但“日本语教育”并不指母语教育,而是指以日语为外语的第二语言教育。日本的母语课程称为“国语”,自1900年“国语科”独立以来,日本国语教育不断发展完善。以民族文化为核心,以语言实用为原则,以国际理解为背景,已成为日本母语教育的鲜明特色。一、以民族文化为核心,培养学生对祖国文化和传统的尊重教育承传人类文化,语言承载民族精神。母语教育强调民族特色,重视民族文化传统和精神是国际母语教育的总趋势,也是日本母语教育的基本方针。自“国语科”独立以来,日本母语教育在学习和吸收他国经验的同时,…  相似文献   

11.
语文是所有学科的基础,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一个民族的语言文字是这个民族传统文化和智慧的精辟概括。而面对传统语文课堂的枯燥,学生的冷漠态度,或许语文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在生活中的母语里注入更多的传统文化,将国学点滴渗透进课堂,让学生在这方土壤中汲取营养,热爱我们的母语,真正成为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发扬者。  相似文献   

12.
母语是一个民族的文化载体。母语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之花。母语教育是一个民族文化传承和发展的“根”的工程和“花”的事业:通过母语学习将儿童的个体生命之流引入民族的和人类的精神之源,同时催发新时代民族的美丽之花:精神之花、语言之花、文化之花。因此,母语教育课程永远是各个国家基础教育中的核心课程。  相似文献   

13.
云南少数民族儒学家民族思想主要包括"‘大一统’的国家认同意识"、"‘无间华夷’的民族平等意识"、"‘用夏变夷’的文化认同意识"这三部分内容。在接受儒家传统民族思想的同时,云南少数民族儒学家又能结合云南民族实际情况对其进行调整,从而克服了儒家民族思想"两重性"、"华夏文化中心主义"等传统缺陷,使儒家民族思想更具有包容性和民族立场的坚定性。  相似文献   

14.
<正>可持续发展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文化、技术及自然环境的综合概念,包括社会、环境、经济三个领域。一直以来,府学胡同小学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办学特色,将文化作为重要的可持续发展教育研究领域,着力加以探索。"‘可持续发展教育’如果更科学规范的说是‘为了可持续发展教育’……是‘为了人的可持续发展教育’……"为此,府学胡同小学将可持续发展教育的中心调整到"人的领域",也就是"学生的可持  相似文献   

15.
国家教育部发布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提出要"分学段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小学生来说,故事是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亲切感的一个重要教学手段。而"故事"纪录着一个民族的语言生长历程,是母语最为"精灵"的"孩子",极具生命力!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故事",追寻一个民族的"故事"就能敏锐  相似文献   

16.
《小学语文》2007,(4):24-24
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国家督学成尚荣在《教育研究》2007年第2期发表了《母语教育与民族文化认同》一文,文中提出,母语教育是全球化语境中的一个重要命题。全球化是一个与多样性、多元化同时进行的过程,连接着文化的本土化。加强母语教育的实质是强化民族文化认同感。认同不仅是一种身份的定位,而且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和参与的过程。文化认同的关键是文化自觉,加强母语教育既要关注母语根源性这一基本属性,又要关注母语的言说、表达方式的深层定义。强化民族文化认同感的同时,要善于发现别人、吸纳多元文化,自觉地担负起发现自己、丰富人类文化的崇高使命。  相似文献   

17.
“而”字     
有一次,一位教书先生给学生们讲解说:“这个‘而’字,是一个最常用的虚词,可以作‘但是’、‘和’、‘然而’、‘却’、‘反而’、‘如果’等使用。”  相似文献   

18.
语文学习,不仅事关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还负载着我国优秀的文化传统的继承与民族精神的弘扬.本文试就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略谈个人之管见. 一、依托教科书,深挖人文教育内容,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热爱 语文是母语教育,人文性不是孤立出现的,而是潜隐于我们掌握和运用语文的工具性的过程中,即在掌握母语这一工具过程中的民族文化的熏陶和民族精神的陶冶.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一定要坚守语文教学的主阵地--课堂,紧密依托教科书,培养学生对母语的感情.于漪曾指出:语文教学对培养一个人的民族情操具有重大意义,热爱自己的民族,首先要从热爱自己的母语开始.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外语教育体制缺少对传统文化的系统设置,母语及母语文化教育没有得到教育政策的保证和支撑,外语教育一味脱离实际地逃离母语语境而泛化目的语,强调目的语文化的导入,却轻视母语文化的教育和输出,导致母语文化"失语"严重,不但妨碍了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更阻碍着中国优秀文化的传承和传播。外语界应科学认识外语教育的地位,重新审度和调整我国外语教育政策的价值取向,推行外语教育改革,加强母语文化的外语表达研究,促进外语教育中母语文化回归,提高我国学生的民族文化素养以及传播民族文化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欢迎与支持“湖南教育”创刊自从我们将出版“湖南教育”给全省中、小学教师的公开借发出后,一个多月来,全省各地教师及教育行政干部都纷纷来稿、来信、写诗、画画,表示热情的支持和祝贺。石门縣新舖完小向绪森同志来信说:‘感谢党和政府对我们教育事业的重视与关怀,我们渴望已久的“湖南教育”出版了。这对湖南教师来说是一个多么令人兴奋的消息!’醴陵縣东崗完小荣世雄同志写道:‘“湖南教育”,我欢迎你,一定以自己的一分微薄力量支持你。’他还告诉我们:‘育年教师谢仁香听到出刊的消息后,高兴得拍着手说:“这下子我们青年教师有了师傅了,工作起来嘛更有把握了。”益阳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