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0 毫秒
1.
文章对《养新书藏略例》不见于蔡氏全集、选集、专论集和绍兴地方文献辑存,深表遗憾,并通过对略例内容的剖析,阐明其价值所在和对今人的启迪。  相似文献   

2.
《四库全书总目》堪称清代乾嘉学术的代表性作品,总集的编纂也是清代学术风尚所及,《四库全书总目》对历代总集均有著录,从其对总集的定义到各总集的著录,凸现出了批评意见,即批判真赝错杂,批判先自表彰,批判互相标榜,批判略远详近,批判兼收滥采。  相似文献   

3.
中唐诗人顾况的生平事迹,今人傅璇琮先生的《唐代诗人丛考·顾况》述之颇详,嗣后,赵昌平先生又续有补正,撰有《关于顾况生平的几个问题——兼与傅璇琮先生商榷》(苏州大学学报1984年第一期)、《顾况诗集·前言》(江西人民出版社百花洲文库·顾况诗集)以及《唐才子传校笺·顾况》等文章,后出转精,对于傅《考》有所补充和订正。然而顾况一生活了90多岁,生平经历颇为复杂曲折,加之年代久远,文献散逸,考证诚难以周至。今就顾况任职新亭监一事,略抒管见,于顾况研究拾遗补阙,冀申一割之助。  相似文献   

4.
《七略》称名之“略”,章太炎先生以为表图书分类,姚名达先生以为表详简之“简”,论者或从前者,或从后者。“略”除可表分类及“简”义外,还有“要”或“梗概”等含义。基于“略”之“要”或“梗概”之含义,通过对《七略》之产生、渊源、命名、注释等进行分析,可知《七略》称名之“略”不当以表分类或详简之“简”解之,而当以“要”(或“梗概”)义解之。以《七略》称名之“略”为“要”(或“梗概”)义,可以进一步得出结论,刘歆编撰《七略》的根本目的还是在于辨析学术源流,论断诸家学派的学术价值及其不足等。以“略”表图书分类或详简之“简”,不仅不能反映刘歆辨析学术源流、论断诸家学派的主观意图,更不能反映从《淮南子·要略》至司马谈《论六家要指》再至《七略》的这一学术研究史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5.
古代东国之人素好读书,所读又多为汉籍,所以所史上汉诗学也颇为发达,用朝鲜时代洪万宗的话说:"我东以文献闻于中国,中国谓之小中华。盖由崔文昌致远唱之于前,朴参政寅亮和之于后。"故知其"以文献闻于中国"的实际内容主要是诗学。洪氏又指出:"东方诗学,始于三国,盛于高丽,而极于我朝。……虽比之中华,未足多让。"所以清代王士禛乃有"果然东国解声诗"之褒奖,纪昀则有"吟诗最忆海东人"之赞叹。诗学一词,大判而  相似文献   

6.
程得中 《编辑之友》2011,(12):125-126
《清儒学案》共208卷,民国徐世昌等编纂。继承《明儒学案》和《宋元学案》的体例与宗旨,详记清代学术情况,共收清代学者1169人,内容之宏富远超先前诸家学案。同时,在编辑思想、体例以及学术资料选编等方面均有创新之处。  相似文献   

7.
韦胤宗 《图书馆》2021,(4):94-102
阅读史研究的首要步骤是在较大的数据库支持下统计各类文献的留存状况,从而构建一个群体在一定时期内的阅读清单。中国清代士人(包括晚明及民国部分士人)喜好在其认真阅读过的书中撰写批校、题跋,运用计量的方法,统计该时段的批校本,通过分析其基本数据就可以了解清代士人阶层深度阅读史的概况。目前收录最全的中国古籍存藏目录《中国古籍总目》收书约十八万种,其中有批校本近一万五千部。文章通过分析《中国古籍总目》中所录各部类图书批校本之分布状况,从宏观层面了解清代士人群体的阅读品味,从而为深入研究清代学术、思想与文化提供基本的文献支持。  相似文献   

8.
20世纪以来,中国文献学的研究取得了极为丰硕的成果。先后有《文献学讲义》、《古今典籍聚散考》、《中国文献学概要》、《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历史文献学》、《目录学概论》、《广校雠略》、《校雠广义》、《中国古籍版本学》、《中国历代藏书家辞典》乃至《中国藏书通史》等通论性著作的结撰问世,但汇编清代以来文献家事迹于一编;却是长期以来文献学界的一个空白。日前,中华书局又出版了郑伟章先生撰著的《文献家通考》三大册,该书在一个极高的学术水准上填补了这个令人遗憾的空白,对于全面总结清以来文献家对中国学术文化所…  相似文献   

9.
《养新书藏略例》实为蔡元培所撰 ,对其不见于蔡氏全集、选集、专论集和绍兴地方文献辑存 ,深表缺憾。通过对略例内容的剖析 ,明其价值所在和对今人的启迪  相似文献   

10.
《湖北档案》2005,(11):F0002-F0002
该文献形成于1667年(清康熙六年)——1904年(清光绪三十年),约200件,保存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清代金榜是中国古代封建科举制度标志性的档案文献。是清代科举考试最高级——殿试的成绩榜,也是封建统治者选任官员的重要依据。该文献原存清朝内阁,世间独此一份。大、小金榜成套,大金榜用于张挂,小金榜用于呈帝御览。全部为黄纸墨书,满、汉文合壁,押皇帝之宝。大金榜最长者近二十米。该文献于研究中国封建科举制度及中国古代文书制度具有珍贵价值。  相似文献   

11.
《清史列传·儒林传》四卷,殆就有清国史馆后先纂定之《儒林传》稿集录而成.其稿杂出众手,各传精粗不一,其中不无记事、年月舛错者.然其传记颇多出于《清史稿·儒林传》之外者,记事亦较《清史稿》为详,故学者考论清代学术人物,仍多取资于是书.余前尝录考订札记十数事,为《〈清史列传·儒林传〉考证》;今续录十二事,以补前考所未及.  相似文献   

12.
清廷借编修《四库全书》之机,在全国征集图书的同时,开始了大规模的查禁,对违碍之书加以销毁,其规模之大,数量之多,亘古未有。姚觐元将其汇辑为《清代禁毁书目四种》,开清代禁毁书目研究的先河,具有重要的文献及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3.
明代藩府刻书辑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藩府刻书,历来研究很多,今人亦颇多关注。其著录与考述最详者,莫过于张秀民《中国印刷史》所列《明代藩府印书表》,开列有明一代诸家藩府本书目约430余种,然仍不免有遗珠之憾。今在张氏《明代藩府印书表》之外,征之于各类文献,得张氏所未及者凡120种,庶可补明代藩府本考录之阙。  相似文献   

14.
陈思玲  刘厚生 《历史档案》2001,(3):135-136,F003
日本东洋文库是研究中国以及其他亚洲国家之资料宝库,在那里庋藏了大量的中国典籍和史料,尤以清代的满文档案和历史文献著称于世,从而使东洋文库在学术领域占有突出的地位,受到各国学者的青睐。  相似文献   

15.
在孔子文献编纂思想的影响下,中国古代编史修志形成了一系列优良传统,其主要者有:以史为鉴,详近略远,秉笔直书,博大精深,良史工文,爱国情怀。  相似文献   

16.
在孔子文献编纂思想的影响下,中国古代编史修志形成了一系列优良传统,其主要者有:以史为鉴,详近略远,秉笔直书,博大精深,良史工文,爱国情怀。  相似文献   

17.
吴克岐除辑著有红学三丛书外,还编著有《词女词抄》、《词女五录》、《清代词女征略》、《雪梅居词样》、《犬窝五代词矩》、《犬窝北宋词矩》、《东坡乐府笺》、《词调异名录》等词学著作,均稿本,其中最有利用价值的当是对明至民国时女词人有关资料的较为系统的整理与研究,以资料性强为特色,为今人研究女词人,尤其是明以来女词人提供了方便,其文献价值是显著的。  相似文献   

18.
汉书艺文志问答,叶长青著,陈三立题签自印本《问答》自序云:"七略先后之条理,从源以及流也,求其先后之故,而向、歆一家之言以立。"因此六略虽然皆出于史官,但本身又有源与流之分,从六略的先后顺序可以得知,当以《六艺略》为源,其余诸略为流。《问答》对六略排列顺序的探讨及《诗赋略》的命名缘由,皆出于这一观点。《汉书·艺文志》(以下简称《汉志》)民国间深为时人所重。无锡国专教授叶长青所著《汉书艺文志问答》一书,以传统治学精神为取向,借问答之体探究学术源流,释前人之疑,在诸多相关研究论著中具有不容忽视的学术价值。《汉书·艺文志》是中国最早的文献目录,以其辨明学术源流历来为治学  相似文献   

19.
袁同礼学术生涯划分为两个阶段。1949年前发起与领导了新图书馆运动,对中国的现代图书馆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1949年后在美国国会图书馆工作,专心于研究与著述,编制了一系列有关中外文化交流的书目,其代表作是《西方文献中之中国》。  相似文献   

20.
清代学术是对数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所进行的整理和总结。近代以来,有关清代学术的研究一直是个热点问题。陈祖武先生用力于此数十年,著述丰硕,尤其《清代学术源流》一书,爬梳文献,探源溯本,理清了一代学术发展的清晰脉络,挖掘出其蕴涵的历史与现实价值,这对当下弘扬传统文化,建设实事求是学风,都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