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高等学校德育与社区存在着紧密的互动关系。高等学校德育文化具有的鲜明特性,决定它必然具有独特的社区功能。高等学校德育以文化为中介,对所在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和社区人文精神素质的提高具有很强的促进作用。高等学校德育社区功能的实现途径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2.
实现学校与社区道德教育的良性互动,将有效地加强学生和社区居民的道德教育。目前,学校与社区道德建设互动的现状不容乐观。加强学校与社区道德教育互动建设,必须加强领导、健全组织;加大资金投入,共同创建良好的德育环境;加强制度建设,保证学校与社区道德建设互动规范化;学校要主动面向社区,发挥好学校德育的社区功能,同时要深入发掘社区德育资源,促使社区资源教育社会化。  相似文献   

3.
学校仪典活动有着具有强大的德育功能。学校仪典活动通过权力场域主导德育目标、引导教育方向;通过仪式场域,发挥软环境和硬环境的共同的教育作用;通过力量场域内示范效应和辐射效应的发挥,改善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目前,学校仪典活动德育功能的发挥还存在着权力场域示范、仪式场域构成失衡、力量场域发挥受限等问题。要更好地发挥仪典活动的德育功能,必须通过技术文化手段整合仪式程序、象征符号和信息,通过制度文化优化德育环境,通过观念文化变革实现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4.
社区德育的功能及其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全社会都要关心支持教育”的社会共识之下,社区德育在德育系统工程中发挥着简明直观的认知功能、潜移默化的陶冶功能、合群利他的调节功能、立身处世的规范功能、综合育人的保障功能。社区德育对青少年德性养成实施全员、全程、全方位关照,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和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5.
人的文化存在与德育的关系问题,是当前德育研究的重要命题。以人的文化存在为研究语境,青少年德育创新的紧迫性体现为德育内容有待丰富、德育方法有待更新和德育实效有待提升。鉴于人的文化存在为青少年德育工作提供了丰富的文化给养和宽广的文化场域,青少年德育工作应当以增强文化主体能力、拓展文化载体和优化文化环境为创新途径,丰富德育内容、更新德育方法、提升德育实效,以促进文化存在和青少年德育内在融通与契合。  相似文献   

6.
公益广告在青少年德育中具有重要价值,应当得到重视。公益广告是以传媒方式进行青少年道德教育的一个新生途径。公益广告作为一种先进的社会文化环境,极大地影响着青少年的道德认识、伦理规范等的选择和道德品质的发展;作为一种德育途径,与学校、家庭的道德教育一起,呵护青少年的道德成长。在青少年道德教育的视域中,公益广告德育具有直觉感染,潜移默化;多方互动,激励认识;自觉导向,凝聚思想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黄秀清 《中国德育》2006,1(7):47-50,90
“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的诚信教育为培养公民道德奠定基础。青少年荣辱观教育要尊重青少年主体精神,使德育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德育内容上应将中华美德的传承性与现代社会的时代特色相结合;德育方法上应将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实践性与道德生活的互动性相统一,应综合运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的德育资源。  相似文献   

8.
老子的德育思想是中国传统德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德育思想中包涵丰富的德育方法,认真挖掘和总结这份遗产,对于促进当代青少年道德教育,具有诸多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社区福利是世界各主要国家福利发展的主流模式,我国民族地区农村社会福利建设应以民族社区为主要平台加快推进。在场域视角下,民族地区农村社区福利建设的场域是一个民族文化的场域,各民族的福利文化传统是社区福利建设的重要惯习和资本。从场域、惯习与资本的特性和实际出发,我国民族地区的农村社区福利建设应走一条多元化的福利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0.
社区教育是社会教育的主要形式之一,是工业化、城市化和社会化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青少年社区德育的指导理念、组织形式、实施途径、教育互动、细节设计、科学化建设等方面,日本有着诸多优秀经验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从中日比较视角审视我国青少年社区德育方式,能够帮助我们深刻认识青少年社区德育的重要性,促进其发展,从而提高我国德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1.
多年来忽视社区内部动态性活动的教育叙事研究已经使得教育研究者遭遇到瓶颈问题,这也会导致研究者与决策者在解决社区教育问题的时候处于信息失真的地位而导致策略错位。深入探讨社区教育场域的叙事模式有助于发掘社区教育场域的真相与意义,有效缓解理论困境,并使得教育文化研究获得现实的生命力。社区场域的教育叙事模式可以从三个研究视角进行教育叙事研究,即社会体系视角、社会冲突视角、社会场域视角。  相似文献   

12.
当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社区环境等对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都会产生重要影响,各种价值观念的冲突是产生一系列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优化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环境的基本构想包括优化家庭环境、正确定位学校的德育角色、加强社区文化建设和正确发挥政府的德育功能。  相似文献   

13.
高校学生社区作为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重要场域,不仅是重要的物理空间,而且是具有丰富育人内涵的精神家园,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学生社区空间已由单一生活功能向多元综合功能拓展,日益成为集思想教育、师生交流、文化活动、生活服务于一体的教育生活园地.高校应探索与实践将学生社区由“物理空间”转变为大学生成长成才“精神空间”的有效做法和...  相似文献   

14.
论学校与社区德育互动的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章通过对学校与社区德育互动的实在分析,提出了学校与社区互动的价值在于:有利于实现学校与社区道德教育的优势互补,有利于实现道德教育的社会化、生活化、实践化,有利于实现道德教育的整体性、开放性、发展性。还对“三个有利于”进行了理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本文针对当前小学德育工作缺乏指向性、针对性和系统性等问题,阐述小学德育文化场域构建的基本理念及基本模式,提出构建德育文化场域的路径:立足书香文化场域,培养小学生文化素养和个人情感;开辟活动文化场域,增强小学生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设计课程文化场域,提升小学生思想品质和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区的发展,我国社区教育的功能不断完善:从“八五”及其以前的德育功能阶段,发展到“八五”以后以实用功能为主包括经济功能、文化功能和服务功能阶段,在21世纪的知识社会中社区教育必将大力彰显可持续发展功能和综合功能。  相似文献   

17.
心理疏导是新时期德育的重要方法之一,心理疏导与道德教育各有其特点和擅长,整合二者的特色与方法,将心理疏导有机融入青少年道德教育是增强德育工作专业性和实效性的必然选择,也是提升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的必然要求.认知发展理论、价值澄清理论、体谅模式、主体间性模式等是团体心理疏导德育模式的理论基础.增强家庭育德功能,创设学校道德教育新情境,营造促进青少年品德发展的社会文化氛围,确立团体心理疏导德育模式,是实现心理疏导融入道德教育的价值旨归和实践遵循.  相似文献   

18.
城市社区是居民生活的空间场域、参与主体互动的社会场域、行政权力延伸的政治场域。城市社区治理既是城市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国家治理现代化在基层的具体实践和探索。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多重场域相互交叠的关系网络使得城市社区承载了更加多元的功能,但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增强社区居民的归属感、认同感,提升居民的生活幸福指数、推动城市社区治理现代化,都需要创新社区治理机制得以实现。因此,要以完善的制度为保障,以重塑多元参与主体秩序为动力,以升级治理模式为优势,充分发挥制度、组织、模式在社区治理机制创新中的功能和作用。  相似文献   

19.
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以道德修养为第一要义,青少年的道德践行离不开传统文化的维持和强化。本文以传统孝文化与青少年道德养成的相关性为切入点,阐述孝文化在青少年道德教育中的重要意义。传统孝文化有很多优秀的道德内容是青少年德育不可忽视并需要借鉴的,但是随着当前的社会转型、制度变迁,青少年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孝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出现混乱。孝文化的当代困境,不利于青少年的道德教育与全面发展,因此,如何通过加强孝文化价值来促进青少年道德教育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在美国,小学“道德社区”是教师对班级进行道德教育的主要方式和手段,它既是一个具有宏观意义的德育场所,也是包含许多具体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