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以人为本,服务至上”的教育理念,落脚到具体办学实践上,就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即“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对于高职教育来说,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确立和实现高职教育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造就高素质的劳动者、技术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2.
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教育教学管理与服务的新理念,体现人本管理思想,这是新时期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也是以学生为主体、关爱学生在教育教学中实现有情操作的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3.
高校承担着人才培养的重任,坚持"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是高校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做好学生管理服务工作的重要体现。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就是要求高校的一切工作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学生的发展成才。作为高校的教育工作者,  相似文献   

4.
“以人为本”思想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学生为本”理念是“以人为本”核心思想在学校工作中的具体化.大学生是高校进行教育和管理工作的对象,高校教育者必须理解“以学生为本”理念的内涵和重要性,在El常工作中切实进行落实,从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加强思想引导,改进教育改学,完善常规管理,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全面服务.  相似文献   

5.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的高校教育服务体系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ISO9000族标准“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的原则,提出高等学校的产品是高等教育服务,教育服务的直接消费者是学生,教育服务要满足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求;认为高校教育服务体系包括与直接满足学生顾客需求相关的教学、教育、管理和环境四个要素;从更新教育服务质量观念、转变教育服务价值取向、优化教育服务管理过程、推进教育服务文化建设、实施教育服务失误补救等方面对高校教育服务体系创新的策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以生为本”是关国高校学生事务工作的核心理念并体现在学生事务管理目标、组织架构以及各项具体工作中。在强调遵纪守法的前提下,美国高校倡导“自由”“民主”“平等”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美国高校学生事务工作“全人发展”的服务特色,对丰富我国高等院校学生服务内涵、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职教育学生服务体系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当前,随着高校教学体制改革的深入,高等教育已成为消费品,如何在教育中真正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以学生为本”的工作理念,是高校教育工作者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旨在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试图构建新的教学管理模式,更好的实现教学管理的服务职能。一、教学管理中实现“以学生为本”理念的必要性“以学生为本”,就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重在按个性发展,突出学生潜质开发,创设全面的素质教育和文化氛围,完善教育一切以学生为出发点的制度保障“。以学生为本”为出发点发展教育事业,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必然发展趋势,也是体现人性化管理和国际教…  相似文献   

8.
徐健 《职教论坛》2002,(18):44-44
目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着许多不同风格、不同流派的教学思想、教学模式,我把他们归结为“以师为本”和“以生为本”两种倾向。当前深化教育改革的关键,是要正确地认识作为教育对象的人———学生,为一切的学生和学生的一切负责,构建“生本”教育模式。为什么呢?“师本”教育模式往往站在教师的立场上,从方便教师操作出发,忽视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的情趣性,常常以分析和训练为主。而“生本”教育模式充分依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以学生的兴趣与情感需要为学习动力。因此,我们职高语文教学必须坚持“以生为本”。一、在教学中不断激发…  相似文献   

9.
“学生评教”意欲何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学生评教本应体现学校民主、以学生为本,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但在学校普遍实施的“学生评教”实践中,却并没有体现以学生为本、教师为本,而是以管理为本。管理主义单独以效率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不仅影响教育组织目标的实现,而且管理主义中的人性假设与教育中的人性假设存在着很大的矛盾。“学生评教”应走出这种管理主义的误区,充分体现出高校管理的本质是为教育服务。  相似文献   

10.
异步教学理论是由湖北大学黎世法教授创立的适应现代教学需要为现代教学提供理论指导的教学新理论。它适应了当今世界对教育和人才激烈竞争的需要,摒弃“满堂灌“、“一刀切“、“注入式“的同步教学弊端,本着“发展,以学生为本“的思想,确立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异步教学体系,最大限度地实现了教育教学领域的实事求是。一、学情理论是异步教学理论创立的基础学生的成长过程,本质上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是为“学”服务的。要真正做到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服务,教师要实现成功的“教”,就必须从学生…  相似文献   

11.
生本教育是由华南师范大学郭思乐教授创立的一种教育思想和实践方式,其核心思想是要倡导“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教育”,这种“真正以学生为主人的,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即为生本教育。作为现代教育思想,生本教育为学生好学而设计,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基石,  相似文献   

12.
邵建华 《中国培训》2006,(11):43-44
一、加快校园文化建设的三个层面(一)以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为核心1、坚持教育以学生为中心、办学以教师为中心的工作原则。在教学过程中,学院把“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作为教职员工的天职,努力创造能发挥学生主动性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资源条件,力求实现个性化教学。在学生管理工作中,通过建立学生社团、学生会、自治会等学生组织,开展多项活动,从而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学生管理的目的。从办学的角度上来看,教师始终是决定人才培养质量的活跃因素。学院通过精神文化建设,发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凝聚教…  相似文献   

13.
党和政府从国家战略层面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各高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取得很大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文章对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通过对厦门大学“一站式”学生社区心理育人工作的实践研究,提出以“一站式”学生社区为重要阵地,通过完善机制、队伍建设、氛围营造、个性服务等策略构建“联动-双向”的新时代高校心理育人精细化服务体系,为学生提供具有针对性的精细化、多样化、定制化的心理服务,全面提升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4.
新时期、新阶段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全面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观点。“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一是强调育人是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二是强调学生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体,要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前提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学生为本”,必须通过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来实现,而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应体现在教育、管理、环境与途径及服务体系等方面。  相似文献   

15.
人类现已经进入21世纪,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影响和推动着我国高职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学生的育人、管理工作也面临着新挑战和问题。时代在变化,高等教育在改革,学生工作也必须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为工作思路,树立“学生第一”的工作理念,实现学生工作以育人为目的。人本主义思想在高校的学生工作中尚缺乏深入而广泛的应用。以学生为本,就是要把学生的权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要求和内在需求,给学生的发展提供平台,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所谓“以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是指班级的一切活动都从学生出发,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学生发展以“素质”提高为宗旨。此处的“本”即“根本”或“中心”之义。这种班级管理模式与传统的“见分不见人”“教中无人”“以分为本”的管理样式截然不同,它关注的是学生成长的需要,追求的是班级管理过程对学生发展的促进和激励价值。下面联系班级管理实践,从班干部的“选聘”激励、学生的“评价”激励和“奖惩”激励三方面呈一管见。一、班干部的“选聘”激励激励是一种引导需要、激发动机、指导行为,以有效实现教育目标的心理过程。这里的…  相似文献   

17.
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是高等院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高校学生工作作为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围绕这一目标开展具体工作。本文从当前高校学生的发展需求入手,深入分析当前在满足学生需求方面的学生工作现状和不足,积极探索服务学生发展的新举措。  相似文献   

18.
学生是高校办学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根本。然而,目前我国的不少高校在办学上,片面重视“以教师为本”,而对“以学生为本”重视不够。因此,高校教育要切实做好“以学生为本”,并且从四个方面着手,即:要培养学生全面和合理的知识结构;要搞好学生的心理卫生教育;在情感上关心和爱护学生;在道德教育方面使学生对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有一个辩证认识。  相似文献   

19.
“以生为本”的高校学生工作模式,是基于对学生在高校各项工作中的主体性地位认识不断深化的基础上的。构建融教育、管理、咨询、保障功能于一体的大学生成才服务保障体系,是新时期学生工作的必然要求。建立和健全创新、就业、心理咨询、校园文化、勤工助学等服务体系,则有机地构成了学生成才服务保障体系的内容。  相似文献   

20.
就业是民生之根本,也关系到我国经济建设、高校改革及和谐社会共建等诸多战略目标的实现。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构筑全员指导、全程渗透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具体表现为使高校的行政管理、教育教学等学生服务性工作全程贯彻就业指导方针,这是高校坚持以"学生为本"整合就业服务资源、拓展就业服务边界、提升社会服务功能的需要,也有益于助推高校就业服务工作不断进步与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