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高中生物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有不少成功的生物科学史教学案例.也有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目标单一、大材小用,拔高拓宽、加重负担,材料粗放、教学吃力,理解偏颇、评论失当等问题。要解决上述问题,需要我们从多个角度挖掘生物科学史的教育价值,立足教学现实去适度阐释、区分教学中的生物科学史是课程内容要素还是仅仅是理解学科知识的素材.从而做到生物科学史教学既到位又不越位。  相似文献   

2.
《中学生物教学》2017,(20):15-17
生物学概念是中学生物学科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生物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生命现象、原理及规律本质的阐述。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发现,生物科学史在概念构建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以"DNA分子的结构"为例,阐述生物科学史在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科学史在融入生物课程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偏差,主要表现在:对科学史上的错误理论没有给予理性的评价;将科学家描述成道德品质的典范、完美无缺的神人;科学的发现过于简化,缺少科学发展的艰难曲折过程;仅利用科学史提高学习兴趣、强化科学知识的传授。剖析与纠正这些问题,对充分发挥科学史的教育功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生物科学史教育有其独特的教育功能。在教学实践中,四种中学生物科学史教学模式各具教学程序和模式特点。"历史—归纳"教学模式重于知识性的科学史教育,借助于一系列的教学设计达成科学史知识的生成;"引导—探究"教学模式侧重于科学方法的科学史教育;"自学—辨析"教学模式适用于难度一般、历史跨度较大的科学史教学内容的教学;"角色—探究"教学模式侧重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科学史教育。  相似文献   

5.
随着科学史教育研究的深入与发展,科学史的教育价值越来越为研究者所挖掘。当然,我国科学史教育起步较晚,科学课教师对科学史教育功能的认识不足等因素导致在科学教学中渗透科学史教育存在着一些问题。基础教育,尤其小学科学教学中渗透科学史教育仍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6.
科学史的教育作用很晚才被人们认识到。在20世纪初,西方一些高校的自然学科教授在向学生讲授相关的专业知识时,为了增强趣味性总是愿意略微提一下这门学科的历史,正是这些历史故事使教学变得更有趣味,这成为在教学中渗透科学史的开始。后来,人们发现,在教学中加入科学史教育有诸多好处。首先,科学史可以诱发学生对神奇的科学世界的向往,提高对科学的热爱。其次,科学史可以使人们了解科学思想的逻辑行程和历史演进,有益于科学理论的学习。当我们为一些概念的学习烦恼时,如果能了解这些概念是如何建立的历史,接受这些概念就变得容易多了。  相似文献   

7.
封晶晶 《教师》2010,(23):29-29
在现行初中生物教材中,有许多章节涉及生命科学的发现史,如光合作用的发现、抗生素的发现和遗传规律的发现等。生物科学史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生物学家们的探究活动与方法,是了解科学探究、掌握科学方法的绝佳范例。如何提高初中生物科学史教学的效率呢?下面以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光合作用的发现”教学为例,谈谈科学史教学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8.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所有生物学概念的得出均来自严谨的科学实验。学生在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同时,对于科学史的学习也非常重要。因此,笔者依据相关理论知识,结合自身教学经历,就"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科学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9.
随着科学史教育研究的深入与发展,科学史的教育价值越来越为研究者所挖掘.当然,我国科学史教育起步较晚,科学课教师对科学史教育功能的认识不足等因素导致在科学教学中渗透科学史教育存在着一些问题.基础教育,尤其小学科学教学中渗透科学史教育仍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科学史在课堂中的重要作用已经得到教师的广泛认同,以2010~2019年核心期刊中科学史教育功能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文献作为研究对象,从载文情况、载文内容、关键词共现、社会网络图谱等4个方面进行统计,最终发现,近十年来科学史教育教学实践研究仍以HPS(History Philosophy and Sociology of Science)模式作为科学史融入课堂的主要载体,结合多样化的科学教学模式和教育技术,逐渐呈现出多元化的研究态势。同时,现有的文献欠缺科学史的科学教育功能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效果考察研究,其研究内容也有待向纵深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中学生物教学》2016,(4):11-14
科学史教学强调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传统的科学史教学不利于学生认识科学发展的过程和本质。以"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为例将角色扮演法运用于科学史教学,在达成教学目标的同时,为科学史教学提出了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2.
作为科学史学科的主要奠基人并拥有近四十年的哈佛大学的科学史教学经历,萨顿对于科学史教学有足够的发言权.他认为,科学史教学应该以新人文主义为指导思想,在科学与人文之间架设桥梁.为此,科学史教学针对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应设立不同的目标,教学应遵循"对学生的引导应有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等五个原则;科学史教师应该具有"自己的特色"等八点资质.这些观点对今天的科学史教学有很大的启发和意义.  相似文献   

13.
生命科学史的教育价值及其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细胞的发现实例分析了生物科学史的教育价值,介绍了科学史在教学中实践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乔治·萨顿,蜚声世界的"科学史之父",其毕生致力于科学史的研究与教学工作。他倡导科学人性化,立志在科学与人文之间搭建一座桥梁。《科学史和新人文主义》是其思想精华的承载著作之一,以教育教学的视角看,萨顿对科学史教学的理解与憧憬也可称为是一种和谐教育思想的体现。  相似文献   

15.
科学史的内容是人类精神的资源宝库,进行科学史教育,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对科学本质的把握,促进学生科学素质的提高.著名科学史家萨顿指出,科学史不应只是对发现的描述,"它的目标就是解释科学精神的发展,解释人类对真理的反映的历史,真理被逐步发现的历史以及人们的思想从黑暗和偏见中逐渐获得解放的历史、而应在科学史中发现那些永恒的内容".生命科学史在新课程教学实践中有以下两种整合方式.  相似文献   

16.
<正>在现实教学中,有许多科学教师不重视科学史的教学,他们或把科学史等同于科学故事,或将科学史作为知识点传授并加以考查,或将科学史当作教学的附加品。其实,科学史不仅可以向学生展示科学发展的过程,帮助学生把握科学的本质特征,理解科学的发展与人类的关系,还能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不同侧面以及科学在文化发展中的作用。1.把握介入时机,经历发现过程。科学史的教学应贯穿于科学教学的始终,具体  相似文献   

17.
生物科学史教育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文章运用问卷调查法等对广东省潮汕地区5所中学生物学教学中科学史教育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发现部分师生思想观念陈旧、教师缺乏实践经验、教材中生物科学史的编写不够完善、课时不足等因素成为制约生物科学史教育顺利开展的因素,并对此提出了有效渗透生物科学史的对策,力图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问题导学法是贯彻启发式教学的重要和基本的教学方法.本文运用问题导学法的思路和教学组织模式,以不同生命科学史发现历程为例,探究如何在生命科学史教学中运用"问题导学".  相似文献   

19.
黄网官 《师道》2012,(11):42-44
虽然我对培根"读史可以明智"这句话深信不疑,虽然在我的一些小作中也经常引用物理学史(科学史)上的一些事例来证实自己的观点,但我好长时间内都没有敢动过专门就科学史例阐述自己观点的念头,主要原因就是科学史确实是一部大书,作为一线教师的任何涉猎可能是管中窥豹,容易犯以偏盖全的错误;但读书人也都知道,读书时总会有一种想说点什么的冲动,因而也就有了动笔的想法,斗  相似文献   

20.
生物科学史作为一种教育资源,已经成为生物课程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1]。在生物教育教学过程中,准确运用适合课堂教学内容的生物科学史材料,并结合适当的教学方法,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传统的"教与学"的模式转变为使学生积极主动去获取知识的模式,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科学的研究精神和思维方式,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加强生物科学史的教育既是生物课堂教学的需要,也是教师教学实践中的切实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