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蒋守彬 《云南教育》2005,(34):36-38
1.给学生提供探索与交流的时空。“新课改”的目标之一是改进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而“学什么与怎样学是分不开的”。“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这节课中,教师注重小组讨论,如,讨论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较方法;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的小组交流;  相似文献   

2.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探究即数学探究性课题学习,是指学生围绕某个数学问题,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教师在新课程实践中进行了许多数学探究性学习的课堂教学实践与探索,然而在实践过程中教师也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3.
一、形成对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正确认识 数学研究性学习是学生数学学习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更加关注学习过程。是在基础性、拓展性课程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数学的和现实的问题的一种有意义的主动学习.是以学生动手动脑主动探索实践和相互交流为主要学习方式的学习研究活动。它能营造一个使学生勇于探索争论和相互学习鼓励的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4.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那么如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经历数学化的活动过程呢?  相似文献   

5.
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把学习变成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得到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并在此过程中构建起学生自主探索,自己动手实践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要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师必须精心设计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游戏活动、动手操作、问题情境中不知不觉地转变自己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6.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探究即数学探究性课题学习,是指学生围绕某个数学问题,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教师在新课程实践中进行了许多数学探究性学习的课堂教学实践与探索.然而在实践过程中教师也存在一些对探究性教学的误区,在这里就几个认识的误区做一些剖析和思考.  相似文献   

7.
《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要求,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高中数学课程还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的方式.这些方式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指引下的“再创造”过程.  相似文献   

8.
1问题的提出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指出:“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高中数学课程还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这些方式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  相似文献   

9.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学习方式和过程.”  相似文献   

10.
“探究性教学”是指教师引导学生在学科领域和现实生活的情景中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等探究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和形成正确态度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究竟如何抓住课堂“主阵地”,通过在课堂上开展数学探究活动来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是一个亟待探讨的问题.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以“切点三角形探究”为例展现一堂初中数学探究性复习课的概貌.  相似文献   

11.
高中数学课程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操作、探究等认识活动,促成数学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在数学学习的内容上,《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提出:“数学学习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在数学学习的方式上,《课标》明确要求把“动手实践”作为学生学习数学的三种重要方式之一;在教学目标上,《课标》不仅规定了知识性目标,而且明确了“经历、体验、探索”等过程性目标,以及伴随过程性目标的情感目标.基于《课标》的上述要求,教师要根据数学教学的内容、学生的认知特点等方面的要求合理设计数学实验,为学生提供充分进行数学活动的途径,从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概念,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掌握数学方法,培养创新能力.本文结合人教版新课标教材中对数学实验的实践与思考,试对课堂教学中“数学实验”的基本类型作一些探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课例导语 新课标明确提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还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自主实践和思考,独立地发现、分析、解决问题,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4.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让学生经历数学化的活动过程,努力促进学生数学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15.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要把课堂还给学生.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靠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与学生都应是课程内容的开发者,教学过程应是持续生成教学内容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卢现飞 《中学文科》2009,(17):48-48
新课程倡导的基本理念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数学的重要方式.”并指出:“数学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数学领域或现实生活的情境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相似文献   

17.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新课程改革很关注对学生探索能力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探索性学习,认为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应该是一名学生亲自参与、丰富、生动的思维过程,要让学生经历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那么如何使探索性学习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学习方式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8.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提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高中数学课程还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可以看出,积极引导学生动手实践无疑是我国新一轮高中数学课程改革大力倡导的一种数学学习方式,旨在引导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由他主学习转向自主学习,试图凸显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操作、探究等认识活动,促成数学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数学课程标准》把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作为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而这些学习方式的真正实现离不开学生问题意识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方式不能单纯地依靠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知识的学习过程离不开学生的合作交流,知识的应用过程、升华创新的过程更离不开学生的相互合作、交流和探究.因此,在新课程环境下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是非常必要而且是十分有效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