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能愿动词是现代汉语中一类特殊的动词,在维吾尔语中情态形容词与之较为相似,但毕竟这两类词在性质上不同,这就使得维吾尔族学生学习汉语时难以掌握这类词。本文通过对维吾尔族学生汉语能愿动词学习过程中的偏误进行分析,探究其原因,并提出了与之相应的教学对策。  相似文献   

2.
说词尾"气"     
气的本义是指气体,是物质.后来它的词汇意义逐渐虚化,而语法功能逐渐增强,因而在现代汉语中大都演变成为词尾,而且构成新词的能力很强,前途广阔.由词尾"气"构成的词,它的前置成份,如果是名词或形容词,大都是用来形容人的性格、气质等等,因此大都是形容词,但这类词在感情色彩上用于贬义的居多,褒义的较少.  相似文献   

3.
形容词有其自身的翻译方法和原则,在英译汉时,不仅应准确理解形容词在特定上下文及搭配中的含义,而且在用汉语表达时,还要顺应汉语的行文习惯并且考虑逻辑推理和修辞效果。  相似文献   

4.
充当定语是形容词的基本功能之一,汉语双音节形容词充当描写性定语,几成定论。文章通过具体语料分析、英汉对比,提出部分双音节形容词在特定的语境下可以充当限制性定语,有时甚至兼具指称功能。  相似文献   

5.
从区别词与形容词划分的角度出发,说明划分这两类词的依据以及语法学界存在的不同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说明有必要在现代汉语中依据词的语法功能来划分这两类词。区别词应单独作为一个词类,形容词内部还可再细分出性质形容词、状态形容词等,性质形容词可再分三小类。  相似文献   

6.
也谈汉语的动词复制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剑 《职大学报》2004,(1):105-107
本文就汉语中的动词复制结构进行分析,简要概述其他学者的研究,指出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解释:汉语复制结构是由“动词-宾词”和“动词-补语”两项构成。本文认为,“动词-宾词”形成结构上的焦点,需要有焦点短语来诠释这个[焦点]特征,而同时汉语中的泛动词“得”“了”需要与动词或形容词结合以及它们不同于英语泛动词的特征,焦点短语和泛动词的共同作用促成这种结构的生成。  相似文献   

7.
唐代定居西安的阿拉伯人是回族的先民。西安回族语言以汉语为自己使用的语言,但其语言中保留了一些阿拉伯语词汇。其特点鲜明:动词流失,名词、形容词众多,名词、形容词可以互相转换。  相似文献   

8.
东北方言中的ABB式重叠形容词地域特色鲜明,是体现东北方言特点的形容词生动表现形式。从结构形式、语法功能两方面描述与探究这类词的特点,进而与普通话同类词进行比较,可以归纳出两者的异同之处。  相似文献   

9.
容貌类形容词由于受到文化传统和民族心理的影响,具有独特的性别色彩和感情色彩,使其在与名词搭配时受到很多限制,是语言学习者的难点之一。本文从容貌类形容词的修饰对象入手,分析其在形名结构中受到的限制,提出了这类形容词在二语教学中的策略,对对外汉语词汇教学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句法分布和语义两个方面解释汉语中双音节名词、形容词加后缀“化”构成动词这种语法现象。第一,对“N/A 化”进行句法分析,指出“N/A 化”具有动词的句法特征,同时又体现了不同于一般动词的语法特征。第二,对“N/A 化”作进一步的语义解释,并指出后缀“化”可以激活“N/A”的描述性语义特征。最后简单总结“N/A 化”动词数量增多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赵惠 《职大学报》2011,(3):80-82,85
现代汉语形容词生动形式是现代汉语一种主要的语法手段,也是语法学界讨论的热点之一。现代汉语形容词生动形式的外部语音形式灵活多样,其变调情况是少数。现代汉语形容词生动形式儿化与否,变不变调,是要看当时的表达需要,不过它们有这种变化的自由。随着语言本身的发展变化,有逐渐不变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本文试图阐述的是蒙古族学生快速有效地丰富汉语词汇的途径和方法。具体介绍了词汇的记忆原则,猜解词义的技巧;在阅读中积累丰富词汇的方式,即体味动词、形容词,提高语文感受的灵敏度,了解古代文化知识,吸收古语词,利用汉语表达句式的对称积累词汇等。  相似文献   

13.
谈现代汉语普通话动词的一种重叠形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近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语料调查入手,指出了现代汉语普通话动词(有部分形容词)中一种新的重叠形式:地一V一V式,推断其形成时期大约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进一步描写和分析了一V一V式的语法意义、语法功能和语用功能,指出其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突出的描写性特征,并说明了这种特征不可能用其他方式替代。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英汉语言对比研究的角度,结合《边城》原著及金介甫英译本使英汉语言动静之特点得以阐明,即:汉语具有动态特征,英语具有静态特征。汉语的动态特征从动词的大量使用中体现出来,英语的静态特征则主要表现在多用名词、介词、弱式动词、形容词和副词来代替动词的使用上。  相似文献   

15.
英汉否定表达法的比较与翻译李文革英语和汉语的否定表达法都是很丰富的,但英语在表达否定概念上,从词汇到表达方式都和汉语有很多不同之外。就词汇说,英语中表示否定的词比汉语多;按词类分,有名词、代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介词、连词等;按意义分,有全部否定、...  相似文献   

16.
对比研究发现,英语中动结构和汉语中动结构都是对惯常性或通用属性的描述。英语中动结构须依赖副词、否定形式、情态动词强调等修饰成分才可接受,汉语中动结构须依赖副词、形容词、情态动词才可接受。英语中动结构受事受限,汉语中动结构受事宽泛。汉英中动结构施事都具有任意性。  相似文献   

17.
在英语中,本属于由动词表达的动作等概念常常会用名词、介词与名词构成的短语、弱式动词和虚化动词、形容词、副词来表达,从而使英语呈现出一幅静态的画面。与英语相比,汉语在叙述中多用动词。由于在汉语中,动词或动词词组可以担当各种成分,动词的灵活应用可以使汉语的动态性跃然纸上。既然汉语的叙述倾向于多用动词,那么在英译汉的过程中遇到原本应该由英语动词表达的动作等概念时,汉语将如何转换。文章将通过对Anthony Hope所著的《曾达的囚徒》英译汉版本的分析探讨在英译汉的过程中的动静转换。  相似文献   

18.
从词汇学角度看,汉英"马"字在词性上都可以做名词和形容词,但英语中的"马"字还可做动词。在词义上,汉语"马"字不如英语的"马"字丰富。在语法特征上,两者都可做定语、主语和宾语,但英语中的"马"字还可做谓语。在构词上,汉语"马"字的要求比英语"马"字灵活,因而汉语中带"马"字的成语较英语为多。  相似文献   

19.
蒙古国学生在学习和使用汉语形容词的重叠形式时会产生许多偏误类型,产生偏误有客观原因如汉语自身比较复杂,也有主观原因如母语的干扰等,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将汉语与学生的母语进行比较,找出二者的异同,针对学生的难点进行教学,同时也应该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创造一种轻松的课堂氛围,使学生能自信、毫无焦虑地参与学习活动,对学生容易泛化及回避的问题加以引导,从而避免其产生偏误,促使留学生更快更好地提高汉语水平。  相似文献   

20.
汉、英分属两个不同的语系,在语言结构上存在较大差异,在谓语的使用上更为突出。汉语的谓语可以单独由动词、形容词、名词、介词等构成。相比之下,英语谓语只有动词性谓语,因此在汉译英时由于受到汉语母语的干扰,难免会出现谓语负迁移现象,即以汉语语言结构转译成英语。分析汉、英谓语各自的特点,简述由此产生的谓语负迁移现象,并结合汉、英语言结构的差异探讨了避免汉译英谓语负迁移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