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新建本科院校能否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是其能否实现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关键.通过分析目前新建本科院校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不足,从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产业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视角,提出了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策略:地方政府应优化订单培养的政策环境,调动企业参与订单培养的积极性,高校自身要加强内涵建设,以能力培养为中心,制订“厚基础+活模块”的订单培养方案.实践证明,“应用型订单武”人才培养模式对提高新建本科院校人才质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是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工作重点,而课堂教学又是高校教学工作的核心.在高等教育系统中,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主要通过教学培养合格人才来服务社会.目前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课堂教学不能适应地方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教学管理观念跟不上大众化的发展趋势,师资现状与学校转型和升格不同步,不能满足学生及社会的多样化需求,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要转变教学观念,着力进行师资建设,健全课堂教学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新建本科院校是我国高校的生力军,其内涵式发展是整体提升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新建本科院校如何培养应用型人才、如何提高教育质量,是内涵式发展的核心问题和中心工作。本文结合“高教30条”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以武夷学院为例分析了新建本科院校提高教育质量的基本途径及其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4.
张冷夫 《文教资料》2012,(4):156-157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型院校,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中,学校办学定位是前提、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是基础、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是核心、完善的组织管理和监控制度是保证。  相似文献   

5.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选择与地方经济社会相生共荣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是其实现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认为,其结构设计应从专业结构、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模式等方面入手。通过搭建实践教学平台、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建立健全教学监控与质量保障体系等措施,确保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6.
陈丽虹  王芳 《广西教育》2023,(21):91-95
本文分析当前地方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存在的问题,阐述地方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研究现状,介绍百色学院构建“双线四级”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实践经验,以期为同类高校研究构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新建本科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肩负着越来越重要的历史使命。通过分析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现状,指出了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模式,最后建立了新建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8.
课程设置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要素,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通过对广西八所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方案分析发现,其课程设置方向不明确,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和教材选择在很大程度上依附老的本科院校,进而致使学校办学特色的缺失,培养的人才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为了发挥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优势,保持持续的生命力和竞争力,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应该围绕人才培养目标设置课程,优化合理的课程结构和选择有针对性的教材。  相似文献   

9.
新建本科院校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是在原有专科院校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在向本科过渡和转型过程中很多方面存在问题,地方高等师范院校受到的冲击尤为剧烈。地方高师院校英语专业单一的师范培养模式已经难以为继,迫切要求运用新思维和新方法破解目前的难题。合理定位是当前新建地方高师院校谋求健康发展的重要策略。根据地方高师院校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及优势,以及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并从师资队伍建设,课程设置、实践教学,扩大学科交叉范围等方面探索新建地方高师院校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相似文献   

10.
培养“面向一线,服务地方”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是新建本科院校的基本办学定位。新建本科院校应进一步明晰应用型本科人才的特质,通过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构建、教学改革、教学管理制度建设等,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1.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承担着为地方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任务,因此培养素质好、专业知识扎实、专业技能好的毕业生是新建地方本科院校首要任务。实践表明,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策略是:培养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根本途径;加强教学基础设施建设是基本保障;德育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是必经之路;建立问责制是人才培养质量的有力保证;走校企合作办学之路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同时,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和考核模式、教学管理与教学监控及优美的校园环境和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强有力综合保障。  相似文献   

12.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合作办学是其拓宽办学思路的有益尝试.本文对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合作办学现状、问题及办学模式等进行了方析和思考,并论证了合作办学是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摆脱因境,改变自已的弱势地位,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竞争力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对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新建本科院校应构建与实施应用型人才"3·3"制培养体系,着力解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内部动力和外部保障问题。内部动力体系主要是通过不同层次的文化建设调动三类人员开展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外部保障体系建设强调学校内部和上级主管部门均应加强影响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的人、财、物的制度改革与建设,从而保证应用型人才培养所需的各项条件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依托,以服务地方经济为目标,以促进地方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质量的提高为出发点,进行适合我校化学专业实际情况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根据地方新建本科院校自身的办学条件和现状来解决我校化学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15.
本科教育的质量是本科院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生命。随着1999年以来高校不断扩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本科院校急需解决的问题。教师团队的教科研水平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如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促进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教学改革,使本科教育的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再上一个台阶成了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直面问题。文章沿着"什么是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教学团队-教学团队有哪些类型-为什么要建设教学团队-如何建设教学团队-在建设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的研究思路,探讨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在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些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新建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问题.方法:根据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特点,通过对比分析普通本科院校、研究型本科院校、应用型本科院校和高职高专院校的优劣势,揭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比较优势.结果: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只有和所在区域、地方的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紧密结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不断调整和优化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因材施教,努力提高培养人才的专业知识、实践操作技能、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才能更好地适应区域和地方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的现实需要.结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只有加快转型发展步伐,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服务于所在区域和地方经济、社会、科技发展,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学校自身的科学、健康、快速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新建本科院校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新建本科院校选择一种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同时对经济与社会发展都有着积极的意义。对于新建本科院校来说,确定人才培养目标、选择人才培养模式,还不能超越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也不能脱离新建本科院校的现实情况。素质教育思想与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要求新建本科院校培养宽口径、厚基础的全面发展的高质量人才,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和新建本科院校的地方性特点要求新建本科院校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人才。综合理论与现实的要求,我们认为以工科专业为主的新建本科院校应建立一种"工程师逼近型"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8.
本科教学合格评估对检验和提高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深入分析教学基层组织的任务和功能以及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教学基层组织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从有利于提升教师自身水平、有利于培养学术带头人、有利于促进教学改革、有利于加强教学基层组织的功能和有利于提高教学基层组织的档案管理质量等5个方面,阐述本科教学合格评估对教学基层组织建设的意义。对于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而言,要紧抓“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指导方针,完善教学基层组织建设。  相似文献   

19.
<正>谢宗熹,刘占文,王淑娟在《现代教育管理》2014年第11期中撰文,阐述了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学生的人才培养定位,并对如何构建质量保障体系提出了建议。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是其发展的基础与根本,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在进行自身办学定位的分析过程中,应该充分研究整个高等教育的分类体系以及自身的办学条件,从而进行科  相似文献   

20.
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水平是影响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学生就业竞争力重要因素,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服务是地方本科院校生存和发展的依据和基础。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只有自觉树立“地方性”“应用型”的办学理念,以就业为导向、优化专业结构,面向地方发展需要、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主动融入地方、服务地方,才能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促进学生充分就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