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俊艳 《收藏》2013,(1):60-65
酱色釉早在商代晚期就已出现,但真正成熟则是在东汉晚期。宋代是酱釉瓷器发展的黄金时期,南北各地瓷窑普遍烧造,并以北方的耀州窑、定窑和当阳峪窑为杰出代表。清代是酱釉瓷器发展的巅峰时期,并因皇帝的青睐而成为景德镇御窑厂专门生产的仿卉釉色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2.
定窑是古代北方著名的窑场,窑址位于今河北省曲阳县。曲阳县宋代隶属定州,故得名定窑。定窑始烧于唐代,以烧造光素白瓷为主,分精粗两种,精者与邢窑难分伯仲。到宋代定窑工匠改革烧造工艺,始创覆烧法,产量剧增,并以刻花和印花装饰瓷器,遂使定窑名扬天下,北宋早期曾经一度为宫廷进贡,主要品种是盘、碗等日用瓷器。定窑盘、碗多采用覆烧法,口沿露胎没有釉,俗称"芒口",使用时不尽如人意,需要另镶金、银、铜口。故  相似文献   

3.
《收藏》2017,(1)
正2016年8月20~29日,中国收藏家协会陶瓷收藏专业委员会与中国陶瓷工业协会、河北省玻璃陶瓷行业协会、河北省曲阳县人民政府、北京国中陶瓷艺术馆、河北曲阳定瓷研究所共同举办的首届中国宋代定窑文化高峰论坛暨定窑瓷器、窑具、标本展在北京国中陶瓷艺术馆开幕。此次论坛的宗旨是:传承定窑文化,探讨研究历代定窑瓷器的烧造方式,探索定窑瓷  相似文献   

4.
《收藏》2017,(1)
正本期推出的定窑专题限于篇幅,对定窑的若干重要学术观点和新材料、后代仿烧定窑及定窑系、定窑颜色釉等问题较少提及。2012年,故宫博物院古陶瓷研究中心曾主办定窑学术研讨会,项坤鹏先生在2013年第1期《故宫博物院院院刊》上做了综述介绍,现将部分观点摘录如下,以为专题之补充。历次考古发掘中,不断有带"官""新官"字款的白瓷和青瓷器出土,以白瓷居多。"官""新官"款白瓷在陕西、河南、河北、辽宁、北京、山东、内蒙古、四川、湖南、浙江、江苏、广东以及域外的埃及、韩国等地均有出土,器型有瓶、壶、罐、洗、碗、  相似文献   

5.
《收藏界》2008年第3期《真品定窑价几何》一文,所配图片中有一件定窑外黑釉内酱色釉油滴碗,笔者认为其疑点颇多,真伪值得怀疑。油滴碗是黑釉碗的一个重要品种,它创烧于宋代建窑,此  相似文献   

6.
张国英 《收藏》2009,(1):47-47
磁州窑以独特的“白地黑花”装饰风格独树一帜,并对中国北方各窑场形成很大影响,“白地黑花”也成了磁州窑瓷的代名词。然而在长期的烧造过程中,磁州窑博采众长,兼收并蓄,还烧造出仿定窑瓷、仿钧窑瓷、仿建窑瓷等等产品,而且在仿烧中创造了“磁州天目”这个新品种。  相似文献   

7.
李晔 《收藏》2017,(1):60-66
定窑自唐代中期创烧,至宋、金时期达到鼎盛,在长达700余年的历史中,成为中华大地产品质量最高、生产规模最大、影响范围最广的精细白瓷窑场,被后人誉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  相似文献   

8.
《收藏》2017,(1)
正定窑是中国古代白瓷名窑,窑址位于河北省曲阳县灵山镇涧磁村至燕川村一带,面积达10余平方公里,因古代隶属定州而得名。金人有"定州花瓷瓯,颜色天下白"诗句,北宋苏东坡亦咏叹"定州花瓷琢红玉",足见宋金定窑白瓷风靡天下。定窑创烧于中唐,勃兴于晚唐五代,历经北宋,金代的辉煌鼎盛,衰落于元代。在长达700余年的历史中,它是中华大地上产品质量最高、生产规模最大、影响范围最广的精细白瓷窑场。明代以后,定窑被誉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紫定""黑定""绿定"等颜色釉瓷,以及描金定瓷、惟妙惟肖的象生瓷都被视为稀世珍宝。  相似文献   

9.
张萍 《收藏》2007,(7):70-71
1985年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加固工程施工期间,在东崖隋代大佛面部镶嵌的白毫相发现了宋代维修时安置的一件定窑白瓷碗,同时还在佛脸部的塑泥中发现了宋代经卷。此碗胎质坚实细腻,釉若凝脂,又有“绍兴二十七年”墨书题记,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0.
《收藏》2013,(12):114-117
记得20多年前我初涉古代瓷器收藏时。正值东瀛的收藏风渐退,港台地区的宋代瓷器收藏投资热方兴未艾。国内的收藏市场刚刚起步,此时香港地区拍卖的一件宋代定窑白釉盘口瓶的高价成交被港台藏界喻为即将到来的宋瓷收藏第二春的象征。  相似文献   

11.
王波 《收藏》2012,(13):70-72
这批民间新面世的宋代黑定标本,在深圳博物馆举办的"玄色之美"特展中展出,丰富了我们对文献记载与窑址出土的黑定种类的认识。黑定是一个重要的宋瓷品种,其中带有油滴、曜变、金银彩装饰的品种尤其珍贵。定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制瓷始于唐,盛于宋,失于元,是受邻近邢窑的影响而以白瓷为主要产品的名窑。其地  相似文献   

12.
王健丽 《收藏》2009,(4):67-72
钧窑与定窑、耀州窑、磁州窑共同组成了北方四大窑系。直至今日,钧窑的故乡河南禹州及登封等地仍呈现诸窑竞市的繁荣景象。由于宋钧瓷的稀少珍贵,元钧瓷也不多见,市场上大量出现的是仿宋、元钧瓷,给收藏爱好者带来很大困惑。现代仿钧瓷的制作工艺达不到宋钧的工艺精湛和釉色的肥厚莹润,大多仿品只是比较接近金、元时期风格。钧瓷的仿品较复杂,大致可分为三类:  相似文献   

13.
一、天价“定瓷”面世2006年1月10日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播出《古瓷之争》节目,探讨镇江新面世一批“定窑”古瓷的真伪问题。两位嘉宾都是重量级的专家,一为故宫博物院古陶瓷专家杨静荣,一为民间收藏大腕马未都。他们共同的看法是这批“天价定瓷”与宋代定窑的形制、釉色都不符,流传经历也有悖常理,从根本上否定了这批“天价古瓷”。  相似文献   

14.
《收藏》2016,(11)
正定窑,古属定州,因而得名。遗址位于今河北省曲阳县,包括涧磁村、北镇村和东、西燕川村、野北村两个区域。创烧于唐代中期,勃兴于晚唐五代,鼎盛于北宋,历经金代的繁荣,衰落于元代。以精美白瓷著称于世,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2012年9月21日至12月21日,由北京市文物局与河北省文物局主办,北京艺术博物馆、河北省文物研究所、河北省定州市博物馆、河北省曲阳县文物保管所、河北省曲阳县定窑遗址文物保管所、北京市海淀区博物馆等单位联合承办的"中和之美——定窑陶瓷  相似文献   

15.
定窑鉴定是一项很繁杂的事情。由于鉴定工作集文化、艺术及工艺于一身,故鉴定决不能单从造型上看年代,从特征上辨真伪,因为赝品往往更重视造型及其特征。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陈文增先生从事定瓷研究、创作三十余年,是定窑故里河北曲阳定瓷企业的领军人。他通过对定窑工艺成型、釉面呈色、烧成气氛及原料的分析,从工艺装饰中找线索,总结出与定窑工艺形成有关的11个文化特征,发表在《定窑研究》一书中。本文摘引部分关键词,希望能给定窑的辨伪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黄卫文 《收藏》2017,(1):52-59
定窑瓷器是故宫博物院所藏中国古陶瓷类文物中一项重要的民间瓷窑收藏,目前收藏的历代定窑瓷器共计约300件,藏品来源分为清宫旧藏与故宫博物院建院后入藏两大部分,其中以北宋定窑白釉孩儿枕等为代表的清宫旧藏定窑白瓷数量较多,质量也最为突出,堪称国内外公私收藏定窑瓷器中最精彩也是最具研究价值的批传世品。  相似文献   

17.
常笑 《收藏界》2010,(3):134-136
本刊曾经在2008年第3期,以《复兴定窑》为专题,对当代以及古代定窑文化特征、市场行情、定瓷鉴定以及陈文增大师复兴定窑历程做过深度剖析。至今两年,不算得沧海桑田,  相似文献   

18.
张桂元 《收藏》2007,(9):70-71
雍正帝在位13年,上承康熙,下启乾隆,经济发达,社会安定。雍正朝(1723~1735年)虽然只有13年,但制瓷成就却达到了清代官窑的历史高峰,品种之多,制作工艺之精,都是其他朝代所无法比拟的。在仿古方面,不仅仿宋代五大名窑和龙泉、影青等釉色,也仿明代宣德等朝的各类瓷器。雍正朝的颜色釉瓷以仿官、哥、汝、钧者为最著,唐英《陶成纪事》中记载雍正制瓷“仿铁骨大观釉”(官),“仿铜骨鱼子纹汝釉”,“仿铁骨哥釉”。  相似文献   

19.
定窑是以烧制白釉器物为主的窑场,古代文献中关于定窑特殊产品的记载有“紫定”、“黑定”和所渭“定州红瓷器”。其实这些大体都是铁呈色的所渭黑釉系产品,只不过由于配方、烧成温度和烧成曲线的不同而呈色不同而已。至于绿釉的定窑瓷器,古代文献并无记载。表明在古代人的眼里,并不将绿釉器物视为定窑产品。进入20世纪以后,随着对古代窑址开展实地的考古  相似文献   

20.
穆青 《收藏》2017,(1):40-51
定窑是中国古代白瓷名窑,窑址位于河北省曲阳县灵山镇涧磁村至燕川村一带,面积达10余平方公里,因古代隶属定州而得名。金人有“定州花瓷瓯,颜色天下白”诗句,北宋苏东坡亦咏叹“定州花瓷琢红玉”,足见宋金定窑白瓷风靡天下定窑创烧于中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